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认为,权力是指产生某种特定事件的能力或潜力;许多心理学家视权力为人们行动和互相作用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动机;还有人认为,权力就是一种与理解的预测行为特别有联系的动机。这些定义均没有揭示权力的真正本质。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有效地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并充分地利用各种价值资源,这就需要人对自己的价值资源和他人的价值资源进行有效地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权力的根本目的。总之,权力的本质就是主体以威胁或惩罚的方式强制影响和制约自己或其他主体价值和资源的能力。
权力_权力 -定义
权力,权为衡器,权力,是平衡的力量、平衡的能力。
权力有三个属性:公权(政府)、私权(市场)和共权(社会)。相互之间相互制衡。以正向运作。
读音
quán lì
词性
名词
从哲学角度解释
权力,权为衡器,权力,是平衡的力量、平衡的能力。
权力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是政治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在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对“权力”的可能有四种甚至以上的定义:
“权力”作为个人或国家的追求目标(power as a goal)。“权力”作为影响力(influences)的度量(measurement)尺度,即资源的内容与多寡。“权力”作为政治斗争的结果(results)。“权力”作为一种宰制(domination)与被宰制关系的表述。权力:在反对情况下仍能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米尔斯)。
关于上述四种定义,由于个别研究者研究领域各有侧重,因此不同的文献和学人,可能使用不同的定义。例如社会学、文化批判、论述研究(discourse studies)等领域可能侧重“宰制关系”。政治哲学侧重个人、团体、国家等单位追逐的目标的探讨。国际政治学则侧重国际行为者影响力的度量。
马克斯.韦伯认为,“权力意味着在一定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帕森斯则认为,“权力是一种保证集体组织系统中各单位履行有约束力的义务的普遍化能力”。
福柯认为,“权力是各种力量关系的集合”。
乔.萨托利认为,“权力是发号施令,国家权力依靠合法的暴力垄断而发号施令。权力,至少是政治权力,一般与强制与可强制性,惩罚与可惩罚性有关。”
一般而言,权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权力是指某种影响力和支配力,它分为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两大类。狭义的权力指国家权力,即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阶级利益和建立一定的统治秩序而具有的一种组织性支配力。
从社会冲突和社会合作看权力
论权力的人多少可以分成两派,两种看法: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冲突的一方面,另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合作的一方面;两者各有偏重,所看到的不免也各有不同的地方。
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着眼的,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在上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利用权力去支配在下的,发施号令,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权力依这种观点说,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冲突的性质并没有消弭,但武力的阶段过去了,被支配的一方面已认了输,屈服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甘心接受胜利者所规定下的条件,非心服也。于是两方面的关系中发生了权力。权力是维持这关系所必需的手段,它是压迫性质的,是上下之别。从这种观点上看去,政府、甚至国家组织,如果我有这种权力的,是统治者的工具。跟下去还可以说,政府、甚至国家组织,只存在于阶级斗争的过程中。如果有一天“阶级斗争”的问题解决了,社会上不分阶级了,政府、甚至国家组织,都会像秋风里的梧桐叶一般自己凋谢落地。――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横暴权力。
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着眼的,却看到权力的另一性质。社会分工的结果每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分工对于每个人都有利的,因为这是经济的基础,人可以较少劳力得到较多收获;劳力是成本,是痛苦的,人靠了分工,减轻了生活担子,增加了享受。享受固然是人所乐从的,但贪了这种便宜,每个人都不能自足了,不能独善其身,不能不管“闲事”,因为如果别人不好好的安于其位的做他所分的工作,就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这时,为了自己,不能不干涉人家了。同样的,自己如果不尽其分,也会影响人家,受着人家的干涉。这样发生了权利和义务,从干涉别人一方面说是权利,从自己接受人家的干涉一方面说是义务。各人有维持各人的工作、维持各人可以互相监督的责任。没有人可以“任意”依自己高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得遵守着大家同意分配的工作。可是这有什么保障呢?如果有人不遵守怎么办呢?这里发生共同授予的权力了。这种权力的基础是社会契约,是同意。社会分工愈复杂,这种权力也愈扩大。如果不愿意受这种权力的限制,只有回到“不求人”的境界里去做鲁滨生,那时才真的顶天立地。不然,也得“小国寡民”以减少权力。再说得清楚些,得抛弃经济利益,不讲享受,象人猿泰山一般回到原始生活水准上去。不然的话,这种权力也总也解脱不了。――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同意权力。
