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4日,在武汉市人代会武昌代表团,新任市委书记阮成发和代表们座谈时说,知道在网络上有人叫自己“满城挖”,但武汉的建设不会停止,他会顶着骂名继续下去。他表示,“我们很容易找到理由让一些建设工地不开工。我理解市民的感受。但是,事隔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后,当我们回头看,我们不这样做,我们会对不住这座城市,对不住市民。对这座城市负责,我就必须这样做。”
满城挖_满城挖 -简介
阮成发
市民在网络上叫阮成发“满城挖”,是说在他主政下的武汉,进行的城建项目很多。阮成发说,全市有5000多个建设工地,可以说,武汉现在就是一个“大工地”。武汉市大搞城市建设也许确有必要,因为它在这方面有不少欠账。然而,对于市民的“满城挖”称呼,真的只要顶着就OK了吗?许多市民叫阮成发“满城挖”,只是因为工地太多,带来了交通和扬尘问题吗?恐怕不是这么简单。笔者相信,没有几个市民会反对武汉加快城市建设。但同时建设5000多个工程,在规划上是否合理,是否都经过科学论证,让市民参与决策了呢?
市民担心的,应当还有具体的建设方式。“满城挖”三个字虽不很严谨,却很形象地反映出一些问题。比如,工地施工时的交通和扬尘问题,是否完全不可避免?再比如,一些建设会否低层次、短寿命?郑州市民中流传着一句与“满城挖”类似的话,“郑州郑州,天天挖沟”,武汉千万不能重蹈其覆辙。更值得注意的是,阮成发“顶着骂名继续下去”的最重要理由,是多年后回头看,如果今天没“满城挖”,将对不住这座城市,对不住市民。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城市发展的思路或许过分重视硬件建设了。事实上,一座城市是否发展得好,市民是否生活得好,城建只是一个方面。
哪怕城市管理者再聪明,一座城市的主人首先是它的市民,市民有权对城市发展建设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思路。所以,对于市民在网络上叫自己“满城挖”,阮成发不应当只视之为责难与阻力,而应更谦慎对待,多反思问题,更好地造福城市与市民。
满城挖_满城挖 -顶骂名继续建
阮成发坦陈,大建设困难很多但不会停止,否则对不起这座城市
大建设时期,也是出问题最大,是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很容易找到理由让一些建设工地不开工。但是,事隔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后,当我们回头看,我们不这样做,我们会对不住这座城市。
――阮成发
满城挖
(武汉)全市5000多个建设工地遍地开花――交通堵塞,扬尘笼罩,当市民拥堵在回家的马路上时,抱怨、责难之声一时在所难免。
2月14日,此前刚从市长一职新到任武汉市委书记的阮成发,在和人大代表们座谈时,没有回避责难之声。
在人代会武昌代表团上,阮成发说,“我知道,在网络上有人叫我"满城挖"――"十一五"在城区挖,"十二五"还要挖到远城区去”。在座的人大代表笑了起来。
阮成发接着表态说,“建设不会停止,我会顶着骂名继续下去”。
他坦陈,全市5000多个建设工地,作为书记,首要考虑的问题是第一资金怎么筹措,其次是拆迁,还有施工安全,第四是组织好施工期间的交通。他提到,施工建设相当一部分地方在地下,地铁二号线的盾构机目前已经推进到长江下,“我最担心的是施工万一出什么问题”。
阮成发说,“大建设时期,也是出问题最大,是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很容易找到理由让一些建设工地不开工。我理解市民的感受。但是,事隔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后,当我们回头看,我们不这样做,我们会对不住这座城市,对不住市民。对这座城市负责,我就必须这样做”。
阮成发进一步介绍,“今年,二七长江大桥将在9月份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建成通车。在目前的条件下,不大力度建设,很多问题根本解决不了。城市的拥堵问题,没有快速交通解决不了,我们正在建设的二环线快速路,将实现30分钟点到点通达。今年5月,从东湖宾馆到天河机场,能实现40分钟到达”。
在武汉市的“十二五”规划中,从明年起,武汉市将每年建成通车一条地铁线;到2015年,武汉将有12条过长江通道,10条过汉江通道……武汉的五年目标是“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交通畅通能力明显提高”。
“不大建设,5年后我们问自己"对不对得住这座城市"?我敢肯定地说"对不住"。”阮成发说。
阮成发眼中五年后的江城模样
五年后,武汉什么模样?武汉“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端出了“十二五”规划蓝图。
作为城市领头人的阮成发,他眼中五年后的武汉是啥模样? 在14日和武昌团代表座谈时,阮成发说“未来五年,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这将在2015年或者更早一点会实现。” 在他看来,中心城区会实现跳跃发展,远城区会形成5-6个中等城市规模的卫星城。 “中心城区和远城区之间区域,将由绿化带连接起来,这片区域将控制建设规模”。
他展望,未来,中心城区和远城区通过轻轨和高速路相连。“五年后,可能在远城区局部出现这样的状况,一些城区人更愿意到卫星城居住,这里空气好,房价更低,综合配套也都不错”。“未来五年,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是建设幸福城市”。他说,“幸福城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竭尽全力解决民生问题。增强老百姓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满城挖_满城挖 -挖什么
“不搞大建设对不住这座城市!”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的这句话,堪称昨日网上热语,深夜读来,敬佩之余,五味杂陈。
敢在人代会上直面社会质疑,阮书记的确令人敬佩。透过媒体报道,不难看出他的担当与果决。即便有人叫他“满城挖”,为了城市破堵,为了“幸福城市”,他也要“顶着骂名”干下去。
有报道说,听了阮书记一番话,人大代表笑起来。这笑声,相信不少出于赞许。而我,在赞许之余,倒也想弄清楚:“满城挖”挖什么武汉有5000工地同时开工。据说,杭州还有过6000个工地同时开工!
