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樨地,地名,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长安街西延长线上,复兴门外三里。以前北京城外,杂草丛生,其中那里的苜蓿长的特别好(苜蓿可作喂马的饲料),所以叫苜蓿地,后觉名字不雅改为“木樨地”。三是说此地曾种植过许多桂花,因桂花树统称木犀,“樨”与“犀”同音义,原产我国黄河以南地区,久经栽培,变种较多,常见的有金桂、银桂和四季桂等,是名贵的观赏植物,亦可做香料。旧例:分拨东、西、南、北四门,每门把总一员,官军一百名,给领御马监银一十七两,赁牛佣耕,按月采集苜蓿,以供刍牧。
木樨地_木樨地 -木樨地介绍
简介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长安街西延长线上,复兴门外三里,地铁一号线通过此地,有木樨地站。
以前北京城外,杂草丛生,其中那里的苜蓿长的特别好(苜蓿可作喂马的饲料),所以叫苜蓿地,后觉名字不雅改为“木樨地”。木樨园也是如此。
木樨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西城区长安街复兴门以西。原是由北京外围地区进入中心城区的一个要塞。周围有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八中分校、首都博物馆新馆、复兴医院、复兴商业城、长安商场等。
名字由来
木樨地,关于这一地名的来历,存在许多争议,主要有四种说法:
一是说此地位于阜成门外西南部,明代时种植过大面积的苜蓿,为皇帝的御马提供饲料。清代成村,称苜蓿地,民国时被讹化为木樨地。苜蓿为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牲畜均喜食,素以“牧草之王”着称。
木樨地
二是说清代时门头沟往京城送煤的骆驼队多出入于阜成门,当时这一带生长着许多野苜蓿,所以赶骆驼
的人时常在此歇脚,以便给骆驼喂些草料,日子一长,这里就被称为苜蓿地,后谐音为木樨地。
三是说此地曾种植过许多桂花,因桂花树统称木犀,“樨”与“犀”同音义,原产我国黄河以南地区,久经栽培,变种较多,常见的有金桂、银桂和四季桂等,是名贵的观赏植物,亦可做香料。木樨地即桂花之地。
四是此地曾是白云观的菜园,以产黄花菜闻名。黄花菜即金针菜,可食用,色泽金黄如桂花,俗称木樨,故称此菜园为木樨地。
但从有关的史料记载来看,第一种说法更为可信,也是史实,因为《明世宗实录》中就有关于明代军队在九门之外种植苜蓿,“按月采集苜蓿,以供内厩喂养”的记载。而其他说法无任何记载,难以考证。
《明世宗实录》中曾记载嘉靖七年(1528年)七月,“九门苜蓿地上,计一百一十顷有余。旧例:分拨东、西、南、北四门,每门把总一员,官军一百名,给领御马监银一十七两,赁牛佣耕,按月采集苜蓿,以供刍牧。至是,户部右侍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