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的,并不冲突的,因为在人类社会里这两种权力都存在,而且在事实层里,统治者、所谓政府,总同时代表着这两种权力,不过是配合的成分上有不同。原因是社会分化不容易,至少以已往的历史说,只有合作而没有冲突。这两种过程常是互相交割,错综混合,冲突里有合作,合作里有冲突,不很单纯的。所以上面两种性质的权力是概念上的区别,不常是事实上的区分。我们如果要明白一个社区的权力结构不能不从这两种权力怎样配合上去分析。有的社区偏重在这方面,有的社区偏重在那方面;而且更可以在一社区中,某些人间发生那一种权力关系,某些人间发生另一种权力关系。譬如说美国,表面上是偏重同意权力的,但是种族之间,事实上,却依旧是横暴权力在发生作用。
权力_权力 -权力与其它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权力与权利的区别
一、行使主体不同。权利的行使是一般主体,而权力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处分方式不同。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
三、推定规则不同。权利的推定规则为“法无明文禁止及可为。”而权力只以明文规定为限,否则为越权。
四、社会功能不同。权利一般体现私人利益,权力一般体现公共利益。
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一、相互依存。一方面,一国最高权力来源于其公民对自身部分权利的让渡;另一方面,权力在将自然权利确认为法定权利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相互作用。一方面,公民可以以权利控制权力;另一方面,法定权利的实现,救济也离不开权力。
三、相互冲突。一方面,权力是保障权利必不可少的力量;另一方面,为了切实保护权利又必须限制权力。
权量和权力
根据权力的本质,对权量和权力进行如下精确定义:
权力
制约权量(简称为权量):设事物的价值量为Q,主体对于该事物的制约权数(或决策权数)为Kp,则把Kp×Q 定义为主体对于该事物的制约权量,即
Qp=Kp×Q
制约权力(简称为权力):设事物在单位时间所释放的价值量为U,主体对于该事物的制约权数(或决策权数)为Kp,则把Kp×U定义为主体对于该事物的制约权力,即
Up=Kp×U
其中,Up= Qp /T,U = Q /T。
本质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有效地建立各种形式的社会关系,并进行各种各样的分工与合作,这些社会关系通常具体表现为相应的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简称为集体)。人们一方面将不断地向这些集体投入一定的价值资源,另一方面将会从这些集体中获得一定的价值利益。
通常的情况下,在一般的集体中,人们所投入的价值资源并不是由所有人来共同进行支配,所产出的价值利益也不是由所有人来共同进行分配,而是由一个人(即领导者)或若干人(即领导集体)按照相应的法律、制度、规章或伦理道德,根本集体的基本意志或利益要求,对投入的价值资源或产出的价值利益进行支配。
为了充分利用集体的各种价值资源,使集体的公共价值资源能够充分代表集体的意志或集体的利益价值观,从而产生最大的价值增长率,就必须推选一些领导能力强、道德品德好、利益相关性强(股份数多)的人来支配这些公共价值资源,并赋予相应份额价值资源支配份额的资格,这种资格就是权力。由此给出权力的本质。
权力与权力动机
权力,展现的是力量于控制能力。而权利是有权享有相应的应该具备的利益。而权力是欲望的转化物,有着非常明显的主观意愿的表达。权力动机是产生其相应行为的主观因素,同时其也是在此过程之中能够体现出多样化的选择。
权力与权威
权力的客观目的在于影响和制约他人的价值来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因此权力是一种客观的、间接的价值形式,它必然会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之中,这就形成了权威。
权威:权威是权力的主观反映形式。
权威与权力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一方面,权威以权力为基础上下波动,权力的大小在根本上决定着权威的大小,权力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规模在根本上决定着权威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规模,权力如果发生了变化,权威迟早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权威的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偏离权力的大小;第三方面,权威会对权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反作用。
有些人虽然实际权力并不大,但他的魄力、智力和人格能够给人产生强大的权威感,强大的权威感有时会放大和扩展一个人的实际权力。不过,一般情况下,权力与权威的大小是基本相对等的。
权力_权力 -权力配置的法则
权力配置的一般法则:集体中各成员的权力配置比例在原则上趋近于每个成员的价值投入比例。
几点说明:
1、由于领导才能的不同,集体各成员对于权力的使用将会产生不同的客观失误率,集体将会赋予具有较高领导才能的人以更大的权力,以减少集体因权力使用的客观失误所产生的价值损失风险。
2、由于道德品质的不同,集体各成员对于权力的使用将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失误率,集体将会赋予具有较高道德品质的人以更大的权力,以减少集体因权力使用的主观失误所产生的价值损失风险。
3、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社会里,大部分的价值都是低层次的,这些低层次价值通常具有较低的共享性和关联性,较高的矛盾性和独立性,这些价值资源的支配,就应该采取相对集权的方式来进行,才能具有较高的价值效率。
4、在社会处于较高动荡程度和较大变化情况的环境里,价值的变动性较大,各种利益矛盾比较尖锐化和复杂化,就应该采取相对集权的方式来进行支配,才能具有较高的价值效率。
