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位于河南省西部。源出陕西省洛南县洛源乡的木岔沟。东流入河南境,经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到偃师县杨村附近纳依河后称伊洛河,到巩义市洛口以北入黄河。全长453千米。大致以洛宁的长水为界,上段洛河穿行在峡谷和盆地之间,多险滩急流;范里至长水一段,两岸悬崖陡壁,谷深在200米左右;出长水后,洛河脱离山区,水面渐宽,水中多沙洲。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24条。
洛河_洛河 -总体介绍
洛河洛河古称雒水,黄河支流之一。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境华山南麓,流经洛南、卢氏、洛阳,于巩县境入黄河。全长467公里,流域面积1.8881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最大的洛阳盆地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达20公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最早地区之一。远在七八千年前即有谷物种植和畜牧业。传说周代已有水利灌溉,东汉开阳渠引洛为漕,隋建通津渠,明修大明渠,清代继有发展。如今的陆浑水库和故县水库是黄河防洪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流域内的重要城市洛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是以机械制造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流域又 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渑池仰韶文化等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广泛。据记载洛河流域是夏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活动的中心地区。偃师二里头商代文化遗存,近年发掘的偃师尸乡沟商代古城遗址,据考证可能是商汤都城――西亳。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巩县附近的石窟寺、杜甫故里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洛河流域内最大的洛阳盆地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达20公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最早地区之一。远在七八千年前即有谷物种植和畜牧业。传说周代已有水利灌溉,东汉开阳渠引洛为漕,隋建通津渠,明修大明渠,清代继有发展。唯时建时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灌溉面积仅有2万公顷。此后对原有渠系进行改善,并新建大中型水库14座,小型水库200多座,万亩以上灌区46处。1982年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9.2万公顷。已建成的陆浑水库总库容11.8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约9万公顷;故县水库总库容12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6.52万公顷;两大水库都是黄河防洪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流域内的重要城市洛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位于陇海、焦枝铁路交叉点,已成为以机械制造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流域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渑池仰韶文化(见仰韶村文化遗址)等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广泛。据记载洛河流域是夏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活动的中心地区。偃师二里头商代文化遗存,近年发掘的偃师尸乡沟商代古城遗址,据考证可能是商汤都城――西亳。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巩县附近的石窟寺、杜甫故里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洛河1.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位于河南省西部。源出陕西省洛南县洛源乡的木岔沟。东流入河南境,经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到偃师县杨村附近纳依河后称伊洛河,到巩义市洛口以北入黄河。全长453千米。大致以洛宁的长水为界,上段洛河穿行在峡谷和盆地之间,多险滩急流;范里至长水一段,两岸悬崖陡壁,谷深在200米左右;出长水后,洛河脱离山区,水面渐宽,水中多沙洲。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24条。其中最著名的是涧河。
