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生平简介 女则 女则-简介,女则-作者生平

《女则》一书为唐太宗的原配妻子长孙皇后所著。相传长孙皇后是在病中著《女则》十卷,书中内容是采集古代女子卓著的事迹汇聚在一起,以告诫自己所用。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位贤德的皇后,她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为后世皇后之楷模。长孙皇后曾编写一本书,名曰《女则》。书中采集古代后妃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用来教导自己如何做好一位称职的皇后。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宫女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看后恸哭,对近臣说:“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并下令把它印刷发行。

女则_女则 -简介

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位贤德的皇后,她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为后世皇后之楷模。长孙皇后曾编写一本书,名曰《女则》。书中采集古代后妃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用来教导自己如何做好一位称职的皇后。


贞观帝后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宫女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看后恸哭,对近臣说:“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并下令把它印刷发行。宋以后,因女子不得干政,《女则》这部唐朝的后妃教科书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最终失传。

贞观十年是公元636年,《女则》的印行年代可能就是这一年,也可能稍后一些。这是我国文献资料中提到的最早的刻本。而雕版印刷发明的年代,一定要比《女则》出版的年代更早。

《旧唐书・长孙皇后传》:后尝撰古妇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则》,自为之序。又著论驳汉明德马皇后,以为不能抑退外戚,令其当朝贵盛,乃戒其龙马水车,此乃开其祸源而防其末事耳。且戒主守者曰:“此吾以自防闲耳。妇人著述无条贯,不欲至尊见之,慎勿言。”

《新唐书・长孙皇后传》:后尝采古妇人事著《女则》十篇,又为论斥汉之马后不能检抑外家,使与政事,乃戒其车马之侈,此谓开本源,恤末事。常诫守者:“吾以自检,故书无条理,勿令至尊见之。”

女则_女则 -作者生平

长孙皇后(601-636),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秦王妃。当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时,她对唐高祖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们对秦王的误解。「玄武门之变」前夕,她又对秦府幕僚亲切慰勉,左右将士无不为之感动。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

长孙皇后生性节俭,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义,因此,下朝以后经常都要和她谈起国家大事。但她却很郑重地说:「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我是妇道人家,怎能随意议论国家大事?」太宗不听,还是对她说得滔滔不绝,但她始终却沉默不语。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和唐太宗为布衣之交,又在唐朝建立前后和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因此,太宗把他视为知己,打算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皇后听说后,就对太宗说:「妾既被立为皇后,尊贵已极,我实在不想让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朝的吕后、霍光之家,可为前车之鉴。所以,我请您千万不要把兄长任为宰相。」在长孙皇后的再三阻挡下,唐太宗只给长孙无忌加开府仪同三司这样的虚衔。

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被唐太宗视为掌上明珠。因此,在公主出嫁之时,唐太宗赏赐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儿长公主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余。为此,魏征当面向唐太宗提出异议。下朝后,唐太宗把魏征的不同意见,转告皇后,长孙氏当即便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听说陛下对魏征很器重,但并不了解其中缘故。今天我听了他的谏言之后,才真正明白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请陛下深思这个道理,那就是天下的最大幸运了。」

贞观八年(634),长孙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宫(在今陕西麟游)避暑时,身染疾病,且愈来愈重,服用了很多药物,但病情却并未缓解。这时,在身边服侍的太子李承乾就向母亲提请用赦免囚徙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却遭到皇后的坚决拒绝。她说:「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规。如果可以随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会有损于国家的政体,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愿意的。我岂能以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太子听罢,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亲的话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转告给了太宗。太宗听后,感动得涕泪交流,泣不成声。

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弥留之际,与唐太宗最后诀别。她用尽气力对太宗说:「我的家族并无甚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要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绩,所以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因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须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说完不久,就死在后宫立政殿。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

女则_女则 -长孙皇后和《女则》

中国古代的后妃,总给人排挤争宠、外戚争权的印象,但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明太祖的马皇后、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她们却能在当时的社会及政局,扮演著积极正面的角色,肩负起扭转乾坤力量。

唐太宗李世民能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视民如子、不分华夷,与当时名臣、名将谱出波澜壮阔的贞观盛世,长孙皇后正扮演积极正面的角色。有人誉她为「上马能战,下马能谋」来形容她的短暂人生,李世民即帝位后,她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最后以《女则》十篇传世(今已亡佚),仅存诗文乙篇。

《女则》十篇,是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在她的遗物中发现,据说太宗读完后,感动得热泪夺眶而下。长孙皇后写《女则》时非常用心,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并不想用舞文弄笔来沽名钓誉,只是对自己留下些许交待,这正是令唐太宗感动之处。据说她死后,太宗非常悲痛,感到从此「失一良佐」,从此不再立后。这样一位母仪天下的贤后,她的生命及丰富的内心世界颇值得我们探讨。

