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郑集 郑集-个人简历,郑集-生平简介

郑集(1900年5月15日――2010年7月29日)中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是中国衰老生化研究学科的奠基人,中国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研究的先导者之一。郑集生于1900年,是高校系统目前健在的最长寿的教授:2004年,郑集被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授予“21世纪最有成就奖”,并收入该中心编撰的《世界名人传记专集》,以表彰他对中国生化科学和教育事业的贡献。从20世纪20年代读大学开始,郑集在生命科学上耕耘了80年。在108岁高龄时,出了一本书名叫《鉴证长寿:百岁教授的养生经》的养生书。2010年7月29日晚上8点去世。

郑集_郑集 -个人简历

1928中央大学理学士


郑集

1931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

1934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SigmaXiSociety的会员,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5年中央大学聘郑集为医学院生化科教授兼主任

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郑集 郑集-个人简历,郑集-生平简介

1949年中央大学教授委员会主席

1950年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生化科兼任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生化科教授、生化科主任

1956年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评郑集为一级教授(当时全国所有学科只有56名,现在健在的还有季羡林等)

1963年中央教育部聘郑集为高校生物学教材编审委员兼生化教材组组长

2005年21世纪世界最有成就奖得主

2008年出版《鉴证长寿:百岁教授的养生经》

郑集_郑集 -生平简介

郑集(1900年5月15日―),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中国营养学的奠基人,中国生物化学的开拓者之一。四川南溪人。


郑集

郑集出生于四川省南溪县刘家场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清寒。青少年时期,因贫病交加,上学时断时续。因无力进正规中学读书,通过自学。郑集出身于幼年的郑集常帮家中放牛、割草和打猪饲料。7岁进私塾读书,14岁升入县高级小学。16岁时因病休学一年,17岁才高小毕业。19岁时,他和一个同学约定暑假一同去成都寻找出路,经初小同学资助20块银元,两人步行七天到了成都。

1921年夏,郑集考上了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入学后因病,加上对学校的设施不满意,想出川转学到南京。后来终于如愿考上了东南大学。

1924年,22岁的郑集进入了国立东南大学(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更名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生物系,郑集刚进东南大学时,不懂得什么学分制,也不知道怎么选课,很偶然的,他闯入了生物学系秉志教授的办公室。秉志教授热心地帮助他选了中文、英文、化学等课程,还帮他选了秉志教授亲自讲授的普通动物学和钱崇澍教授开设的植物学。两位大师的亲身教学,不仅使郑集初步接触了生物科学,更让他学到许多毕生受益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郑集逐渐对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发生兴趣,冈此他选修了大量的生物学和化学课程.以至于在毕业时,生物学系和化学系中的任何一系都可以作为他的主系。

1928年,郑集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大学毕业后,郑集留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不久便有机会赴美继续深造攻渎博士学位。

1930年入俄亥俄州立大学专攻生物化学,并于耶鲁大学、印地安那大学学习,1936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历任中国科学社研究所研究员,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生化科教授兼主任,华东军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物系教授兼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

1945年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创办生化研究所,培养生化研究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培养生物化学研究生的正式机构。一生桃李满天下。进入古稀之年后,开辟衰老生化机制研究,提出衰老机制的代谢失调学说,为中国衰老生化奠定了基础。

先后参与创办中国营养学会、生物化学会。曾任中央大学教授会主席、中国营养学会首任理事长。郑集可能是目前中国最年长的教授,他过去大半生在南京大学医学院和生物系执教。2004年,南京大学收到来自“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的祝贺信,授予他“21世纪最有成就奖”。他还曾变卖家产(房产),捐给学校和社会,设立清寒奖学金和学术基金。

郑集_郑集 -职业成就

如今,中国生化教育奠基人郑集一生中的主要愿望之一是通过推动中国生化教学,培养生化专业人才来达到祖国生物化学的发展。自1928年大学毕业到1994年,漫长的岁月里从未间断给学生讲课或做学术报告,编写教本。

编教材: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国内无一本自编的生化教材。1937年,中大医学院迁成都后,郑集为了教学需要首先自编了一本英文版“生化实习指导”(LaboratoryManualofBiochemistry,成都华英书局,1938年出版)。此后,直到80~90岁,他还独自编着出版7种专着、56篇科学论着,如《普通生物化学》(第二版),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衰老与抗衰老》获全国优秀科普书籍二等奖,《健康长寿之路》获全国优秀短篇科普论文一等奖。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9名,参加学术会议41次,74岁学日语、90岁还学朝鲜语,赴平壤参加老年学会议。

授课:

在上世纪30年代到上世纪50年代这段时期中,中国生化教师奇缺,郑集不辞劳累为有关学校讲授生物化学课。1952年秋,郑集在南京大学兼课。由于工作太忙,时间不好安排,只好排在早上第一节课之前(7-8时)上课,每周三次,每次上课他总是早来,讲完就匆匆骑车赶到丁家桥五医大上班。

研究:

郑集的另一愿望是改进中国人民健康和延长人类的寿命。他的研究成就主要为食品营养、大豆蛋白和衰老机制三个方面。他纠正“食物相克”的错误传说,进行膳食调查、食物分析。

郑集_郑集 -个人品德

捐出全部房款资助“后生”


郑集

92岁时,郑集卖掉了他居住的南秀村的小楼,并将房款捐了出来。为此,他曾写了一首《散财歌》:聚财还须会散财,聚散合理免祸灾。取诸社会应反馈,留给儿孙理不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奴才。钱多易使人堕落,骄奢淫逸接踵来。从来发富不三代,皆因遗产种祸胎。

当初处理房子时,郑老想最好是把房子赠给在美国工作的大女儿,同时要求她回赠他三万美金,实现他的捐献心愿,并允许他和老伴在这套房内度过晚年。可女儿接信后相当为难,她认为这样既非买卖,又不是赠送,而且她本来储蓄就不多,也用不上南京这套旧房。但她了解父亲的心愿后,还是想办法筹集了三万美金交给了父亲。

郑老将这三万美金分成了三份:为让穷困而有为的青年科学工作者能有参加学术会议费用及刊稿的版面费,分别给《生物化学杂志》、《营养学报》各1万美元作为基金;另1万美元为南京大学生物系、生化系、医学院设立郑集清寒学生助学基金,现已资助了数百位贫寒学子。

现身说法,108岁出书说长寿

近年来,健康类图书出版物市场虽然表面繁荣,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把关,难免泥沙俱下,这让郑集深感不安。为了出健康书,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整理一些零散的资料和书稿。书中,原本编辑加了一句话:人人都能健康长寿,可被郑老看见了,立即把“都能”改为“可能”――严谨的治学态度到了108岁也没有一丝马虎。

郑集说,“我的学习,我的实践,一般人赶不上。100多岁,我能坐能站能写;108岁,我的眼睛我的耳朵都可以。我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身上去。”郑集说,“从小自己因病休学在家和住院不下十次,不得不比一般同学多花四五年的时间读完小学。1916年初因肺结核休学一年,1917年冬才小学毕业,那时已经快18岁了;1925年辍学一年教书赚取大学学费;而1961年4月到1963年秋,多次收到病危通知,辗转南京、上海三次剖腹手术;1997年2月患上了十二指肠出血,住院80天,最后还是撑过来了。”

作为营养学专家,郑集认为长寿的实质就是延缓衰老,首先要做到饮食调配得当。他认为,饮食必须搭配食用,要包含人体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要防止“病从口入”,注意卫生,不暴饮暴食。

对于锻炼身体,郑集也有自己的主张。至于锻炼方法,他是采取各家之长,配成一套适合自己锻炼的方法,他还在书中配套了自创的健身操的详细图解。同时,保持生活规律于长寿而言也很关键。老人失眠是衰老的象征,对付的办法是睡前应思想放松,不喝浓茶,可用热水泡脚等方法促进睡眠。

看淡金钱,拒绝做保健品广告

郑集过了百岁生日之后,就被不少保健品厂家“盯”上了。来请郑老做广告,当代言人的,总计不下几十家。可最后,这些厂家不得不放弃了,因为老人从不吃保健品,更不看重金钱,自然不会答应厂家的要求。郑集一直吃便宜的国产维生素,一天只花三四毛钱。他说,这样的费用,谁都负担得起。

郑集_郑集 -晚年生活

饮食,一日三餐:牛奶稀饭藕粉


郑集

郑集一天的生活是如何安排的?在郑集的床头有一张时间表,记录每天的安排:早上5点起床,中午12:45上床午睡,下午2:30-3:00起床。

照顾了郑集14年的陆阿姨说,郑集早餐一杯牛奶,两只煮熟了的鹌鹑蛋,用五颗红枣、三颗桂圆、15-20颗枸杞子一起煮的食物,还有一小块面包;中午吃了一碗稀饭,菜是韭菜花炒鸡蛋;晚饭吃了一碗藕粉和一只豆沙包。

陆阿姨说,有时候面包会换成蛋糕或蛋黄派,包子、藕粉、面条、馄饨、稀饭是老人常吃的。另外,郑集一天要吃三四毛钱的维生素。

郑集长寿秘笈

健康长寿十诀:1.思想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稳定。2.生活有规律。3.坚持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4.注意休息和睡眠。5.注意饮食卫生,切戒暴饮暴食。6.严戒烟、少喝酒。7.节制性欲和不良嗜好。8.不忽视小病。9.注意环境卫生,多同阳光和新鲜空气接触。10.注意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