2.黄河下游北岸支流。位于陕西省北部,是渭河的下游支流。上源称头道川发源于陕西省西北部的定边县南梁山向东南,流经吴旗县于川口附近有支流周河汇入,在甘泉县拆向南流,于黄陵附近又有支流葫芦河汇入后流向东南到大荔县南的三河口附近注入渭河,长达660公里。洛河又称北洛河,上、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地区,河水含沙量较大。下游平原地区,有洛惠渠灌溉工程,农业比较发达。
洛河_洛河 -气候
流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2.1~14.5℃,无霜期182~245天,年降水量500~900毫米,黑石关站多年平均径流量34.3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1830万吨。7、8月多暴雨,是黄河三门峡以下洪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洛河_洛河 -污染状况
11吨氰化钠流入河南洛河造成毒害的威胁如今基本可以排除。据技术人员对洛河地下水质进行化验,一切指标均正常,洛河水可以放心饮用。目前,现场除了留下少数解放军官兵和干部群众值班外,大部分参加抢险的人员已 经撤退。据介绍,事故中有约30公里长的河道受到污染,而有60公里长的河道中检验出微量的氰化钠。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组织在靠近事故发生地的洛宁兴华乡涧沟河上一口气建起3道拦河坝,阻止受剧毒氰化钠污染的河水下泄,然后向这些受污染的河水中投放大量次氯酸钙和生石灰等消毒品,让它们与剧毒的氰化钠发生化学反应,消除氰化钠的毒性。拦河坝当然难以长时间拦住越聚越多的河水,他们便新开了一条河道,让上游来的清洁水改走新河道,绕过事故污染地带,这样既减轻了消毒污染水体的巨大工作量,也大幅度减轻了对拦河坝的压力,保证了拦河坝万无一失。洛河_洛河 -洛河源头石
洛河源头石,产于陕西省洛南县的洛河水域。洛南县位于秦岭南麓、洛河源头,境内山体复杂,河流众多,奇石资源丰富。出自源头洛源龙潭沟岩石,历经千年冲洗而形成独具形态美、色彩美、神韵美的观赏石,2000年春由洛河李饶先生命名为洛河源头石。
洛河源头石丰富多彩,白如玉,青如黛,光鉴照人,浸水则油滑鲜亮。或灵秀,或顽朴,意韵生动,内涵丰富。其石色秀丽,纹理自然流畅,质地细腻,硬度大,石形玲珑别致、姿态奇异,极具鉴赏价值。
洛河滩上大小石头似山林、如海滩,各显奇异。其中颇有特色品种有:金钱石、硅化木、千层石、日月石、梅花石、钟乳石、珊瑚虫化石等。
洛河_洛河 -传说
从洛南县城北边翻过北塬就是鱼池村,在村头靠洛河边岩石横立,远看像是高高昂起的虎头,鼻子、眼睛、耳朵洛河样样具全,这里便被叫做“虎头岩”,因为从县城到家乡这里刚好是中点,所以便成了我们上县城歇脚、候人、聊天的标志场所。和它相对的北面小山头低头向洛河,山岭朝北弯曲逶迤延伸数十里,恰似一条低头在洛河饮水的长龙,这里就叫龙头,龙虎相对,耽耽而视。有一年,龙虎终于忍耐不住敌对情绪而相斗起来,几天几夜,直打得虎须脱落龙鳞乱飞,河水阻塞泛滥成灾,上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连下游居住的菩萨神也从庙中逃出搬到了对面山头上,狂龙作恶多端,终于激怒了上苍,玉皇大帝派天神下凡,挥起神剑将龙头斩断,老虎吓得俯首帖耳,一动也不敢动,从此河流通畅,灾害消除。虎头岩在修河堤公路时被砸为碎块铺了路基,被斩断的龙头而今还静静地躺在洛河边,从断口望去,喉咙眼深不见底,龙脖子被凿成一个缺口,车辆正源源不断的从上面驶过,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洛河_洛河 -相关
洛河镇北滨淮河,明洪武年间建镇,属怀远县。清咸丰年间设洛河司,水陆交通、商业繁荣、人文荟萃,清代出翰林3洛河人、巡抚1人、举贡生员数十人,经济文化盛极一时。辛亥革命后怀远西南地区划为五方,洛河是五方总局所在地,总局设在橛涧寺。后改洛河镇。民国19年(1930年)九龙岗矿煤矿开发,为解决煤炭和其他商品分流,古镇港口地位被田家庵所代替,洛河逐渐衰败。1949年1月成立淮南矿区洛河乡,土地改革后设洛河区,是区政府所在地。1954年的淮南大水,河岸冲刷严重,举镇迁至屯头重建。1958年建立幸福人民公社,1960年更名为洛河公社,1983年1月改社为乡,1985年市政府批准撤乡建镇,辖1个街道办事处,7个行政村。1988年5月经中共淮南市委、市政府批准在洛河成立经济开发区,实行“财政独立,计划单列,放权让利“的政策。洛河依洛河发电厂建镇,电厂第一期工程60万千瓦,1980年动工,1986年投产;远期工程为120万千瓦,生活设施配套。1983年编制洛河镇规划,确定城镇性质是以电力工业为主的独立工业镇。洛河镇已建成镇办企业有粮食加工、食品、衬衫、保温材料、橡胶、乳品、冶炼、化工、水泥预制、无线电等35个,从业人员4140人。1990年底,工农业总产值1.75元亿,其中农业为文化站、电影院、医院、福利院等设施。1983年镇东建铁路一条;1987年扩建洛河大道为三块板,快车道宽16米,分车绿化带各2米。慢车道5.5米,人行道6.5米,道路全长1940年米;两侧铺设直径500-1000毫米钢混结构排水管长2800米;装高压双挑30柱式水银灯60盏;植行道树564株,分车带植长表花灌木;建公厕5座。1989年开辟了两条长800米的商业街,在两条街中心建一条长300米,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封闭式的“洛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