5、集体明文规定所赋予的名誉权力与拥有的实际权力不同,领导主体由于能力、品质、资历、社会关系等的不同,其实际拥有的权力可能要大于或小于集体所赋予的名誉权力。
6、集体可以通过各种法律制度、管理流程、监督手段、奖惩方法和公众参与方式,逐渐稀释和弱化领导主体的实际权力,确保权力在使用过程中充分体现集体的意志或利益要求,使集体中各成员的实际权力配置比例在原则上逐渐趋近于每个成员的价值投入比例。
7、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提高集体一般成员的基础权力,可以进一步稀释和弱化领导主体的实际权力。如提高一般集体成员的言论自由权、劳动与社会保障权、社会救助权、申诉权、生存权、人身自由权、公众表决权、监督权与公共事务参与权等。
权力_权力 -基尼系数
1、财富基尼系数。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提出了一个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用以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
如图,图中横轴代表家庭数比例x%(注意此比例计算是从低收入家庭开始计算的,到100%时才涵盖最富有家庭),纵轴代表该比例的家庭拥有的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率y%,斜直线(绿线)代表绝对平均状态(即每个家庭拥有财富相同)下,低收入人群所占人口百分比和总收入百分比之间的关系(财富
占比等于家庭数占比);弧线(红线)代表实际情况(实际是由财富-家庭分布曲线积分而来),这条曲线也称作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垂直线(蓝线)代表绝对不平均(即所有收入被唯一一个人占有)的情况。图中弧线(红线)和斜直线(绿线)中间的面积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基尼系数表示的是绿红线间面积与绿蓝线间面积之比。基尼系数越小,红线与绿线越接近,反应收入水平越平均;反之,基尼系数越大,红线与绿线越远离,反应财富向少数人集中。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一些学者对基尼系数的具体计算方法作了探索,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计算公式。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张建华先生提出了一个简便易用的公式:假定一定数量的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顺序排队,分为人数相等的n组,从第1组到第i组人口累计收入占全部人口总收入的比重为wi,则说明:该公式是利用定积分的定义将对洛伦茨曲线的积分(面积B)分成n个等高梯形的面积之和得到的。
2、权力基尼系数。
模仿贫富差距的计算方式,可以确定权力差距的计算方式,即权力基尼系数。
如图,图中横轴代表人数比例x%(注意此比例计算是从低权力的人开始计算的,到100%时才涵盖最有权力的人),纵轴代表该比例的人拥有的权力占集体总权力的比率y%,斜直线(绿线)代表绝对平均权力状态(即每个人拥有的权力相同)下,低权力人群所占人口百分比和总权力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权力占比等于人数占比);弧线(红线)代表实际情况(实际是由权力-人数分布曲线积分而来),垂直线(蓝线)代表绝对不平均(即所有权力被唯一一个人占有)的情况。图中红线和绿线中间的面积越小,权力配置越平等。权力基尼系数表示的是绿红线间面积与绿蓝线间面积之比。权力基尼系数越小,红线与绿线越接近,反应权力配置越平均;反之,权力基尼系数越大,红线与绿线越远离,反应权力向少数人集中。
权力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集体成员之间的权力配置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权力被一个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集体成员之间的权力配置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权力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对于一定社会条件下,社会的权力配置同样存在一个警戒线,即权力基尼系数同样存在一个警戒值,如果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权力基尼系数的简易计算,同样可以模仿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张建华先生所提出的计算公式。
显然,权力基尼系数越大,这个社会的集权程度就越高,民主程度就越低;权力基尼系数越小,这个社会的集权程度就越低,民主程度就越高。
权力_权力 -几种解释及其局限
权力从何而来丁金山先生在《天道演化哲学》中认为迄今为止主要有三种关于权力来源的学说分别是权力神授学说体系、契约学说体系和阶级斗争学说体系。
权力神授理论及其缺陷
权力神授理论体系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其主要内容是人类社会是由神秘力量如上帝、神所主宰。神秘力量是公正、无私、全能、正义的。神秘力量按照其不可抗拒的意志授予统治者以权力。统治者按照神秘力量的意志分级对其他人进行统治。其他人必须服从统治否则就会受到统治者的处罚。如果统治者不按照神秘力量的意志进行统治君主及其人民就会受到神秘力量的处罚。
权力神授学说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社会早期“物竞天择自然选择”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自然等级及权力结构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并把“公正、无私、全能、正义”附会为神的意志以神的意志解释了统治者专权的合法性也以神的意志对统治者提出了公平、正义等要求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证明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的所谓的神灵世界只是一种虚幻的想象。“物竞天择自然选择”的自然规律对权力结构还存在一定的影响权力神授的观念也还存在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其理论根基的幻灭其影响力量已经逐步淡出。
