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战争起因,克里米亚战争-过程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克里米亚战争是兵力与兵器、军事学术与海军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英国女护士南丁格尔(1820―1910年)在战争中赴前线护理伤员,使伤病员死亡率下降,由此导致战场医疗的改善和南丁格尔护理制度的诞生。

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_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起因

俄国自神圣同盟建立以来,不得不抑制自己在东欧和巴尔干地区、中东的扩张,向奥斯曼帝国方向扩张成为他的扩张重点,尼古拉一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土耳其的野心。他多次表示“土耳其应该死去,而且一定会死去”,剩下的就是如何协调各方立场共同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问题。沙皇一度与英国接近,但英国认为沙皇贪得无厌,企图独占奥斯曼帝国的广大的领土和属地,因此一直小心应对。


克里米亚战争

通过支援希腊独立战争的1828~1829年第八次俄土战争,俄国获得商船自由通过黑海两海峡的权利,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多瑙河公国获得自治,并由俄国保障(亚得里亚堡条约)。但沙皇并不满足,他企图正式吞并瓦拉几压和摩尔达维亚两公国,日后的克里米亚战争的第一枪正是在这里打响。1831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和其藩属埃及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因为苏丹未能兑现希腊战争中答应给帕夏的领土报酬而爆发第一次土埃战争,在法国的支持下,埃及帕夏取得胜利,俄国以受邀保护土耳其帝国为借口,直接出兵干涉。

在这种情况下,苏丹和帕夏媾和,俄国则获得来自苏丹的丰厚报偿。《温卡尔-伊斯凯莱西条约》的秘密附约中,土耳其帝国有义务在战时关闭达达尼尔海峡,并对俄国军舰开放博斯普鲁斯海峡,沙皇成为土耳其帝国的保护者。然而条约内容很快泄露出来,英法大为震惊和不满,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声称此条约必须被废止,决不能让俄国在海峡取得优势。机会很快到来,1839年英国怂恿苏丹对其藩属埃及开战,第二次土埃战争爆发。但苏丹再次战败求和,英国因此直接出兵埃及干涉,英国由此巧妙取得取得和会的主导权。1841年《海峡公约》约定,土耳其禁止一切外国军舰在平时通过海峡。俄国和土耳其的《安吉阿―斯凯莱西条约》归于无效,俄国在黑海的优势化为乌有。俄国十分嫉恨英国,英俄矛盾激化。

耶酥的坟墓所在地耶路撒冷和耶酥的出身地伯利恒的教堂自十字军时代以来一直拥有豁免权和特权。1535年,法王弗朗西斯一世破天荒的与土耳其帝国苏莱曼一世结为同盟共同反对神圣罗马帝国。作为馈赠,法国对圣地教堂的保护权得到确认。到了1757年,圣地保护权被还给了希腊人,这多半出于俄国的压力,直到1850年。1850年,路易波拿巴派拉瓦莱蒂侯爵去君士坦丁堡要求土耳其宫廷明确的承认法国对大部分圣地教堂拥有保护权。在圣地问题上,土耳其依然犹豫,它谁也不敢得罪。拉瓦莱蒂侯爵重申法国几百年来获得的特权,并以武力相威胁。苏丹最终屈服了,1852年12月正式发布敕令将圣地保护权再还给法国。反映迟钝的俄国此时发现自己十分被动,俄国重申1774年的俄土《库楚克――开纳吉条约》,条约中规定正教教会有高于天主教会的豁免和特权。此外还有模糊的条款,俄土解释各异。双方根本无法达成一致,危机一日胜过一日。


克里米亚战争

就根本而言,圣地问题是拿破仑三世安排的陷阱,皇帝决心让这个矛盾扩大,甚至用战争来解决。自1815年以来,《四国同盟条约》和神圣同盟犹如两道枷锁捆住法国,皇帝认为打破孤立的机会来了。在“东方问题”上,俄国和奥地利、英国都有矛盾,因此他竭尽所能挑拨俄奥和俄英关系。对英国,他主要是献媚,再次承认英国驱赶法国后在埃及的优势,并协调与英国的外交立场。对奥地利,法国一面拉拢,一面利用支持撒丁王国加富尔政府谋求意大利统一的计划来威胁奥地利,奥地利失去梅特涅这样的外交大师后进退两难,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态发展。拿破仑三世并不具有其叔叔的胆略,但也不害怕与俄国一战,俄国与法国相隔普、奥两国,只要普、奥保持中立,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为零。如果在巴尔干或黑海作战,法国拥有技术优势,战场和战争规模都很有限。而且无论战场输赢法国都是赢家,神圣同盟将被拆散,《四国同盟条约》将彻底作古。

