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察隅镇 上察隅镇 上察隅镇-简介,上察隅镇-沿革

上察隅镇位于察隅县西南部,东临下察隅镇、南与印度接壤、西与墨脱县、北与昌都八宿、波密毗邻,是察隅县的边境乡镇之一,边境线长120余公里。

下察隅镇_上察隅镇 -简介


上察隅镇在西藏自治区内位置

上察隅镇,位于察隅县西南部,东临下察隅镇,南与印度接壤,西与墨脱县、北与昌都八宿、波密毗邻,边境线长120余千米。全镇平均海拔1900米。

全镇总人口3002人,其中城镇人口120人。全镇共辖16个村委会,26个自然组1988年正式成立上察隅镇人民政府。全镇总人口3002人,其中城镇人口120人。全镇共辖16个村委会,26个自然组。

下察隅镇_上察隅镇 -沿革

上察隅镇原先是松林区,区址在现在的松林村,是一九六0年成立,一九八四年成立上察隅乡人民政府,驻址从松林村搬到现在镇政府驻址,一九九八年正式成立上察隅镇人民政府。

下察隅镇_上察隅镇 -政区划分


察隅县

察隅县地处西藏东南部,东临云南省德钦县和西藏昌都地区左贡县,南面与缅甸和印度接壤,西与墨脱县,北与左贡、八宿、波密县毗邻,距地区所在地八一镇537公里,距邦达机场397公里,距拉萨960公里。全县总面积31659平方公里(实控面积19200平方公里),辖3乡3镇、96个行政村,人口25823人。

察隅县辖6个乡,96个村委会:竹瓦根镇、下察隅镇、上察隅镇、古玉乡、察瓦龙乡、古拉乡。共有100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竹瓦根镇。

下察隅镇 上察隅镇 上察隅镇-简介,上察隅镇-沿革

下察隅镇_上察隅镇 -自然地理

全镇平均海拔1900米,地形复杂,地理位置特殊,年降雨量丰富,属温带气候,有察隅河支流阿扎河,此河源头在阿扎村阿扎千年冰川,水资源丰富。

下察隅镇_上察隅镇 -资源条件

自然资源
上察隅镇林业资源,矿产资源,林下资源都比较丰富,常见的林下资源有松茸、虫草、天麻、贝母、三七、黄连、木耳和蕨菜。动植物也比较丰富,在高山峻玲中有虎、豹、熊、鹿、鹦鹅等各类国家保护动物。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锡等数十种。

林业
上察隅镇植被类型复杂,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0%,树种有红豆杉、云杉、檀香、云南松等许多种。经济林树木主要有苹果、核桃、木瓜、油桐,油茶。

农业
到2004年底,全镇耕地面积5223亩其中水田2010亩,旱田3213亩,人均耕地面积1.73亩,粮食总产量达638.078万斤。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稻谷、大豆、花生、青稞、荞粮等为主。牧业发展稳步,主要以牦牛、犏牛、黄牛、山羊、绵羊、藏猪为主。

下察隅镇_上察隅镇 -经济概貌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98.6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35.36元。 2007年,下察隅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00103/177441.html

更多阅读

民国陪都·自力巷23号范绍增公馆旧址 梅公馆旧址

重庆,渝中。在解放碑不远的老巷子自力巷,有一幢砖石结构的三层一底的老房子。这幢房子,在民国陪都时期,是“哈儿师长”范绍增在重庆闹市中心的公馆,修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从五一路走进自力巷,穿过狭窄的街巷,一抬头,就可以看见这幢老建

上杭大事记——《上杭县志》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2800~前2200年)从南阳镇黄坑村、古田镇下洋村、西山村、蓝溪镇梅永村、稔田乡罗田村等处先后出土的石薸、石刀、石□、石矛等证实,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境内劳动生息。夏商(约公元前2100年以前)属扬州域。周(约公

上海南社纪念馆与张堰姚宅 张堰镇

苏州的中国南社在山塘街上,十分方便,而上海南社纪念馆远在金山卫张堰姚宅,从上海火车站最快的路线,一号地铁到“莲花站”下,换乘莲卫专线到“张堰”下也要一个半小时。张堰镇很少上海人提起,集镇很普通,和江浙一带的小镇一样。上海南社纪念

完整风水学教程上下 风水学教程

分类: 1风水、解灾、改运*完整风水学教程上风水是什么?风水学也叫"堪舆学",这个名字最早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时代淮南王刘安所撰之"淮南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释:"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古人上观天道,下察世情,了解了日月星斗的巨大力量,遂根

谁是三国后期的五虎上将 三国志五虎上将

蜀汉的五虎上将家喻户晓,为蜀汉立下盖世功劳。可惜随着关羽殒命江东,张飞遇刺而亡,黄忠马革裹尸,马超不久亡故。最后一员大将在张飞被杀后七年后病故,就这样五虎上将走过了他们的光辉岁月,没有英雄的时代,这时间是寂寞的,不过长江后浪推前

声明:《下察隅镇 上察隅镇 上察隅镇-简介,上察隅镇-沿革》为网友紾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