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强度是衡量零件本身承载能力(即抵抗失效能力)的重要指标。强度是机械零部件首先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强度是指零件承受载荷后抵抗发生断裂或超过容许限度的残余变形的能力。也就是说,强度是衡量零件本身承载能力(即抵抗失效能力)的重要指标。强度极限有两种:拉伸试件断裂前承受过的最大名义应力称为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压缩试件的最大名义应力称为抗压强度极限。当金属承受外载荷时的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已滑移晶体能够回复到未变形晶体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时,塑性变形后的应变硬化由于高温退火而迅速消除,因此在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变形不断增长,称为蠕变现象,以材料的蠕变极限为其计算强度的标准。
强度极限_强度 -材料强度
强度
指材料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各种力学性能指标。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热处理制度、应力状态,载荷性质、加载速率、温度和介质等。
1、按照材料的性质,材料强度分为脆性材料强度、塑性材料强度和带裂纹材料的强度。
①脆性材料强度:铸铁等脆性材料受载后断裂比较突然,几乎没有塑性变形。脆性材料以其强度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强度极限有两种:拉伸试件断裂前承受过的最大名义应力称为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压缩试件的最大名义应力称为抗压强度极限。
②塑性材料强度:钦钢等塑性材料断裂前有较大的塑性变形,它在卸载后不能消失,也称残余变形。塑性材料以其屈服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材料的屈服极限是拉伸试件发生屈服现象(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应变不断增大的现象)时的应力。对于没有屈服现象的塑性材料,取与 0.2%的塑性变形相对应的应力为名义屈服极限,用
强度
表示。
③带裂纹材料的强度:常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计算强度时要考虑材料的断裂韧性(见断裂力学分析)。对于同一种材料,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制度,则强度越高的断裂韧性越低。
2、按照载荷的性质,材料强度有静强度、冲击强度和疲劳强度。
材料在静载荷下的强度,根据材料的性质,分别用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作为计算强度的标准。材料受冲击载荷时,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都有所提高(见冲击强度)。材料受循环应力作用时的强度,通常以材料的疲劳极限为计算强度的标准(见疲劳强度设计)。此外还有接触强度(见接触应力)。
3、按照环境条件,材料强度有高温强度和腐蚀强度等。
高温强度包括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当金属承受外载荷时的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已滑移晶体能够回复到未变形晶体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时,塑性变形后的应变硬化由于高温退火而迅速消除,因此在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变形不断增长,称为蠕变现象,以材料的蠕变极限为其计算强度的标准。高温持续载荷下的断裂强度可能低于同一温度下的材料拉伸强度,以材料的持久极限为其计算强度的标准(见持久强度)。此外,还有受环境介质影响的应力腐蚀断裂和腐蚀疲劳等材料强度问题。
强度极限_强度 -汉语词语
基本信息
词目:强度
拼音:qíangdù
基本解释
1.[intensity]∶作用力以及某个量(如电场、电流、磁化、辐射或放射性)的强弱程度。
如电场强度。
2.[strength]∶材料或物件经得起压力或变形的能力。
如火成岩的强度。
详细解释
1.作用力以及声、光、电、磁等强弱的程度。
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四:“照明的强度,可视导演者在某一时刻需要观众所看到的事物范围而定。”
2.材料或构件等受力时抵抗破坏的能力。
3.强烈。
叶圣陶《倪焕之》二:“‘小学教员’四个字刺入焕之的耳朵,犹如前年听见了‘电报生’那样,引起强度的反感。”
飞行器结构及其设计与强度理论
?破损安全结构 ?复合材料结构 ?蒙布式结构 ?铆接结构 ?焊接结构
?胶接结构 ?胶接点焊结构 ?刚架式结构 ?薄壁结构 ?整体结构
?桁梁式结构 ?硬壳式结构 ?半硬壳式结构 ?夹层结构 ?蜂窝结构
?防热结构 ?密封结构 ?消声结构 ?吸波结构 ?透波结构
?耐坠毁性 ?屏蔽结构 ?安全寿命设计 ?声疲劳 ?耐久性设计
?损伤容限设计 ?止裂 ?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 ?细节设计
?可靠性设计 ?优化设计 ?强度 ?张力场 ?张力场梁
其他科技名词
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
?工程力学 ?固体力学 ?材料力学 ?刚体 ?弹性体
?约束 ?力系 ?力矩 ?力偶 ?摩擦
?功 ?功率 ?动能 ?势能 ?冲量
?动量 ?变形 ?动量矩 ?位移 ?挠度
?拉伸 ?压缩 ?剪切 ?弯曲 ?扭转
?内力 ?应力 ?主应力 ?莫尔圆 ?应变
?强度 ?刚度 ?劲度 ?硬度 ?弹性模量
?剪切模量 ?泊松比 ?冲击韧度 ?截面模量 ?截面面积矩
?转动惯量 ?截面回转半径 ?惯性半径 ?应力集中 ?接触应力
强度极限_强度 -相关名言
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武者小路实笃
机器人在工作强度、运算速度和记忆功能方面可以超越人类,但在意识、推理等方面不可能超越人类。――周海中
对情感方式的质疑,对表达“爱”的腐朽语言的不信任和拒绝,既成了诗人表达情感的一个重大障碍,但也是增加诗人情感强度的催化剂,或者说还是对诗人如何表达自己最珍惜的情感的挑战。――张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