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霉素的作用 林可霉素 林可霉素-性状,林可霉素-药理作用

林可霉素,英文名Lincomycin。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的50S亚基,阻止脓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主治敏感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及厌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女性生殖道感染和盆腔感染及腹腔感染等。

林可霉素_林可霉素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微臭或特殊臭;味苦。本品在水或甲醇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

林可霉素_林可霉素 -药理作用


林可霉素片剂

林可霉素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的50S亚基,阻止脓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林可霉素一般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下,对高度敏感细菌也具有杀菌作用。

林可霉素_林可霉素 -动力学


注射用林可霉素口服可自胃肠道吸收,不为胃酸灭活,空腹口服仅20~30%被吸收,进食后服用则吸收更少。吸收后除脑脊液外,广泛及迅速分布于各体液和组织中,高浓度见于肾、胆汁和尿液。注射给药后在眼中可达有效浓度。可迅速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在胎血中的浓度可达母血药浓度的25%。蛋白结合率为77~82%。林可霉素主要在肝中代谢,某些代谢物具有抗菌活性,儿童的代谢率较成人为高。T1/2为4~5.4小时。肾功能减退时,T1/2为10~13小时;肝功能减退时,T1/2则为9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时间,口服为2~4小时,肌注0.5小时,静注后即刻。可经肾、胆道和肠道排泄,口服后40%以原形随粪便排出,也可分泌入乳汁中。林可霉素不为血或腹膜透析所清除,术后无需加用。

林可霉素_林可霉素 -适应症


本品用于骨髓炎治疗本品用于骨髓炎治疗口服适用于: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厌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女性生殖道及盆腔感染和厌氧菌所致的腹腔感染等。林可霉素注射液除上述指征外,尚可用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所致的败血症、骨和关节感染、慢性骨和关节感染的外科辅助治疗、葡萄球菌所致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等。林可霉素渗入脑脊液的浓度不能到达有效水平,不适用于脑膜炎的治疗。

林可霉素_林可霉素 -用法用量

1、口服成人每日1.5―2g(按林可霉素计,以下同),分3―4次服;小儿每日按体重30-60mg/kg,分3―4次服;婴儿小于4周者不宜服用。

2、肌内注射成人一般为每8一12小时0.6g;小儿每日按体重15―30mg/kg,分次注射。

3、静脉滴注成人一次0.6g,溶于100―200ml输液内,滴注1―2小时,每8一12小时一次。小儿每日按体重10―20mg/kg,分2―3次给药。

4、其他:
1)、为防止急性风湿热的发生,用本类药物治疗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的疗程,至少为10日。
2)、处理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所致的伪膜性肠炎,轻症单独停药可望有效,中等至重症患者需补充水、电解质和蛋白质。如经上述处理无效,则应给万古霉素口服,每6小时125―500mg,疗程5一10日。复发时可给第二疗程万古霉素。甲硝唑口服或杆菌肽口服也有效;甲硝唑250―500mg,一日3次,杆菌肽2.5万单位,一日4次。
3)、不同菌株对林可霉素的敏感性可有相当差异,故药敏试验有重要意义。

林可霉素_林可霉素 -不良反应


血栓性静脉炎1、腹或胃绞痛、疼痛、严重气胀;2、严重腹泻(水样或血样);3、发热;4、恶心、呕吐;5、异常口渴;6、异常疲乏或软弱;7、显著体重减轻(伪膜性肠炎)。

2、大剂量林可霉素静注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电图变化等,偶可引起心跳、呼吸停止。

3、静脉给药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可引起二重感染,伪膜性结肠炎及光敏反应。可致皮疹,哮喘,耳鸣,眩晕,过敏性休克.亦有血象改变的报道。

2、心血管系统
大剂量本品快速静注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电图变化,有潮红及发热感,偶也可致心跳呼吸停止。1例用200mg发生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困难及心电图改变约20分钟。因此较大剂量静脉给药时宜稀释后静滴,每2g量至少以250ml液体稀释,每小时输液速度不宜超过100ml。静脉用药时可引致血栓性静脉炎。

3、消化系统

口服或注射给药均可发生胃肠道反应,一般反应轻微,可表现为纳差、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和腹泻;腹泻可为一过性,也可病程迁延,多于用药后3~10天内发生。腹泻的产生可由药物直接刺激所致,也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国外报告,口服本品后约20~50%的病例发生腹泻。腹泻多属轻度,但亦有表现为严重的伪膜性肠炎者。现已知本病的发生与本品应用后肠道内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有关,年老及腹部手术患者较易发生。除对症治疗外,万古霉素或灭滴灵口服,均有良效。应用本药治疗时罕见有肝功能异常者,仅见于大剂量(大约4g/天)用3周以上者。另一组静注本品3.6g/天,氨基转移酶及胆红素升高,肝活检伴有相应的病理改变。

