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工部集》也叫《杜少陵集》,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集。《杜工部集》一书共收诗一千四百多首,其内容真实的反映了唐王朝自盛到衰的种种社会现实,具有广泛的社会内容,并饱含了作者爱国爱民的热情。如《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三首》,以及“三吏、三别”等诸多诗篇,对战争造成民生艰难和腐败政治造成的社会动乱、贫富不均,作了深刻的抨击。又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等诗句都深刻的批判了上层社会腐朽没落的生活,同时也对下层民众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均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杜工部_《杜工部集》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爱国诗人。字子美,亦称杜少陵、杜工部。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祖籍襄阳。家学渊博,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根底。早期作品有《望岳》、《房兵曹胡马》等。经生活的磨练,写出了《丽人行》、《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作,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安史之乱时曾任左拾遗,但不久便被贬。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不朽的名作。759年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秋兴》八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有《杜工部集》行世。
《杜工部集》一名《杜少陵集》,共收杜诗1400多首。杜甫的诗歌真实地再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记录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被人们称为“诗史”。
杜工部_《杜工部集》 -内容精要
《杜工部集》以下介绍一些精彩篇章。
《望岳》:《望岳》诗三首,以“岱宗夫如何”一首尤为人所称道。全诗以一“望”宇生出境界,完全采用俯视的视角写尽山中山外之景,气魄宏大。首联写登山远望,以一问旬“岱宗夫如何”起句,气贯全诗,给人展开一个非常宽广的视觉空间和心理空间。中二联写所见山中奇景,极具神来之笔。尾联笔调超脱纵恣,直抒胸臆,具有俯视一切的气概。
《秋兴八首》:杜甫居垄州时所作,是杜诗七律连章体中最多的一组,也是杜诗着名代表作之―。无论是在立意谋篇还是在遣词造旬上,都达到最高的境界。第一首写峡中秋景,因秋而伤羁旅;第二首写垄州暮景及怅望京华之情;第三首写垄州朝景;第四首感叹长安百年丧乱;第五首追思长安全盛之日一明代胡应鳞游药》怦此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怯律细入毫芒。”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其时中原尚未恢复,关中又连遇灾荒,杜甫经过四年的流徙生活来到成都,可一场无情的暴凤雨却又打破了他生活的安静。诗人联系到当前的社会现实,写下了这样一首撼动人心的诗,发出了“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呼声,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三吏”“三别”:分别为《新安吏》 《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伽膜注日:“乃乾元二年自东都回华州时,经历道途,有感而作。”代表了杜甫五言古诗的艺术高峰。这组诗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一方面表现出人们为战争付出的巨大牺牲与坚强意志,一方面又真实地写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无穷灾难。社会环境之典型、人物形象之鲜明、作者感情之复杂,使这组诗达到了新乐府诗即事名篇的高峰。
《戏为六绝句》:杜甫以诗论诗的着名篇章,开了以后元好问、土士帧等人以诗论诗的先声。绝旬中,诗人提出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文学主张。比如提出了“王杨卢骆当时体”这一看怯,认为不应该厚古薄今,肯定初唐四杰所取得的成就。“别栽伪体亲凤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既是杜甫学诗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劝勉后来的学者。在“或看翡翠兰首上,未掣鲸鱼碧海中”诗旬中诗人又提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学凤格:翡翠兰首和掣鲸鱼于碧海,并且都给予了肯定。
杜工部_《杜工部集》 -知名篇章
《杜工部集》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种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毗入归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替。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
杜工部_《杜工部集》 -妙语佳句
《杜工部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杖。(《秋兴八首》之一)
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春望》)
但见新人笑,嘟闻旧人哭。(《佳人》)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之二)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杜工部_《杜工部集》 -著作解读
杜甫阅读杜诗,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一是杜诗的诗史性质。杜诗常常被人称为诗史,主要在于它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在杜甫所生活的主要年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杜诗中基本上都有所反映。如《忆昔》。