英国出于现实的考虑,认为法国在埃及问题的让步表现出足够的友善,并且法国的军事力量特别是陆军可以加以利用,在近东俄国扩张的势头使得英国十分不安。如果沙皇饮马两海峡,那么英国在地中海的势力将受到严重威胁。英国认为两海峡是决不可以放弃的。在背后支持法国反而有助于实现遏止俄国的目标,因此英国决定和法国站在一起。

此时的俄国浑然不知可能发生的巨大灾难,根据以往对土战争的经验,俄国认为如果不能在谈判桌上得到,那么就诉诸战争,1853年,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缅希科夫亲王作为俄国全权特使被派往君士坦丁堡。就在这时,巴尔干土耳其领地门的内哥罗发生革命,土耳其军队开进门的内哥罗镇压。缅希科夫在君士坦丁堡获得了重大胜利,苏丹答应在圣地保护权上做出一切必要让步。然而,缅希科夫得到沙皇的指示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苏丹答应签定一项新条约,土耳其应该从门的内哥罗撤军。这不啻于将巴尔干拱手让与沙皇,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无法答应这个这个苛刻的要求,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驻土耳其大使雷德克利夫勋爵鼓励苏丹拒绝俄国的漫天要价,和以往一样,英国许诺将在危机中支持土耳其。这次不同的是,还有法国的支持。

5月22日,缅希科夫亲王离开君士坦丁堡。31日,俄国对土耳其最后通牒。发表宣言说要保护在土耳其的东正教会,并且俄国为监督土耳其将依据《亚德里亚堡条约》进占多瑙河两公国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为了给苏丹打气同时警告俄国,6月13日英法联合舰队驶入贝西加湾,这非但未能震慑俄国,反而深深刺激了俄国。7月2日,俄军越过普鲁特河,占领了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10月5日,土耳其对俄国宣战,战争爆发。从战争开始,战争就显示出浓厚的政治意义,这将持续到战争结束。

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_克里米亚战争 -过程

锡诺普海战

整个10月俄土两军都在进行战略机动,以求在多瑙河下游取得相对于对手有利的态势,1853年10月28日土耳其军队战场指挥官奥马尔・卢特菲帕夏非常成功的率军从多瑙河南岸宽大的正面渡过多瑙河。1853年11月4日,土军在奥尔特里查击败匆匆赶来的俄军。补给是双方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巴尔干战场远离俄国的政治中心,尽管俄国已经有多次对土战争的经验,但补给仍然是限制俄军行动的主要问题。对土耳其而言,虽然君士坦丁堡距离战场较近,但巴尔干山脉和当地居民的叛乱使得运输也十分困难。多瑙河航运发达,利用海运成为双方补给的必然选择。争夺黑海制海权显得尤为重要。


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海战

11月27日,一只土耳其小型舰队到达希诺普港。土耳其舰队指挥官命令部下不准首先开火。不久他就发现六艘俄国战列舰在港外巡弋。他发出急件请求增援,但杳无音信。这些俄国战列舰从一百英里外的塞瓦斯托波尔赶来,属于俄国黑海舰队,由海军中将帕维尔・斯捷潘诺维奇・纳希莫夫指挥。11月30日早晨,俄国舰队进入希诺普湾要求土耳其舰队升起白旗投降,土耳其指挥官拒绝投降并下令开炮,几分钟后俄国战列舰开炮。当早晨结束时,俄国舰队取得完全的胜利。俄国俘虏土耳其指挥官奥斯曼―帕夏,土耳其7艘护卫舰和2艘轻巡洋舰被击沉,土军死伤3000人。

这是木制风帆战列舰最后的辉煌也是俄国黑海舰队最后的辉煌,本次海战也作为帆船舰队时代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交战而载入史册,正是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蒸汽动力战舰被英法广泛使用,技术兵器的优势大大体现出来。而战前拥有4艘120门炮战列舰,12艘84门炮战列舰和4艘60门炮巡洋舰以及大量辅助舰的俄国黑海舰队不久就消失了。消息很快传到伦敦和巴黎,两国的舆论迅速升温(在英国,锡诺普海战被更是渲染为锡诺普属杀),两国民意高涨,要求政府采取行动。

锡诺普海战的胜利,是俄国在战略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俄国的胜利就意味英国和法国在地中海地区利益的损失,因此两国很快参战。

1854年1月4日,英法舰队进入黑海,为土耳其运输船队护航。这只舰队规模十分可观。英国舰队拥有11艘主要战舰,而法国舰队拥有14艘,并且装备了更多的舷炮,超过100门舷炮的军舰共有8艘(法国5艘,英国3艘)。英法舰队战舰由风帆和蒸汽混合驱动,机动优势非常明显。一天之后,土军在西塔特击败俄军的进攻,这是俄军的一翼。