4、造血系统
对造血系统毒性不大,偶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等。一般反应轻微,为一过性,部份病人继续用药血象也可恢复。[过敏反应]本品偶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也可引起日光过敏。偶有剥脱性皮炎产生。

林可霉素_林可霉素 -禁忌


药物导致的过敏1、患者对一种林可霉素过敏时有可能对其他林可霉素类也过敏。

2、林可霉素经胎盘后可在胎儿肝中浓缩,虽人类应用时尚无发生问题的报告,但孕妇应用时仍需考虑其利弊。

3、林可霉素可排入乳汁中,哺乳期妇女应考虑利弊。

4、下列情况应慎用:
1)、胃肠疾病或有既往史者,特别如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伴随肠炎(林可霉素可引起伪膜性肠炎);
2)、肝功能减退;
3)、肾功能严重减退。
4)、除重度减退外,肾功能减退患者的林可霉素用量一般无需减少。患者有严重肾功能减退和(或)严重肝功能减退,伴严重代谢异常,采用高剂量时需作血清药物浓度监测。1月以下婴儿禁用。

林可霉素_林可霉素 -相互作用

1、与吸入性麻醉药同用,神经肌肉阻断现象可有加强,导致骨骼肌软弱和呼吸抑制或麻痹(呼吸暂停),在手术中或术后同用也应注意。以抗胆碱酯酶药物或钙盐治疗可望有效。

2、与抗蠕动止泻药、含白陶土止泻药同用,林可霉素类在疗程中,甚至在疗程后数周有引起伴严重水样腹泻的伪膜性肠炎可能。因可使结肠内毒素延迟排出,从而导致腹泻延长和加剧,故抗蠕动止泻药不宜同用。含白陶土止泻药和林可霉素类同时口服,后者的吸收将显著减少,故两者不宜同时服用,须间隔一定时间(至少2小时)。


本品不宜与红霉素合用3、林可霉素类具神经肌肉阻断作用,与抗肌无力药合用时将导致后者对骨骼肌的效果减弱。为控制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在合用的疗程中抗肌无力药的剂量应予调整。

4、氯霉素或红霉素在靶位上均可置换林可霉素类,或阻抑后者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结合,故林可霉素类不宜与氯霉素或红霉素合用。

5、阿片类镇痛药,林可霉素类的呼吸抑制作用与阿片类的中枢呼吸抑制作用可因累加现象而有导致呼吸抑制延长或引起呼吸麻痹(呼吸暂停)的可能,故必须对病员进行密切观察或监护。

6、林可霉素与新生霉素、卡那霉素在同瓶静滴时有配伍禁忌。在试管内见到本品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拮抗。本品也可能影响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的杀菌作用。

林可霉素_林可霉素 -盐酸林可霉素


药物对草绿色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药理作用

本品对金葡菌(包括产酶菌株)、表葡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均有较强抗菌活性。多数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英膜菌等亦对本品敏感。肠球菌大多对本品耐药。

动力学


结构式空腹口服后,吸收量仅有20%~35%,血药峰浓度约2~4h到达,剂量增加,血药浓度并不成比例地增加,食物影响其吸收。肌注后血药峰浓度在1~2h到达。组织和体液分布好,骨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胸腹水、唾液、痰液等药物浓度可达一定水平。胆汁中浓度亦很高,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难达治疗水平。本品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本品主要在肝内代谢,经胆汁排泄,少部分经肾脏排泄,半衰期约4~5h。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半衰期延长。

适应症

临床主要用于敏感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和厌氧菌所致呼吸道感染、骨髓炎、关节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胆道感染、菌血症等。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1~2g/d,分3~4次服用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30~50mg,分3~4次服用。肌注或静脉滴注人2~1、8g/d。分2~3次给予;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mg,分2~3次给药。

不良反应

1、本品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

2、本品易致抗生素相关伪膜性肠炎(AAPMC),出现水泻、腹部疼痛、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等症,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和直肠粘膜上有斑片样损害(伪膜)。若系难辨梭菌引起,除停药、支持治疗外,应及时口服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杆菌肽、甲硝唑,或同服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等离子交换树脂,但不宜同服止泻药。

