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是寿光创建美丽家园城市地一部分,也是寿光是大旅游景点之一。该园始建于1991年,占地350亩,是一处以纪念造字圣人仓颉为主题的集游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公园。
仓圣公园
仓圣公园位于“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是寿光创建美丽家园城市地一部分,也是寿光是大旅游景点之一。该园始建于1991年,占地350亩,是一处以纪念造字圣人仓颉为主题的集游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公园。园内建设了假山、人工湖、坡岭、仓圣堂、仓颉雕塑、雷锋雕塑、翠竹亭、重檐亭等古建筑物,栽植了雪松、龙柏、云杉、白皮松、水杉、银杏、垂柳、樱花、连翘、红叶碧桃、荷花等花卉树木350多个品种,50多万株,种植草皮6万多平方米。按功能和造园景观意境建设了蓓蕾春晓(青少年、儿童活动区)、莲香涵波(湖区)、文奇聚秀(仓圣堂)、百啭鸣奏(动物区)、群芳斗妍(花卉区)、春花秋实等8个景区。
1998年以后,建设局先后对公园进行了四次改造,建有5000平方米的金杉广场和雷锋像广场,修葺了翠竹亭、重檐亭等古建筑物,改造了仓圣堂和动物区,设置了健身器材,增加了灯光照明设施,园路以彩砖铺设,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良好场所。
相关链接:仓颉造字
cāng jié
仓 颉
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
仓颉造字传说
有一次,黄帝的军队和蚩尤的军队交战,双方打得难分难解,胜负未分。黄帝准备改变战术,叫仓颉把作战图拿来,仓颉一摸,身上带的作战地图早已丢失,黄帝又气又急,只好暂且收兵回营。
黄帝对仓颉说:“你是我身边最聪明的一位大臣,怎能在打仗的生死关头把作战地图丢失?这是多么大的过错啊!”仓颉回答说:“黄帝,如今人多事杂,又要经常打仗,用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传令办法实在难以应付。照这样下去以后还会出更大的乱子。”黄帝问:“那该怎么办?”仓颉说:“只有一种图,天下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用这种图把你要说的话画出来,人们都会照你的意思去做。”黄帝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便说:“好吧,今后边你就不要随军打仗了,专门留下来给咱们画图造字吧!”
这下可把仓颉难住了。图和字怎么造呢?他整天苦思冥想,半年过去了,眼看已到冬天,仓颉还没有想出造字的办法来,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仓颉一早起来到山上去打猎,只见满山遍野白雪皑皑,山川树木全被大雪覆盖。仓颉转了一座山,也未见到一个猎物。正准备下山回去突然从树林里窜出来两只山鸡,在雪地上觅食。山鸡走过后,在雪地上留下了两行长长的爪印。接着,又有两只小鹿也窜出树林,发现人后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仓颉看得出神,把打猎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他把山鸡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对比,发现形状不一样。于是他想,把鸡爪印画出来就叫鸡,把鹿蹄印画出来就叫鹿。世界上任何东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画出来不就成了字吗!想到这里,仓颉心花怒放,回去后就把他的这个想法向黄帝报告。黄帝听后笑看说:“我说过,你是个精明人,果然不出所料。好吧!你就把天下的山川日月,飞禽走兽,都按照象形造出字来,我再颁布天下。”从这以后,仓颉每日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象形文字。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马、鸡、犬这些字都造出来了。可是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往哪里写呢?写在石尖上拿不动,写在木板上太笨重,写在兽皮上也不合适,这又把仓颉难住了。一天,有个人在河边捉住一只大龟,前来请仓颉给它造字。仓颉把龟细看了一遍,发现龟背上有排列整齐的方格子,便照龟的象形,造了个“龟”字。然后又把字刻在龟背上的方格子里,龟由于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防时,爬进河里去了。三年以后,这只背上刻字的龟,在另一个地方又被人捉住。人们告诉仓颉,刻在龟背字的字不但没有被水冲掉,而且还长大了,字迹也更明显… 从此以后,仓颉就命人捉到龟把龟壳都取下来,他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龟壳的方格子里,然后用绳子串起来,送给黄帝。黄帝看了很高兴,命人好好收藏,并给仓颉记了一大功。传说从这时起,我们中华民族就有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
仓颉陵墓
仓圣公园
全国有多少仓颉陵墓?
