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即血管,动脉和静脉都为血管,因此动脉和静脉阻塞不通引起的临床症状均为脉管炎。脉管炎是一种以肢体动脉发生节段性炎症,使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血栓栓塞的器质性血管病,病程长多呈缓进性并逐渐加重,常致肢体发生缺血或瘀血病损,甚者肢体溃烂脱落,是一种残损率极高的疾病。中医称脉管炎为脱疽,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痈疽篇”中已有记载。脉管炎是周围血管病的总称,其中包括的病种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深浅静脉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曲张、慢性小腿溃疡、糖尿病烂足、丹毒、雷诺氏症、大动脉炎等疾病。
脉管炎_脉管炎 -脉管炎的成因
脉管炎的发病原因较复杂,一般与下列因素有关:
关注脉管炎
1、吸烟可导致血管痉挛,本病有吸烟病史者占80%―95%;
2、寒冷、潮湿可引起血管舒张失调;
3、性激素、前列腺素缺乏,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而使血栓形成;
4、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而致病;
5、感染可致血管炎性增生;
6、高血脂、高血粘;
7、化学药品刺激;
8、疾病因素如糖尿病人的血液粘稠度升高,血管内易形成斑块,形成血栓;
9、家族遗传。
脉管炎_脉管炎 -脉管炎的主要症状
一、 症状
(1) 疼痛:是最突出的症状。
注意预防(2)怕冷:病人患肢发冷,怕冷,对寒冷十分敏感。
(3)感觉异常:患肢(趾、指)可出现并的感、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烧灼感等异常现象。(4) 皮肤色泽改变:皮色异常苍白,会出现潮红或紫绀,当肢体下垂时更为明显。
(5)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二、 体征
(1)营养障碍:包括皮肤干燥、脱屑、出汗减少或停止,趾背、足背及小腿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或停止,小腿周径缩小,肌肉松弛、萎缩,趾(指)萎缩、变细。
(2)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背、胫后、动脉的波动异常减弱或不能扪及。
(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受情绪刺激和寒冷后,趾(指)苍白、朝红、继而紫绀。
(4)坏疽和溃疡:这是肢体缺血的严重后果,可自行溃破,也可因加温、药物刺激、损伤、拔甲等原因诱发。坏疽和溃疡位于趾(指)端,或起于甲旁,或起于趾间,也可发于侧面,趾(指)关节间,下肢坏疽可累及小腿,上肢坏疽很少超出腕关节。坏疽多为干性,以后继发感染而呈湿性。
肢体坏疽和溃疡的范围可分为3级:
Ⅰ级---坏疽、溃疡只位于趾(指)部。
Ⅱ级---坏疽和溃疡延及拓趾(掌指)关节或拓(掌)部。
Ⅲ级---坏疽和溃疡延及全足背(掌背)或及跟夥(腕关节)、腿部。
脉管炎_脉管炎 -脉管炎的分期
I期(局部缺血期)
为病变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易疲劳、沉重和轻度间歇性跛行。后者为西藏典型征象。当患者行走1-2里路程后,小腿或足部肌肉出现胀痛或抽痛,如果继续行走,则疼痛加重,最后被迫止步。休息后,疼痛立即缓解。再行走后症状又出现,被 称为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的发展,行走距离逐渐缩短。此乃因行走后肌肉需氧量增加所致。检查患肢皮温降低,皮色较苍白足背动脉或(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常有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
II期(营养障碍期)
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等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日益明显,行走距离缩短,休息时间延长,疼痛转为持续性。在肢体处于休息状态下,疼痛仍不止,称为静息痛。夜间更为明显。患肢皮温明显降低,皮色更加苍白,或出现紫斑、潮红、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