3、偶可引起皮疹、瘙痒、药物热等过敏反应,过敏者禁用。还可引起眩晕、耳鸣等症。

4、可发生一过性转氨酶短暂升高、嗜酸细胞增多。

林可霉素_林可霉素 -口服溶液

英文名LincomycinHydrochlorideOralSolution,西医药物。

药理作用


林可霉素1、药理本品属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但较窄。对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属(包括耐青霉素株)、链球菌属、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有较高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厌氧菌也有良好抗菌活性,拟杆菌属包括脆弱拟杆菌、梭杆菌属、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大多对本品高度敏感。革兰阴性需氧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属及支原体属均对本品耐药。本品与青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类和四环素类之间无交叉耐药,与大环内酯类有部分交叉耐药,与林可霉素有完全交叉耐药性。本品的作用机制是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本品系抑菌药,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有杀菌作用。

2、毒理:本品的半数致死量(LD50):小鼠静脉注射为214mg/kg,口服为4000mg/kg;大鼠口服为4000mg/kg。本品为红棕色透明液体,味甜。

动力学


本品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本品口服后在胃肠道迅速吸收,不被胃酸破坏。空腹口服本品,仅20%~30%被吸收,进食后服用则吸收更少。口服本品0.5g,2~4小时内达血药峰浓度(Cmax),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可维持最低抑菌浓度(MIC)达6~8小时。吸收为除脑脊液外,广泛及迅速颁于各体液和组织中,包括骨组织。可迅速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在胎儿血中的浓度右达母体血药浓度的约25%。蛋白结合率为77%~82%。本品主要在肝中代谢,部分代谢物具抗菌活性。小儿的代谢率较成人为高。血消除半衰期(t1/2()为4~6小时,肾功能减退时,t1/2(可延长至10~20小时;肝功能减退时,t1/2(延长至9小时。本品经胆道、肾和肠道排泄,口服后约40%以原形随粪便排出,9%~30%以原形自尿中排出。本品可分泌入乳汁中。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不能清除本品。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葡萄球菌属、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厌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女性生殖道和盆腔感染及腹腔感染等。有应用青霉素指征的患者,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或不宜用青霉素者,本品可用作替代药物。

用法用量

口服。宜空腹服用。成人一次1.5~2g,分3~4次服用。4周及4周以上小儿按体重一日30~60mg/kg,分3~4次服用。

不良反应


药物导致剥脱性皮炎1、胃肠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有腹绞痛、腹部压痛、严重腹泻(水样或脓血样),伴发热、异常口渴和疲乏(假膜性肠炎)。腹泻、肠炎和假膜性肠炎可发生在用药初期,也可发生在停药后数周。

2、血液系统:偶可发生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减少等;罕见再生障碍性贫血。

3、过敏反应:可见皮疹、瘙痒等,偶见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血清病反应等,罕见剥脱性皮炎、大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和Steven-Johnson综合征。

4、肝、肾功能异常,如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黄疸等。5.其他:耳鸣、眩晕、念珠菌感染等。

禁忌对本品和林可霉素类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应慎用:
1)、胃肠道疾病或有既往史者,特别如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肠炎(本品可引起伪膜性肠炎)。
2)、肝功能减退。
3)、肾功能严重减退。
4)、有哮喘或其他过敏史者。

2、对本品过敏时有可能对其他克林霉素类也过敏。

3、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干扰:服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有增高。

4、用药期间需密切注意大便次数,如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应注意假膜性肠炎的可能,需及时停药并作适当处理。轻症患者停药后即可能恢复;中等至重症患者需补充水、电解质和蛋白质。如经上述处理无效,则应口服甲硝唑250~500mg,一日3次。如复发,可再次口服甲硝唑,仍无效时可改用万古霉素(或者去甲万古霉素)口服,一次125~500mg,每6小时1次,疗程5~10日。

5、为防止急性风湿热的发生,用本品治疗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疗程至少为10日。

6、本品偶尔会导致不敏感微生物的过度繁殖或引起二重感染,一旦发生二重感染,需采取相应措施。

7、疗程长者,需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

8、严重肾功能减退和(或)严重肝功能减退,伴严重代谢异常者,采用高剂量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9、本品不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故不能用于脑膜炎。

