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又名地丁草,紫地丁,英文名是HERBA VIOLAE,多年生草本,高7~14厘米,无地上茎,地下茎很短,主根较粗。叶基生,狭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具圆齿,叶柄具狭翅,托叶钻状三角形,有睫毛。花有卡柄,萼片卵状披针形,花瓣紫堇色,距细管状,直或稍上弯;花期4~5月,紫色小花,秋后茎叶仍青绿如初,花旁伴有针状小果,直至冬初,地上部分才枯萎,因此是极好的地被植物,也可栽于庭园,装饰花境或镶嵌草坪。紫花地丁,味苦、辛、寒。归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紫花地丁_紫花地丁 -概述
紫花地丁出自《本经逢原》、《纲目》:“紫花地丁,处处有之。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平地生者起茎,沟壑边生者起蔓。《普济方》云,乡村篱落生者,夏秋开小白花,如铃儿倒垂,叶微似木香花之叶。此与紫花者相戾,恐别一种也。” 紫花地丁多年生草本,高4-14cm;果期高可达20余cm。根茎短,垂直,淡褐色,长4-13mm,粗2-7mm;节密生,有数条细根。叶多数,基生,莲座状;叶柄于花期长于叶片1-2倍,具狭翅,于果期长可达10余cm,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4cm,宽0.5-1cm,先端圆钝,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边缘较平的圆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果期叶片增大;托叶膜质,苍白色或淡绿色,2/3-4/5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线状披针形。花梗通常多数,细弱,与叶片等长或高出叶片;花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萼片5,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附属物短,末端圆或截形;花瓣5,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距细管状,长4-8mm,末端圆;雄蕊5,花药长约2mm,药隔先端的附属物长约1.5mm;子房卵形,花柱棍棒状,柱头三角形。蒴果长圆形,长5-12mm,无毛。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旬至9月。紫花地丁性强健,喜半阴的环境和湿润的土壤,但在阳光下和较干燥 的地方也能生长,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华北地区能自播繁衍,忌涝,宜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粘壤土栽培,不宜在低洼地或者易积水的地区栽培。在半阴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除羊胡子草外,其他草本植物很难侵入。在阳光下可与许多低矮的草本植物共生。
紫花地丁_紫花地丁 -应用价值
紫花地丁经过对紫花地丁的观察、培育发现紫花地丁的返青期,在华北地区一般在3月上旬,地上部枯死期在10月下旬左右,全绿期200多天,紫花地丁具有叶形美观、地面覆盖效果好、花期长、观赏价值高、抗逆境能力强、耐寒性强等特点。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和推广价值。
1、地被植物
长期以来,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地面覆盖植物多是单一的草坪,景观单调,养护费用高,草坪被人们看作为绿化中的奢侈品。宿根花卉管理粗放又极具观赏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紫花地丁、萱草、石竹、景天等,紫花地丁作为其中之一,各项测试表明,紫花地丁符合作地被植物的标准,多年生,植株低矮,对地面覆盖效果好,抗逆能力强,养护管理简单,不需经常刈剪,具有草坪所不具备的特殊价值,且具有美观的花色花形,是河北省北方难得的早春花卉,是优良的园林地被植物。 紫花地丁
2、园林用途
单一种植草坪,景观单调,可将紫花地丁种植在草坪中,作为缀花草坪,增加草坪的观赏效果,供游人欣赏休息,种植在园林建筑或古迹等附近的斜坡上既可护坡又可衬托景点;由于花期长、花色艳丽可以在广场、平台布置花坛、花境;在园路两旁、假山石作点缀给人以亲切的自然之美。另外,把不同色系的紫花地丁栽在幽静的山涧、路旁,点缀于山坡草坪,给森林景观增添无限魅力,漫山遍野的野花野草,除了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能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人陶醉于大自然。紫花地丁栽培管理简单,成活率高,早春淡紫色小花竞相开放,夏秋季一片翠绿,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植物,种源、苗源可近地取材,投资少,效益高。
3、染料用途:叶可制青绿色染料。
紫花地丁_紫花地丁 -药品简述
紫花地丁
药名:紫花地丁
汉语拼音:zi hua di ding
学名:Viola philippica Car.
英文名:Purpleflower Violet
拉丁名:药材紫花地丁HerbaViolae原植物①紫花地丁ViolaycdoensisMak.,②犁头草ViolajaponicaLangsd.,③米口袋GueldenstaedtiamultifloraBge.,④小米口袋Gueldenstaedtiapauciflora(PaII.)Fisch.⑤华南龙胆Gentianalourciri(D.Don)Griseb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philipica Cav.[V.confusa Champ.; V.yedoensis Makiho.
