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野艾蒿 野艾蒿-简介,野艾蒿-形态特征

野艾蒿,菊目菊科植物,多生于低或中海拔地区的路旁、林缘、山坡、草地、山谷、灌丛及河湖滨草地等。野艾蒿具有理气行血,逐寒调经,安胎,祛风除湿,消肿止血等功能。能治感冒,头痛,疟疾,皮肤瘙痒,痈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症。

野艾蒿_野艾蒿 -简介


野艾蒿

野艾蒿,种拉丁名:ArtemisialavandulaefoliaDC。种别名:荫地蒿(内蒙古植物志),野艾(俗称),小叶艾、狭叶艾(河北),艾叶(江苏),苦艾(广西),陈艾(四川),“色古得尔音・沙里尔日”、“哲尔日格・荽哈”(蒙语名)。

生境:山谷、草地、灌丛中及路旁

繁殖方式:种子

习性:阳生

命名来源:(救荒本萆、植物名实图考)

中国植物志:76(2):092

野艾蒿_野艾蒿 -形态特征


野艾蒿

野艾蒿,多年生草本。主根明显,根茎稍粗。茎直立,高50~120cm,具纵棱,分枝多。下部叶有长柄,中部叶长达8厘米。头状花序多数,总苞矩圆形。

茎、枝、叶背面及总苞片被灰白色蛛丝状柔毛。叶纸质,具密的白色腺点,着毛,在老时脱落至近无毛。基生叶与下部叶具长柄,二回羽状全裂,第一回全裂,第二回深裂;中部叶与基叶同型,唯小裂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尖,边缘反卷,叶柄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羽状全裂;苞片叶3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叶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尖,边反卷。

头状花序椭圆形,极多数,直径2~2.5mm,下倾,在茎上组成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雌花4~9朵;两性花10~20朵,其冠檐均为紫红色。瘦果长卵形。瘦果长不及1毫米,无毛。

野艾蒿_野艾蒿 -产地分布

分布

国内分布: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四川


野艾蒿、贵州、云南等省区。

国外分布:日本、朝鲜、蒙古及苏联(西伯利亚东部及远东地区)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蒙古北部色楞格河附近。

形态特征 野艾蒿 野艾蒿-简介,野艾蒿-形态特征

生境

多生于低或中海拔地区的路旁、林缘、山坡、草地、山谷、灌丛及河湖滨草地等。

野艾蒿_野艾蒿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本品茎圆柱形,紫红色,具纵条棱,棱间有柔毛,直径2~3mm。质硬易折,断面平整海绵质,髓大而密,乳白色,密布网状圆孔;表皮及髓外围边沿浅黄色;棱脊的内侧可见黄色的团块,其上端散在小圆孔。叶质薄,多破碎,完整叶展开后,轮廓宽卵形,二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线状披针形,边反卷。头状花序椭圆形,直径2~2.5mm。气微香,味苦。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类圆形,四周呈波状弯曲或具纵棱线。表皮细胞1列,类圆方形,被角质。皮层细胞3~5列,外皮层一列细胞类方形,排列整齐;棱线内的皮层细胞类圆形,而表皮凹下处的细胞则呈长梭形或类椭圆形,内含棕色类圆形的颗粒,直径2.5~4μm,并散在草酸钙结晶。内皮层明显,细胞较大,不规则,壁木化呈马蹄形增厚。中柱鞘纤维束盔帽状,呈断续环带状排列于维管束顶端。维管束环列,13~14个。韧皮部狭窄,形成层细胞1~3列,木质部导管单列,靠近内侧的薄壁细胞非木化,束鞘明显。射线细胞壁木化增厚,纹孔易见。髓部宽广,靠外部的细胞常木化增厚,纹孔明显,内含草酸钙小簇晶,直径5~14μm。