10、不同细菌对本品的敏感性可有相当大的差异,故药敏试验有重要意义。出生4周以内的婴儿禁用本品。其他小儿服用本品时应注意观察重要器官的功能。1.本品吸收入血后,可迅速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在胎儿血中的浓度可达母体血药浓度的约25%,并可在胎儿肝中浓缩,故孕妇禁和。2.本品可分泌至母乳中,故哺乳期妇女慎用,使用本品时暂停哺乳。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易发生腹泻或假膜性肠炎等不良反应,用药时需密切观察。

相互作用

1、本品可增强吸入性麻醉药的神经肌肉阻断现象,导致骨骼肌软弱和呼吸抑制或麻痹(呼吸暂停),在手术中或术后合用时应注意。以抗胆碱酯酶药物或钙盐治疗可望有效。

2、本品与抗蠕动止泻药、含白陶土止泻药合用,在疗程中甚至在疗程后数周有引起伴严重水样腹泻的假膜性肠炎可能。因可使结肠内毒素延迟排出,从而导致腹泻延长和加剧,故本品不宜与抗蠕动止泻药合用。与含白陶土止泻药合用时,本品的吸收将显著减少,故两者不宜同时服用,需间隔一定时间(至少2小时)。

3、本品具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可增强神经肌肉阻断药的作用,两者应避免合用。本品与抗肌无力药合用时将导致后者对骨骼肌的效果减弱,为控制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在合用时抗肌无力药的剂量应予调整。


红霉素氯霉素可在靶位上替换本品4、氯霉素或红霉素在靶位上均可置换本品,或阻抑本品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结合,体外试验显示本品与红霉素具拮抗作用,故本品不宜与氯霉素或红霉素合用。

5、与阿片类镇痛药合用时,本品的呼吸抑制作用与阿片类的中枢呼吸抑制作用可因相加而有导致呼吸抑制延长或引起呼吸麻痹(呼吸暂停)的可能,故必须对病人进行密切观察或监护。

林可霉素_林可霉素 -片剂制品

英文名LincomycinHydrochlorideTablets,西医药物。


林可霉素片剂制品

药理作用

本品对常见的需氧革兰阳性菌有较高抗菌活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G者)、表皮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对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包括破伤风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等。对肠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病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以及真菌无活性。本品与青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类和四环素类之间无交叉耐药,与大环内酯类有部分交叉耐药。本品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的50S亚基,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一般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有杀菌作用。本品的半数致死量(LD50)小鼠静注为214mg/kg,口服为4000mg/kg;大鼠口服为4000mg/kg。本品为白色片或糖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动力学

口服不为胃酸灭活,可自胃肠道吸收,空腹口服仅20%~30%被吸收,进食后服用则吸收更少。成人空腹或进食后服0.5g,分别在2小时和4小时达血药峰浓度(Cmax)2.6mg/L和1.0mg/L,12小时后在血清中仍有微量。吸收后除脑脊液外,广泛及迅速分布于各体液和组织中,包括骨组织。可迅速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在胎血中的浓度可达母血药浓度的25%。蛋白结合率为77%~82%。本品在肝脏代谢,部分代谢物具抗菌活性。儿童的代谢率较成人为高。血消除半衰期(T1/2a)为4~6小时,肝、肾功能减退时,T1/2a可延长至10~20小时。本品可经胆道、肾和肠道排泄,口服后40%以原形随粪便排出,9%~13%以原形自尿中排出。也可分泌入乳汁中。血透及腹透不能清除林可霉素。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敏感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及厌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女性生殖道感染和盆腔感染及腹腔感染等,后两种病种可根据情况单用本品或与其他抗菌药联合应用。此外有应用青霉素指征的患者,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或不宜用青霉素者本品可用作替代药物。

用法用量

成人,一日1.5~2g,分3~4次口服;小儿每日按体重30~60mg/kg,分3~4次口服,婴儿小于4周者不宜服用。本品宜空腹服用。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有腹绞痛、腹部压痛、严重腹泻(水样或脓血样),伴发热、异常口渴和疲乏(假膜性肠炎);腹泻、肠炎和假膜性肠炎可发生在用药初期,也可发生在停药后数周。


应用本品偶见荨麻疹2、血液系统:偶可发生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低、中性粒细胞缺乏和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罕见。

3、过敏反应:可见皮疹、瘙痒等,偶见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血清病反应等,罕有表皮脱落、大疱性皮炎、多形红斑和S-J综合征的报道。