别名:铧头草、光瓣堇菜、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地丁草,宝剑草,犁头草,紫地丁、免耳草,金前刀,小角子花、米口袋、多花米口袋、毛紫云英、疔毒草。
处方名:地丁、地丁草、紫地丁
商品名:紫花地丁、地丁,以色绿、叶整、茎叶及蒴果皆生茸毛、干燥者为佳
科属:堇菜科、堇菜属
性味:苦、辛、寒,无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②《纲目》:“苦辛,寒,无毒。”
归经:入心经、肝经。 ①《玉楸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②《要药分剂》:“入肝、脾二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
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3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熬膏摊贴。
药材来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或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的带根全草。
生态环境:生于田间、荒地、山坡草丛、林缘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紫花地丁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甜地丁主产东北、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龙胆地丁主产广西、广东等地。紫花地丁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米口袋分布东北南部、河北、山东、江苏、山西、陕西等地。小米口袋分布东北及河南。华南龙胆分布广东、广西、浙江、江西。
采收和储藏:①紫花地丁、犁头草:5~8月间,果实成熟时采取带根全草,去净泥土,晒干。②米口袋及小米口袋:春、秋季采挖带根全草,晒干或鲜用。③华南龙胆:春、夏季,花初开时采取全草,晒干。
炮制:拣净杂质,用水洗去泥土,切段,晒干。
备注:1)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内服多配合银花、连翘、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取新鲜地丁草捣烂外敷疮痈局部。
考证:出自《本经逢原》。《纲目》:“紫花地丁,处处有之。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平地生者起茎,沟壑边生者起蔓。《普济方》云,乡村篱落生者,夏秋开小白花,如铃儿倒垂,叶微似木香花之叶。此与紫花者相戾,恐别一种也。”
紫花地丁_紫花地丁 -禁忌
体质虚寒者忌服。紫花地丁_紫花地丁 -化学成分
紫花地丁全草含甙类、黄酮类、蜡、蜡酸(Cerotic acid)及不饱和酸等的酯类。花中亦含蜡,蜡中含饱和酸(主要为蜡酸)34.9,不饱和酸5.8%,醇类10.3%,烃约 47%。根含淀粉约37%,并有生物碱、黄酮反应。全草含甙类、黄酮类、蜡(为虫蜡酸及不饱和酸等的酯类)。预试全草含大量粘液质,并含有弱的溶血作用的物质。尚从全草中分得软脂酸、对羟基苯甲酸、反式对羟基桂皮酸、丁二酸、二十酰对羟基苯乙胺和阿福豆甙(afzelin)和山柰酚-3-O-鼠李糖甙。
紫花地丁_紫花地丁 -药理作用
紫花地丁在试管内有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直接镜检法和试管培养法表明: 紫花地丁(醇提物31mg/ml, 水煎剂62mg/ml)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紫花地丁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此外, 认为紫花地丁尚有清热、消肿、消炎等作用。紫花地丁_紫花地丁 -临床运用
紫花地丁
1、治疗呼吸道感染:地丁草、大青叶、鱼腥草、鸭跖草、贯众各100g。共制成冲剂20袋,每袋18g。
紫花地丁每次1袋,每日2次,连服7天,停用其他清热药物与抗生素。治疗60例,显效3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中药材1992;15(9):45]
2、治疗化脓性感染:鲜紫花地丁,洗净,捣烂,将患处用温水洗净后外敷之。治疗外伤引起的皮肤化脓性感染19例, 一般在2~3天痊愈。[江西医药1996;(7):372]
3、治疗扁平疣:地丁草、半枝莲、板蓝根、生苡仁各15g,常山6g。每日1剂,上午服头煎,下午服2煎。药渣加适量水略煎后趁热洗涤患处,洗后抹干,不用水清洗。7天为1疗程。治疗26例,痊愈14例,好转4例,无效8例。[浙江中医杂志1991;26(5):214]
4、治疗褥疮:地丁、银花、蒲公英各50g,罂粟壳20g,赤石脂40g,共研极细面备用。取药粉适量,用50度的白酒调成糊状,平敷患处,外用纱布覆盖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若同时配合理疗或按摩效果更佳。治疗32例(Ⅰ期者22例,Ⅱ期者10例),痊愈28例,好转4例。[吉林中医药1992;(2):30]
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治各种疔毒,痈疮疔肿,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舌红脉数者:金银花9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3.6g。先水煎,后加五灰酒半盏;药渣再加如法煎服,盖被取汗。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臣药。
6.(《普济方》)治喉痹:箭头草叶,研,入酱少许,笔蘸入喉中,吐。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君药。
7.地丁膏(《惠直堂经验方》)治如炊饼一切毒:黄花地丁(即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40g。以长流水洗净,用水煎汁去渣,又成膏摊贴。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君药。
紫花地丁_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散
【别名】消毒汤(《袖珍方》卷六引《德生堂方》)。
【处方】紫花地丁、当归、赤芍药、大黄、黄耆、金银花各15克,甘草节6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诸毒恶疮肿痛。
【用法用量】每次30克,用水150毫升,酒75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随上下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五引《德生堂方》
紫花地丁_紫花地丁 -文献论述
紫花地丁1、“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本草纲目》)
2、“地丁,专为痈肿疔毒通用之药,濒湖《纲目》称其苦辛寒,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然辛凉散肿, 长於退热,惟血热壅滞,红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