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人物事迹简介 郑守仁 郑守仁-人物简介,郑守仁-人物事迹

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川水工专业。历任长江委施工处副处长、葛洲坝工程设计处副总工、处长,隔河岩工程设计代表处处长、长江委副总工,现任长江委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守仁_郑守仁 -人物简介


郑守仁

郑守仁男,安徽颍上人,汉族,1940年1月生,196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员,大学本科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工匠精神人物事迹简介 郑守仁 郑守仁-人物简介,郑守仁-人物事迹

郑守仁同志1963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河川系(水工建筑专业)。先后在陆水、丹江口、乌江渡、葛洲坝、隔河岩、三峡等工程建设中从事工程设计和担任领导职务。几十年来,他一直奋战在水利工地一线,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团结群众,忘我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勇闯技术难关,不断开拓进取,获得了丰硕成果,深受职工们敬佩。

1974年至1987年在葛洲坝大江截流工程设计中,他总结陆水、丹江口工程的截流经验,结合葛洲坝施工现场情况,提出钢架石笼护底方案,充分利用工地的废弃钢材,节约了资金。他在承担大江土石纵向围堰、二期上游纵向围堰、下游围堰等设计中,大量搜集资料,进行模拟实验,经分析论证后提出最佳方案,为国家节省投资近百万元。

1987年至1993年在隔河岩工地,他组织设计人员紧跟施工进度,为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共提出100多份设计通知。工程中经过优化设计节省投资达1300多万元。

1958年9月至1963年9月,在原华东水利学院水工建筑专业学习。1963年9月,毕业分配到长办施工设计处工作,先后任乌江勘测设计大队导流专业组组长、施工设计处导流组副组长、施工设计处副处长、施工设计处处长;1986年6月,任长办副总工程师兼隔河岩设计代表处长;1991年5月任长江委副总工程师,1994年1月兼任长江委三峡工程代表局局长;1994年2月任长江委总工程师、中共长江委党组成员兼三峡工程代表局局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8月任长江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郑守仁_郑守仁 -人物事迹


2009年大年初二上午,长江委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在三峡工程代表局枢纽设代处、机电设代处有关领导及技术人员陪同下,到三峡地下电站28#机锥管砼浇筑部位、高程150.0m升压站等施工现场,向春节期间仍在现场忙碌的施工、监理人员致以新年祝福

司机眼中的总工
“除了工作,我不知道他有什么爱好”
2006年5月17日下午2点30分左右,开完全省科技大会的郑守仁院士又匆匆赶往三峡工地。54岁的王游胜为郑守仁开车已9年。他说:“除了工作,我不知道郑总还有什么爱好,没有看到他打过一回牌。他根本没有时间休息、疗养,也没有节假日,至今连庐山、小三峡都没去过。除了曾路过东湖外,没有专门游过一次东湖。长委曾多次安排他休假,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王游胜说,最近一个月,郑守仁在车上坐了7000多公里。期间,他陪水利部领导到洞庭湖考察,5月12日代表长江水利委员会到北京,参加国务院三峡建委召开的专题会。13日上午在武汉开会,下午即赶回三峡。14日至16日,参加三峡建委专家组对三峡水库一个工程项目的验收会。

妻子眼中的丈夫
“只要他平安回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本部在武汉。郑守仁和夫人高黛安双双在长委工作了40多年,直到2002年才在武汉安了一个家,但房子装修4年来,夫妇俩从没有在新居里住过一次。两间14平方米并没相连的房子,一间卧室,一间客厅,没有时髦的摆设,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这就是郑守仁、高黛安夫妇在三峡工地住了十多年的家。5月15日,记者走进拥挤的小屋,面露惊讶,高黛安却笑道:“以前在贵州乌江渡修电站时,我们住在一间5平方米的粮仓里,也没嫌小。”

1964年,大学毕业的高黛安和郑守仁分配到长委工作。忆及两人从相恋到甜蜜结合的过程,高黛安开心地笑了。她说郑守仁是个“热水瓶”。高黛安一直从事导流专业设计工作,如今是高级工程师。夫妻俩几十年如一日比翼双飞在施工现场。

