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章吉仁简介 魏孝文帝 魏孝文帝-人物简介,魏孝文帝-历史功绩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魏孝文帝_魏孝文帝 -人物简介


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471―499在位)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改革家北魏孝文帝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由祖母抚养并代为摄政。一个目光远大、气度恢宏的少数民族改革者。魏孝文帝姓拓跋,名宏,又名元宏,鲜卑拓跋产人,是北魏王朝自拓跋*起的第六个皇帝。他在执政期间,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推动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岁的时候,献文帝就把皇位让给了他。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汉武帝的老办法,“立其子杀其母”,就是在立儿子做太子的同时,杀掉太子的母亲,以此来防止吕后那样的悲剧重演。拓跋宏的生母也是这样被杀死的。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祖母抚养。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间,政权一直由太皇太后冯氏把持。

公元490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孝文帝当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洛阳。

魏孝文帝_魏孝文帝 -历史功绩


《拓跋宏评传》

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与南方中原汉族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时代,这期间北魏孝文帝的汉化。北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的政权,鲜卑人一直过着游牧生活,以畜牧业为主要劳动。到鲜卑族拓跋部崛起,进入黄河流域,统一北方以后,国家收入转为主要靠农业生产,靠剥削为广大农民维持统治。因此,发展农业生产就成了当务之急。可是在鲜卑人中,平民既不畜牧也不耕作,大多是游手好闲的浮食之人,不仅贵族人家,就连一些奴仆也衣食精美,主要依靠剥削掳掠北方的广大汉族地区。为了反抗鲜卑族的统治,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即使在魏孝文帝统治时期,史书记载的人民暴动事件也有十几起。由于鲜卑族毕竟比汉族落后,因此矛盾的中心是一个相对落后的民族,如何统治比它先进得多的民族。这一问题,也是决定北魏政权生死兴亡的关键。

魏孝文帝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他决心利用汉族地主统治者的经验来加强自己的统治。他先是接受了汉族大臣的建议,实行俸禄制,均田制和三长制,可是由于鲜卑贵族的保守势力的反对,收效不大。这就使魏孝文帝认识到,必须想出一个办法,彻底摆脱贵族保守势力的束缚和影响,而在平城这个地区,非但地处偏僻,农业落后,不利于对广大国土的统治,并且这里是鲜卑贵族的老窝,对改革的牵制等较大。要想摆脱这些保守势力,就只有迁都,到汉族政治、文化等较发达的地方去,接受汊族文化的影响,实行汉化政策,以改变鲜卑旧俗。魏孝文帝经过慎重考虑,选中了洛阳。于是他以兴兵南伐为借口,将首都迁到了洛阳。

迁都洛阳以后,魏孝文帝立即着手进一步改革。禁止鲜卑贵族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族服装。接着,魏孝文帝又下令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语,一律改说汉语。30岁以上的官员一时难改,可以讲鲜卑语,暂不受处罚,可是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上必须讲汉语,否则就要降职。后来又规定,谁讲鲜卑语,就撤职。

穿汉服,讲汉话,促使鲜卑人与汉人的交往日益增多,许多人已逐渐被汉族的生活方式同化。在这个基础上,魏孝文帝又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如改鲜卑贵族复姓为汉族单性,改变鲜卑人的籍贯,规定死后不得归葬塞北;同时主张同汉族联姻,直至完全依照南齐的制度,拟定北魏的官制礼仪,设立乐官,修订法律,改革官职名称,使北魏的政治制度同南齐几乎没有什么两样。而拓跋族原有的制度则一概废除。

魏孝文帝为了革新,推行汉化政策,需要一批支持他的有才干的人。于是他制订了许多发现、提拔推荐人才的规定,他把能否推荐人才,作为考核官吏的一条重要标准。对于有才华的人,魏孝文帝能放下皇帝的架子,尊重他们的意见。对于南齐投降过来的官吏也很信任,因此不少南齐汉族地主投奔北魏,并被委以重任。

推行的汉化政策,使北魏经济开始复苏,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以先进的统治方式代替残暴落后的统治方式,缓和了北方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使北魏取得了一个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文化上也随之发展起来,先进的封建文化代替了落后的习俗,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文学艺术上则给中华民族留下了魏碑和佛像石窟两大瑰宝。魏孝文帝不囿于民族偏见,敢于承认自己的落后,冲破阻力,接受先进的文化,学习先进的政策制度和统治经验,以改造片刻民族中落后的东西。促进了当时以鲜卑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因此,孝文帝不仅是一个目光远大,气度恢宏的改革者,也是民族融合的历史长河中的积极推进者。

魏孝文帝_魏孝文帝 -迁都洛阳

北魏自从北魏太武帝死去后,北魏皇帝不再实行太武帝那样以武力强国和节俭强国的政策,政治开始日渐腐败,鲜卑贵族和大商人压迫人民,不断引起北方人民的反抗。孝文帝拓跋宏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嫡系第四子孙(拓跋焘――拓跋晃――拓跋浚――拓跋弘――拓跋宏),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7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由祖母抚养并代为摄政。公元490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

