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文化 蚕桑文化 蚕桑文化-概述,蚕桑文化-响亮的称呼 人类非物质文化

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是国人的骄傲。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蚕桑文化现在主要集中表现在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并绵延江苏省、四川省、山东省、广西省等地区,但综观中国丝绸发展史,蚕桑文化甚至可以覆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流传地区、人群之广足以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

蚕桑文化_蚕桑文化 -概述


蚕桑文化

中国祖先养蚕种桑的在新石器晚期就开始了,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梅堰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蚕纹装饰,钱山漾新石器遗址中出土了丝绢残片等实物。春秋吴、楚两国曾因争桑而引发了一场战争。阖闾夫人用蚕作陪葬品。三国孙权曾发布"禁止蚕织时以役事扰民"的诏令,时形成"海上丝绸路"。晋朝时的科学养蚕使一年达八次之多,故为"乡贡八蚕之帛"之说。明黄省曾总结了养蚕法而撰写了《养蚕经》。蚕桑文化现在主要集中表现在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并绵延江苏省、四川省、山东省、广西省等地区,但综观中国丝绸发展史,蚕桑文化甚至可以覆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流传地区、人群之广足以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

蚕桑文化_蚕桑文化 -响亮的称呼: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公认的中国文化

蚕桑文化 蚕桑文化 蚕桑文化-概述,蚕桑文化-响亮的称呼 人类非物质文化

中国蚕桑―杭罗织造技艺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蚕桑丝织包括:杭罗织造技艺、轧蚕花、扫蚕花地丝绸生产习俗等。
蚕桑丝织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更好地保存保护祖先留下的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浙江、江苏、四川等三省作为蚕桑生产的主产区和蚕桑丝织文化的保护地,三省文化行政部门联合行动,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为项目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媒体报导


蚕桑图

新华网阿布扎比9月30日电(记者安江孙瑞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30日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 列入名录的22个中国项目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28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开幕,来自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与会。为期三天的会议主要讨论确定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率团与会的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于兴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介绍说,中国此次被批准列入名录的项目在数量上高居榜首,得到了与会各方代表的热烈祝贺,他们一致认为中华民族不愧为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中国为世界创造了丰富多彩、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世界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于兴义说,中国政府积极参与了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制订工作,并成为首批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还制定了国家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每年6月举办“中国文化遗产日”,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或传统表演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公约于2006年4月生效。

蚕桑文化_蚕桑文化 -历史进程

黄河流域的蚕桑文化


桑葚

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所以我们先来谈谈这一地区的蚕业历史。《诗经》是西周到春秋中叶以前的诗歌总集。从《诗经》中可以看到黄河中下游各地都有用蚕桑丝织为题材的诗篇。例如《豳〔bīn宾〕风・七月》中有一段:

春日载阳,〔译文〕春天里好太阳,

有鸣仓庚。黄莺儿在歌唱。

女执懿筐,姑娘们拿起高筐筐,

遵彼微行,走在小路上,

爰求柔桑。去采肥嫩的桑。

这是描写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暮春季节,农村姑娘们为采桑养蚕而忙碌的诗句。

又如《大雅・瞻印》说:“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妇女们既不担负劳役,怎能不从事蚕织?”可见当时养蚕缫织是妇女的主要工作。

再如《卫风・氓》中的一段:

氓之蚩蚩,〔译文〕那个笑咪咪的汉子,

抱布贸丝。抱着麻布来换生丝。

匪来贸丝,哪里是真的来换丝,

来即我谋。悄悄儿求我成好事。

这首诗告诉我们,远在周代,生丝和丝织品已在市场上物物交换。
西周到春秋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既然歌咏蚕桑缫织,说明当时蚕桑缫织确已比较普遍了。
在黄河中下游各地中,又以山东的蚕桑业最为发达。山东在周代是齐、鲁两国的封地,所以我们现在还把“齐”、“鲁”两字作为山东的简称。古代有不少齐、鲁的故事同蚕桑有关。
《谷粱》中记载:齐国桓公十四年:“王后亲蚕,以共祭服。”所谓“王后亲蚕”,就是在育蚕的季节里,王后率领一批贵妇们,用一定的仪式去喂一下蚕儿。这是宫廷中举行的一种典礼,其目的,无非表示统治者对蚕桑生产的重视。以后历代王朝也常玩这一套,史书中不乏记载,而以《谷粱》的这条记载为最早。桓公是齐国的国君。《谷粱》中特别记上“王后亲蚕”这一笔,说明齐国统治者很重视蚕桑。
管仲是齐国的相。据《管子》的记载,管仲曾建议:百姓中有熟悉蚕桑技术,能防治蚕病的人,政府应该采纳他们的意见,并给予黄金和粮食等实物奖赏,而且予以免除兵役的优待。管仲如此重视蚕病防治,反映蚕桑已是齐国很重要的生产事业。
《左传》里还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晋国的公子重耳,由于家庭纠纷,长期流亡国外,后来逃到齐国。齐桓公待他很好,还把自己同族的一个女子姜氏嫁给了他。这样一来,重耳再也不作积极打算,只想长期呆在齐国过安乐日子了。可是跟随重耳一道从晋国逃来的人,认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有一天,他们在桑林中密谋如何促使重耳早日返回晋国。这时,姜氏的女奴正在桑树上采收桑叶,重耳随从们的密谋全被她听到了。女奴回家后便把此事告诉了姜氏。谁知姜氏也不赞成丈夫无所作为,为了防止泄密,她竟把女奴杀了,并设法帮助重耳离开了齐国。重耳便是后来晋国的国君晋文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齐国大贵族家中栽有大片桑林,栽桑养蚕是奴隶们的一项重要生产劳动。
古书中还有不少齐、鲁两国同蚕桑有关的故事,据此可以推测,春秋战国时代山东的蚕业相当发达。

长江流域蚕业的发展

我们说唐朝浙江的蚕桑缫织技术不及北方,这不等于说当时浙江的蚕桑缫织还很落后。不,到唐朝,长江流域包括浙江在内,蚕桑缫织技术已有相当基础,只是比起北方某些地方来,还略逊一筹而已。这里,我们再来谈谈长江流域丝蚕业发展的历史。
《吕氏春秋》和《史记》两部古书都记载有吴国王僚九年(公元前518年),吴楚两国因为边境女子争桑引起一场战争的故事。在这次战争中,吴公子光占领了楚国的居巢(今安徽巢县)和钟离(今安徽凤阳)。吴楚两国都在长江中下游。吴、楚边境女子争桑,当然是为了养蚕。吴楚战后不久,建都在今浙江绍兴的越国也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方针中,也有“省赋敛,劝农桑”一条。后来终于强盛起来,灭了吴国。
上述两个故事都是春秋后期的事情,它告诉我们,春秋时代,栽桑养蚕已成为建国在长江中下游的吴、楚、越等国比较重要的经济事业。秦汉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继续被开发,蚕桑生产当然也继续发展着。
至于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很早就有蚕丛氏在蜀中教民养蚕的传说,说明那里蚕业起源很早。成都平原所产的丝织品,秦汉时代就很有名。西汉文学家扬雄写的《蜀都赋》里赞美成都所产的蜀锦,“自造奇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30103/187038.html

更多阅读

怎样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活动创新案例

  企业文化如何去创新地发展,适应一个个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呢?在这里简单简单分享一下企业文化创新的几个步骤。怎样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步骤/方法怎样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1、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识先行  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实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办理攻略 icp经营许可办理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办理攻略——简介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又简称为文网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下属省文化厅、直辖市文化局审核颁发。 文化部2003年第27号令发布,2004年第32号令、2011年第51号令修订的《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简介  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在公司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 意识形态渗透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张允梅 的工作室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意识渗透培养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渗透 培养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事实上,不了解一个民

文化地理学——物质文化地理 文化地理学 pdf

第二章物质文化地理一、物质文化概说(一)物质文化的定义●物质文化是文化要素或文化景观的物质方面,是人们创造的可见的、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内容。●物质文化包括满足人类生活及生存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比如

声明:《蚕桑文化 蚕桑文化 蚕桑文化-概述,蚕桑文化-响亮的称呼 人类非物质文化》为网友猎杀者的温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