1971年的一天,郑守仁在乌江渡一个隧洞勘探现场,一位领导要郑守仁出洞汇报工作,他走出隧洞没几分钟,隧洞里突然涌进大水,洞里施工人员几乎全部遇难。“在工地上有许多危险,我这一辈子,对他只有两个字:等待。只要他平安回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高黛安说。

女儿眼中的爸爸
“爸爸爱工程胜过爱女儿”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当代治水人郑守仁为了兴建水利工程,独生女儿长到38年他却只见过6次面。其中从1973年至1983年十年间,他和女儿没见过一次面。采访中提及此事,郑守仁愧疚地说,“我也非常想念女儿,只是工作太忙了”。1968年,在乌江渡工地,郑守仁女儿出生了。夫妻俩因工作太忙,女儿仅几个月大时就被送到苏州的外婆家。

1984年,16岁的女儿高考完后,兴冲冲地从苏州来到当时的葛洲坝工程工地,她想亲眼瞧瞧父亲设计的工程。这是她第二次见到父亲。可是,郑守仁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的,一直到女儿临走的时候,他也没能抽出时间带女儿到现场看看。女儿带着遗憾离开了工地,含着委屈的眼泪留下了一句话:“爸爸爱工程胜过爱女儿。”女儿出嫁时,郑守仁也没能到现场送去一声父亲最温馨的祝福。2002年暑假,8岁的外孙女跟着妈妈来到三峡见外公,这是祖孙俩迄今唯一一次见面。

这一次,郑守仁破天荒地带着外孙女进了离家最近的一家商场。回来后,外孙女高兴地对外婆说,“外公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一下子为我买了100多元钱的东西?”高黛安说:“外公是难得见你一回啊……”在郑守仁窄窄的家里,记者看到电视机和墙上贴着外孙女和女儿的照片,还有外孙女送给他们的小工艺品。高黛安说,郑守仁特意将照片贴在电视机上,为的是每次看新闻联播时,第一眼能看到女儿和外孙女。

同事眼中的领导
“病房中,提到三峡他泪流满面”
1994年起,郑守仁以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的身份,挑起了三峡工程设计总负责人的担子。这么大的工程,技术上有些微的疏漏,后果都难以设想。在三峡导流明渠截流验收的时候,他因肝功能不正常,每天都在医院要打几个小时的点滴,以降低转氨酶指数。医生说,因为考虑的问题太多,他每天晚上要吃两三粒安眠药才能入睡。由于长期服用安眠药,再加上劳累,才导致转氨酶指数偏高。

长江委建设与管理局总工程师林文亮昨日告诉记者,2004年11月,郑守仁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他把20万港元的奖金全部捐了出来,其中10万港元用于资助长江委的困难职工。此前,郑守仁曾22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所有的奖金,他全捐了出来。林文亮说:“在现代社会,这些事可能有很多人不相信,但是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他身上。”

长江委宣传出版中心副主任孙军胜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去年8月,郑守仁因患癌症做手术,孙军胜和出版中心的同事到医院看望郑守仁。谈及三峡大坝将要全线完工时,郑守仁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顺着脸颊往下流。

孙军胜说:“我们从未见过他流眼泪,当时我们惊呆了。我赶紧拿出纸巾,轻轻为他擦去眼泪。他太牵挂三峡工程了。” 在昨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上,郑守仁告诉记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周恩来总理当年对葛洲坝建设者的谆谆教诲。搞水利很辛苦,但关系着千百万人生命财产的安危。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深感责任重大。” 郑守仁说:“三峡工程搞了几十年,有人搞了一辈子。我们这一代人亲手把三峡大坝做好,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也是我们的幸运。”

5月20日,三峡工程大坝将全面封顶。郑守仁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和同事们一起,使三峡库区顺利蓄水到175米,解决三峡工程中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让三峡工程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