对开元盛世的描写,“三吏”、“三别”对安史之乱的描写等等,都能以史家之识和史家之笔去加以记述。把描写历史事件与强烈的主观抒情结合起来,将时事与家、国以及个人的生活遭遇、情感相联系起来,从而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二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的凤格。沉郁,是指诗歌的情感具有一种深沉的优恩,这种优恩不是一般古代士大夫所咏叹的个人情怀,而是一种心系国家和民族存亡、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顿挫,是指诗歌的音律,有种音律的和谐美。
三是杜诗在律侍这一休栽上的开拓性贡献。代表杜诗艺术成就的主要是他的律诗,首先是他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以律诗写咏怀、宴游、山水、时事等等,凡是其他诗歌体栽所表现的范围他都能以律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出来。其次是大量地创作组诗。如(《杂吟》二十首,七律如《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这些组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无不具有经典的意义。
四是关于杜侍的炼神。刘熙载《艺概》说“少陵炼神”。杜甫有言“为人性僻耽佳旬,语不惊人兀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呈路十九曹长》),正能代表杜诗在遣词造旬上的追求和贡献。
五是羌于杜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历来认为杜甫是诗歌之集大成者,杜甫自己也认为:“别栽伪体亲凤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之六)中国诗歌史的发展状况来看,杜甫是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对后世的影响是后来的诗人们所无怯比拟的。如中唐以后元白新乐府运动、韩孟的奇崛苦吟、李商隐的七律无不是受了杜甫的影响。
杜工部_《杜工部集》 -内容
杜甫早年的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一方面是诗人少年时代遥望泰山而想象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见胡马而赞叹“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主要是表现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他自比为“稷契”,以那些直道匡君的名臣为榜样,能够建立“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一样的功业。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是杜甫诗歌中最主要的主题。比如在《兵车行》中,诗人描写了咸阳桥上爷娘妻子们拦道哭送被官府强迫征兵的悲惨情景,发出了“边庭流血成海水,我皇开边意未已”的尖锐痛切的呼声。在《丽人行》中。诗人描写曲江岸上贵妇云集的场景,重点表现了唐玄宗宠爱杨氏兄妹,“御厨络绎送八珍”的特写场面,并在叙事中讽刺了当时唐玄宗那种不顾社稷、只顾行乐的荒唐行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则回顾他半世的坎坷经历和百折不挠的忧国忧民的抱负。
杜甫在许多诗篇中表现了他对家人的思念与关怀。杜甫在诗歌中曾描述过一个在饥寒交迫中抚育儿女的光辉的妇女形象,“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她还时刻关心着疾病缠身的丈夫:“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杜甫还在多处提到孩子们,赞扬他们的聪明:“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杜工部_《杜工部集》 -阅读导引
《杜工部集》著作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经历过盛唐,但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人生的磨练中,杜甫懂得了政治,懂得了民生疾苦,他的诗歌就是他人生历程的缩影。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持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长篇如此,短章也如此。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是没有,感情回旋,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入门闻号?,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要难以自制了,但又没有喷薄而出,“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杜甫在语言艺术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杜诗的语言分外精警凝练。杜甫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更善于用最精练、最生动的语句把它表达出来。
杜甫注重诗句的锤炼,他善于选择最富于表现力的字用到他的诗句中去。《上韦左丞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一个“没”字把白鸥在辽阔无际、烟波浩渺的海中自由自在飞翔的情景完全表现出来。杜甫不仅善于用动词,有些在句中不占重要地位的非动词也用得很好。例如,他善于用“自”字。“立国自有疆”、“归来始自怜”、“唐尧真自圣”、“孤云无自心”、“暗飞萤自照”、“自来自去堂上燕”……这个“自”字不仅富于表现力,而且使句子顿挫有致。
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关于杜甫的作品,由清人杨伦编注,中华书局出版的《杜工部集》是较好的版本。此外,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浦起龙的《读杜心解》也是较好的版本。
杜工部_《杜工部集》 -评论
刘辰翁:其时、其境、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可得。
王应麟:盛唐一味秀丽雄浑。杜则精粗、钜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参其格
调,实与盛唐大别。其能荟萃前人在此,滥觞后世亦在此。
施德操:子美读尽天下书,识尽万物理,天地造化,古今事物,盘礴郁积于胸中,浩乎无不载,遇事一触,辄发之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