利用快速城市化这个窗口期,加快城市建设,这体现城市决策者富有机遇意识、战略眼光。咱们不能老拿发达国家说事。人家的城市早已进入稳定期,修修补补是常态。而我们的城市,变是不可拒绝的主调。问题是,为什么非要把很长时间的变,压缩在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
如此密集的变,如何保证规划、建设不留遗憾?别忘了,部分城市为快而快,变出不少遗憾。有些工程本该精细准备却仓促上马,有些工程本该同步推进却步调不一,以至道路反复开挖,以至弄出不少短命工程,付出无数纠错成本。
如此密集的变,城市能否承受由此带来的剧烈阵痛?灰尘飞扬,满城拥堵,上班必须提前半小时……城市未来的通畅预期,能否完全化解眼前的生活不便?五年后“对得起”这座城市,五年内是不是就可以“对不起”?
如此密集的变,政府财力能否经受考验?一年交通投入七百亿,而财政收入不过千余亿。这会不会影响其他民生项目投入?政府又靠什么化解因此衍生的还债风险?
说得再远一点,罗马不是一日建成,“幸福城市”一日“变”不出。我们需要可持续的变,能够衔接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协调远景民生与现实民生,推进节奏适应城市承受能力的变。而有些盲目的变,是对城市发展的长期性缺乏科学认识,急于“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有些“满城挖”的变,恐怕跟城市领导的任期政绩观不无关系。据说,全球每年所用水泥,一半浇在中国。如何让它们少浇出损害老百姓的“光鲜政绩”?不妨换支“指挥棒”,不考核谁变得快、变得多、变得新,只考核谁变出可持续发展,比如:城市特色、生活宜居,等等。
满城挖_满城挖 -折射城市发展焦虑
城市发展固然需要挖、离不开挖,可挖也得有个限度,要挖得合理,挖得科学,挖得老百姓拍手叫好才对。而遭到非议的“满城挖”――对于民生而言,何尝不是“折腾”呢?背离了民生福祉,城市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呢?还何谈对得住城市呢?全市5000多个建设工地遍地开花――交通堵塞,扬尘笼罩,当市民拥堵在回家的马路上时,抱怨、责难之声一时在所难免。2月14日,此前刚从市长一职新到任武汉市委书记的阮成发,在和人大代表们座谈时,没有回避责难之声。在人代会武昌代表团上,阮成发说,“我知道,在网络上有人叫我‘满城挖’――‘十一五’在城区挖,‘十二五’还要挖到远城区去”。阮成发说,“建设不会停止,我会顶着骂名继续下去。事隔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后,当我们回头看,我们不这样做,我们会对不住这座城市”。
“我们不这样做,我们会对不住这座城市”,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呢?“满城挖”――网友的这一概括被人直呼:太给力了!全市5000多个建设工地遍地开花,难道还不可以叫“满城挖”吗?所谓的“我们这样做”说得直白点,原来就是要“满城挖”啊!可“满城挖”就对得住城市吗?就是对城市负责吗?
上海世博会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深入人心。可是,我们需要的,难道是“满城挖”的城市?对于广大市民而言,当整日处于大面积交通堵塞,扬尘笼罩的窘境时,岂有不“抱怨、责难”的道理,“生活更美好”的期盼,此时恐怕早被抛之脑后。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暂时”的,是为了城市以后的“更美好”;可“十一五”在城区挖,“十二五”还要挖到远城区去,那么“十三五”、“十四五”难道就能停下来不挖了吗?
当然,城市发展固然需要挖、离不开挖,可挖也得有个限度,要挖得合理,挖得科学,挖得老百姓拍手叫好才对。而遭到非议的“满城挖”――对于民生而言,何尝不是“折腾”呢?背离了民生福祉,城市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呢?还何谈对得住城市呢?
人贵有自知之明。既然老百姓有意见,地方官员又为何要顶着“骂声”,继续为之呢?
这说明,一方面,地方官员的权力太大、太随意,在很多时候都可以置老百姓的意见于不顾,全由自己“拍脑袋”决定,长官意志统治一切。
另一方面,“满城挖”可以立竿见影地挖出GDP,挖出政绩。在当下GDP崇拜情结盛行,干部考核重GDP的现实语境下,地方官员想不“满城挖”也难啊!“满城挖”与其说对得住城市,不如说对得住官员自己。官员任期也就是三五年、多则十年的事情,不“满城挖”官员“等不及”啊!城市建设诚然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可官员是否也应有二十年、三十年再“回头看”的雅量呢?
事实上,“满城挖”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的城市发展焦虑。据媒体报道,中国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好高鹜远、急功近利若此,又岂能不“满城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