郑守仁_郑守仁 -人物贡献


郑守仁

郑守仁同志1994年至今主持三峡工程单项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三峡工程号称“全球一号水电工程”,有20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世界之最”,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科技博物馆”、世界级难题“题库”。1997年的大江截流,郑守仁集中群体智慧,以试验成果为依据,创造性地提出了“人造江底,深水变浅”预平抛垫底方案,大江截流一举成功。2002年的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是水电截流史上一次更为严峻的挑战。其规模虽不及大江截流,但其流量大,落差高,龙口合拢能量世界第一,而且其江底为人工开挖修整形成,平整光滑,截流抛投材料难以站稳,施工条件复杂,综合难度世所罕见。在郑守仁的带领下,长江委设计人员全力以赴,日夜奋战,为完善截流方案作了精心的技术准备,反复比较,最终决定采用“江底加糙”、上下游围堰同时进占等重大技术措施,确保了截流顺利实施。
虽然郑守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技术精湛,但每遇重大技术问题,他都会组织讨论,集思广益,然后慎重作出决策。在他的组织、主持下,全委关于三峡工程的设计技术问题讨论会共400多次,现场设计技术讨论会共近2000次,形成的会议纪要达近500万字,由他亲笔撰写的现场设计工作简报近400期,多达200多万字。

郑守仁同志先后荣获葛洲坝大江截流工程国家优秀设计奖;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工程设计和隔河岩新型重力拱坝工程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983年评为湖北省特等劳动模范;1984年评为全国水利电力系统特等劳动模范; 1985年获得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评为全国水利系统特等劳动模范; 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清江隔河岩工程组织工程建设“特殊贡献者”称号;1994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获“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称号;2003年被国务院评为三峡工程建设先进个人;2004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郑守仁主持过乌江渡、葛洲坝导截流设计、隔河岩现场全过程设计,主持三峡工程单项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对葛洲坝大江截流、二期高土石围堰设计技术上均有创新。

葛洲坝大江截流工程获优秀设计金奖,葛洲坝二、三江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均是主要获奖者之一。

在三峡工程一期土石横向围堰设计中,解决围堰基础10~18m厚的新淤沙层稳定、液化、防冲问题,较初设节省6000万元,优化混凝土纵向围堰上纵弯段的弧形布置,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后缩短50m,节约混凝土23万m3。

他长期驻守以上工程施工现场,不断研究施工中与设计有关的技术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他为隔河岩工程质量优良、提前一年发电和三峡一期工程施工、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设计做出了突出贡献。

郑守仁_郑守仁 -人物荣誉

1984年、1989年两次被评为水利电力部、水利部特等劳模;1986年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4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象;

1993年被湖北省清江公司授予隔河岩工程特殊贡献者称号;

1994年被中国三峡总公司授予首批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称号。

郑守仁_郑守仁 -突出贡献奖


郑守仁(右)获50万大奖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就将全线建成了。在昨日召开的湖北省科学技术大会上,“把三峡工程当成自己家的工程来干”的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获得最高荣誉,省委书记俞正声为其颁发2005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及50万元奖金。

43年打造多个重大水利工程
1963年,23岁的郑守仁从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毕业,来到了湖北,来到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他的脚步从三峡的实验坝――陆水水利枢纽工程,辗转到乌江渡、葛洲坝、隔河岩,一直到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如今,青丝已成白发,强硬的身躯已被重病缠绕,但他却仍把家安在工地上。

近十多年来,作为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在三峡工程上,无论酷暑寒冬,还是刮风下雨,在坎坷不平的施工道路上,在纵横交错的钢筋丛林中,同事们都能看到他质朴的身影:永远是穿套鞋、着工作服、戴安全帽,全神贯注地往前走着。而作为院士的他,发表的六篇论文在国际上广泛引用,经他优化设计的工程方案为国家节约3亿多元。

三峡工程号称“全球一号水电工程”,有20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世界之最”,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科技博物馆”、世界级难题“题库”。 1997年大江截流,难度之大,世所未有。几番殚精竭虑,郑守仁集中群体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人造江底,深水变浅”的方案,大江截流有惊无险!2002年的导流明渠截流,是水电截流史上一次更为严峻的挑战。其流量大,落差高,龙口合龙能量世界第一。在郑守仁的带领下,最终截流一举成功!

