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心脏移植虽然开始于1967年,但仅在80年代初才被接受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免疫抑制剂治疗和移植物处置的进展才使心脏移植成为可能,并导致了心肺移植的成功和不断发展。胸腔内器官移植逐渐广泛应用,使这种治疗方法在全世界许多中心得以开展,并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病人。据1994年国际心脏移植协会的登记,在257个移植中心,心脏移植手术累计超过30200例,而在1980年前,心脏移植总数不到360例,这进―步表明心脏移植术是在近期发展起来的。
心脏移植_心脏移植 -简介
心脏移植手术
心脏移植主要是针对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严重冠状动脉疾病进行的外科移植手术。
至2013年为止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将已判定为脑死亡并配型成功的人类心脏完整取出,植入所需受体胸腔内的同种异体移植手术。受体的自体心脏被移除(称为原位心脏移植)或保留用以支持供体心脏(称为异位心脏移植)。手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3年。心脏移植并不是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而是作为挽救终末期心脏病病人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一个治疗手段。
在世界范围内近10年中,每年注册登记的心脏移植手术大约3500例,美国平均每年约2000-2300例,全球最大的心脏移植中心2012年完成心脏移植95例。
中国2010-2012年的心脏移植数量在150-180例之间,其中中国最大的心脏移植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每年完成心脏移植60例左右。
心脏移植_心脏移植 -历史沿革
心脏移植手术
历史在古代中国神话和圣经的文献中有几处提到了心脏移植。
直到20世纪初,AlexisCarrel的先驱工作才使外科医生能够移植心脏这样的器官。通过许多富有想象力的实验,Carrel证明心脏官能够被移植,并且在新的宿主体内恢复功能。Carrel不仅移植心脏,而且也提出和进行了心和肺联合移植。这些手术都是异位移植,将器官移植至受体狗的颈部。
随着50年代成功心脏外利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注意力最终集中到胸腔内原位心脏移植的问题。
最常用的心脏移植技术源于1959年Lower和Shumway的工作。有关移植的许多重要问题,包括免疫抑制的方案拟定,体表心电图与移植物排异的关系,以及加强免疫抑制后这些改变的逆转都是早期研究的课题。
1967年12月,南非Capetowm的ChristianBarnard进行首例人心移植时,许多人都感到惊奇。这次移植引起了全世界其他中心的极大兴趣,从1967年12月到1971年3月65个外科小组进行了170例心脏移植。但一年的存活率仅15%。
1971年底,心脏移植的热情迅速降低。只有斯坦福大学和弗吉尼亚医学院的外科小组继续心脏移植计划。经过70年代l0年的实质性的工作,这些研究人员重新修订了受体选择标准,观察了经静脉心内膜活检在诊断排异中的作用,制备了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作为急性排异的有效治疗,明确了许多晚期移植并发症和处理原则。
心脏移植_心脏移植 -禁忌症
心脏移植手术
并不是所有的心衰患者都适合作心脏移植手术,当合并心脏以外的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时被认为存在心脏移植的禁忌症。以下情况将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患有不可逆的严重的肝脏、肾脏或肺部疾病;
2、严重糖尿病伴有终末器官损伤(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
3、严重外周血管/中枢血管疾病,不能介入/手术治疗的外周血管疾病;
4、肺动脉高压或肺循环阻力增高;
5、年龄>65岁(各个移植中心对年龄上限掌握有所差别);
6、6个月内药物或者酒精滥用史。
心脏移植_心脏移植 -手术类型
原位心脏移植
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是从胸骨正中开胸,暴露纵隔,打开心包,切断大血管后通过体外循环机进行辅助循环。供体的心脏在取出之前,给予氯化钾注射处理使心脏停搏,取出后放入冰中保存。通常供体心脏可以在冰中保存4-6小时。
衰竭的心脏被切断周围大血管和部分左心房后从受体胸腔中分离出来,剩下的左心房组织保留肺静脉,将供体心脏修剪后植入原心脏部位与受体的血管和剩余左心房组织吻合。供体心脏复跳后,脱离体外循环机,缝合关胸。
异位心脏移植
异位心脏移植指保留受体心脏,且将供体的心脏植入胸腔,并将两个心脏和血管连接形成一个“双心”系统。这种术式能够给受体心脏一个恢复的机会。如果移植失败(如出现排斥反应),可以将出现排斥反应的供体心脏切除。
异位移植一般用在供体心脏功能不够强健(受体体重远较供者体重大,供体心脏较弱,或患有肺动脉高压)。
心脏移植_心脏移植 -术后管理
心脏移植术后早期需在ICU监护治疗,当患者苏醒后需转入特殊病房进行康复护理。住院时间和术后护理时间取决于患者的一般状况、移植心脏功能,以及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由于住院时间延长会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医生们通常希望患者能在术后2周左右出院,出院后应该定期返院复查,患者也需要一定的情感和心理支持。当患者逐渐适应后,返院复查的周期可以延长。由于手术时迷走神经被切断,供体心脏去神经支配后一般每分钟跳动100次左右。
心脏移植术后需要定期检查评价移植心脏功能,监测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及有无免疫排斥反应,并积极防治感染。
免疫抑制剂需长期坚持服用以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并需要定期进行心肌活检明确有无排斥反应。
心脏移植_心脏移植 -术后并发症
心脏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败血症、免疫排斥反应以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
因为心脏移植属于异体器官移植,受体对其具有免疫排斥可能,对于心脏移植患者来说,出现免疫排斥的风险始终存在,所以必须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但是免疫抑制剂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出现感觉异常等。还有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发生肾功能不全。
心脏移植_心脏移植 -生存率
心脏移植术后生存率逐年提高,2012年国际心肺移植学会年报显示接受心脏移植后1年、3年、5年和7年的平均存活率分别是84.5%、78.2%、72.5%和66.2%。中国最大的心脏移植中心阜外医院移植后1年、3年、5年和7年的存活率分别是95.0%,91.2%,88.2%和79.9%。
心脏移植_心脏移植 -事例
首次移植成功
1967年,克里斯蒂安・巴纳德将一位因头部损伤将要死去的24岁妇女的心脏,移植给了另一位因患心脏病生命垂危的54岁的刘易斯・沃什坎斯基。沃什坎斯基活了18天后死于肺炎。
移植死亡心脏
保存液为患者移植死了的心脏
2014年10月24日,澳大利亚医生成功把停止跳动、已经死亡的心脏移植到了病人体内,这在全球尚属首例,有可能改变未来器官捐赠和移植的方式。
澳大利亚悉尼圣文森医院的医生和研究人员称,他们把已经停止跳动长达20分钟的心脏移植到了病人体内,手术十分成功。此前,心脏移植方法是在脑死亡的病人体内取出仍在跳动的心脏,冷藏之后紧急运送并移植到接受心脏的患者体内。
三位病人接受了这种方式的移植,其中两人恢复良好,一人仍在观察期。57岁的米歇尔是首例,她说自己在手术之前十分虚弱,但是现在感觉像变了一个人,仿佛只有40岁。另外一位病人在两周前接受了手术,他用“惊奇”来形容这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