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是指在中国先秦时期居住在陕东南、鄂西、四川盆地东部的一个民族。巴人居于山区,民风淳朴而强悍。巴人的起源与消失尚存在许多争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巴人曾建立巴国,建都于夷城(今湖北恩施)。商代时曾与殷发生战争,周代春秋时期与东部的楚国发生战争,巴国不断西迁,都城最后迁至阆中,公元前316年灭于秦国。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曾有“下里巴人”的乐曲,巴人指巴蜀的人民,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今天的土家族据传即为巴人后代。
巴人_巴人 -简介
巴人
巴人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复杂的概念。关于巴人的来源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古代大致以今重庆为中心,西达四川东部,东达湖北西部,北达陕南,南及黔中和湘西地区通称为巴国,居息繁衍在这个地域内的古族被通称为巴人。巴人,也泛指生长在巴国和巴国属地范围内的所有人,以及从巴迁徙至其他地方的人,而可以不论其本来族别如何。现代一般指重庆全境及重庆邻省周边生活的人群为巴人。
巴人_巴人 -起源
巴人示意图
巴人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同样十分复杂的概念。关于巴人的来源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相当的争论。从有确切记年史料判定年代出发,只能以武丁时期甲骨文中的“巴方”,作为巴人有文字以来的历史的上限。而且,目前真正有史料记载其活动的巴人始祖,只有《世本》所载的巴氏之子务相,即《路史》说的“后火召生顾相,降处于巴,是生巴人。”有关务相与另外四姓结盟、被推为君长之事,《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引《世本》说:
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目覃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君”。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暝。积十余日廪君(思)[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
这段关于廪君得名、巴人起源的传说,颇有一点英雄史诗的味道,其故事情节的真实性无须一一去考证。这里,只需从中归纳出几点:巴氏出于赤穴、四姓出于黑穴,无非表明巴氏出自一个较为久远的世系,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几次竞技比赛,应看作巴氏与其他四姓之间的多次较量,最后务相取得了胜利,作了五姓的君主,称廪君;廪君与盐水神女的故事,只不过是巴氏通过征服不断扩大地域、充实族众的历史缩影。不过也应当指出:在五姓结盟之前,仅以巴氏而论,还不能将其视为是一个部族或民族,而只有在五姓结盟、建立政权,并控制了一定的地域和民众之后,以巴氏为首的联盟才开始跨入部族或称古代民族的门槛;只有从这时起,其他民族、地域的人才会把以巴氏为首的族团称为“巴”或“巴人”。
由于就目前所见的史料,巴、樊、目覃、郑、相等五姓的活动轨迹,大多只能追述到殷代,加之甲骨文有“巴方”的记载,因而我们说务相活动的年代在殷商时期,巴人的形成和得名亦在同一时代。
通过以上考证,巴人传说中的始祖,最早可追溯至大白皋;大白皋之后,其部族有分化、繁衍,其中一支以凤鸟为图腾的部族,与殷人和巴人的先世均有关系;巴人首领后照出于乘厘,乘厘就是“常仪”,仍属于传说时代的人物;而后照虽为巴人始祖,但有确切史料记载的却是其后的务相;务相在位的年代,如用甲骨文中的“巴方”作参照,约为商代中前期,故可以说巴人部族的形成在商代。
巴人_巴人 -分布
主要分布在巴国地区,即今重庆、川东、鄂西等一带,国都位于江州(今重庆渝中区)。传说周朝以前居住在今甘肃南部,后迁到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以廪(音lǐn)君为首领,本有巴、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