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炎症简介,脂溢性皮炎-临床表现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中医一般采用外治法。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可能与皮脂溢出、微生物、神经递质异常、物理气候因素、营养缺乏以及药物等的作用有关。近年来,卵圆形糠秕孢子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关系得到了重视,认为其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此外,精神因素、饮食习惯、B族维生素缺乏和嗜酒等,对本病的发生发展也可能有一定影响。泛发而顽固的脂溢性皮炎可以是HIV感染重要的皮肤症状。

脂溢性_脂溢性皮炎 -炎症简介


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是一种以头面部浮肿,瘙痒起皮,渗液结痂为特征的疾病。在中医学亦有“面生游风”,“面游风毒”等名称,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亦记载:“此证生于面上,初发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次后极痒,抓破,热湿盛者津黄水,风燥盛者津血,痛楚难堪”。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溢性皮炎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发生于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头发可脱落、稀疏。面部损害多见于鼻翼、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满面油光。胸部、肩胛部,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以后渐成为中央具有细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性的环状斑片。皱褶部多见于腋窝、乳房下、脐部和腹股沟等,为境界清楚的红斑、屑少,湿润,常伴为糜烂、渗出。多见于30岁至50岁,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
本病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常伴为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皮炎并发。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头面、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浅表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清,可能与亲脂的酵母型马拉色菌感染有关,精神因素、饮食习惯、维生素B族缺乏、嗜酒等促皮脂溢出的因素强能起促发作用。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以头皮、面部、腋窝、上胸部、背部及阴股部等部位多见。轻型仅侵犯头皮,表现为头皮屑增多、发痒,可见弥散性灰白色糠状鳞屑,基底可稍发红,重者有毛囊性丘疹,扩大形成油腻状鳞屑斑,并有点状糜烂、渗出、结痂等损害,严重者全头皮被复油腻性厚痂,往往因骚抓引起细菌感染,发生毛囊炎、疖,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面部损害常发生于眉部、眉间、眼睑、鼻唇沟、鼻旁沟、耳后等处。婴儿脂溢性皮炎,大多发生在出生后一个月内,表现为头部局部或全部布满厚薄不等的油腻灰黄色痂皮,常累及眉、耳后,无症状,一般一个月内痊愈,若持续不愈,常与湿疹伴发,亦可合并细菌、念珠菌感染。应注意生活规律,少吃脂肪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用碱性大的肥皂洗头、洗脸,局部避免搔抓,局部治疗原则为减少皮脂、消炎、止痒。

脂溢性_脂溢性皮炎 -临床表现

脂溢性皮炎是机体内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皮脂过多的排出而堆积在皮肤上,使堆积处皮肤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

常见于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的青年人及成年患者,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部位,损害倾向于褐色或淡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上有油腻性鳞屑或结痂。由于部位和损害的轻重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区别:

1、头皮:开始为大片灰白色糠秕状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片,以后逐渐扩展融合成界清楚的大斑片,严重者全头皮均覆有油腻性臭味与厚痂并可伴有脂溢性脱发。

2、面、耳、耳后及颈:常由头皮蔓延而来,为黄红色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疹。

3、胡须:有二种类型,一是毛囊口轻度红肿、发炎伴小的淡褐色结痂,即“须疮”,顽固难治。另一种为播散性红色、油腻性鳞屑,脓疱形成较深,累及整个毛囊。

4、躯干: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后渐成中央为细糠状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大油腻性鳞屑的环状斑片,多发于前胸及肩胛骨间。

5、皱褶部:多见肥胖中年人,皮损以播散性磨擦性红斑形式存在,红斑边界清楚,上有油腻性鳞屑

脂溢性_脂溢性皮炎 -中医疗法


脂溢性皮炎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饮食合理,限制多脂、多糖食物,忌饮酒等及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服用维生素B12及B6等。瘙痒剧烈时可用镇静剂,止痒剂,其他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等静脉注射。中医治疗:可用五味消毒饮加茵陈15克、桅子、大黄各3克水煎服,对鳞屑为主者宜清热凉血养皿润燥为佳,取首乌、生地、旱莲草各15克,丹皮、当归、赤芍及女贞子各10克加水煎服。外用洗液常用由蛇胆,苦参,黄柏等为主成分的蛇胆苦柏爽肤洗液。以溶解脂肪,角质剥脱,消炎止痛止痒为主。除此之外,常用药物有硫磺,雷锌辛、煤焦油、水杨酸、硫化硒、咪唑类等按不同部位,不同皮损选用不同型的药剂,如头皮上可用75%乙醇加入15%丙二醇外搽,每日二次,以及2%酮康唑溶液和香波外搽或洗头。其他部位可用50%硫黄,炉甘石洗剂或2%-5%硫黄煤焦油糊剂,20%酮糠唑霜局部涂搽。并可用2%水杨酸每日2次涂搽,5%琥珀酸软膏外用均有助于红斑、鳞屑和瘙痒的改善,无不良反应。

