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激励理论 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简介,公平理论-公式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John Stacey Adams)于1965年提出。该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激励理论,理论认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公平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斯塔西・亚当斯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1962,与罗森合写),《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1964,与雅各布森合写)、《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1965)等着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公平理论_公平理论 -简介


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1965年提出的。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斯塔西・亚当斯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1962,与罗森合写),《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1964,与雅各布森合写)、《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1965)等着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公平激励理论 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简介,公平理论-公式

公平理论_公平理论 -公式

公平理论可以用公平关系式来表示。设当事人a和被比较对象b,则当a感觉到公平时有下式成立:

OP/IP=OC/IC

其中:OP――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

OC――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

IP――自己对个人所作投入的感觉

IC――自己对他人所作投入的感觉

当上式为不等式时,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OP / IP

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要求增加自己的收入或减小自己今后的努力程度,以便使左方增大,趋于相等; 第二种办法是他可能要求组织减少比较对象的收入或者让其今后增大努力程度以便使右方减小,趋于相等。 此外,他还可能另外找人作为比较对象,以便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2)OP/IP>OC/IC

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要求减少自己的报酬或在开始时自动多做些工作,但久而久之,他会重新估计自己的技术和工作情况,终于觉得他确实应当得到那么高的待遇,于是产量便又会回到过去的水平了。

除了横向比较之外,人们也经常做纵向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如下式所示:

OP/IP=OH/IH

其中:

OP――对自己报酬的感觉

IP――对自己投入的感觉

OH――对自己过去报酬的感觉

IH――对自己过去投入的感觉

当上式为不等式时,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 OP/IP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人也会有不公平的感觉,这可能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

(2)OP/IP>OH/IH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人不会因此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但也不会觉得自己多拿了报偿,从而主动多做些工作。 调查和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公平感的产生,绝大多数是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报酬过低而产生的;但在少数情况下,也会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的报酬过高而产生。


公平理论

调查和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公平感的产生,绝大多数是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报酬过低而产生的;但在少数情况下,也会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的报酬过高而产生。

第一,它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

第二,它与个人所持的公平标准有关。

第三,它与绩效的评定有关。

第四,它与评定人有关。

公平理论_公平理论 -要点及内容


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指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

公平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职工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产生积极性的影响。

J.S.亚当斯认为: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他所感受的分配上的公正程度(即公平感),而职工的公平感取决于一种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所谓社会比较,是指职工对他所获得的报酬(包括物质上的金钱、福利和精神上的受重视程度、表彰奖励等)与自己工作的投入(包括自己受教育的程度、经验、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他消耗等)的比值与他人的报酬和投入的比值进行比较。所谓历史比较是指职工对他所获得的报酬与自己工作的投入的比值同自己在历史上某一时期内的这个比值进行比较。

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这种社会比较,同时也要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历史比较。当职工对自己的报酬作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的结果表明收支比率相等时,便会感到受到了公平待遇,因而心理平衡,心情舒畅,工作努力。如果认为收支比率不相等时,便会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产生怨恨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当认为自己的收支比率过低时,会产生报酬不足的不公平感,比率差距越大,这种感觉越强烈。这时职工就会产生挫折感、义愤感、仇恨心理,甚至产生破坏心理。少数时候,也会因认为自己的收支比率过高,产生不安的感觉或感激心理。

当职工感到不公平时,他可能千方百计进行自我安慰,如通过自我解释,主观上造成一种公平的假象,以减少心理失衡或选择另一种比较基准进行比较,以便获得主观上的公平感;还可能采取行动,改变对方或自己的收支比率,如要求把别人的报酬降下来、增加别人的劳动投入或要求给自己增加报酬、减少劳动投入等;还可能采取发牢骚,讲怪话,消极怠工,制造矛盾或弃职他就等行为。

公平理论_公平理论 -不公平原因


公平理论

我们看到,公平理论提出的基本观点是客观存在的,但公平本身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下面几个原因:

一、它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上面公式中无论是自己的或他人的投入和报偿都是个人感觉,而一般人总是对自己的投入估计过高,对别人的投人估计过低。

二、它与个人所持的公平标准有关。上面的公平标准是采取贡献率,也有采取需要率、平均率的。例如有人认为助学金应改为奖学金才合理,有人认为应平均分配才公平,也有人认为按经济困难程度分配才适当。

三、它与绩效的评定有关。我们主张按绩效付报酬,并且各人之间应相对均衡。但如何评定绩效?是以工作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还是按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和付出的劳动量?是按工作的复杂、困难程度,还是按工作能力、技能、资历和学历?不同的评定办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好是按工作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用明确、客观、易于核实的标准来度量,但这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做到,有时不得不采用其他的方法。