亲侍翁姑至诚至孝

长孙皇后,鲜卑拓跋氏,父──长孙晟是隋朝右骁卫将军;母──是曾任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生长于官宦世家,自幼就接受完整正统的教育,蕴育了她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直善良的人格特质。

十三岁嫁给当时太原留守李渊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深得丈夫与翁姑的欢欣。李世民年少有为,文武双全,为完成大唐统一大业,他征战南北,长孙氏总是随侍一旁,照料他的起居生活,使李世民精神得到不少安慰。唐朝建立后,获册封为秦王妃。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渊禅位李世民,李世民成唐太宗,长孙王妃也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她并不因而骄矜自傲,一如既往保持著贤良恭俭的美德,对太上皇李渊十分恭敬、细心侍奉,每天晨昏定省,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要如何去调节他的生活起居,宛如一般平常家的儿媳那样竭尽孝道。

慈爱嫔妃后宫无乱事

古代后宫嫔妃相互之间为了争宠,彼此残害屡见不鲜,长孙皇后非常能体恤、爱护她们。她对嫔妃生的子女慈爱逾己生,嫔妃得了病,她甚至送去自己正在服用的药,因此宫中无人不爱戴,后宫无乱事。长孙皇后凭著她宽宏的气度和端庄的品行,无言去感召她们。虽然她出身显贵,如今又富拥天下,但她不改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不求奢华、饮食宴庆不求铺张,带动后宫朴实风潮,恰好为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政策做出了榜样。

不涉朝政适时忠谏

长孙皇后最突出的政治见解就是防范外戚专权。哥哥长孙无忌文武双全,早年即与李世民是至交,并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本应位居高官,但因妹妹是皇后,反而处处避嫌,以免给人留下话柄。太宗原想任他为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不愿兄长再布列朝廷,成一家之政。汉朝吕后之行可为前车之鉴,万望圣明,勿封妾兄为相。」但太宗则不以为然,他认为长孙无忌任相,全凭自己的功勋与才干,可谓「任人不避亲疏,唯才是用」。而长孙无忌也体会妹妹用心良苦,不愿位极人臣,唐太宗万不得已,只好让他任开府仪同三司,位清高但不掌实权。长孙无忌仍要推辞,理由是:「臣为外戚,任臣高官,恐天下人误认陛下为私。」太宗正色道:「朕为官择人,唯才是用,若无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也;若有才,虽仇不避,魏徵是也,今日之举,并非私亲也。」长孙无忌才接受。

长孙皇后一再以汉朝吕氏与霍氏等外戚专权的历史事实,自我警惕并告诫唐太宗注意防范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以及要求兄长成全。她这种以历史教训为切肤之戒,实不失为有远见的卓识,贞观之治未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长孙皇后的确是功不可没。

气度宽宏机智过人

长孙皇后是个很有见地的人,唐太宗也十分器重她,但她不以自己的特殊身分干预国家大事。她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干预政事,亦为不祥。对太宗,她只提出自己经深思熟虑而得的见解:居安思危及任贤纳谏;只建议原则不管明细,深得太宗的敬重,并牢记于心。

关于任贤纳谏一事,太宗深受其益。太宗常对部属说:「人要正衣冠,必须借助于明镜;君王要得知自己的过失,必须靠直言谏臣。」他与谏议大夫魏徵所谱出许多令人感动、拍案叫绝流传千古的史实,长孙皇后应是背后推手。唐太宗好狩猎,一次兴致勃勃带了一群护卫近臣,正要出门时,遇到魏徵。问明状况,魏徵即对太宗进言道:「时下正值仲春,万物萌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望陛下三思。」唐太宗仍坚持要出游,魏徵也不肯妥协,站在路中拦住太宗的去路。太宗怒不可遏,气冲冲地返回后宫,咬牙切齿地骂道:「有机会非杀掉这个乡巴佬不可。」长孙皇后连忙问要杀谁,太宗答道:「魏徵常常当著大臣的面批评我、羞辱我,不留一点情面,使我下不了台。」长孙皇后听了,只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面容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稽拜直称:「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这一举措弄得唐太宗满头雾水,吃惊地问:「何事如此慎重?」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妾闻主上圣明,才有直臣。今魏徵正直,足见陛下圣明,妾因而恭贺陛下。」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有理,于是云消雾散,转怒为喜。