仓颉,亦名苍颉,据《路史》记载:“仓帝史皇氏姓侯岗,名颉。以仰观苍穹之变,故称苍颉。后苍仓通用。相传为黄帝史官,《吕氏春秋》、《史记》、《汉书》皆言文字为仓颉所造。事实证明,汉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它不可能是一个人在短时间内的创造,正如《荀子?解蔽》中所说的那样:“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这就是说,仓颉以前,各氏族、地区已经有了类似文字的符号、图画出现。黄帝统一中国后,仓颉把各氏族、地区互不统一的符号、图画进行归纳整理,使其整齐划一起来,通行全国,所以他的名字能够独传于后世。并被尊为字圣。
正因为他这了不起的巨大贡献,故有关仓颉的遗迹不止前面提到的南乐县有,开封有,河南的虞城县、陕西的白水、山东的寿光和东阿也有,全国共有6处。开封王宴春先生讲,他经过调查又发现河南省阳武(今原阳县)、洛宁两地也有仓颉遗迹。仓颉跟随黄帝曾到过很多地方,说不定有关他的遗迹,今后还会被发现出来。开封仓颉墓
开封仓颉墓,在今城东北9.5公里、黄河大堤之外,刘庄村的北侧。明《汴京遗迹志》载:“仓颉墓在城北时和保。俗称仓王冢是也。”《禅通记》称“仓颉居阳武而葬利乡”。关于利乡的位置,罗泌称:“浚仪县即春秋阳武高阳乡也,或曰利乡。亦即时和保之墟也。”这是开封认定开封仓颉墓是真迹的重要论据之一,《水经注》及宋《太平寰宇记》东汉《陈留风俗传》等著作也有有关仓颉城和仓垣陵墓的记载。所谓仓颉城实际是座包括墓在内的大庙院。今仓颉墓,呈椭圆形,周30平方米,高4米,墓东南约300余米处有一方形土丘,高1.5米,周亦30平方米,传即仓颉造字台。旧时台上有石牌坊、仓颉庙。庙于明末清初时被拆,开封文庙的砖瓦木料部分就是仓颉庙的原物。今天的造字台已栽上树木,什么也没有了。1992年建国道310高速公路,在造字台南侧挖土时,机械铲从地下5米多深处挖出大铁钟一口,石供桌一个(均被铲碎)均是仓王庙旧物。开封城西25公里有个仓家寨,简称仓寨(现已划归中牟县),村中仓姓自称系仓颉后裔,早年他们曾多次到仓颉墓祭祖。开封和南乐县不同的是开封认定仓颉生日是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解放前每年这一天这里都要举行仓王生日庙会。民国初期,英籍犹太人哈同等人在上海创办仓圣明智学堂――后改为仓圣大学,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被聘在该大学执教,他考证仓颉生日和开封认定的一样,也是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五六千年前的往事,又没有遗留下来今人可以弄懂的文字和记载,正月二十四、三月二十八都是推测,没有必要争论谁对谁错。
拓不走的仓颉造字碑
开封仓颉庙内原有一通仓颉造字碑,现已不见。据当地村民讲,很可能还埋在造字台地下。关于这通碑,开封流传有两种说法,一是:仓王造字碑上的字捶(拓)不走,捶下来一出村就变样。现在碑已没有了,到底捶(拓)走、捶(拓)不走,已无从验证。再一个说法就是“仓颉造字圣人猜,二十八字一未开”。说的是孔圣人一次路过这里,看见仓颉碑上的28个字,一个字也不认识。如果说造字碑上捶(拓)不走的就是这28个字的话,这里现有一张这28个字――也就是所谓《仓颉书》的照片,不知是从哪里保留下来的。也许开封造字碑的字捶(拓)不走,别的地方可以捶(拓)走,才得以流传了下来吧!
就是这个28个字的《仓颉书》和《夏禹书》到底是汉儒刘歆的伪作,还是远古流传下来的真迹?一直是中国汉族书学史上的一个谜。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编印的《淳化秘阁法帖》收录了这两件作品。《大观帖》翻刻时将《仓颉书》28字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这根本无法通读,故不为学术界所认可。后有学者刘志一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它是用古彝族文字书写的一篇祭祀经文,直译为:“一妖来始,界转鸦杈,祭神青脑,祸小马念,师五除扫,幡斋解果,过鼠还魂。”它的大意为:“一群妖魔刚来到,树上乌鸦满天飞;割青宰羊祭山神,念经消灾骑马归;五位经师施法术,做斋完毕魂幡回,消灭鼠精魂归位。”从译文看《仓颉书》实际上是对一次祭祀活动的记录。
对于刘志一的这份译文,很多人持认可态度,认为黄帝出于西羌,彝族亦出于西羌,古彝文发祥于西北地区,仓颉造字及其一生的主要活动多追随黄帝,故这份《仓颉书》使用古彝文,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其内容与《淮南子?本经训》所载:“昔者仓颉作书而(曰)天雨粟、夜鬼哭”的意思基本一致。当然,这还不能作为定论。将来是否还会有新的译文、新的解释、新的说法,那就是将来的事了。
仓颉墓的比较和鉴别
在已发现的八处仓颉墓及遗迹中,始建于汉代者4处:河南开封、南乐、虞城和陕西白水;始建于晋代者两处:山东寿光和东阿;余下两处河南省阳武、洛宁系宋代以后。从信史角度来说,始建及文献所载距发生事件或朝代较近,其可靠性就大。那么,我们不妨就拿始建于汉代的这4处仓颉陵墓来做一对照和比较,有了比较,才有鉴别;才能作出接近事实的判断来。
陕西白水县仓颉墓,现尚有残碑一通,该县还有一个史官乡,即依仓颉为黄帝史官之说而建。县志上也有:“史官仓颉死后葬于白水”的记载。我们知道黄帝及其史官仓颉大部分活动均在东方平原,当时(约公元前2697~前2595年间)东方平原地带洪水泛滥,后被迫逐步西迁,终葬陕西。黄帝陵墓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已为世人公认。作为黄帝史官的仓颉死后葬于距黄帝陵不算太远的白水县极有可能。