克里米亚战争的想像复原图

1854年

2月6日,俄国宣布与英法断交,作为英法联合舰队驶进黑海的回应。10日,英国和平代表团到达俄国作最后的外交努力并面见了沙皇。双方分歧很大,沙皇担心与英法开战,但也不愿意就此退让,尼古拉对英国特使讲:“你们不要以战争威胁我,而我可以依仗柏林和维也纳。”以此警告英法可能再次引起欧洲大战。然而神圣同盟早已貌合神离。普鲁士对1850年俄国在普奥争端中袒护奥地利早有怨言,此时更不会为巴尔干这个与自己毫无利益瓜葛的问题为俄国火中取栗。而奥地利就更加高深莫测了,尼古拉一世万万没有想到几个月之后奥地利的背叛。21日,俄国政府宣布与英国和法国处于战争状态。

俄国被迫以70万兵力与拥有约100万军队的同盟国进行战争,在军事技术装备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战斗在几个战区同时展开。

1854年2月23日,第一批英国陆军上船前往土耳其。1854年2月27日,英法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在4月30日之前撤离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沙皇置之不理。3月12日,英法与土耳其结成同盟。3月19日,法国陆军也登船前往土耳其。一天后,俄军渡过多瑙河。法国于3月27日,英国于3月28日相继对俄国宣战。当时的三大列强一齐登场,战争扩大了。

战争扩大

4月5日,英国陆军在加拉波利登陆。随后联军的作战计划在这里诞生。由6万英法陆军在海军的配合下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6星期内拿下俄国海军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这个目标很有限,目的是消灭俄国的黑海舰队,结束俄国在黑海的优势。这符合英国的愿望,对法国而言,开战本身就达到了目的。随着更多的部队到达,联军开始向君士坦丁堡进发。当地的酒和女人非常便宜,梅毒在联军士兵当中非常普遍。当地的卫生条件非常糟糕,英国的后勤也同样糟糕。自拿破仑战争以来,英军的后勤训练被荒废了。大多数军官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哪怕是低强度殖民地冲突。法军情况要好的多。拿破仑被打败了,但法国并没有失败。法军陆军仍是欧洲装备最好、组织最完善的军队,很多军官拥有作战经验,后勤系统也很有效。武器装备方面,英法的优势来源于新式线膛步枪----米尼步枪。线膛步枪相对于滑膛枪最大的优势在于射程和精度。滑膛枪的有效射程只有150码(一码约合0.914米),并且精度很低。而线膛步枪有效射程也达到500码。法军在1840年代后期率先装备了米尼步枪,这使得它在同时期列强陆军中拥有巨大的技术和战术优势。新步枪带来新战术。拿破仑时代的散兵线队形可以进一步拉大,避免被对手火力密集杀伤。而对手的密集队形将在更远的距离上遭到精确火力射击。此外炮兵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因为野战火炮的典型射程大多数在1000-1500码,有的轻型火炮甚至只有600-800码,相对于步枪射程优势变小。炮兵的作用变的类似后来的机枪,作为步兵的火力倍增器。尽管高层反映迟钝和对线膛步枪的不信任,英军还是在1851年装备了1851式米尼步枪,这构成克尼米亚战争中英国陆军的主战单兵武器,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英军陆军的参战部队包括4个步兵师,1个轻装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整个师在6000人左右。法国陆军的参战部队是4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旅。编制情况和英军差不多。根据当时的炮兵技术水平,法军的做法更适应实战需要。骑兵在法军中的地位比起拿破仑时代大大下降,新式米尼步枪使得骑兵突击力下降,因此法军很少使用大骑兵军团。英军指挥官是拉格伦男爵。一个平易近人的贵族。法军司令是阿尔芒・雅克・勒鲁瓦・德・圣阿尔诺元帅。法国大革命造就的新一代法国军人。

1854年4月20日,俄国遭到开战以来的最大打击,普奥两国宣布保持中立,并秘密结为防御同盟。中立的理由显而易见,但沙皇看不到这一点。神圣同盟在最关键的时候失灵,使他感到沮丧和愤怒。仿佛为了给沙皇伤口再撒一把盐,英法舰队于1854年4月22日炮击奥德萨,表明英法实实在在准备跟俄国打一仗。1854年6月3日,奥地利完成部署,在匈牙利与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边境陈兵8万,并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立即从两公国撤军。1854年6月14日,奥地利又同土耳其签订条约,土耳其同意奥地利占领两公国直到战争结束。奥地利的轻率和贪婪将1815年以来的俄奥友谊彻底葬送,从此两国关系再也没有好过。沙皇此时感到可耻的背叛,他终于明白自己落入一个可怕的陷阱。战争和他当初的预想完全两样,敌人越来越多,而朋友加兄弟的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背叛,使他对战争开始失去信心,但战争还要打下去。奥地利皇帝此时正忙于迎娶来自巴伐利亚的茜茜公主,可谓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尼古拉严令俄军取得一场胜利来稳定局势。6月22日,俄军统帅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尔恰科夫亲王亲自指挥对斯里查要塞的围攻。