权力源于社会契约的理论及其缺陷
文艺复兴前后兴起的人文主义精神、科学精神使权力来源解释的契约理论得以产生。契约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马克斯・韦伯等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起源”、“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程序合法”等。
在“国家起源” 上霍布斯认为人类最初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下不存在所有制观念不存在善良与邪恶无所谓是非曲直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本性而生活只要有能力可以去侵占自己希望得到的任何东西从而导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保存自己和对死亡的恐惧必然使人们产生求取和平摆脱战争状态的愿望。于是理性便出来教导人们不能单凭自己的情欲去生活只有接受那些大家必须遵守的共同的生活规则即自然法才能避免战争使每个人都能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作为由理性颁布的道德命令“自然法”是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会接受的应当遵循的。不过它的约束力是内发的只有当人们完全按照理性行事时“自然法”才具有约束力。可是人性是偏私的总是企图无限地实现占有一切的“自然权利”。为了保证和平保护自身安全人们以自然法为基础制定了人为法等社会契约而强有力的国家则是实施契约的公共权力部门。
“天赋人权”强调人天生就是平等的。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极为明显同种和同等的人们既毫无差别地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关系”。亚当・斯密则强调“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其他任何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按照自然自由的制度君主只有三个应尽的义务……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主权在民的思想在启蒙思想家那里发展为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卢梭、狄德罗为典型代表。“主权在民” 主要观点包括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君主、政府官员等只是代表人民履行权力的机构。国家权力来源于平等的人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契约。政权尽管可以在家族中世代继承由君主个人掌权但它不是一种私人财产而是一种公共的财产因此决不能从人民手中剥夺。它根本上只属于人民完全为人民所有。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政府和公共权威是财产全民集体是所有主而君主是其用益者、代理人、受托人。契约的条件随国别而异但是无论何处全民有权力不顾一切反对或维持他们已订立的契约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这一点。当契约已无必要时人民恢复自然权利享有完全自由也可同他们所愿意的任何人以他们喜欢的方式重订新契约。
“三权分立”及“程序合法”原则是实现“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在资产阶级革命及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主权在民既可能导致滥用权力也可能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混乱。正是针对这两个问题人们对主权在民契约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三权分立”及“程序合法”原则。
孟德斯鸠是提出三权分立的杰出代表他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明确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它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我们可以一种政制不强迫任何人去作法律所不强制他做的事也不禁止任何人去作法律所许可的事。”
在孟德斯鸠时代及其后多数思想家认为最好的制度是三权分立立法权归于人民因为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人民应自己统治自己但由于实际操作的困难可实行代议制立法权归于议会和人民选出的代表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行政权则可归于国王。司法权则应归于单独的机关。
马克斯・韦伯则通过程序合法理论把人们从什么是实质合法的理论争论中解脱出来把争论的选择权交到群众的手里。“也就是说韦伯把合法性的基础简化为对合法性程序的信念。一个政权不论它所维护的权力关系是什么施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被统治者的群体信念是什么只要它是依据正式制定的程序确立的并成功地调动起群众的忠诚我们就说它拥有了合法性。”
契约学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其核心价值在于强调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平等合作侧面通过这一理论使人民从君主的奴隶身份中解放出来也为社会管理科学化奠定了基础促进现代文明的形成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但契约学说仍然没摆脱历史唯心主义神秘色彩。