美容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也可通过药物的渗透,离子导入及天然植物面膜等办法治疗

脂溢性_脂溢性皮炎 -病情分析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脱发,脱发常发生于脂溢皮炎之后,一般是从头顶开始。皮炎的初发症状是以毛囊口为中心的皮肤炎症,表现为小丘疹,并逐渐扩大,形成边界清楚的潮湿的油脂性鳞屑斑块,严重者,满头头皮均可覆盖有污秽的痂皮。还有一种比较干燥,满头均有灰白色糠秕状鳞屑-头皮屑。前者称湿性脂溢性皮炎,后者则称为干性脂溢性皮炎。两者都很痒,均可使毛发脱落。引起皮炎的病原菌为真菌。

真菌性脂溢性皮炎,首先是皮脂分泌过多,真菌乘虚而入,使皮肤出现慢性炎症;进而引起囊炎症性系列反应,使毛发的生长、发育、代谢紊乱,毛发也就随之而稀稀拉拉地脱落了。它与秃顶那种无皮脂分泌的脱发症状迥然不同。皮脂分泌过盛与神经系统或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便秘与喜食刺激性食物可能是诱发因素,多食脂肪与洗头过于频繁也是原因之一。过去的僧人,患脂溢性皮炎者甚少,与其素食和神经系统不过度紧张有关。频繁洗头者,破坏了皮脂腺口的阻碍物,使皮脂分泌过多,形成了有脂肪酸的真菌温床。

脂溢性_脂溢性皮炎 -治疗方法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发生于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头发可脱落、稀疏。面部损害多见于鼻翼、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满面油光。胸部、肩胛部,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以后渐成为中央具有细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性的环状斑片。皱褶部多见于腋窝、乳房下、脐部和腹股沟等,为境界清楚的红斑、屑少,湿润,常伴为糜烂、渗出。多见于30岁至50岁,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本病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常伴为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皮炎并发。

内服方:生地20克,何首乌(制)、火麻仁、桑葚、旱莲草、白蒺藜、白芍各10克,当归、丹参各8克,川芎、桑叶各6克。水煎2次,合并汁液,分3次服,每日1剂,连用10剂。
外洗方:白鲜皮、苦参、地肤子、百部、荆芥、防风、蛇床子、黄柏、土茯苓、花椒各15克。水煎2次,取混合液1000毫升,外洗头发,隔日1剂,连洗5剂。

中医认为其病机为血分蕴热,治疗首当凉血清热,同时应结合体质的偏盛偏衰,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药采用紫草凉血汤,紫草性味苦寒,入肝、心包经,功效凉血活血、清热解毒透疹,长于清理血分之热,生地、赤芍、丹皮、丹参凉血活血,金银花、连翘甘寒轻清之品,使血分之热透出气分而解,生石膏清解肌热,黄芩苦寒清热除湿乃针对胃肠积热病因而设,淡竹叶甘淡性寒,清热利尿,使邪热从小便而出,全方共奏凉血清热除湿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紫草、黄芩、丹皮有抑制马拉色菌的作用。金银花提取物对蛋清所引起的局部急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抗炎作用逐步增强,与地塞米松及皮炎平相当。丹参中的丹参酮能抑制痤疮棒状杆菌,又有温和的雌激素活性或具有抗雄性激素样作用。苦参中的苦参碱,有清热解毒,杀虫除湿的功效。洋甘菊对平衡油脂分泌、疏通毛孔、促进血管神经修复,有美容护肤的作用。经现代工艺将丹参、苦参、洋甘菊、黄柏、人参等有效成分提取制成的京珠堂人参玉面膏局部涂抹,能有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民间常单用透骨草一味外洗治疗脂溢性脱发,脂洗方中透骨草《中药志》记载,透骨草入肺、肝经,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解毒化疹。其除湿活血之功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外洗使药力直达病灶局部,效果显著。明矾酸涩寒,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外用可收涩止痒,可使皮脂腺分泌功能减弱,皮脂分泌减少。人参中提取的人参酸能抑制脂肪的分泌,苦参味苦性寒,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苍耳子祛风止痒,据报道苍耳子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它有明显抑制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王不留行味辛性甘平,通利血脉,能减少头皮屑的产生,全方能减少皮脂分泌,减少头屑、止痒效果显著。

