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孟竹 孟竹-简介,孟竹-形态特征

孟竹是海南特产,见于屯昌、崖县、陵水一带的村庄和路旁。模式标本采自屯昌县枫木。分布是海南特产,见于屯昌、崖县、陵水一带的村庄和路旁。模式标本采自屯昌县枫木。

孟竹_孟竹 -简介

种中文名:孟竹
种拉丁名:Dendrocalamopsis bicicatricata (W. T. Lin) Keng f.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绿竹属
属拉丁名:Dendrocalamopsis
命名来源:【Acta Phytotax. Sin. 16(1): 68.f.2. 1978】
中国植物志:9(1):150
族中文名:牡竹族
族拉丁名:Dendrocalameae Benth.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孟竹_孟竹 -形态特征


竿近直立,高10米,梢端斜出或略弯,直径5.5―7.5厘米或更粗;竿壁厚15毫 米或更厚;节间有两类:一为竿基部(离地面高约10-15厘米)的2或3节间,其节间 极短缩,长仅1厘米,只有箨环显著而竿环不明显,节内密被灰白色紧贴生的短柔毛,并 环列众多芽眼;另―类为正常节间,长20-36厘米,圆筒形,无毛或近于无毛,通常绿 色,仅在竽下部数节的节内具灰白色柔毛环,其余的节内则均此项无毛环。箨鞘脱落性, 质坚韧,顶端窄,两肩广圆,背面散布有或多或少深棕色易脱落的小刺毛;箨耳微小,长 圆形,近等大,质脆易落,边缘生有短纤毛;箨舌之中央高为4―5毫米,其两旁则近截 平,边缘具细齿或细齿裂;箨片外翻或向外开展,卵状披针形,基部两侧向内收窄,其 宽度约为箨鞘顶端之半宽。分枝习性较低,常自竿正常节间之第一或第二节开始发枝,每 节具3或5枝,有时为更多枝,主枝粗壮而较长。末级小枝约有6―9叶,叶鞘长5―8厘 米,无毛或近于无毛;叶舌高1.5―2毫米,截平头,边缘近全缘或具细齿;叶耳微小, 边缘疏生短纤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9―22厘米,宽2―4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 圆形或楔形,两面无毛或近于无毛,次脉6-10对,小横脉在片下表面多少可见及,但 在上表面则不明显;叶柄长2―3毫米。假小穗单生或簇生于花枝的各节,卵状披针形, 长17―18毫米,体扁,先端尖,初时紫色,后变古铜色;小穗含成熟小花6―8朵,另 有顶端2朵小花不发育;小穗轴短,坚实而不易逐节折断;颖2或3片,近心形,长达 5毫米,无毛;外稃宽卵形,长7―8毫米,先端有锐尖头,无毛,但边缘生纤毛,共有 17条纵脉;内稃与其外稃等长,但较之窄甚,先端尖,散生短柔毛,背部具2脊,脊间 宽2毫米,并有2脉,脊上和边缘均生纤毛,惟两者的基部均无毛;鳞被3,同形,长卵 形,长约1毫米,基部脉纹显著,先端和边缘生有长纤毛;花药长3.5毫米,顶端具小尖头,其上还生有小刺毛;雌蕊全长3.5毫米,子房有柄,长卵形,顶端延伸与花柱融合,其上散生小刺毛,柱头单一,疏生短刺毛而呈帚刷状。笋期6-10月,花期在冬季。
用 途:
笋可食;竿供建筑业的脚手架、撑船篙以及引水管等用途。
产地分布:
海南特产,见于屯昌、崖县、陵水一带的村庄和路旁。模式标本采自屯昌县枫木。
参考文献:
Dendrocalamopsis bicicatricata(W.T.Lin)Keng f.in Journ.Bamb.Res.2 (1):12.1983.―Sinocalamus bicicatricatus W.T.Lin in Act.Phytotax.Sin.16 (1):68.F.2.1978.―Bambusa bicicatricata(W.T.Lin)Chia et H.L.Fung in Act.PhytOtax.Sin.18(2):214.1980.―Neosinocalamus bicicatricatus (W.T. Lin)W.T.Lin in L.C.26(2):146.1988.

孟竹(D.bicicatricata(W.T.Lin)Keng f)回页首
秆高8-10m,径5-7cm,秆壁甚厚,节隆起,节间略收缩,下部的箨环常为二圈的环纹所组成,节间长20-35cm。秆箨脱落,箨鞘先端拱凸或圆形,背面贴生黑色刺毛;箨耳及遂毛缺如;箨舌中部高3-4mm,边缘具细锯齿;箨叶小,卵状披针形,直立或外翻。枝丛生,常3枚粗壮,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0-22cm,宽2-4cm。秆供建筑、脚手架、家具等用,笋可食。
分布:海南。广东、广西、云南有栽培。

形态特征 孟竹 孟竹-简介,孟竹-形态特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00103/176678.html

更多阅读

形态特征 猎隼 猎隼-简介,猎隼-形态特征

猎隼(sǔn)(学名:Falco cherrug)为中型猛禽,隼科隼属的鸟类。猎隼体重510-1200克,体长278-779毫米。多生活于高山和高原。分布广泛,中国和中欧、北非、印度北部、蒙古常见。以鸟类和小型动物为食,可驯养用于狩猎。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形态特征 船蛆科 船蛆科-简介,船蛆科-形态特征

1930年荷兰的堤岸遭到船蛆的严重破坏。1933年有人提出用杂酚油防治船蛆的方法。中国沿海渔民常用废锅铁钉在船底防止船蛆侵入,或者以火烤船底来消灭船蛆。近年来中国提出“56防除法”,已推广应用,效果较好。世界性分布,中国有10余种。船

形态特征 白条鱼 白条鱼-简介,白条鱼-形态特征

白条鱼,学名:Hemiculter leucisculus,中文别名为白鲦、餐条,江苏兴化叫白料。是Basilewsky于1855年命名。栖息于淡水,深度为0-10米,分布在中国大陆、越南北部、朝鲜半岛、俄罗斯及台湾。台湾分布于北、中、南部各地河川的下游、湖泊及各大

形态特征 棕竹 棕竹-概况,棕竹-形态特征

棕竹,(学名:Rhapis excelsa (Thunb.) Henry ex Rehd.)又称观音竹、筋头竹、棕榈竹、矮棕竹,为棕榈科棕竹属常绿观叶植物。有叶节,包以有褐色网状纤维的叶鞘。丛生灌木,高2-3m,茎干直立圆柱形,有节,直径1.5-3cm,茎纤细如手指,不分枝,有叶节,上部被

声明:《形态特征 孟竹 孟竹-简介,孟竹-形态特征》为网友承诺已泛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