粉末鉴别:黄绿色。叶碎片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不规则形,呈浅波状弯曲,胞壁稍增厚,可见稀疏的角质层纹理。不定式气孔类椭圆形,直径15~24μm,长约25μm,副卫细胞4~5个。可见环状毛痕和腺毛。花粉粒类圆球形,直径17~20μm,具3孔沟,壁分层明显,表面具疣突状雕纹。T形毛众多,多碎断。毛形有两种,一种顶端细胞较平直,直径约7~10μm,长达530μm;一种顶端细胞细长,中部常缢缩,直径2.5~5μm,呈不规则的折叠状,长可达1mm;柄部细胞1~5个,2~3个居多。纤维众多,成束或散离,壁厚,直径7~15μm。晶体易见,多为草酸钙方晶、砂晶和球晶,直径10~18~25μm,偶见簇晶,直径5~15μm。导管为网纹和螺纹导管,直径8~23μm。腺毛少见,顶面观类圆形或矩圆形,具4~6个细胞,成对排列;侧面观细胞扁平,2~3列,直径达13μm。味苦,气香。

野艾蒿_野艾蒿 -中药用途

功效:杀虫利湿,清热解毒。主治:用于治疗虫病、炭病、疫疽、皮肤病等症。

采收与储藏:于每年花果期,割取带花果的枝条,除去老枝,阴干备用。

临床运用

中西医临床简单易用,值得借鉴。如用100%野艾蒿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20%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野艾蒿注射液和片剂对癌症(胃癌、乳腺癌)、乳腺小叶增生,喜树碱、斑蝥等引起的血尿和尿路感染,肝炎持续SGPT升高,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急性尿潴留、尿急、尿频等有效。

野艾蒿_野艾蒿 -精油提制

随着化学农药大量使用引发的环境污染、对非靶标生物的杀伤、害虫抗药性及其再增猖獗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发生物合理农药或环境和谐农药、发展害虫综合治理策略(IPM)成为现代植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植物精油气味芬芳,对害虫生物活性很高,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对人及哺乳动物低毒,且残留低,不污染粮食和环境,是开发新型绿色杀虫剂及保护剂的重要材料,植物精油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源农药有其潜在的价值和广阔的市场,随着精油类农药商品化的成功,可以预见植物精油用于病虫害的防治将是今后的一大趋势。


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香气。野艾蒿在我国分布甚广,多生于路旁、林缘、山坡、灌丛及河湖滨草地。该植物可入药有散寒、祛湿、温经、止血等作用。野艾蒿在临床上应用于胆囊炎、肝硬化、口腔炎、发热、支气管炎等疾病。

本文主要利用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野艾蒿精油,对野艾蒿的提取率、生物活性、化学成分以及水蒸馏提取的野艾蒿精油对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tschulsky))成虫体内各酶系的影响、野艾蒿精油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通过研究,获得了如下结果:
⒈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艾蒿精油,提取率为0.45%。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野艾蒿精油,提取率为1.23%,超临界C02萃取法的提取率是水蒸气蒸馏法的2.73倍。

⒉水蒸馏提取的野艾蒿精油对玉米象成虫熏蒸活性高于超临界CO2萃取的精油,且差异显著。72h后其LC50分别为25.25μ1/1和33.58gl/l。超临界CO2萃取的野艾蒿精油比水蒸馏提取的精油触杀活性稍高,但差异不显著。24h后其LC50分别为0.0718μl/头和0.0561μl/头。用水蒸馏提取的野艾蒿精油比利用超临界CO2萃取的野艾蒿精油对玉米象成虫表现出更高的忌避效果。


⒊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野艾蒿精油,鉴定出相似度80%以上的化合物31个,其主要化学成分为1,8-桉叶油素(含量10.74%)、α-松油醇(含量5.26%)、蒈烯-4(含量4.00%)、4-甲基-1-(1-甲乙基)-双环己烷-3-酮(含量3.63%)、氧化石竹烯(含量2.60%)、石竹烯(含量2.16%)等。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野艾蒿精油,鉴定出相似度80%以上的化合物22个,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环癸烯(含量13.77%)、十六碳酸(含量10.41%)、Z,Z,Z-9,12,15-十八烷三亚乙基四胺-1-醇(含量5.22%)、菠菜烯(含量2.47%)、石竹烯(含量
2.24%)等。两种提取方法获得的野艾蒿精油都含有的化学成分为1,8-桉叶油素、α-松油醇、石竹烯、[3aS-(3aα,3bβ,4β,7α,7aS)]-八氢-7-甲基-3-亚甲基-4-(1-甲基乙基)1H-环戊[1,3]环丙[1,2]苯、橙花叔醇、反式斯巴醇。