俄军倾全力苦战一天,米哈依尔・戈尔恰科夫本人也在战斗中负伤,还是没有拿下斯里查要塞。俄军士气空前低落,第二天向北方撤退,斯里查要塞解围。土耳其军队乘胜追击,1854年7月7日,在古杰沃,俄军再次被击败。疲惫的俄军开始全面撤退,先是布加勒斯特,到7月28日,俄军完全撤出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俄军已经撤退到1853年的出发点。战争从政治上讲已经没有理由继续。8月8日,维也纳方面提出四点建议来结束战争。

俄国认为接受这一建议意味着失去自1829年以来得到的全部利益,沙皇无法接受,他决心继续打下去,求得一个体面的和平。英法也不想俄国此时求和。在英国看来,要结束俄国在黑海的优势的最好办法是将俄国黑海舰队消灭掉。维多利亚女王力主继续战争,她催促驻扎在瓦纳的联军尽快行动。拿破仑三世认为他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俄奥翻脸了。但是他想继续维持苦心经营的英法合作,他也批准了联军继续行动。于是战争不但没有停,而且还要扩大。

要塞攻防战

联军的登陆

英法土三国军队在瓦纳相处的很融洽。但是健康问题却越来越让人担心。潮湿、小昆虫和血吸虫侵袭军营。英国后勤组织的缺陷非常明显:没有人知道邮局在哪里,野战医院在哪里,甚至他们的将军在哪里。1854年7月19日,法国军营中霍乱爆发。22日蔓延到英国军营。尽管所有帐篷被销毁,瘟疫仍然没有得到控制。1854年8月10日,一场大火烧掉了很多军需品,包括16000双靴子和150吨饼干,使得情况更加糟糕。

来自伦敦和巴黎的命令不断催促联军展开行动。联军并不知道克里米亚到底有多少俄军,估计从45000人到140000人不等,实际上俄军此时只有36000人。1854年8月24日,联军开始登船,计划1854年9月2日完成全部登船任务。能够参加行动的部队包括27000英军、30000法军和7000土军。1854年9月7日,联军海军司令英国海军上将邓达斯下令起航。圣阿诺德因为患上霍乱在5日就出发了,独臂的拉格伦跟随大部队一起行动。拉格伦的旗舰卡拉多克号悬挂俄国军旗前出侦察,最终选择塞瓦斯波托尔以北35英里的卡拉米塔湾的耶夫帕托里亚作为登陆地点。

9月12日,联军舰队到达耶夫帕托里亚。耶夫帕托里亚的镇长同意投降,但鉴于联军带有瘟疫,镇长要求联军必须进行隔离。9月14日黎明,联军开始登陆,登陆一切顺利。每个联军士兵都负荷沉重,19日上午9点,联军主力55000人出发,登陆场交由土耳其军队把守。但是霍乱又使一部分士兵染病。在巴尔干涅克河,联军首次与俄军前哨遭遇。英军骑兵要求追击,被拉格伦拒绝了,因为他发现这是个陷阱。俄国骑兵的远方还有俄军第17师的6000人。双方使用火炮相互远距离攻击,英军获胜。俄军撤退到奥马的主要阵地,他们希望在那里阻止联军向塞瓦斯波托尔前进。当夜,联军宿营准备进攻奥马,英军由于没有帐篷只能在寒冷中入睡,而法军则舒服的多。

俄军方面,黑海舰队被英法联合舰队困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内。俄军统帅缅希科夫亲王的打算是利用阿尔马的有利地形给予联军重大打击,然后反攻,将联军赶下海。他乐观的认为只要一场战斗就能实现目标。他的部队有4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大约30000人。但出乎他的意料,他发动的阿尔马河战役被英国主帅格拉伦男爵粉碎了。

联军在奥马的胜利打开了通向塞瓦斯托波尔的道路。拉格伦的工兵指挥官博格涅爵士建议联军修筑一条工事防御来自北方俄军增援部队的进攻。尽管在敌国领土修筑工事非常困难,但建成后将成为日后俄军增援的严重障碍。联军可以从塞瓦斯波托尔的南部发起攻城战。此时已经病重的圣阿诺德元帅支持这个方案。联军的计划很稳妥,但却丧失了从北方直接进攻,快速占领塞瓦斯托波尔的机会。