四、它与评定人有关。绩效由谁来评定,是领导者评定还是群众评定或自我评定,不同的评定人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由于同一组织内往往不是由同一个人评定,因此会出现松紧不一、回避矛盾、姑息迁就、抱有成见等现象。

然而,公平理论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首先,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相对值。其次,激励时应力求公平,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再次,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三是不要按酬付劳是在公平问题上造成恶性循环的主要杀手。

为了避免职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企业往往采取各种手段,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使职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如有的企业采用保密工资的办法,使职工相互不了解彼此的收支比率,以免职工互相比较而产生不公平感。

公平理论_公平理论 -不公平行为

一、公平理论认为,当员工感到不公平时,你可以预计他们会采取以下六种选择中的一种:

1、改变自己的投入;

2、改变自己的产出;

3、歪曲对自我的认知;

4、歪曲对他人的认知;

5、选择其他参照对象;

6、离开该领域。

二、公平理论还指出,以下四种做法与报酬的不公平性有关:

1、如果根据时间计酬,感到报酬过高的员工会比感到报酬公平的员工有更高的生产率。

2、如果根据产量计酬,感到报酬过高的员工会比感到报酬公平的员工产量低但质量高。

3、如果根据时间计酬,感到报酬过低的员工的产量更低,质量也更差。

4、如果根据产量计酬,感到报酬过低的员工会比感到报酬公平的员工产量高而质量低。

公平理论_公平理论 -实用意义


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为组织管理者公平对待每一个职工提供了一种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对于组织管理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一、管理者要引导职工形成正确的公平感。

职工的社会比较成或历史比较客观存在,并且这种比较往往是凭个人的主观感觉,因此,管理者要多作正确的引导,使职工形成正确的公平感。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往往会产生过高估计自己的贡献和作用,压低他人的绩效和付出,总认为自己报酬偏低,从而产生不公平心理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广,比较范围越来越大,以及收入差距增大的社会现实,都增加了职工产生不公平感的可能性。组织管理者要引导职工正确进行比较,多看到他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短处,客观公正地选择比较基准,多在自己所在的地区、行业内比较,尽可能看到自己报酬的发展和提高,避免盲目攀比而造成不公平感。

二、职工的公平感将影响整个组织的积极性。

事实表明,职工的公平感不仅对职工个体行为有直接影响,而且还将通过个体行为影响整个组织的积极性。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要着力营造一种公平的氛围,如正确引导职工言论,减少因不正常的舆论传播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经常深入群众中,了解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关心照顾弱势群体,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秘密地单独发奖或给予补助等。

三、领导者的管理行为必须遵循公正原则。

领导行为是否公正将直接影响职工对比较对象的正确选择,如领导处事不公,职工必将选择受领导“照顾者”作比较基准,以致增大比较结果的反差而产生不公平心理。因此,组织管理者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职工,公正地处理每一件事情,依法行政,避免因情感因素导致管理行为不公正。同时,也应注意,公平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比较对象的一种平衡,而不是平均。在分配问题上,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后富者不断改变现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否则就会产生“大锅饭”现象,使组织运行机制失去活力。

四、报酬的分配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对职工报酬的分配要体现“多劳多得,质优多得,责重多得”的原则,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在物质报酬的分配上,应正确运用竞争机制的激励作用,通过合理拉开分配差距体现公平,在精神上,要采用关心、鼓励、表扬等方式,使职工体会自己受到了重视,品尝到成功的欣慰与自我实现的快乐,自觉地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整合一致,形成无私奉献的职业责任感。

公平理论_公平理论 -局限性

根本因素

公平理论作为一个研究公平感对人们积极主动性影响的理论,确实解释了很多因自感不公平而对其行为的影响,如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主动投靠日寇的高官显贵溥仪、汪精卫等,或多或少都存在在着自以为在国内受不公平待遇等此类因素影响。但古往今来许多所谓权臣奸相赵高、王莽等,所受待遇不可谓不隆厚,但仍难以节制着他们谋国篡位的意图;同时,就中共党史来说如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在参加革命过程屡遭党内不公平的待遇,却也未见他们的革命意志与信仰有所改变。再比如我们说富士康屡次跳楼事件,虽然充分表明了社会对农民工的不公正待遇对其心理所造成的影响冲击,但当富士康此后向社会招工时仍然时到处爆满,这充分表明了人们在基本工作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下,人们只有接受甚至积极接受不公正的现实的状况。所以说,作为公平感对人们积极主动性的影响终究只是辅助性的,并没有决定性的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终究还是人们基本需求与信仰与其所能接触到的任务目标相统一的结果。