⒋不同浓度的野艾蒿精油处理后,玉米象成虫乙酰胆碱酯酶、α-乙酸萘酯酶、磷酸酯酶、过氧化物酶活力受到明显抑制,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为先降低后升高,然后趋于平稳。不同浓度处理后,玉米象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2h之内酶活力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处理2h后酶活力迅速下降,在4h时酶活力最低,且低于对照组。


⒌野艾蒿精油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野艾蒿精油LD50为2478.25mg/kg。急性经口毒性属于低毒。小鼠急性吸入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以及家兔的急性吸入试验均无中毒反应和死亡,均属于低毒范围。在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中,刚开始出现轻微刺激性,但14d后的观察结果为无刺激性。在家兔眼刺激性试验中,对家兔的眼睛无损伤。 在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以野艾蒿精油喂饲28d后,雄性大白鼠和雌性大白鼠的体重增加比对照组小,但无显著差异。大白鼠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淋巴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动。各处理组雄性大白鼠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尿素氮、总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动,高剂量组的谷丙转氨酶、胆固醇偏高,且差异显著。各处理组雌性大白鼠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胆固醇、总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动,各处理组的谷草转氨酶都偏高,且差异显著;高剂量组的尿素氮也偏高,且差异显著。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长时间经口服用野艾蒿精油后可能导致肝功能或者肾功能损伤。对肝脏和肾脏是否存在毒副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野艾蒿精油对鹌鹑的急性毒性试验,LD50为3134.15mg/kg、对蜜蜂的接触毒性试验,LD50为3134.15μg/蜂,对蜜蜂的摄入毒性试验,LC50为488.72mg/L、48h对鱼的毒性试验,LC50为31.38ppm。均属于低毒。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野艾蒿精油对直接呼吸和皮肤的接触不会带来明显的过敏性和刺激性,其毒性低,对环境及非靶标生物安全,属于环境友好型材料,所以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是相对安全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20103/184514.html

更多阅读

艾草 艾草-形态特征,艾草-主要成分

艾草(学名:Artemisia argyi)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在诗经时代,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

苏格兰梗的形态特征 伯德梗 伯德梗-简介,伯德梗-形态特征

伯德梗,英文名:BorderTerrier。体重:雄:6-7公斤雌:5-6公斤。伯德梗原产地英格兰和苏格兰边境上富饶的丘陵地带,是一种以勇猛,实用的犬种.伯德梗全身长着粗粗的密毛,是猎捕狐狸的理想犬种,该犬能潜入地洞里追踪猎物,并和对手交战,伯德梗小,但

形态特征 红蜡蚧 红蜡蚧-简介,红蜡蚧-形态特征

红蜡蚧(CeroplastesrubensMaskell),又名脐状红蜡蚧、桔红蜡介壳虫。为同翅目、蚧总科、蚧科、蜡蚧属。国内分布于长江以南及河北,山东等省市、自治区。除危害茶、柑桔、梨等果树外,常见严重危害的园林花木有枸骨、木莲、白玉兰、紫玉兰

形态特征 花栗鼠 花栗鼠-简介,花栗鼠-形态特征

花栗鼠属于啮齿目,松鼠科,是灰松鼠的近亲,俗名有狙狸猫、花鼠子、格狸等,个头却要比松鼠小得多。它们的体重大约都在100克,寿命平均为5~10年,属于昼行性动物。花栗鼠喜欢吃红萝卜、马铃薯、地瓜、菠菜、大白菜、蕃茄、小黄瓜等;但是,花栗鼠

形态特征 东革阿里 东革阿里-简介,东革阿里-形态特征

东革阿里(拉丁学名:Eurycoma longifolia)是生长在东南亚靠近赤道的原始热带雨林中潮湿砂质土壤里的一种野生灌木植物。树高4-6米,最高可达12米,树干直径8-10厘米,最粗可达15厘米。成熟期一般为5年以上。树枝几乎没有分叉,树叶长在顶部呈伞

声明:《形态特征 野艾蒿 野艾蒿-简介,野艾蒿-形态特征》为网友他唇毁她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