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县(今资阳区)人,1894年4月出生于益阳县迎风桥乡一个偏僻的山村。191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19年加入毛泽东等创立的新民学会。1920年,为了提高海外华侨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宣传国内的新文化运动,受新民学会派遣,远渡重洋,前往新加坡道南学校教书,并兼任华侨中学及南洋女中的教学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海外教学生涯。1922年离开新加坡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任北加浪岸中华学校校长5年。
张国基_张国基 -人物简介
张国基(1894―1992),全国侨联主席,华侨教育家。湖南省益阳县(今资阳区)人,1894年4月出生于益阳县迎风桥乡一个偏僻的山村。191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19年加入毛泽东等创立的新民学会。1920年,为了提高海外华侨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宣传国内的新文化运动,受新民学会派遣,远渡重洋,前往新加坡道南学校教书,并兼任华侨中学及南洋女中的教学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海外教学生涯。1922年离开新加坡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任北加浪岸中华学校校长5年。
张国基
张国基_张国基 -主要成就
1927年1月回国,受毛泽东之邀,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并由毛泽东、周以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任中央独立第一师师长。起义失败后,1929年再度出洋任教,先后在印度雅加达的广仁学校和八华学校任校长。1939年7月,他与5位同事创办雅加达中华中学,带领全校师生披荆斩棘建校,以优异的师资和纯朴的校风驰名。
1958年10月回国定居,仍致力于华侨教育事业。1959年至1974年任北京华侨补习学校校长。1985年以后任北京燕京华侨大学董事长。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学生达数万人,其中,国外的学生遍布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是著名的侨联领导人。历任第七届北京市侨联副主席,第八、九届北京市侨联名誉主席,第三届全国侨联主席,第四届全国侨联名誉主席,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国基_张国基 -欣然应聘去南洋
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日子里,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认为时局危急,大有结成团体的必要。
1918年4月18日,在长沙岳麓山下蔡和森家里,召开了新民学会成立大会。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罗章龙、张昆弟、李维汉、萧子升、萧子璋、邹蕴真、陈书农等十余人到会。他们大多是第一师范最优秀的学生和长沙一些进步学校的教员。会上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章程,选举毛泽东为评议会总干事。随后不久,张国基就与罗学瓒、熊瑾玎、周世钊、向警予、谢觉哉、罗宗翰、夏曦、蔡畅、彭璜、郭亮、李振翩等人加入。学会一般每周或半个月开一次会,研究学术或当前的国事问题,报告学习和工作计划,也相互批评和提意见。会议大多由毛泽东主持,并作会议讨论的总结。
新民学会成立后不到三个月,毛泽东就在第一师范毕业,将要走上社会。毛泽东并不以新民学会为满足,时刻想着向外发展,会员们也都有向外寻求新思想、新文化、新科技的要求。在离别学校之际,毛泽东召集新民学会会员开会,讨论新民学会以后的工作,确定会员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应走的道路,提出新民学会会员和湖南青年向国外发展分两路进军:一路去法国勤工俭学,一路去南洋从事华侨教育。
此时,正巧新加坡华侨中学校长涂开舆先生回上海,为华侨中学聘请教员,井代新加坡道南学校、吉隆坡尊孔学校和坤城女中聘请教员。一师前校长孔昭绶和学监王季范先生将张国基介绍给涂。1920年2月,张国基离开长沙去上海会见涂校长,并领取护照和办理出国手续。4月的一天,毛泽东从北京来到上海,住法租界毕勒路。张国基住在公共租界棋盘街。两人住处相距甚近,常到一起商讨驱逐张敬尧以后的湖南建设及新民学会今后的发展等问题。
在离沪出国前夕,毛泽东为了欢送留法勤工俭学的同志和去南洋的一些教员,并借以联络新民学会和少年中国学会的感情,特意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联欢会。张国基若干年后还清楚地记得:1920年4月21日,即农历三月初三,旧俗称“踏青节”的那天,在上海霞飞路松社举行了联欢会,到会者有七、八十人。新民学会有毛泽东、彭璜、张国基、李思安、陈纯粹、欧阳泽等。少年中国同学会有康伯情、王光祈、涂开舆等。毛泽东和康伯情各代表自己的学会讲了话。会场设在绿革如茵的青草坪上,天气是那么晴朗,气氛是那么热烈,大家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尽情地联欢,会后照了一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