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利珠是日全食开始或结束时,太阳光从月面边缘的山脉缝隙中透射而出形成的一串光斑,形似一串明珠,持续时间只有一两秒钟。日全食的贝利珠现象只可能是月面边缘地貌造成的。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在1715年第一次报告了贝利珠现象,弗朗西斯・贝利于1836年正确地解释了它。所以这个现象就按照弗朗西斯・贝利的名字来命名。
贝利珠_贝利珠 -概述
超漂亮的贝利珠
月亮遮住太阳最后一部分时,透过月亮凹处闪耀的光球呈现出一种叫做“贝利”的现象。太阳最后的那一长条在月亮边缘周围分裂成一串明亮的珠子。这个时候可以看到日冕在月亮的另一面。
贝利珠是日全食开始或结束时,太阳光从月面边缘的山脉缝隙中透射而出形成的一串光斑,形似一串明珠,持续时间只有一两秒钟。由于这个现象是英国天文学家贝利最先发现的,由此得名“贝利珠”,实际上是月球即将完全遮住太阳时,月球轮廓边缘的环行山缺口透过的阳光形成的。
日食的开始是默默无闻的,在太阳的西边缘,由月影产生一个小小的缺口,这意味着月球已开始侵占太阳表面了。这个小缺口在逐渐增大,直到约一个半小时后,太阳的表面几乎完全被侵占,只剩一条蛾眉月形的亮带。以上构成了日食的偏食阶段。接下来直到全食发生的几分钟是很壮观的:气温骤然下降、天空变暗、群星浮现、一团淡黄色的薄雾笼罩着远方的地平线。鸟儿们由于突然来临的黑暗而不知所措,四处乱蹿寻找着自己的家。一切都好像在刹那间肃静了下来。当窄窄的弯月形的光边穿过月面上粗糙不平的谷地时,就变成一系列的小珠子。这些光斑称为“贝利珠”。
贝利珠_贝利珠 -名称来历
日全食贝利珠
贝利珠是日全食开始或结束时太阳光从月面边缘的山脉缝隙中透射而出形成的,持续时间只有一两秒钟。贝利珠以它的闪耀夺目和时间短暂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当窄窄的弯月形的光边穿过月面上粗糙不平的谷地时,就变成一系列的小珠子。这些光斑称为“贝利珠”。贝利珠是日全食开始或结束时太阳光从月面边缘的山脉缝隙中透射而出形成的,持续时间只有一两秒钟。
月球表面的山、沟星罗棋布,地貌复杂。当太阳和月球的视圆面内切时,太阳的最后一道光芒将射过月面的山谷而形成各式各样的贝利珠;故,贝利珠的形状就直接反映了该点(月面地区)的地貌。换句话说,月面边缘(视觉上,因为球形表面是没有边缘的)的地形结构是形成贝利珠的直接原因。
当时天气良好时,贝利珠不可能因云层遮挡等天气原因造成。而在同地观测,不论用何种底片,都有拍到这一现象的,所以底片和照片的偶然性误差也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日全食的贝利珠现象只可能是月面边缘地貌造成的。由珠形可知,该地必有若干较大的类似月海或环形山的洼地,其间有山脉等地形阻隔,才能形成明显断痕,进而形成贝利珠。
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在1715年第一次报告了贝利珠现象,弗朗西斯・贝利于1836年正确地解释了它。 所以这个现象就按照弗朗西斯・贝利的名字来命名
贝利珠_贝利珠 -形成特点
贝利珠以它的闪耀夺目和时间短暂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当窄窄的弯月形的光边穿过月面上粗糙不平的谷地时,就变成一系列的小珠子。这些光斑称为“贝利珠”。贝利珠是日全食开始或结束时太阳光从月面边缘的山脉缝隙中透射而出形成的,持续时间只有一两秒钟。
贝利珠,色球和日珥
月球表面的山、沟星罗棋布,地貌复杂。当太阳和月球的视圆面内切时,太阳的最后一道光芒将射过月面的山谷而形成各式各样的贝利珠;故,贝利珠的形状就直接反映了该点(月面地区)的地貌。换句话说,月面边缘(视觉上,因为球形表面是没有边缘的)的地形结构是形成贝利珠的直接原因。当时天气良好时,贝利珠不可能因云层遮挡等天气原因造成。而在同地观测,不论用何种底片,都有拍到这一现象的,所以底片和照片的偶然性误差也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日全食的贝利珠现象只可能是月面边缘地貌造成的。由珠形可知,该地必有若干较大的类似月海或环形山的洼地,其间有山脉等地形阻隔,才能形成明显断痕,进而形成贝利珠。
贝利珠_贝利珠 -日食
日全食贝利珠
日食的开始是默默无闻的,在太阳的西边缘,由月影产生一个小小的缺口,这意味着月球已开始侵占太阳表面了。这个小缺口在逐渐增大,直到约一个半小时后,太阳的表面几乎完全被侵占,只剩一条娥眉月形的亮带。以上构成了日食的偏食阶段。接下来直到全食发生的几分钟是很壮观的:气温骤然下降、天空变暗、群星浮现、一团淡黄色的薄雾笼罩着远方的地平线。鸟儿们由于突然来临的黑暗而不知所措,四处乱蹿寻找着自己的家。一切都好象在刹那间肃静了下来。当窄窄的弯月行的光边穿过月面上粗糙不平的谷地时,就变成一系列的小珠子。这些光斑称为“贝利珠”。
贝利珠_贝利珠 -最大看点
日全食贝利珠
2009年7月22日上午的日全食将随着月球自西向东的运转,先后经过西藏南部、四川中部、湖北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10多个省市,从初亏到复圆历时2个多小时,日全食的时间最长有6分多钟,不但是整个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也是自1813年至2309年近500年间,在我国境内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 一般情况下,两三分钟的日全食都难得一见,为什么这次日全食的时间如此之长?