综合健身操

这是郑集教授为自己的需要而编制的一套简易健身操:(1)快步200~400步。(2)骑马式半蹲(3)云手(4)划船、扯篷、撒网(5)凤凰展翅(6)压腿(7)并膝旋转(8)摇头摆尾(9)游水(10)左右弯腰(11)左右开弓(12)捶腰摩腹(13)单举手(14)拍胸呼吸(15)头部运动(16)跳动和原地踏步(17)立正静思

服用维生素

每天加服维生素A丸一粒,维生素B1:10-20毫克(10毫克/粒,两粒),B2:5-10毫克(5毫克/粒,2粒),B6:5-10毫克(5毫克/粒,2粒),维生素C300-600毫克,维生素E50-100毫克。每天早晚分2次服用。

郑集_郑集 -人物逝世


2010年5月,大家帮郑集庆祝他111岁(虚岁)生日2010年7月29日晚上6点20分,110周岁的南京最长寿老人、世界上最长寿的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郑集因肺部重症感染,医治无效,永远地走了。医生说,由于最后一个星期基本都是插管、依靠呼吸机,老人没有留下一句话……老人走了,但他留下了一生精彩的传奇,他自己总结的养生之道将继续为更多的人服务。

老人走得很安详
2010年7月29日晚上8点,老人已经仙去,安详地躺在6号病床上,表情很淡然,整个房间很安静,各项监护仪器“滴滴”运转,却再也无法留住这个传奇的老人。病房门口聚集了不少别的患者家属,说起来这个老人,大家都说真是不容易。一名李先生告诉记者,在他们老家,90岁的老人已经算是寿星了,郑集已经到110岁了,让人感觉生命真是谜。

重症监护室主任周苏明告诉记者,老人很不容易,本身有基础疾病,肠道里甚至还有个肿瘤,但是一直顽强地和病魔搏斗,由于身体欠佳,因此一直住在省人民医院医学科。上个星期六,老教授的肺部突然出现了重症感染,从拍摄的片子来看,整个肺部已经是“白色”了,正常人拍摄的片子应该是呈黑色,这说明肺部炎症很严重,情况已经相当危急,进入到重症监护室前,老人已是昏迷状态,不省人事,整个重症监护室集中了优势力量全力抢救,并实行气管插管,利用呼吸机帮老人正常呼吸。但是由于病情太过严重,现代的医疗手段已经回天无力了,在抢救了近一个星期后,老人最终还是永远地走了。

老人在来到重症监护室之前,精神状态还是很不错的,偶尔说几句话,也能听懂别人说的话,听陪护的医护人员介绍,说的话很有逻辑。不过,入住重症监护室后,已经没有办法说一句话,因此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周苏明告诉记者,110岁的老人,已经算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最后心愿是世界和谐
就在2010年6月底,郑集教授还和南师附中毕业生朱皓康发起了一个名为“130计划”的倡议,这也表达了老人最后的心愿:希望世界和谐。当时已过了110周岁生日的郑集教授虚岁111岁高龄,他和19岁的朱皓康年龄相加正好是130岁。他们写了倡议信,信中写道:坚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我们希望人类共享同一个和谐的世界,共庆同一个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向您,世界各个领域的130位领袖中的一位,发出倡议:希望您坚持和谐与健康的理想并不断地持之以恒地努力!

两人计划向世界上的130位领袖写信,呼吁: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谐世界,和谐梦想!美好的世界,美好的梦想! 在7月1日,其中的一封信就交给了前来看望郑集教授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校长戈登・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00103/178395.html

更多阅读

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董竹君 董竹君-个人简介,董竹君-生平

董竹君(1900年-1997年12月6日),曾用名董篁,江苏省海门市人,出生在上海,中国女企业家,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妇女运动先驱。1997年12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董竹君_董竹君 -个人简介少年董竹君董竹君(19001997),出生

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孙明高 孙明高-个人简介,孙明高-人物生平

孙明高,男,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人,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高级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孙明_孙明高 -个人简介孙明高,男,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人,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高级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

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管彤贤 管彤贤-个人简介,管彤贤-人物生平

管彤贤,男,大学文化、上海振华港机(集团)公司总裁,高级工程师。他在59岁即将退休时毅然下海创立振华港机,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将公司取名为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他埋头创业、创新,击败了国际诸多强手,不拘一格的人才战略和激励机制,让振华

声明:《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郑集 郑集-个人简历,郑集-生平简介》为网友冷场怪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