又有一天,太宗返宫,一脸怒气。长孙皇后叫宫女都退下,自己亲自奉茶、端水,百般温顺。待太宗气消些,才轻声问道;「什么事惹陛下恼怒?」太宗答道:「我最心爱那匹马,突然无病逝去。一定是养马的马夫不经心、照顾不周,我一定要杀掉他,看以后谁还敢不负责任。」「陛下请息怒,妾曾闻当年齐景公也曾因马死要杀养马的人。晏子就替马夫列了罪状:你为了养马被杀,是罪状一;你使国君因马死而杀人,百姓必会埋怨国君视马命比人命重要,是罪状二;诸侯听闻此事,必轻视齐国,是罪状三。景公听完晏子的这一席话,知道自己错了,就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饱读诗书,这个故事应该知晓,今天怎忘了?」此时唐太宗脸上的怒气转为惭愧地说:「要不是贤妻的提醒,今天我差点又做了蠢事。」由上可见,长孙皇后不但气度宽宏,机智更是过人。

一生俭朴不求厚葬

长孙皇后生性节俭,所使用的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她辅佐唐太宗,公正明智、处处为别人著想,常把好处让给别人,困难留给自己,深得宫中上下的敬佩,大家都认为能照著她的安排做事是一种荣耀,其中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就是一例。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自幼被立为太子,东宫的日常生活及事务,由遂安夫人总管,当时宫中实施节俭开支制度,太子宫也不例外,但常感费用不足,生活拮据;遂安夫人就在皇后面前抱怨:「太子贵为储君,理应受天下之供养,然现今用度捉襟见肘,一应器物都很寒酸。」一再要求增加费用,但长孙皇后不因是自己的爱子就破坏制度,反而说:「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德不立、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她说得入情入理,遂安夫人非常佩服,便一切遵照办理。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路上受了风寒,又引发旧疾,病情日渐加重。太子请求以大赦囚犯和度人入道来为母后祈福去疾,但皇后坚持拒绝说:「大赦是国家大事;佛、道二教自有其教规,赦囚有损国家制度,不要为我而乱天下大法;何况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人的寿命是非人力所能支配,若修福能延寿,我一生不作恶事;若行善无效,求福又有何用?」她深明大义,终生不为自己影响国家大事。

贞观十年盛暑,长孙皇后弥留之际,她用尽气力与太宗诀别:「我的家族对国家并无功勋,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若想永久保持这个家的清誉、声望,请求陛下今后勿让妾任何亲戚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请求。我活著对国家没贡献,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依山而葬、不用棺椁、不起坟墓,所用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朴送终,就是陛下对我最大的纪念。」

死时仅三十六岁。

唐太宗并未遵照长孙皇后的意思办理后事,他下令建筑昭陵,气势十分雄伟宏大,并在墓园中特意修了一座楼台,以便皇后的芳魂随时凭高远眺。这位圣明的皇帝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贤妻的敬慕与怀念。

一个人的生命,不在长短,而在是否能发光、发热。长孙皇后短短三十六年的生命,用她贤淑的品性、慈悲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敬仰;更为后世贤妻良母树立典范。时值母亲节前夕,谨以此文悼念亡母,并向普天下默默耕耘的母亲致最大的敬意。

女则_女则 -和历史的关系

《女则》是历史上最早雕版印刷的书,是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可以作为后世典范的书,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它的消失或许恰恰能证明这本书绝对不是宣传"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好教材。

长孙皇后将历代著名女子的言行摘录汇集,并点评其得失,用现代的话来说,《女则》是一部第一夫人所著的、后宫版的《资治通鉴》。如果为史官所作,也只是理论上的意义,而这位皇后所作,可是身体力行的实践操作版。唐代以前,历史上的贤后也不少,比如东汉的阴丽华、马皇后等,只是汉光武帝和汉明帝都没有像李世民一样夸下如此海口!虽说是李世民爱妻心切,不过他的皇后确实做得几近完美!

对外戚的防范、在宫中提倡节俭、亲蚕等,都能找到前代贤德皇后的影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那段不相信鬼神之说的观点和汉成帝的班婕妤是何其相似!不同的是长孙皇后是因为太子承乾要奏请皇上为她大赦天下祈福祛病而阻止儿子(李世民的昭书被皇后阻止了,却亲自北上太原到玄中寺为妻子祈福),而班婕妤是因为那个曾经宠过他的皇上因听信谗言要判她死罪而替自己辩解。(同是才貌兼备、贤德有名的女人,命运却如此不同!)还有就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估计也是她的借鉴对象――同是女人、同是鲜卑女人、同是皇后,或许正是因为她看到了独孤皇后去世后的杨坚,所以才能宽容李世民的妃嫔成群。

李世民当了皇上,治国之道也要征求皇后意见,皇后深思熟虑说"居安思危,举贤纳谏";用人赏罚喜欢和长孙皇后商量,皇后笑而不答,被逼急了就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呵呵,这个是周武王评价商纣王的)。想必在李世民成为皇上以前,这对儿夫妇一起讨论政事可能更自在些。褚遂良劝谏太宗召回罢官的房玄龄时还说,房玄龄当初在秦王府与文德皇后"同心影助"帮助秦王呢?可见,长孙皇后在家里可不是只抱孩子、照顾丈夫的女人。而玄武门事变,更是亲尉将士,令其备感振奋。当了皇后,虽说不能公开表达观点、讨论政事了,但"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所以韩非子、东方朔出现在她赞扬魏征时,齐景公和晏子出现在李世民要杀养马人时,自己更是因盛装劝谏留下千古美名……