月球和地球公转的轨道都是椭圆形的,2009年7月22日这天,月亮正处在离地球最近的近地点附近,所以月亮看上去比平时更大;而地球又处在离太阳最远的远地点附近,所以太阳看上去比平时更小――一个更大,一个更小,月亮把太阳完全遮住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次可以观测到日全食的地区刚好处于人口稠密的长江流域,约三亿人可以观赏到日全食。不仅如此,整个中国大陆都能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日偏食。如果2009年7月22大地晴空万里,那就有不下十亿人能看见日偏食或日全食。国际天文学界把这次日全食称为‘大日食’,名副其实!
贝利珠现象将发生两次,一是发生食际之前,一是生光之后。贝利珠现象就是太阳逐渐被遮住,剩下了最后一点,像一个小珠子一样。这是因为月亮本身不是一个特别光滑的圆球,上面有山、高原、低谷,所以边缘是起伏的,无法一下子就把整个光球遮住,剩下的光透过山谷的缝隙最后存留下来。这个是非常漂亮的景象,通常会引发观众的欢呼。
贝利珠_贝利珠 -天文现象
日全食是地球、月球和太阳三个天体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正常天文现象,现在人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它发生的原因与规律――如果再拿‘天象示警’说事,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太阳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400倍,而地日距离是地月距离的400倍,所以从地球上看,月亮跟太阳一般大。当月亮转到日地之间、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月亮正好把太阳遮住――这种现象就是日全食。由于地球和月球都在运动,所以月球的影子以很快的速度扫过地球表面,,扫过的这片长条形区域就是日全食带,直径在二、三公里,处在日全食带内的人们就能看到日全食。科学家根据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运转规律测算,每年在地球上至少能看到2次日食,
瞬间闪现的贝利珠
而最多时能看到5次;日全食也是每两年就会出现3次。所以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日食和日全食并非罕见现象;但对于居住在地球上某一区域的人们来说,每450年才出现1次。
对日食的观测,自古有之,中国的甲骨文中便有相关记载,后来历代天文学家根据通过长期观测积累的经验,摸索出了日食发生的规律,并能够预测出其发生的时间。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出现“天象示警”这一迷信现象?虽然中国的祖先根据经验掌握了日食的规律,但由于当时人们还处在“天圆地方”的时代,并不知道这一天象发生的本源、拿不出合理的解释,所以就对日食产生了盲目崇拜和恐惧,日食被看做“不祥之兆”,就出现了皇帝向上天谢罪、开仓济粮、免除赋税等迷信行为。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人类已经完全了解了日食的本源和规律,如果再有人用超自然的现象来理解或说教,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愚昧无知。
贝利珠_贝利珠 -捕捉观测
2009.7.22长江大日食“捕捉”贝利珠2009.7.22长江大日食“捕捉”贝利珠现象,7月22日9时25分17秒、28秒、31秒(从左至右),在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的鸡公山拍摄到璀璨夺目的贝利珠景观(拼版照片)。
2009年7月22日长江大日食“捕捉”贝利珠2009年7月22日9时29分54秒、30分04秒、30分25秒、30分37秒(从左至右),在江西九江拍摄到的日全食从食甚到产生贝利珠景观的过程(拼版照片)。
2009.7.22长江大日食“捕捉”贝利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