西医治疗主要从局部解决皮肤瘙痒、灼热等症状缓解,具体药物有哈西奈德溶液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抗炎、抗瘙痒和血管收缩作用,其基质为聚乙二醇,渗透性好,且溶液剂型,便于头皮毛发部位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是一个高效、耐受性良好的外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也可以抑制中波紫外线(UVB)引起的红斑,但其中含有激素,要慎重使用。另外注意哈西奈德溶液、糠酸莫米松乳膏均为高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如长期大量使用易导致激素性依赖性皮炎,只宜短期少量使用。本组病例均只用1周,故未发生激素的副作用。

脂溢性_脂溢性皮炎 -注意事项


脂溢性皮炎治疗脂溢性皮炎的防治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活中要注意调节饮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局部搔抓,生活有规律,保持足够睡眠。
第二,药物内服治疗。可用维生素B6、B2或复合维生素B,烟酰胺等。瘙痒剧烈可用止痒镇静剂如抗组胺药,炎症明显或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如四环素或红霉素。第三,外用疗法以去脂、杀菌、消炎、止痒为治疗原则,常用的药物有参肤霜、脂平消、脂溢康、硫磺、雷锁辛、煤焦油、水杨酸、硫化硒、咪唑类等,可按不同部位不同发病情况选用不同剂型。

1、注意饮食:因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消化功能失常,以及食糖类、脂肪类食物过多有关,因此,患者应禁止饮酒,少食辛辣、鱼虾海鲜、牛羊肉、狗驴肉等刺激性及油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

2、每晚用温水涂少量硫磺香皂或硼酸皂洗脸。清除面部油腻,清洁皮肤。

3、需耐心坚持治疗,不要滥用药物,特别是激素类药物。

4、生活中要注意调节饮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局部搔抓,生活有规律,保持足够睡眠。

脂溢性_脂溢性皮炎 -主要危害

对患者自身的美观以及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脂溢性皮炎一般是发生于头皮部位,一般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脂溢性皮炎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头发可脱落、稀疏。面部损害多见于鼻翼、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满面油光。

脂溢性_脂溢性皮炎 -预防预后

1、注意饮食,因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消化功能失常,以及食糖类、脂肪类食物过多有关,因此,患者应禁止饮酒,少食辛辣、鱼虾海鲜、牛羊肉、狗驴肉等刺激性及油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喝水。

2、每晚用温水涂少量硫磺香皂或硼酸皂洗脸,清除面部油腻,清洁皮肤。

3、需耐心坚持用中药治疗,不要滥用药物,特别是激素类药物。

4、吃一些含维生素A、B2、B6、E的食物:因维生素A、B2、B6对脂肪的分-泌有调节和抑制-作用。维生素E有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改善皮脂腺功能的作用。富含上述维生素的食物有动物肝、胡萝卜、南瓜、土豆、卷心菜、芝麻油、菜子油等。

预后:脂溢性皮炎临床上变化多端,有的进展缓慢,反复发作。有的可局限于头部。有的分布于其他部位或全身,由于瘙痒、搔抓可造成红皮病、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等。亦有处理不当而引起接触性皮炎或湿疹样变。

脂溢性_脂溢性皮炎 -病因

1、饮食太过肥甘油腻,食糖、脂肪过多、饮酒、过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内分泌功能失调、消化功能失常。

2、痤疮。青春期寻常痤疮或成人痘(毒性痤疮)没及时根治、或治疗不当,都会造成脂溢性皮炎。

3、护理不当、滥用护肤品伤害了皮肤本身的水油均衡机能,皮肤水油代谢紊乱了。健康皮肤表面的PH值约为5.2-5.5,不利于细菌生长。因为化学物质的侵袭(化妆品、护肤品、烫染剂)、皮脂分泌增加和化学成分的改变,因而抑制细菌效果降低,使存在于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如葡萄球菌,马拉色糠疹菌及链球菌等,大量繁殖,侵犯皮肤而致病。

4、代谢障碍、遗传因素、维生素B族缺乏以及物理、化学刺激,很是经常搔抓或用碱性洗涤用品等均可加重脂溢性皮炎的发作。

5、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细菌感染。在皮脂溢出过多的基础上,脂溢性皮炎可继发真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细菌(痤疮丙酸菌)感染,并发痤疮症状;还可继发对真菌、细菌的过敏反应,自身的免疫反应还可继发湿疹样病变与播散性脂溢性皮炎的发生。

