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出处 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成语出处,揭竿而起-成语示例

揭竿而起( jiē gān ér qǐ ) 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秦朝统治时期,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但是被征发筑长城、守卫开发南方、修筑奢华的阿房宫、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劳役,合起来共用了二三百万人之多,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去防守。”陈胜说:“不行,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送死强,百姓们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

揭竿而起_揭竿而起 -成语出处

一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二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竿而起_揭竿而起 -成语示例

一 清・范文《沈华阳传》:“张献忠屡出没于楚、蜀之交,所在残破,揭竿而起者,不可制。”

二 《清史稿・戴鸿慈传》:“俄灭波兰而用严法以禁其语言,今揭竿而起要求权力者,即波兰人也。”

三 鲁迅《而已集・谈激烈》:“愤激便有揭竿而起的可能,而'可叹也夫'则瘟头瘟脑,即使全国一同叹气,其结果也不过是叹气。”

揭竿而起_揭竿而起 -成语典故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统治时期,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但是被征发筑长城、守卫开发南方、修筑奢华的阿房宫、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劳役,合起来共用了二三百万人之多,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赋税.兵役.徭役.刑法也很重,百姓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苦。

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

这些人走到大泽乡(安徽省宿县东南)时,赶上连日大雨,路被淹没,无法通行。他们只好停下等待,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民工中有一个叫陈胜的,他和他的朋友吴广偷偷商量:“这里离渔阳有几千里远,怎么走也赶不上期限了,难道我们白白去送死吗?”吴广说:“咱们逃跑吧。”陈胜说:“不行,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送死强,百姓们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秦二世是小儿子,该当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苏。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是条好汉,咱们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国的人一定会来帮助我们的。”

成语出处 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成语出处,揭竿而起-成语示例

于是陈胜把大家召集起来说:“男子汉不能白白去送死,死要死出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揭竿而起

大家赞成,一致推选陈胜、吴广为首领,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泽乡占领了,他们打起了“楚国”的旗号。临

近的农民听到消息纷纷响应,没有武器,他们就砍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历史上把这叫做“揭竿而起”。

这支起义军打下了陈县(河南省淮阳),陈胜被拥戴为“王”,国号叫“张楚”。

在这支起义军的带动下,各地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但是因为起义军的战线太长,号令不统一,在秦军的猛烈反击又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仅维持了三个月,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20103/183930.html

更多阅读

宁缺勿滥 宁缺勿滥-成语词条,宁缺勿滥-成语出处

“宁缺毋滥”(nìng quē wù làn),也作“宁缺勿滥”,指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语出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即令宁缺勿滥,这开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开封首县,却是断缺不得的。”宁缺_宁缺勿滥 -成语

叱咤风云 成语 叱咤风云 成语 -出处,叱咤风云 成语 -示例

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叱咤风云_叱咤风云[成语] -出处叱咤风云《梁书・元帝纪》:“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嵩华倒拔。”《晋书・乞伏炽盘传赞》:“炽盘叱咤风云,见机而动,牢笼俊杰,决胜多奇。”

古井不波 古井不波-成语出处,古井不波-成语例句

古井:枯竭的老井。波:波澜。枯竭的老井已不会再起波澜。比喻心境沉寂,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动感情。旧时指寡妇不思再嫁。亦作“古井无波”、“无波古井”。古井无波_古井不波 -成语出处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唐・白居易《赠元稹》诗

簪缨世族 簪缨世族-成语出处,簪缨世族-成语辨析

簪缨世族(zān yīng shì zú):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出自 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簪缨世族_簪缨世族 -成语出处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簪缨世族_簪缨世族 -成

声明:《成语出处 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成语出处,揭竿而起-成语示例》为网友笔墨书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