河南虞城县仓颉墓、仓颉祠始建于西汉,唐开元年间及清康熙年间曾几次重建。历尽沧桑,如今仅存一座大殿、两株血柏和一通石碑。虞城仓颉墓令人永怀记忆的是陵墓周围的菊花――仓颉菊(简称仓菊),是菊科中的珍种。花淡黄色、大如铜钱、叶茎较小,可入茶入药,清心理气,扶正祛邪,其最大的功效是明目醒神。残存的那通石碑上就镌有:“墓周生丛菊,清香可充茗”的碑文,据说长年饮用仓菊茶,可以养目,耄耋眼不花。尤其令人奇怪的是仓颉菊不可移植,移栽别处后,菊虽可活,其药性、茶性却会很快改变。就这一点来说,似乎和开封仓颉碑的字捶(拓)不走,有相似之处。
河南南乐县仓颉墓位于县西北十多公里的吴村附近,原称仓颉祠,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庙内有一通元代延佑年间的残碑,有:“仓颉生于斯葬于斯,乃邑人之光也”的碑文。在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兵燹和自然灾害,南乐仓颉庙屡遭劫难,但屡毁屡建,“历汉唐以来,未尝稍替”。1966年一次毁灭性的劫难,使仓颉庙成为废墟,仓颉墓亦被挖开。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人们挖仓颉墓出土的破烂盆罐、石斧石镰等废弃物,经过专家鉴定,竟是龙山文化遗物,再经过有计划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主要为龙山和仰韶时期的器物。这意外的发现,使南乐仓颉陵墓身价倍增。1994年南乐县多方筹资数百万元,开始着手重修仓颉陵及仓颉庙,2000年全部完工,新修的庙宇大量搜集和使用了散存于民间的原石碑、石兽和建筑构件,保持了建筑物的古老韵味和凝重。2007年11月18日,首届(丁亥年)仓颉汉字文化节在南乐县梁村乡吴村隆重举行。来自河南省内外的各界嘉宾一万余人亲临盛典,同拜先祖。
古遗址的出现,增加了南乐仓颉墓的可信度。著名学者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做出了有利于南乐的推测。 仓颉庙中现存的一通旧碑:“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乃宋朝与契丹澶渊之盟后,北宋名相寇准专程祭拜仓颉庙时留下的联语。近在朝廷脚下的东京仓颉庙他未题一字,却跑到几百里外的南乐祭拜题字,想来在寇准的心目中,南乐仓颉陵的分量还是比较重的。
仓颉陵真迹之争,也许是好事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么多地方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说自己那儿的仓颉陵是真迹,但哪里也拿不出真正的实证来。这就像诸葛亮躬耕地南阳、襄阳之争一样,至今也无定论。但争,也许是好事,要争的话,一要从历史的角度查文献、找资料;二要从实地出发,搞开发和建设。在这两方面,南乐县已经起了步,并有了效果。那么,开封呢,好像早几年也有重修仓颉陵,纳入黄河游览区的倡议。这应该是一项可行的大好事,不管我们的仓颉墓地下是否真有其人,仓颉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活动过,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我们有文献、有传说、有遗址――,把它接收下来,弘扬开去,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相信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大力开发建设黄河游览区的高潮中,开封仓颉墓一定能够重现辉煌!
仓颉汉字文化艺术节
2007年11月18日上午10时许,来自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数百名“文化人”齐聚河南省南乐县仓颉陵,顶礼膜拜5000年前的“造字圣人”仓颉,以此拉开了首届仓颉汉字文化艺术节的帷幕。相传5000年前,黄帝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从而结束了远古时期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并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汉字,迄今,世界上有13亿人使用汉字,成为世界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文字,仓颉也被后人尊称为“字圣”。南乐仓颉庙始建于东汉,每年正月二十四,仓颉庙会便吸引冀鲁豫三省数十县的近10万群众前来祭祀,并一直沿袭至今。2005年,经过国内权威历史、考古专家的一致认可,争论多年的仓颉故里最终花落南乐。
为纪念仓颉的造字壮举,南乐县从2007年开始,每年将举办一次仓颉汉字文化艺术节。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称,纪念“字圣”仓颉,不仅是对使用率最高的汉字的尊重,也让世人重温了中国文明史,意义非常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