6、与性腺分泌紊乱有关,为雄激素分泌亢进所致。除此以外,如女性经期综合症等。有的以为有可能与免疫、遗传、激素、神经和环境因素有关。

脂溢性_脂溢性皮炎 -皮炎症状

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炎症简介,脂溢性皮炎-临床表现

常见于多皮脂、多毛、多汗部位。始于头皮,症状加重时可向面部、耳后、腋窝、胸背、脐窝及耻骨部发展。

按皮损表现不同可分干性和湿性两类。

干性多为红斑脱屑性损害,湿性多为丘疹、水疱,搔抓后可产生糜烂、渗出,并结成黄色痂皮。常瘙痒难忍,病情缓慢,反复发作。好发于皮脂溢出区,往往局限于头皮,严重者可向面部、鼻唇沟、眉、眼睑、胸背中部、脐窝及腹股沟或腋部发展。皮损初为毛囊性小丘疹,逐渐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黄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结痂,重者可呈轻度渗出性湿疹样皮炎,局限于某一部位或泛发,甚至发展为红皮病。由于部位和损害轻重的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差别。

1、头皮开始为小片状白色糠秕状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片,以后扩展融合成边界清楚的大斑片,基底稍红,轻度瘙痒,重者表现为油腻性鳞屑性圆形斑片,可伴有渗出和厚痂或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严重者全头皮均覆有油腻性臭味的厚痂,伴有脱发。

2、面、耳、耳后及颈常由头部蔓延而来,呈黄红色或油腻性白色鳞屑及痂皮。眉及其周围弥漫性红斑、脱屑,眉毛因搔抓而稀少。眼睑受累呈睑缘炎,严重者可呈糜烂性溃疡,愈后遗留瘢痕。耳后有糜烂、潮红和皲裂,可为单侧或双侧,多见于女孩及青年女性,脂溢性外耳炎多见于老年患者。

3、胡须,多见于中年男性,毛囊口轻度红肿,有小的浅褐色结痂,常称“须疮”,顽固难治。有的表现为毛囊口脓疱并有油腻性鳞屑,基底周围鲜红,引起毛囊破坏与瘢痕形成。亦可有头皮及耻骨同时累及。

4、躯干,常见于2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于前胸和肩胛骨间,开始为小的红褐色毛囊性丘疹,上覆油腻性鳞屑,逐渐形成经过中,中心可治愈形成细糠状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鳞屑的环状斑片。另一种玫瑰糠疹样的脂溢性皮炎,为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暗红色斑片,只有细小边缘性鳞屑,边界明显,中心痊愈,形成环状损害。

5、皱褶部,常见于腋部,腹股沟,乳房下和脐窝,多见于30~50岁,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上有油腻性鳞屑,如播散性摩擦性红斑样裂隙、肿胀。由于局部多汗,易继发感染,或不当的治疗可使皮损发展。生殖器被累及时,可形成圆形的红斑和鳞屑及皮肤剥脱,呈现亚急性湿疹样或慢性苔藓样红斑如银屑病样表现,无典型的脂溢性皮炎的特征。

6、四肢,四肢的伸侧较屈侧多见,表现为黄红色或淡红色斑块,由于搔抓、可形成糜烂而似湿疹。

7、婴儿脂溢性皮炎,出生后2~10周婴儿,头皮、前额、耳、眉、鼻颊沟及皱褶等处出现圆形红斑,边界清楚,上覆有鳞屑,红斑可扩展融合并有黏着油腻性黄痂,间有糜烂渗出,炎症比较显著,对称发生,微痒,一般患儿可在3周到2个月内痊愈。若持续不愈,常与婴儿异位性皮炎并发,也可继发细菌感染或念珠菌感染。婴儿无成人的毛囊损害与皮脂溢出。

脂溢性皮炎临床上变化多端,有的进展缓慢,反复发作。有的可局限于头部。有的分布于其他部位或全身,由于瘙痒、搔抓可造成红皮病、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等。亦有处理不当而引起接触性皮炎或湿疹样变。

在皮脂溢出区出现油腻鳞屑性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自觉瘙痒,慢性经过,诊断较易。

中医病机及辨证:中医认为该病为先天禀赋异常或过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兼感风邪,郁于肌肤,湿热上蒸(油性脂溢)所致。或饮食不节,导致气血亏少,血虚而燥,肌肤失养(干性脂溢)而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00103/179030.html

更多阅读

脂溢性皮炎的特点和护理 脂溢性皮炎怎么治面部

我经常接到一些咨询,抱怨自己毛孔粗大,油脂很多,同时皮肤又很容易发红,甚至喜欢起“痘痘”。有的美眉为此辗转多年,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泪,有位安徽的美眉给我写了一封信,长达16页,历数这些年的种种无奈,以及连抬眼看人的勇气都没有的心理

脂溢性皮炎症状治疗 脂溢性皮炎的症状与治疗方法是什么

脂溢性皮炎的症状与治疗方法是什么――简介 脂溢性皮炎的症状与治疗,如何治疗脂溢性皮炎有用?导读:脂溢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不明原因的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疾。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发生于面部

声明:《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炎症简介,脂溢性皮炎-临床表现》为网友别低贱了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