公平理解

一、 不完全信息往往使“比较”脱离客观实际。

公平理论的核心是与他人比较,所以比较的结果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取决于人们对比较对象的投入和产出情况是否具有完全信息。而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不能够对比较对象的投入和产出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往往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他人的不完全信息进行比较。于是,对本来客观合理的现实,主观上也可能感到不公平。人们往往有“看人挑担轻松”的知觉心理,过高地评价自己的成绩,低估他人的成绩,甚至只比拿钱多少,不比贡献大小。

二、“主观评价”易使“比较”失去客观标准。

既然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那么,主观认识就会极大地受认知主体的价值观念、知识经验、意识形态、世界观等的影响。所以,不同个体对同种报酬的效用、同种投入的价值的评价都有可能不同。如有的人把工资(奖金) 看得比晋升更重要,而有的人却把晋升看得更重要; 有的人认为学历更重要,而有的人则认为经验更重要等等。这就使“比较”失去了客观标准,即便两个人的投入产出比完全相当,但两个人均可能感到不公平。

三、“投入”和“产出”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比较”难以进行。

按照公平理论,投入和产出均具有很多具体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各人投入的具体形式不尽相同,即不同个体在年龄、性别、所受教育、经验、技能、资历、职务、努力程度、对组织的忠诚度等方面不可能完全相。如我有的是高学历,而你有的是资历。那么是高学历重要还是资历重要呢? 况且,经验、努力程度、忠诚等因素实在难于比较,即使是学历也有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不同年代之分,同样会引起认识上的分歧。

在工作中,人们的公平感首先取决于所得报酬的绝对值。人们之所以希望得到报酬,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实现一定的目标。如果所得报酬能满足这种需要,则发挥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人们就会感到公平。否则不能发挥激励作用,人们就会感到不公平。如某人在组织里的投入产出比尽管与别人的相当,但因为其家庭负担重,薪酬水平甚至不能养活家人(不能满足需要),他依然感到强烈的不公平。而另外一些人则由于负担轻,薪酬水平已经足够满足需要,自然感到公平。

其次,人们的公平感还取决于期望值。人们在加盟新组织或接受一项新任务(新工作) 时,总有一定的预期,期望自己的投入能得到一定的产出。在以后影响人们公平感的也可能是这种期望值的大小,而不是通过对比得来的相对值。如果实际得到的报酬等于预期得到的报酬时,员工就感到公平;如果实际得到的报酬大于或小于预期得到的报酬时,员工就感到不公平。

人们的公平感最终来自于“认同感”。作为组织中的个人是否感到公平,最终取决于员工对自己在这个组织中所处的位置是否认同。关于什么叫“认同感”,厉以宁教授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比如一个家庭有三个孩子,第一个孩子上学时家庭困难,家里只能供他读到中学毕业; 到第二个孩子上学时家庭条件好些了,家里供他上大学; 到第三个孩子时家庭富裕了,可以供他出国留学。三个孩子对这个家庭是认同的,他们会觉得家庭对自己是公平的,因为他们对家庭历史状况是谅解的。20 世纪70 年代,往往是老大穿新衣服,老二穿旧衣服,老三穿补丁的衣服,老四穿补了又补的衣服。但孩子决不会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因为他们对家庭状况是谅解的,是认同的。同样,组织中的个人如果对组织有认同感,即便报酬低一点,投入多一点也就无所谓了,更不会产生不公平感。也就是说,本来不公平的现实,也因为这种认同使人们并没有感到不公平。相反,如果组织中的个人对组织不认同,那么无论报酬有多高,员工也会感到不公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10103/179550.html

更多阅读

激励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1·双因素理论及其运用既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离不开激励,那激励应从何处入手呢?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Herzberg)为我们指点了迷津。20世纪50年代,赫茨伯格研究发现,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

巧妙运用现代激励理论 现代企业激励理论分析及框架构建

现代管理科学一直把企业管理激励作为研究的重要范畴,特别是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使得构建企业整体激励的框架显得尤为重要。一、企业激励理论的发展趋向1.传统的习惯性激励模式在以往的激励工作乃至当前的改革中,凡涉及激励,往往着眼于对

连锁药店薪酬激励 连锁企业员工快乐不足与激励理论

   中央电视台曾启动了“2005CCTV中国年度雇主调查活动”,通过对互联网网民和线下的50多万份的调查显示,有六成以上的人觉得在工作过程中不快乐。在“挣钱多少”、“工作压力是否大”、“工作是否能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公司

薪酬体系构建 从激励理论看薪酬体系的构建

所谓薪酬,即为工作购买者(管理者)付给工作者的经济报酬。工作者对工作水平的预期,对其未来工作付出水平有着直接的激励作用。因此,可以依据激励机制来构建一个薪酬体系,以使管理者所支付的薪酬能够产生充分的激励作用。在此尝试着运用激

声明:《公平激励理论 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简介,公平理论-公式》为网友在意的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