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简介,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根据各项作业费用的消耗情况将成本进行合理分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是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创新。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认为生产过程应该描述为: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用耗用资源,从而导致成本发生。这与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中产品耗用成本的理念是不同的。这样,作业成本法就以作业成本的核算追踪了产品形成和成本积累的过程,对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进行追本溯源:从“前因” 上讲,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对成本的分析应该是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所以成本分析首先从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环节开始;从“后果”上讲,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价值转移的,最终向客户(即市场)转移了多少价值、收取了多少价值,成本分析才算结束。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_作业成本法 -简介


作业成本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传统成本法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新的成本方法,(本文所论述的成本方法不是仅指成本核算方法,而是既包括成本核算方法又包括成本管理方法。在西方,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是不分的,因此在本文论及成本方法时会涉及管理会计的内容。)即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都与传统成本法有根本的不同,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与提高也是传统的成本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 ABCM)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分析和管理,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分析作业、改进作业、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新型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它把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 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利用作业成本信息进行预算管理、生产管理、进行顾客盈利性分析,这类实施颇具成效的方法被视为当代战略管理会计和精益生产的基础而受到普遍赞誉和普及,以作业为基础的业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

作业成本法_作业成本法 -概述

资源是成本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有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如采购人员的工资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如广告费用)。资源成本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总分类帐,它提供诸如企业今年支付了多少工资,计提了多少折旧,应支付多少税等信息。


作业成本法资源按一定的相关性进入作业,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例如,在一个顾客服务部门,作业包括处理顾客定单、解决产品问题以及提供顾客报告三项作业。 一企业往往有数以百计的作业,如不采用有效的分类方法,企业管理阶层很容易迷失在数据堆里。最常用的解决方法是把多个作业归入作业中心。相关的作业归入一个作业中心,接上例,作业中心就是顾客服务部门,它包括支持顾客的三项作业,即处理顾客定单、解决产品问题以及提供顾客报告。一个作业中心是相关作业的集合,它提供有关每项作业的成本信息,每项作业所耗资源的信息以及作业执行情况的信息。

资源动因是分配作业所耗资源的依据。分配到作业的每一种资源就成为该作业成本池的一项成本要素。成本要素的知识有助于管理资源。在很多情况下, 改善作业的效率并不能带来成本的自动降低。资源可能是闲置的,但是如不采取措施把它们消除,它们仍然归集在作业中。成本要素的价值在于它们清晰地揭露了哪些资源需要重新配置和利用。作业成本池是与一项作业有关的所有成本要素的总和。作业成本池的总成本能指出作业――作为资源耗费者――的重要方面,因而有助于选择成本管理中的优选项目。在成本管理中,并不是每个成本的降低机会都是平等的,成本池最大的作业会提供最大的成本降低机会。每一个作业成本池都要通过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作业动因反映了成本对象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例如,顾客问题最多的产品最有可能产生最多的电话,故按照电话数的多少(此处的作业动因)把解决顾客问题的作业成本分配到相应的产品。成本对象是成本分配的终点,它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顾客(为便于理解和与已有知识的融合,下文以“产品”代替“成本对象”)。分配到产品或顾客的成本反映了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首要工作就是作业的认定。作业(Activity)是工作的各个单位(Units Of Work )。 作业的类型和数量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单位水平作业、批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及设备水平作业四类。 单位水平作业(Unit-Level Activities)是生产单位产品时所从事的作业,例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等,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量成比例变动,如果产量增加一倍时,则直接人工成本也会增加一倍。批水平作业(Batch-Level Activities)是生产每批产品而从事的作业,例如对每批产品的机器准备、订单处理、原料处理、检验及生产规划等。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批数成比例变动,是该批产品所有单位产品的固定(或共同)成本。例如机器从生产某批产品,转向生产另一批产品时,就需要对机器进行准备。当生产批数愈多时,机器准备成本就愈多,但与产量多少无关。

产品水平作业(Product-Level Activities)是为支援各种产品的生产而从事的作业,这种作业的目的是服务于各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例如对一种产品编制材料清单( Bills Of Materials)、数控规划、处理工程变更、测试线路等。这种作业的成本与单位数和批数无关,但与生产产品的品种成比例变动。维持水平作业(Facility- Level Activities)是为维持工厂生产而从事的作业,例如工厂管理、暖气及照明及厂房折旧等。这种作业的成本,为全部生产产品的共同成本。作业水平的分类能为作业成本信息的使用者和设计者提供帮助,因为作业水平与作业动因的选择有着内在关系。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传统成本法只考虑了单位水平作业,因此其制造费用的分配主要采用与单位二、有关动因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_作业成本法 -动因


作业成本法1、资源动因(Resource Driver)
按照作业成本计算的规则: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资源耗用量的高低与最终产品没有直接关系。专家们将这种资源消耗量与作业间的关系称作资源动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把总分类帐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举例来说,假定质量检验部门有两大资源消耗――100000元的工资和奖金和20000元的原料,并且质量检验部门设有“外购材料的检验”、“在产品的检验”和“产成品的检验”三项作业。会计部门通过估计各作业消耗的人力把工资和奖金分配到各作业。这个估计的人力就是工资和奖金的资源动因。假定,人力的估计是由分配到每一作业的人数以及每一人在该作业上所花费的时间来决定。如果某部门2/10的人员把他们50%的时间花费对外购材料进行检验,那么人力的10%的工资和奖金,也就是10000元就应分配到“检验外购材料”的作业。资源动因作为一种分配基础,它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标准。