43年以工地为家
为国家做了那么多重大工程,可郑守仁没有为自己居住这样的“小工程”考虑过。直到前年,郑守仁在武汉才有一套房子。可就是这套房子,郑守仁从来没有住过。因为,这么多年来,他和妻子一直住在坝区的工地上。“郑守仁是把三峡工程当成自己家里的工程来做的”,这是在三峡工地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跟了郑守仁30多年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人员龚国文说,“他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时时刻刻都在惦记三峡。”在郑守仁的“日历”里,没有节假日,逢年过节,人家往家里赶,他往工地赶。他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而且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他自己记不清有多少个新年除夕是在工地“对付”的,他只记得有一年除夕,同在三峡工地,同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妻子与他隔江相望,未能团圆。

2001年,郑守仁获“全国优秀劳动工作者”称号,在北京领奖。晚上,其他人观礼去了,他却连夜坐火车往回赶。离工地越近,他心里越舒坦。 郑守仁因重病住进同济医院,急需手术。就在术前检查期间,他还抽出周六、周日回到工地看看。周一上午就要手术了,周日晚上7点他还在宜昌来武汉的路上,主刀医生急得四处寻人。手术后半月,他就吵着出院回工地,同事们到病房里劝慰他,他却泪眼婆娑地望着窗外,望着三峡工地的方向……

43年捐款近50万元
1993年隔河岩水利枢纽提前半年发电,国家重奖有功之臣,郑守仁获奖金5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他分文未取。他将3万元资助七八十名工地职工子女求学,将1万元支援宜昌市五峰山区,将1万元寄回母校。

1995年,郑守仁荣获首批“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称号,获奖金5000元,他同样一分未留,恳请长江工会转赠5位水文勘测系统外的退休职工。近十年来,郑守仁陆续得到一些稿费、讲课费以及院士津贴等,他要么捐给集体的公益事业,要么送给生活困难的同志。有一位职工在葛洲坝做工程时去世,妻子在农村也因病去世,十多年来,郑守仁一直资助这名职工留下的孩子,从初中、高中直到大学。

2004年,郑守仁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万元,这不是个小数目。他捐出其中的10万元,作为长江委技术人员专著的出版基金,另外10万元则作为资助长江委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的专项资金。据粗略估计,43年来郑守仁捐款达到四五十万元。可郑守仁自己的穿着打扮像农民,简陋的家里没有家具不说,近年在武汉新分的房子也是空的。有人问:“郑院士,你准备怎么安排这50万奖金呀?”郑守仁淡然一笑:荣誉属于大家,钱也是属于大家的。

43年忘了小家
长期以来,郑守仁对独生女儿一直藏着一份深深的歉疚。女儿是在乌江渡工地出生的,由于没有时间照顾,刚满3个月,就被送到外婆家。在女儿16岁之前,郑守仁只见过女儿两次面。有一年,女儿趁暑假专程到工地上看望爸爸,郑守仁也承诺要带女儿好好看看。可是因为工作太忙,这个承诺一直未能兑现。女儿住了一个星期后,含着委屈的眼泪留下了一句令人心酸的话:爸爸爱工程胜过爱女儿,爸爸忘了这个家!就连女儿出嫁这样的大喜日子,忙于三峡工程开工的他也没能到场,送去一个父亲应有的祝福。

郑守仁患重病,工作人员好说歹说才把女儿劝来武汉。可到了病房,女儿除了进门一声爸爸、出门一声爸爸,和父亲再也没有太多的话。可对郑守仁来说,这是多么难得的天伦之乐呀,43年时光里,他和女儿相聚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两个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20103/185214.html

更多阅读

工匠精神人物事迹简介 高数哥 高数哥-简介,高数哥-人物事迹

一网友在西康路上的同仁书店买书,看见一个流浪汉在书店里看书。该网友看见他在数学区很认真地看一本书,还拿着笔在纸上写着什么,就很好奇,走过去看了下。结果看到他在看《经济数学》,而且在解题,字迹非常工整,有的题连我都解不出来……太让

工匠精神人物事迹简介 胡忠信 胡忠信-简介,胡忠信-人物事迹

胡忠信,1953年生,资深时事评论员。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班深造,专攻西洋政治史。旅美十五年期间曾任专栏作家、报社总编辑、电视公司总经理。台湾作家、媒体人、政论家。先后任台湾《自由时报》顾问兼主笔、年

声明:《工匠精神人物事迹简介 郑守仁 郑守仁-人物简介,郑守仁-人物事迹》为网友源源会发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