1854年9月23日,英军在风和日丽中向南进发,部队被允许沿路抢劫因此士气高昂。霍乱的魔咒也减轻了很多。英军穿过波贝克河后塞瓦斯托波尔已经可以看见。拉格伦决定按计划继续向南前进然后从南向北进攻塞瓦斯托波尔。当联军从侧翼行军绕过塞瓦斯托波尔的时候,也丧失了用自己的优势拖延了攻城的时间,塞瓦斯托波尔有一个天然的深入内陆的港湾,可以驻泊大量海军舰只,俄军黑海舰队就以这里为母港。城外是连绵的高地,要塞临海一面有海岸炮台13座,火炮611门,易守难攻。1854年的塞瓦斯托波尔城本身还没有完全要塞化,因为俄军之前还从没有预料过在克里米亚打防御战。使要塞守备部队在居民的参与下构筑了一道长7公里长,由8座棱堡和大量中间工事组成的防线。面对实力强大的联军舰队缅希科夫认为黑海舰队出海作战毫无胜算,因此强迫海军上将科尔尼洛夫凿沉舰队堵塞航道。俄军将水面战舰中的帆力战列舰5艘(共14艘)和巡航舰2艘(共7艘)横向沉没于港口的入海处,以阻止联军的蒸汽战舰突进塞港内停泊场,其余的帆力船和所有汽船及蒸汽巡航舰参加塞保卫战,大约有1000门舰炮先后被搬至陆地,海军官兵也上岸充实守城部队。缅希科夫带领俄军主力前往城外的东北方,希望与俄国援军会合从那里威胁联军侧翼。拉坎爵士的轻骑兵追击了这只俄军并在拉格伦勋爵招回之前缴获了一些俄军补给马车。

到了9月25日夜,英军展开于波贝克河与彻那亚河之间的宽大正面上并做休整。26日早晨,英军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向南面的巴拉克拉瓦进发。在一阵并不有效的炮火后,英军进入小镇巴拉克拉瓦。当地百姓拿出水果、鲜花和面包以示友好。一天后,法军沿英军的路线尾随而至。此时圣阿诺德已经不行了,法军由卡洛波特指挥。29日,圣阿诺德不治去世。拉格伦决定将英军指挥部设在巴拉克拉瓦,法军则前往巴拉克拉瓦西面的卡米什和卡扎克海湾扎营。法军的营地背靠大海,可以方便接受来自海上的补给,而英军则补给困难还要直接面对俄国援军。拉格伦的部署应该是为了团结联军,因为他此时是唯一的最高的指挥官。他的人格值得赞扬。联军从三面包围了塞瓦斯波托尔,法军在西南方,英军在东南方和东方。联军舰队在海上游弋。

拉格伦主张立即攻城,但在1854年9月27日到10月10日之间他未能说服卡洛波特和工兵指挥官博格涅爵士。博格涅坚持应该先用炮击削弱俄军的防御工事;卡洛波特则认为穿过开阔地直接进攻过于冒险。到了10日,联军决定正式围攻塞瓦斯托波尔。这些日子里,俄军在塞瓦斯托波尔的工事在一天天加强。另外,从奥德萨和其他地方出发的俄国援军也在赶来。1854年10月9日,28000援军进入塞瓦斯托波尔,使得守城部队达到38000人。到了10月第2周,俄军已经恢复到阿尔马之战前的实力,甚至更强。联军希望炮击能把俄军工事彻底摧毁,经过艰难运输,重炮和攻城器材被运上城外的高地,民房被拆掉用来加固重炮阵地。塞瓦斯托波尔俄军的火炮从172门增加到341门,部分是从军舰上拆下来的海军炮。法军有53门炮,英军73门。法军集中49门炮在罗多非山上,那里正对俄军中央堡垒。联军海军也计划参加炮击,但因为缺乏弹药而被推迟。卡洛波特要求联军海军下锚排成一线近距离炮击,传统上海军为躲避岸炮攻击总是在航行中炮击。英国海军上将邓达斯最后向法国海军上将哈姆林让步,同意了这个方案。1854年10月17日,联军海军的炮击进行了一天,但1100门舰炮收效甚微。相反俄军的炮火却重创联军海军。皇家海军损失了300人,7艘战舰严重损伤,法国舰队也损失不轻。尽管罗多非山上法军一个弹药库被炸上了天,联军陆地炮击要好许多。英军炮击将凸角堡打成废墟,但是当夜俄军又修复了损坏的工事。这样的情况持续了7天。俄军损失惨重,2000人在炮击中丧生,17日当天,海军中将弗拉基米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科尔尼洛夫阵亡。

俄军解围的失败

到了24日,战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缅希科夫率领俄军援军出联军的东北方,他的意图是切断连接巴拉克拉瓦与塞瓦斯波托尔的沃龙佐夫大道并威胁巴拉克拉瓦。因此爆发了著名的巴拉克拉瓦战役(详见该词条),产生了著名的科林・坎贝尔的浅红色队列和卡迪根伯爵轻骑兵死亡冲锋。