契约学说提出了人天生就是平等的“天赋人权”观念但历史事实表明从古至今人生而平等就只是一种理想即使是现代社会要做到绝对平等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谓的 “主权在民”从古到今也从来没实现过在治理国家方面普通老百姓从来就没有拥有过实实在在的权力。古代社会在一国之中当家作主的一直是专权的少数人现代社会在一国之中当家作主也只是少数人。所谓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观念也只是现代社会反对君主专制的产物。但即使是现代社会私有财产甚至是国家主权也常常受到侵犯。
权力源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及其缺陷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出来的后经列宁、毛泽东等人不断发展完善。
马克思等没有直接指出国家权力来源于阶级斗争但其有关论述及进行阶级斗争的实践体现了这一观念。该理论认为国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恩格斯指出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历史上曾经有不需要国家和不知国家为何物的时期国家只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才成为必要并因此而产生的。国家不是从外部强加给社会的某种神秘力量既不是神意的体现也不是权利的让渡。“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它表示“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国家发展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宣言》写道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恩格斯后来解释说这里所说的“一切社会历史”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那时以后“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每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阶级斗争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力之一。因为生产力是离不开生产关系或生产资料所有制而存在的。而已经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必然受到代表他们利益的剥削阶级和压迫阶级的强力庇护因而被剥削和被压迫阶级的斗争 既是迫使剥削和压迫阶级对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进行改革的推动力也是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强大社会力量。不仅无产阶级是当今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阶级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也曾发挥过这种作用。《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国家的首要职能是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其次才是社会管理。国家“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因此国家的首要职能是一个阶级保障其统治地位和特殊利益并行使对其他阶级统治权的机器其次才是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公共权力机关并由此而获得“一种处于社会之外和社会之上的东西”的普遍性光环。因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夺取政权的有效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指出历史上的各个统治阶级都是通过斗争来夺取政权的资产阶级也不例外。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消灭私有制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对资产阶级实行阶级专政从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列宁、斯大林完善了武装夺取政权进行阶级专政的理论毛泽东直接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恩格斯还直接肯定了“普选”这种和平夺取政权的阶级斗争方式。
阶级斗争学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权力争夺中的竞争与暴力因素有坚实的历史依据但阶级斗争学说也不够全面。其一竞争与暴力是夺取政权的重要因素但竞争与暴力毕竟不是唯一因素人心向背在政权夺取与巩固过程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其二权力最激烈、最血腥的争夺发生在统治阶级之间而不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并没有夺取最高权力的奢望他们往往只是统治者权力斗争的工具。
另外中国古代关于权力的来源则有王道与霸道之争。
郭大力王亚南译亚当.斯密着《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下卷第253页商务印书馆1974.
权力_权力 -宗教
由于权力天生的强制性和不平等性,人们常常将权力与恶相提并论。但是权力也是人类社会维持运作的必然手段。当权力作为力量的正当性失去后,往往会蜕变成赤裸裸的暴力。
阴阳学中的权利:社会是残酷的,如果没有权力、地位、财富就永远不能出人头地,永远被人欺负。因为世界没有公平只有强弱。有的人一出生就有豪车豪宅 而且是庞大家业的继承人,有的人一出生只是穷乡僻壤受寒冷受饿的孩子。自己的人生只有改变“权力、地位、财富”其中一项,才可以获得社会上的优势的生存机会。古代人相信请阴阳师按照生日在“紫冰银结印符”雕刻“瀛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