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有多长》是新疆电视台和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合作完成自然探索纪录片,讲述了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里,一群放归野马的生活和爱情的故事。曾获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纪录片优秀作品奖和最佳摄影奖等多项大奖。
回家的路有多长_《回家的路有多长》 -简介:
《回家的路有多长》
自然探索纪录片《回家的路有多长》,向我们讲述了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里,一群放归野马的生活和爱情的故事,真实纪录了“追风”头马率领27匹野马和牧人的家马在严酷的条件下,互相搏杀,争夺草场、水源的战斗场景,着力捕捉了野马在荒漠草原上生存状态的困惑,深刻反映野马战胜自我的牺牲精神。摄制者近乎一年跟拍,他们监守在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克服各种险阻和生活困难,捕捉了许多生动细节,成功地拍到了不可调度、行踪不定、居可难寻、机警过人的野马生活的精彩段落,提供了研究参考价值和文献价值。
新疆电视台和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合作完成《野马》将在全球上映。2004年6月16日,刚从新西兰归来的新疆电视台纪录片部导演聂向晨欣喜地透露,新疆纪录片《回家的路有多长》将由新疆电视台和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共同改编成《野马》在全球上映。这意味着,新疆的纪录片有望在世界纪录片史上留下光辉的印记。 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纪录片制作公司,是美国福克斯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回家的路有多长_《回家的路有多长》 -荣誉
《回家的路有多长》
这部目前新疆惟一一部拍摄野马回归自然的纪录片――《回家的路有多长》是由新疆电视台纪录片部制作拍摄的,去年底曾在我国首映,它讲述的是27匹野马在离开故乡100年后回归故乡卡拉麦里草原的故事。该片曾获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纪录片优秀作品奖和最佳摄影奖等多项大奖。
新疆具有丰富的人文、地理、历史、民俗资源,是个纪录片“富矿带”,但新疆纪录片面临的是如何将作品进行市场
化运作的难题。让外界充分认识到新疆纪录片的价值是新疆电视台要做的第一件事。他们自己出钱把优秀的纪录片送出去,让全世界优秀电视人和海外观众有机会欣赏新疆纪录片。“功夫不负有心人”,新疆纪录片不但在世界知名电视节上获奖还强烈吸引了一些纪录片公司的眼球。
回家的路有多长_《回家的路有多长》 -交流合作
《回家的路有多长》摄制组工作人员前往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探讨该片的改编问题,他们回来后说:“新西兰的编导们认为该片很适合家庭成员共同观看,在他们的文化理念里爱情和忠诚是永恒的主题,他们认为把野马回归故乡的主题改变为回归途中野马团结起来、共渡难关的主题,会更能使西方观众在观看时心灵上产生共鸣。”他们说,“在这次合改纪录片之后,我们双方还打算今后在合拍纪录片上进行进一步的合作。”
回家的路有多长_《回家的路有多长》 -艺术思考
大概是凭借了这条公路,长达104分钟的纪录片《回家的路有多长》,在新疆电视台青年编导孙昆和石峰客观而约定被
动的镜头中漫长地展开,展开了面对客观的多重求索。求索,在100年前人类残酷的盲目之后,又充满了当代人类温柔的取向。
回家的路有多长,这是天问。 主观必然要被客观划破,划破就难免流血牺牲。谁使野马不再野生?谁使它的种群濒于灭绝?这是人类的群体需要负责到底的事情。《回家》的价值最终不全在于艺术,而更在于它的提问。当然,功劳在于艺术,这是不需要怀疑的。 回家的路有多长,这终究是关于命运的命题。通过直觉和体验来积累其悲剧性,引发无数关于命运的思考,体现出《回家》的创作价值。它显然构成了《野马之死》的姐妹篇,回答《野马》的提问,把野马的命运牵出了围栏,开始与"死"的激烈抗争。然而,它提出了更大的疑问,涉及了更困难的命题。
回家的路有多长_《回家的路有多长》 -影片看点
卡拉麦里辽阔的一角在超广角的镜头里隆起,让俯视的眼光从上面搜寻,看尽了周遭垂落的地平线;抑或是仰视,完全是一种空旷迷茫的探询姿态。普氏野马放归中的动人故事,便在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的乌伦古河边展开了。然而,那条无语的河流,似乎只是为示意季节变换和结构宏观环境而存在,反倒是一条贯穿的公路,无意中、也无可避免地成为了人与野马、也许是与更多的野生动物之间几乎斩不断的情丝。
准噶尔1号在临产时,拖着脱出的直肠,在人们的痛惜中痛苦地死去。它的抽搐的鼻息、散开的瞳孔、弥漫的血迹,在少见的雷雨来临之前牢牢镌刻在刹那的闪电中。下雨了,苍天重演着六月雪的大悲,让《回家》又重复了《野马之死》的情境。
冬季茫茫的雪原里,站立起一匹体格圆润的野马驹,柔光罩着它稚嫩的躯体,仿佛不肯让它离去。然而,它恰恰就已经倒毙在残酷的冬季里。准噶尔5号的孩子遭受到同样的厄运。23天之后,人们找到了那匹种群中最老的马的骨架,它也早已成为了狼的食物。寒冷和饥饿,与死亡一起,无声地印证着自然界弱者淘汰的铁律。大概是同样饥饿的狼群,却从这里获得了生机。
最强健的母马“银火”,挟着悲怆引导汽车飞快地驰往绿色旷野的深处,汽车强烈颠簸的敲击声,直让人心底发慌。终于,银火停了下来,围绕着她刚刚生下又立即死去的马驹不停地回转,暴烈得不让任何生物靠近。银火猛烈地仰起她的悲愤,让慢镜头的特写在幽暗的天光下迸裂出嘶鸣-- 种群中的"杀婴"悲剧就发生在让人焦灼不安的白天,人们不得不与银火共同面对这一残忍的事实。这是在母婴一体、经历了11个月饥饿寒冷和干渴炎热的考验之后。我们早已嗅到了放归野马族群中血统竞争的气息,但仍然有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它使观众在不断感受和期待的历程中,不断滑入对危机的深层体验。
自然放归过程中的环节性悲剧情节,在《回家》中构成了命运的节奏,一次次打动着、引导着,让野马前面的路和人们面前的路显得沉重而漫长,让人的感性在无情的压迫面前一次次倾向于放弃。感性与理性不停地剧烈碰撞,矛盾的行为和矛盾的心理搅扰着摄像机的眼睛,迫使人们用痛惜的心去审美,忘却了镜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