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或毛青藤等的藤茎。6至7月割取藤茎,除去细茎枝叶,晒干;或用水润透,切段,晒干。亦可秋冬采老藤,切段,晒干。晒干后的青风藤呈长圆柱形,微弯曲,细茎弯绕成束,长20至70厘米或更长,直径0.5至2厘米。表面绿褐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纹及皮孔。节稍膨大,有分枝痕。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灰黄色或淡灰棕色,皮部窄,木部射线放射状排列;髓部小,淡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苦。以条均匀者为佳。
青风藤祛风胶囊_青风藤 -植物属性
植物形态
多年生木质藤本,长可达20米。根块状。茎圆柱形,灰褐色,具细沟纹。叶互生,厚纸质或革质,卵圆形,长7――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稍心形或近截形,全缘或3――7角状浅裂,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近无毛,基出脉5――7;叶柄长5――15厘米。花单性异株,聚伞花序排成圆锥状;花小,雄花萼片6,淡黄色,2轮,花瓣6,淡绿色,雄蕊9――12;雌花萼片、花瓣与雄花相似,具退化雄蕊9,心皮3,离生,花柱反曲。核果扁球形,熟时暗红色。种子半月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沟边及灌丛中,攀援于树上或岩石上。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青风藤的原植物,《本草》记载简略,殊难确定为何种,据药用情况,主要为上述防己科的青藤。此外,四川所用者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茎(参见青檀香条);福建所用者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茎(参见鸡矢藤条);浙江尚有用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茎(参见常春藤条)。
主要种类
青藤
又名:大叶青藤、土木通、土藤、大青木香、岩见愁、排风藤。落叶缠绕藤本。茎带木质,枝绿色,光滑,有纵直条纹。叶互生,叶柄长5――10厘米;叶片近圆形或卵圆形,长6――12厘米,宽4――12厘米,基部稍心形或近截形,全缘或5――7浅裂,上面光滑,绿色,下面苍白色。花小,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长10――18厘米,多少被毛;雄花具花萼6片,黄色,长1.8――2.5毫米,外侧被毛;花瓣6片,淡绿色;雄蕊9――12枚,长约1.6毫米;雌花的花被与雄花同;具9枚退化雄蕊;心皮3,花柱反曲,柱头浅裂。核果,黑色,长5――7毫米,直径4一5毫米,内果皮扁平。种子半月形。花期6――7月
生于山地。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
华防己
又名:湘防已、过山龙、穿山藤、秤钩风。
木质藤本,长达10米余,全体无毛。枝绿色或紫褐色,具细纹。叶互生,阔卵形至近圆形,长5――10厘米,宽7――12厘米,先端尖;全缘,基部截形、圆形或微心形,基出脉5;叶柄长4――8厘米。聚伞花序腋生;花小,单性,绿色或黄色;萼片6,椭圆形,长约2.5毫米;花瓣6,近圆形,长约1.5毫米;雄花具雄蕊6,花丝长约2毫米,花药球形;雌花具退化雄蕊6,子房上位,心皮3,分离。果为小核果。生山坡林缘灌丛中。分布湖南、广东、广西。
清风藤
落叶缠绕藤本。嫩枝条屈曲,有微毛。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7厘米,宽3――4.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或带阔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苹质;落叶后,叶柄基部残留枝上成短刺状,顶端微呈两歧.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下有鳞片数枚,先叶开放;花黄色,直径5――6毫米;萼5裂;花瓣5,倒卵状椭圆形;雄蕊5,短于花瓣;子房基部有5尖裂的花盘,花柱锥形.核果深裂,成并立的2分果,分果扁,倒卵形,熟吐深碧色。花期3月。果期5月。
生于山坡路旁、林下、溪边灌丛中。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湖南等地。
青风藤祛风胶囊_青风藤 -中药属性
药材描述
拼音:QINGFENGTENG
拉丁:CaulisSinomenii英文名:CAULISSINOMENII
别名:青藤、寻风藤、清风藤、滇防己、大青木香、青防己、青藤碱
【出处】《中药志》
【拼音名】Qī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