战后的第2天,俄军在霍姆山脊向英军第2师发动了一次小规模的进攻。目的在于打通从因克曼桥到沃龙佐夫大道的驿道。俄军上校费德罗夫率领6个营的部队突入英军一个次要阵地,但被山脊上英军的炮火赶了回去。这场战斗被称为小因克曼之战,因为不久这里还有一次规模大许多的战斗。俄军损失了270人。在战斗中英军第2师指挥官埃文斯爵士不慎从马上摔了下来,受了重伤,指挥权被移交给该师第1旅的指挥官彭尼法瑟准将,后者将指挥第2师参加后来的战斗。

联军继续炮击塞瓦斯波托尔。但联军的破坏越大,俄军的工事反而恢复的越强。冬天将至,狂风和大雨交加,联军甚至感觉塞瓦斯波托尔都会被卷走。拉格伦勋爵非常勉强的走访了军营以稳定军心。不久拉格伦不再出现,下层出现怨言,但拉格伦本人对于部下的困难和痛苦也束手无策,他显然无法让伦敦白厅知道他的实际需要。小因克曼之战后,俄军在外围彻那亚河谷聚集力量,一周后缅希科夫的野战部队增加到120000人,这是非常可观的力量。此时英军只有25000人而法军有40000人。联军兵力处于绝对劣势。

小因克曼之战以后,英军的部署情况是这样的:第2师依然固守霍姆山脊,第1师的近卫旅在磨房附近的驿路上。第1师的另一个旅高地旅留守巴拉克拉瓦。第3师和第4师的营地展开于磨房西面。轻骑旅的残余支援近卫旅。重骑旅跟随拉格伦的指挥部。因克曼山脊突兀于彻那亚河南岸,由森林复盖,最高海拔636英尺,平均400英尺。西南方是卡林那吉峡谷,峡谷的另一侧是由卡林顿指挥的轻装师把守的维多利亚山脊。正对英军第2师霍姆山脊阵地的是谢尔山。

俄军认为英军战斗力弱于法军,因此决定将打击重点放在因克曼的英军。俄军的计划是由索莫诺夫将军率领的19000人从塞瓦斯托波尔出发沿因克曼山脊前进,在谢尔山西部建立炮兵阵地;保罗夫将军的16000人将通过因克曼桥穿过峡谷占领谢尔山的东半部。这又是一个分进合击的计划,俄军“精于此道”。彼得哥尔查科夫亲王率领22000人牵制右翼法军的行动。索莫诺夫和保罗夫的部队在谢尔山汇合后,由坦兰堡将军统一指挥进攻霍姆山脊,最终目的地是磨房和驿路与沃龙佐夫大道的交汇处。到那时,哥尔查科夫亲王再次从东方加入攻势,完成对英军的包围。俄军的计划雄心勃勃,一旦实现英军将陷入灭顶之灾。但真实的因克尔曼战役却因为俄军自己的配合不力和法军师长皮埃尔・约瑟夫・弗朗索瓦・博斯凯的机动增援而失败。参战的40000多俄军伤亡10729人,其中包括6个将军和256名军官。英军士兵死亡597人,1860人负伤;39名军官阵亡,750人受伤。法军士兵死亡130人,750负伤;军官死亡13人,负伤91人。从阵亡者的表情看,很多英军死于白刃战。按惯例,受伤的人被后送到君士坦丁堡附近的斯库台里。但很多伤员死在路上和医院里。拉格伦被授予陆军元帅,博斯凯被授予军团荣誉勋章。对塞瓦斯托波尔的直接攻击又被推迟了,战斗暴露出的一个严重问题是野战通讯不足。缅希科夫亲王受到一封来自教会的信谴责法军抢劫了一座俄国教堂,这是战斗后的一个小花絮。

因克曼的战斗是俄军最后一次大规模试图解围的战斗。俄军的战斗计划很有雄心,选择大雨之夜开始进攻也出其不意,下雨同时限制了联军的步枪优势。在战役开始对俄军十分有利,但总司令缅希科夫没有考虑到地形特点,并且低估了膛线武器的优越性,并且以密集战斗队行与之徒劳的进行战斗,步兵不会以散兵队行作战,造成俄军的巨大伤亡,可见俄军的技术上的差距最终导致战斗失利。俄军表现很英勇,这不足以抵消米尼步枪可怕的杀伤力。联军方面英军在打击后更加处境不妙,法军将在以后的攻城战斗中承担大部分任务,致使英法联军无力执行总攻塞瓦斯波托尔的作战计划,而转如旷日持久而又艰难的冬季围攻。