《女则》的印刷在开放的大唐无疑传递了一个信息,女人也可以让一个本身很出色的皇帝恸哭“失一良佐”,原来女人参与政治也可以做楷模的!想必后来高宗李治放心大胆把朝政交给武则天协助,估计也是受父母影响太深――即使他年龄小,记的少,关于父母的事估计听得也不少,也许他也希望是夫唱妇随吧!后来唐朝王室的场面失控了,高阳公主、武则天、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

长孙皇后的出现是天时地利人和,有不可复制的经历和环境使然,李世民能尊重她、能平等对待她(能干的大臣那么多,为什么治国之道还非要问问皇后意见,赏罚用人喜欢和她商量),而这个皇后又偏偏不像其它能说上话的女人,该SAY NO的时候,却SAY YES或不置可否,她会SAY NO,而且还是说得很智慧、很漂亮。但男人们还是怕了,女人只要懂得孝敬父母、照顾儿女、服从丈夫就可以,还是没有政治观点和见解的好。所以历史上只留下了一个皇后的高度,而她的“读书笔记”却不见了!

或许如果长孙皇后作的不是“历代名女人点评”、“如何将皇后做得完美”,而是“如何搞定一个皇帝”“如何抓住皇帝的心”……,或许它会流传下来。《女则》对大多数女人来说没有实用意义,皇后只有一个,爱谁谁去。在封建社会,如何讨男人欢心才是头等大事,谁要管功过得失。尤其是后宫的女人,争风吃醋都来不及,谁要管国家社稷如何,受宠的时候还不多替娘家捞点、抓紧时间生儿子,难道等人老珠黄被打入冷宫吗?想来这《女则》也不是女人们爱看的,消失也不足为奇。

长孙皇后写《女则》估计也没有著书立说的意思,只是用来提醒自己,毕竟他老公李世民周围有一群人来辅佐他规劝他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可没有人来教她如何做个好皇后。《女则》没有留下来还是有遗憾的,我们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著名皇后,不过她本身不是对《女则》最好的注解吗?当然极端的女权主义者是不会视她为偶像的,难道她非要跳出来把李世民打败或管死才是真性情?

女则_女则 -与《女诫》的区别

雷锋生平简介 女则 女则-简介,女则-作者生平

《女则》与《女诫》是两本截然不同的书,却因书名相近的缘故被很多人混淆。

《女则》是长孙皇后采集古代妇女主要是历代后妃的事迹并加上自己的评注,用于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做好皇后的一部评论集。宋以后,此书失传。

《女诫》是东汉班昭写作的一篇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与明成祖的徐皇后《内训》,唐宋若莘的《女论语》,明刘氏所作的《女范捷录》一起被称为女四书并流传至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30103/186071.html

更多阅读

雷锋生平简介 袁玫 袁玫-基本信息,袁玫-生平简介

袁玫,女,职业是演员。于1989年,一部颇为轰动的电视连续剧《公关小姐》的上演。袁玫_袁玫 -基本信息袁枚姓名:袁枚(一说袁玫)性别:女国籍:中国出生年份:1964年籍贯:安徽省芜湖市袁玫_袁玫 -生平简介1978年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学习黄梅戏

雷锋生平简介 刘立福 刘立福-简介,刘立福-生平

刘立福,男,1924年生于天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2003年荣获天津曲艺家协会、天津曲艺促进会颁发的“曲艺事业终身成就奖”。擅讲说《聊斋志异》,其演讲的方法与陈士和先生、刘健英先生一脉相承。细腻传神,语言精炼,对于生活和各种民俗有着

雷锋生平简介 九纹龙 九纹龙-生平简介,九纹龙-名号由来

九纹龙即史进(小说《水浒传》人物)。史进,小说《水浒传》中108将第一个出场,史太公之子,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23位,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七名。史进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王进的徒弟,因身上纹有九条青龙,人称“九纹龙”。史进和朱武、陈达、杨春聚

雷锋生平简介 让・蒂加纳 让・蒂加纳-简介,让・蒂加纳-生平

让・蒂加纳(1955年6月23日―),法国前足球运动员,现为足球教练。蒂加纳_让・蒂加纳 -简介让・蒂加纳(法语:JeanTigana),男,1955年6月23日出生,法国前足球运动员,现为足球教练。曾执教法甲里昂队,摩纳哥队,英甲球队富勒姆,土耳其甲级俱乐部贝西克

声明:《雷锋生平简介 女则 女则-简介,女则-作者生平》为网友新鲜柠檬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