魏孝文帝规定了官员的俸禄,严厉惩办贪官污吏;实行了“均田制”,把荒地分配给农民,成年男子每人四十亩,妇女每人二十亩,让他们种植谷物,另外还分给桑地。农民必须向官府交租、服役。农民死了,除桑田外,都要归还官府。这样一来,开垦的田地多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北魏政权的收入也增加了。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他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迁到洛阳。

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

孝文帝很恼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拓跋澄,跟他说:“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

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历史人物章吉仁简介 魏孝文帝 魏孝文帝-人物简介,魏孝文帝-历史功绩

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

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迁都洛阳的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魏孝文帝_魏孝文帝 -改革汉化

孝文帝把国都迁到洛阳以后,决心进一步改革旧的风俗习惯。

有一次,他跟大臣们一起议论朝政。他说:“你们看是移风易俗好,还是因循守旧好?” 咸阳王拓跋禧说:“当然是移风易俗好。”孝文帝说:“那么我要宣布改革,大家可不能违背。”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决心开始进行改革。他的汉化改革之所以能够推行,首先得力于他知人善任。他不仅重用主持改革、提倡汉化的鲜卑贵族,还重用了许多有才干的汉族人。他深知笼络汉族地主对于巩固北魏统治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不持民族偏见,重用汉人。对南朝投降过来的官吏,他也能不加怀疑,待之以礼。孝文帝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为自己的改革组织了一个智囊团,在这些智囊的支持和帮助下,孝文帝从改革鲜卑旧俗,学习汉族的生活方式和典章制度着手,开始了自己的改革。

第一:禁止鲜卑贵族穿着胡服,一律改穿汉族衣服。

第二: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语,一律改说汉语。(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第三: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服。

第四: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形拓跋改为姓元。

第五: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第六: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第七: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第八:孝文帝规定,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死于洛阳的鲜卑人,必须葬于洛阳附近的邙山,不准运回平城安葬。

魏孝文帝_魏孝文帝 -历史事件

拓跋宏的父亲献文帝信仰佛教,对政治极其厌恶,总是想超脱俗世,去孝文帝修身养性。所以,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岁的时候,献文帝就把皇位让给了他。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汉武帝的老办法,“立其子杀其母”,就是在立儿子做太子的同时,杀掉太子的母亲,以此来防止吕后那样的悲剧重演。拓跋宏的生母也是这样被杀死的。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祖母抚养。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间,政权一直由太皇太后冯氏把持。

冯太后对拓跋宏一直存有戒心,拓跋宏聪慧早熟,冯太后担心他长大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并不喜欢他。有一次,她听信谗言,杖罚了幼小的拓跋宏。又有一次,冯太后在大冷天里,把穿着单衣的小皇帝关在一间空屋子之中,3天不给饭吃,还打算废掉他。后来因为大臣穆泰的劝阻,拓跋宏才保住了皇位。拓跋宏3岁时生母就被赐死,所以一直都不知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谁。他生性孝顺,因为从小就跟着冯太后,就一直把冯太后当亲生母亲一样。所以,虽然冯太后对他并不很疼爱,但是拓跋宏却真可以算是冯太后的肖孙,即使被责罚也毫无怨言。

孝文帝改姓氏 鲜卑族姓 汉族姓 拓跋 元 拔拔 长孙 丘穆陵 穆步六孤陆贺赖贺 独孤 刘 尉迟 尉 纥嵇 嵇贺楼楼勿忸于于

魏孝文帝_魏孝文帝 -三长制


拓跋宏北魏后期的基层政权组织。魏道武帝拓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00103/178288.html

更多阅读

大明成祖仁孝文皇后 孝懿仁皇后

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位皇帝,10岁被封为燕王,21岁成为藩王,是朱元璋众多儿子中最具胆略才智的一位。虽然他发动靖难夺取了侄儿朱允文的帝位,在位期间滥杀无辜,实行恐怖政策,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中国历史上开创的丰功伟业,迁都北

徐渭-明清-历史人物简介-中国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简介

明朝三大才子1.徐渭徐文长 明清两代,出现过不少多才多艺的文人。不过象徐文长那样,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能独树一帜,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的,却也颇为难得。他的诗,袁中郎尊之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至于绘

王守仁—一个"三不朽"的历史人物 孙豹 三不朽

王守仁—一个“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历史人物===========================================================王守仁算得上一个“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历史人物,但是王守仁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哲学家,构造了一个主观唯心主

李卫康熙年间历史人物 清朝康熙年间人物花瓶

李卫(康熙年间历史人物)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今江苏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清代名臣。李卫康熙年间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李卫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浙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乾隆三年病逝,谥敏达。1人物简介李卫(1687年2月2日

声明:《历史人物章吉仁简介 魏孝文帝 魏孝文帝-人物简介,魏孝文帝-历史功绩》为网友勇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