因克曼之战后,英国国内鉴于伤亡巨大而反响强烈,政府成立一个委员会来调查前方情况并评估是否需要攻占塞瓦斯托波尔。委员会成员观点各异,有的主张立即进攻,有些则干脆主张撤出克里米亚。引发争议的关键是俄军已经凿沉了黑海舰队,英国已经达到攻击塞瓦斯托波尔的目的,剩下的就是是否追求令人信服的胜利的问题。委员会最终决定让英军在城外高地固守待援,度过1854年的冬天。对于前线英军来说,这意味着不管能否得到充分的补给,军队要靠自己的努力熬过冬天。11月4日,一场风暴光临克里米亚半岛,皇家海军舰队损坏严重,英军在巴拉克拉瓦的港口也无法接纳运输船只进入。英军营地的帐篷被撕成了碎片,补给品被刮的不知去向,部队饥寒交迫。在`巴拉克拉瓦,补给品并不缺乏,但军需部门无力将这些物资运到前线的高地,因为没有足够的草料喂养运输用的牲口。骑兵的马匹也因为缺乏草料甚至相互吃尾巴。法军的情况要好于英军,因为法军补给港的条件好于英军,风暴造成的损失较小,而且法军前线离港口距离不远。巴拉克拉瓦战斗的失利导致沃龙佐夫大道的丢失,如果沃龙佐夫大道还在联军手里的话,补给问题将大大减轻。11000联军士兵整日忙碌于从巴拉克拉瓦到前线营地之间的补给运输,他们没有工具,只能靠人力背负。有些夜里,整个英军阵地上只有300人参与警戒。直到1855年1月,一条7英里长的铁路建成,巴拉克拉瓦的补给品特别是药品直接送到了前线的高地上,补给危机终于减轻了。英军运输船队的指挥官海军上将鲍瑟也饱受职责。此君坐镇君士坦丁堡,根本不知道前线到底需要什么,结果很多运输船返回君士坦丁堡时货物被拒收还留在船上。巴拉克拉瓦的码头也是一片混乱:面粉从编织袋里散落出来,弹药箱、木头、火药桶和腐烂的肉制品胡乱堆放在一起。还有一个丑闻被伦敦的新闻界捅了出来:尽管整个冬天士兵们痛苦异常,但军官们却躲在海上的军舰上过着舒适的生活。

因克曼之战后前线只发生了一些小的战斗。1855年1月10日,俄军对巴拉克拉瓦发动了一次小进攻。1月17日,俄军攻击了由土耳其军把守的耶夫帕托利亚,那里是联军最初登陆的地方。这些进攻都没有取得成果。1月26日,撒丁王国对俄国宣战,并派兵15000人到克里米亚。撒丁首相加富尔认为此举有助于法国在奥属意大利问题上支持撒丁。此时英国国内对阿伯丁政府批评加剧,导致阿伯丁政府于1月31日垮台。2月5日,强硬派帕麦斯顿勋爵组阁上台。他立即命令联军发动进攻。2月20日,联军在彻那亚河发动攻势,但因暴风雪而终止。

1855年3月2日,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尽。一般认为他是因为感到绝望而自杀。但克里米亚远在天边,即使丢失也不是什么大灾难。他的哥哥亚历山大在1812年丢失莫斯科的时候都没有绝望过。如果尼古拉一世绝望,那么早在1854年奥地利迫使俄国退出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时他就应该退出战争。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一世的长子登极。他立刻召回了缅希科夫亲王,代之以米哈依尔・戈尔恰科夫亲王。后者在多瑙河失败后显然又得到新沙皇的重用。亚历山大二世也积极外交活动,他授权在维也纳的俄国大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考虑和平的可能性。3月15日,谈判在维也纳开始。哥尔查科夫家族的第三号人物出场了。亚历山大哥尔查科夫是前面两位戈尔恰科夫兄弟的堂兄弟,他也是俾斯麦时代唯一能和俾斯麦抗衡的外交家。

联军的情况到了3月得到根本改观。铁路投入使用,土耳其劳工到达,西班牙骡子作为运输工具也运到战场,军中的不法承包商和小贩被赶走。联军随着春天的到来而雄心勃勃,准备再次攻击塞瓦斯波托尔。

塞瓦斯托波尔陷落

塞瓦斯托波尔自开战以来从未被完全包围过,从北方和东方俄军可以自由进出。联军还是计划用大规模炮击来削弱要塞防御体系。到了2月,大批法国援军到达战场,法军增加到90000人。而英军只有11000情况良好的军人,另外23000人不是有伤就是生病。土耳其军队则有20000人和30门大炮。法军是攻击主力。此外还有一些雇佣军,9000德意志军团、3000瑞士军团和1500波兰军团,这些都是英国花钱雇来的部队。到了3月,撒丁15000人到了战场。尽管联军兵力很可观,但攻击仍然很艰难,俄军的防御体系很完备。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石墙并不连续,马拉科夫要塞是唯一的石构堡垒。俄军的办法是用削尖的树枝做成栅栏,然后是深沟,再后面是由树枝和泥土构成的步枪发射阵地。阵地后面是又一层树干构成的障碍,地上还有陷阱,里面是削尖的树枝。此外还有大量地雷。俄军经常在夜里派出袭击队,杀死联军战壕里毫无戒备的士兵。