2.作业动因(activity driver)
作业动因是分配作业成本到产品或劳务的标准。它们计量了每类产品消耗作业的频率,反映了产品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例如,当“检验外购材料”被定义为一个作业时,则“检验小时”或“检验次数”就可成为一个作业动因。如果检验外购材料A所花的时间占总数的30%,则作业“检验外购材料”成本的30%就应归集到外购材料A。作业动因与前述的作业分类有关。如是单位水平作业,则作业动因是产量;如是批别水平作业,则作业动因是产品的批量。当作业动因计量的耗费等于或接近于产品对作业的实际耗费时,则产品成本就能得到准确的核算。作业动因是产品和作业的联系,代表了产品或工艺的设计的改善机会。

3.资源动因与作业动因的区别和联系
从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资源动因连接着资源和作业,而作业动因连接着作业和产品。把资源分配到作业用的动因是资源动因;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用的动因是作业动因。比如说,工资是企业的一种资源,把工资分配到作业“质量检验”的依据是质量检验部门的员工数,这个员工数就是资源动因;把作业“质量检验”的全部成本按产品检验的次数分配到产品,则检验的次数就是作业动因。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也有混同的情况。当作业和产品一致,这时的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就是一样的。

作业成本法_作业成本法 -步骤


作业成本法第一步:归属成本作业成本法第一步要求建立间接成本归集库,这些成本在库内性质应该是同一的。所谓“同一”是指归集在相同成本库的的不同成本是由相同的成本动因引起的。在选择成本归集库时需确认引起间接计入成本的主要作业,所以,确认与生产后援助功能有关的所有作业是这项工作的起点。 在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设备维修、材料处理、材料采购、质量监督、生产计划、工程设计变更、动力消耗、机器小时、存货移动、装运发货、行驶里程、空间占用等。在一个组织机构内部,其作业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其经营的复杂程度。有必要对这些作业量作必要的筛选,确保最后可设计出特定而有效的信息系统。为了有效筛选,必须了解:(1)每项作业的有关成本的重要性,以便评价它们是否值得单独列示为一独立的成本归集库;(2)影响每项作业成本的因素(成本动因),以便评价个别作业的成本性态是否同质,从而考虑它们是否可能被合并为一个成本归集库。
第二步:分配成本如何为不同的成本库选取相对应的成本动因,在选择成本动因时,首先要考虑如下两方面的因素:
(1) 获取信息的成本。在一个同质成本归集库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成本动因的情况下,要选择信息容易获得的成本动因,以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2) 成本动因和实际的成本消耗之间的关联程度。在不歪曲反映各成本库信息性质的情况下,为降低取得成本动因所需的成本,可以用与成本的实际消耗并非直接关联的成本动因代替那些与成本的实际消耗直接关联的成本动因。在用与成本的实际消耗非直接关联的成本动因代替那些直接关联的成本动因时,对各产品而言,每一作业所消耗的作业量是稳定的,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所替换的成本动因与成本的实际消耗之间才有较高的关联度,这种代替才不致丧失成本计算的精确性。在决定选用多种成本动因之前,还应评价是否会带来成本信息失实,这就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1) 产品的多样性。如果产品高度多样化,那么将成本归集库合并以减少成本动因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成本信息的精确性。
(2) 汇总作业的相对成本。每项归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大小,即它相对总归集成本的重要性,影响着成本信息的精确性。
(3)数量多样性。即产品生产的批别大小不同也会对成本信息造成影响。因为对作业的需求,由此而带来的间接计入成本与批别大小,并不与产出的数量相关。这样,如果一种产品按不同的批别生产却不相应地改变其成本动因,则会造成成本分配的歪曲。
为了完成成本计算过程,还必须建立:
(1) 定期收集选定成本动因的数量资料;
(2) 专门认定在企业各最终产出期间,各成本动因的数量是如何分解的。作业成本法认为引起成本产生的原因不是产品产量,而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所消耗的各种作业。

作业成本法_作业成本法 -意义

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简介,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1 作业成本法增加了归集间接计入成本的成本库数量。成本库的增加,一方面使 成本归集渠道多样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成本分配的精确。
2 作业成本法改变了将间接计入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或产品线中去的标准。以
导致成本产生的成本动因作为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是作业成本法区别于
现行方法的一大特点。
3 作业成本法改变了许多间接计入费用的性质。从某种程度上讲,作业成本法
使间接计入费用直接化了,即通过一一对应的成本动因这种直接方式将某些原来意义
上的间接计入成本直接归属到产品中去,从而可免去成本再分配。

作业成本法_作业成本法 -参考资料

[1] 宝库网http://www.baoku168.com/guanli/zhishi/lilun/shengchan/b1/z1/j4/070103.htm

[2] 价值中国http://www.chinavalue.net/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41554

[3]支点网http://www.topoint.com.cn/html/cio/2008/06/212172.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10103/17999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标准成本法的缺点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822/15/69678_5145913.shtml记得在当初上ERP系统时,对成本核算方法是采用实际成本法还是标准成本法问题产生了很大的争论。也许当时是因为实际成本法的滞后性(月底计算)和核算上的粗糙模式(手工核算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和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的感想 标准成本核算

记得在当初上ERP系统时,对成本核算方法是采用实际成本法还是标准成本法问题产生了很大的争论。也许当时是因为实际成本法的滞后性(月底计算)和核算上的粗糙模式(手工核算)不适宜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加上标准成本法在理论上的完善以及公司

转载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物流企业作业成本法

ABC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原文地址: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作者:李财师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作者:李财师一、方法介绍1、作业成本法的含义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

简答题: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_冯亮能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一)理论依据不同  (二)应用前提与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  (三)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四)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五)分期损益不同    (一)理论依据不同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声明:《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简介,作业成本法-概述》为网友獄門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