4、偶有口服本品引起黄疸的报道。

禁忌对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对本品过敏时有可能对克林霉素类也过敏。

2、对诊断的干扰:服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有增高。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慎用3、下列情况应慎用:
1)、肠道疾病或有既往史者,特别如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双关肠炎(本品可引起伪膜性肠炎)。
2)、肝功能减退。
3)、肾功能严重减退。
4)、用药期间需密切注意大便次数,如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应注意假膜性肠炎的可能,需及时停药并作适当处理。
5)、为防止急性风湿热的发生,用本类药物治疗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的疗程,至少为10日。
6)、处理本品所致的假膜性肠炎,轻症患者停药后可能恢复,中等至重症患者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如经上述处理病情无明显好转者,则应口服甲硝唑250~500mg,一日3次。如复发时可再用甲硝唑口服仍可有效,仍无效时可改用万古霉素(或者去甲万古霉素)口服,成人每日0.5~2.0g,分3~4次服用。7)、偶尔会导致不敏感微生物的过度繁殖或引起二生感染,一旦发生二重感染,需采取相应措施。
8)、既往有哮喘或其他过敏史者慎用。
9)、疗程长者,需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小于1个月的婴儿不宜应用。本品经胎盘后可在胎儿肝中浓缩,虽人类应用时尚无发生问题的报告,但在孕妇中应用需充分权衡利弊。

4、本品可分泌至母乳中,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如果必须应用时应暂停哺乳。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易发生腹泻或假膜性肠炎等不良反应,用药时需密切观察。

过量处理

药物过量时主要是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如洗胃、用催吐药及补液等。

林可霉素的作用 林可霉素 林可霉素-性状,林可霉素-药理作用

相互作用

1、可增强吸入性麻醉药的神经肌肉阻断现象,导致骨骼肌软弱和呼吸抑制或麻痹(呼吸暂停),在手术中或术后合用时应注意。以抗胆碱酯酶药物或钙盐治疗可望有效。


神经肌肉阻断部位2、与抗蠕动止泻药、含白陶土止泻药合用,本品在疗程中甚至在疗程后数周有引起伴严重水样腹泻的伪膜性肠炎可能。因可使结肠内毒素延迟排出,从而导致腹泻延长和加剧,故抗蠕动止泻药不宜合用。本品与含白陶土止泻药合用时,前者的吸收将显著减少,故两者不宜同时服用,需间隔一定时间(至少2小时)。

3、本品具神经肌肉阻断作用,与抗肌无力药合用时将导致后者对骨骼肌的效果减弱。为控制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在合用时抗肌无力药的剂量应予调整。

4、氯霉素或红霉素在靶位上均可置换本品,或阻抑后者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结合,体外试验显示本品与红霉素具拮抗作用,故本品不宜与氯霉素或红霉素合用。

5、与阿片类镇痛药合用,本品的呼吸抑制作用与阿片类的中枢呼吸抑制作用可因累加现象而有导致呼吸抑制延长或引起呼吸麻痹(呼吸暂停)的可能,故必须对病人进行密切观察或监护。

6、本品可增强神经肌肉阻断药的作用,两者应避免合用。

林可霉素_林可霉素 -副反应案例

林可霉素又称洁霉素,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厌氧菌有抗菌作用。由于其价格低廉,又不需做皮试,故在临床应用广泛,特别是中小、基层医院已作为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人们对药物不良反应重视程度提高,近年来有关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报道日渐增多,应予注意。

1、胃肠道反应口服或注射给药均可发生胃肠道反应,可表现为纳差、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胃炎、舌炎、肛门瘙痒和腹泻。腹泻多于用药后3-10天内发生。

2、肝脏损害据报道,大剂量用药可引起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伴有肝脏的病理改变。因此,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3、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物疹、皮炎、黏膜溃疡、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以及日光过敏等。有时还可引起过敏性哮喘、嗜酸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甚至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


4、心血管反应大剂量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电图改变、潮红及发热感等,甚至可致心跳骤停。因此,本品不可直接静脉推注,宜稀释后静脉点滴。且滴速要慢。

5、其它据报道,林可霉素还可致口周麻木、耳鸣、眩晕等表现。由于林可霉素能进入胎儿循环,孕妇及哺乳妇女慎用。新生儿禁用。

林可霉素_林可霉素 -化脓性中耳炎案例


林可霉素治疗化脓性中耳炎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共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岁。中耳流出液均为脓性或黏液脓性。

方法与结果
治疗方法用20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林可霉素注射液1ml(0.6g/2ml),再抽0.9%氯化钠注射液或灭菌注射用水9ml,使其成为3%林可霉素溶液。滴耳,3~4次/日,连续用药3~7天。

疗效标准治愈:经治疗后中耳无脓性或黏液性物自鼓膜穿孔流出,外耳道干燥;显效:中耳流出脓液比治疗前明显减少,但不干耳;无效:治疗前后流出的脓液无明显减少。
结果治愈39例(78%),显效11例(22%)。总有效率100%。

讨论
林可霉素注射液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大多数厌氧菌有效。而本病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符合林可霉素的抗菌范围。笔者用3%林可霉素溶液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满意,价格低廉,适于基层、边远地区应用。

林可霉素_林可霉素 -肋软骨炎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


软骨炎造影一般资料本组49例,男7例,女42例,年龄20~30岁33例,30岁以上16例,病程30天5例。
治疗方法林可霉素2.4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1次/日静点,7天为1疗程。
治疗结果治愈:治疗后局部疼痛消失39例(79.6%);好转:治疗后局部疼痛减轻8例(16.3%);无效:治疗后无明显变化2例(4.1%)。

典型病例
患者,女,33岁,患肋软骨炎2个月,左侧第二、三肋软骨明显增粗、隆起,表面光滑。经口服止痛药,局部普鲁卡因封闭、热敷等方法治疗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但很快复发,并逐渐加重,穿衣时即可引起局部疼痛,严重影响休息。入院后按上述方法治疗3天后,症状即明显缓解,用药1周后症状消失,增粗肋软骨明显恢复,停药后未再复发。

专家讨论
肋软骨炎以肋软骨单发或多发性增粗、隆起伴有明显疼痛和压痛为特点,第2~4肋软骨发病较多,好发于青年(67.3%),女性偏多(85.7%)。目前,病因尚不明确,部分病人有流行感冒骨髓炎。

林可霉素_林可霉素 -静滴致死一例

病例资料


地塞米松男,36岁。因包皮肿胀不能上翻2天,于1998年4月11日到本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包皮炎。既往有磺胺过敏史。予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林可霉素1.2g及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当滴入约100ml时,病人出现短暂的寒战现象,当时未予重视,继续滴注,共45分钟滴完。当滴注完毕病人准备起床离开之际,突然跌倒在地,继而抽搐,心跳呼吸相继停止,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辅助呼吸,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共抢救4小时,心跳呼吸未恢复。

专家讨论

盐酸林可霉素为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抗生素,其副作用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少数可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临床上曾有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引起血压下降的报道。《新编药物学》(第14版)规定,林可霉素静脉给药时,每0.6~1.0g需用100ml以上液体稀释,滴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本例于45分钟内滴完,其死因是否与滴注速度偏快有关,值得商讨。另外,林可霉素与地塞米松混合滴注是否合理,亦值得进一步探讨。病人在应用本药过程中有寒战、抽搐现象,再结合有其他药物过敏史,笔者认为,其死因很可能为林可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因此,临床上对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人使用林可霉素前,最好先作过敏试验,注意滴速,并密切观察,避免类似现象发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20103/184606.html

更多阅读

酵素的作用与功效 酵素的副作用

酵素的作用与功效——简介 亚健康人凡有肩膀疼痛、四肢无力、疲倦、头晕眼花、食欲不振等都是“半(亚)健康症”,处在压力过大的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上述情况,半(亚)健康症状就是酵素作用“短路”,问题越严重,就越可能变成疾病。酵素能充分发

红霉软膏祛痘的方法 百多邦软膏的作用

红霉素软膏是一种皮肤科用药,通常为白色或淡黄色或黄色软膏。用于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及烧伤、溃疡面的感染。作为一种广谱抗菌软膏,红霉素软膏的作用很多,红霉素软膏刺激较小,应用范围广,一般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普通人群都可以使用。

甲硝唑的作用 阿莫西林的作用

甲硝唑别名灭滴灵、甲硝哒唑等,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平价药。最初,甲硝唑的作用是治疗阴道滴虫病,因效果显著而被称为灭滴灵。继而发现,灭滴灵可以杀灭引起口腔感染的厌氧菌,1978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抗厌氧菌感染的特效药物,广泛应用于

褪黑素的作用 谷维素的功效与作用

褪黑素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褪黑素的生物学功能,尤其是作为膳食补充剂的保健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睡眠、调节时差、抗衰老、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多项生理功能。褪黑激素主要来自松果体与脑垂体有关。

声明:《林可霉素的作用 林可霉素 林可霉素-性状,林可霉素-药理作用》为网友你如我软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