马米隆在2月22日夜里被俄军占领,俄军随即构筑了坚固的工事。马米隆位于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和法军战线之间。攻占马米隆成为联军的首要任务,因为从马米隆出发,英军可以攻击凸角堡,法军可以攻击马拉科夫要塞。1855年3月6日,得知尼古拉一世逝世,拉格伦敦促卡洛波特立即对马米隆发起进攻,他认为俄军因为沙皇逝世士气低落。但卡洛波特拒绝了,这可能是因为拿破仑三世皇帝的心腹尼尔将军来到克里米亚监战。尼尔来的目的是征求卡洛波特的建议,皇帝打算直接指挥战斗。皇帝认为除非从各个方向同时进攻,否则塞瓦斯托波尔无法拿下。卡洛波特接受了皇帝的看法,他本人也不想冒险仓促进攻。

1855年4月9日,联军开始第2次大规模炮击。联军参加炮击的共计520门大炮,发射了165000发炮弹。作为回应,俄军998门大炮发射了90000发炮弹。炮击进行了10天,造成俄军6131人、法军1587人、英军263人的伤亡。俄军放弃了损坏严重的旗杆阵地,但在夜里修复了其他工事。法军仅仅前进了100码,进一步行动却被皇帝否决了。英法联军的关系受到许多夭折的作战计划的困扰。1855年5月2日,英军策划对亚速海的刻赤进行远征。刻赤是俄军的后勤中心,俄国内陆运来的补给物资都堆放在这里。在舰队出发2小时后,拿破仑皇帝的电报来了,他命令舰队返航,任何削弱塞瓦斯波托尔围城部队的做法都不允许。舰队中的法国舰船只好返航,英军失去法国的支援,力量单薄,也只好尾随法舰返航。几天后,卡洛波特向皇帝建议成立了一个联合军事委员会,但并未被皇帝接受。卡洛波特随即向皇帝提出辞职并要求重新当他的师长。1855年5月16日,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成为法军指挥官,卡洛波特改为指挥第4师。1855年5月22日,贝利西埃在中央堡垒和海湾之间发动了一场残酷的夜间攻击。尽管伤亡巨大,法军成功的达到了目的。他同时批准刻赤远征队继续他们的计划。1855年5月25日,刻赤被联军占领,第2天,联军舰队驶进亚速海。联军缴获了100多门大炮,数千吨谷物和面粉被销毁。俄军的运输船、兵工厂、仓库受到巨大的破坏。贝利西埃多次拒绝皇帝的命令,有一次他甚至切断了电报联系。6月初,他在收到皇帝禁止行动的命令下,计划对马米隆发动一次联合进攻。

1855年6月6日,第3次炮击开始。联军主要炮击目标是马米隆。到了9日,法军占领了马米隆而英军推进到凸角堡的面前。俄军组织了一次反突击但失败了。贝利西埃声称他是在马米隆被拿下后才收到皇帝的电报。皇帝命令贝利西埃发动野战打击外围的俄军,贝利西埃答复皇帝这是不可能的,他要求皇帝必须让他采取符合战场实际的行动,否则他将辞职。在贝利西埃等待皇帝答复的同时,他又在计划新的攻势。1855年6月17日,联军第4次炮击开始,英军计划攻占凸角堡而法军的目标是马拉科夫要塞。俄军事先知道了这次进攻,甚至知道贝利西埃和博斯奎特之间的争吵以及贝利西埃将进攻提前到凌晨3点的详细计划。法军在进攻开始后伤亡惨重,早晨8点30分贝利西埃下令撤退。英军同样糟糕,部队在穿越1/4英里长的开阔地时,被葡萄弹和滑膛枪子弹严重杀伤。英军伤亡1500人,法军阵亡1500人、负伤1600人。

这次行动失败对拉格伦勋爵精神上是一个沉重打击,他已经感到筋疲力尽。霍乱再次光临军营。1855年6月14日,埃斯考特将军宣布拉格伦勋爵患上了严重的痢疾。1855年6月28日,拉格伦勋爵在睡梦中平静的去世。至此,开战时英法两军最高指挥官先后因病去世,联军军营震动很大。7月1日,辛普森爵士继任英军总司令,但他显然经验不足,面对困难束手无策。土耳其在高加索战场吃紧,奥马尔帕夏的土耳其军准备撤离克里米亚去解救高加索重镇卡尔斯。拿破仑三世对此十分不满但围攻只能继续。8月16日,哥尔查科夫集中4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旅渡过彻那亚河向联军发动进攻,英军只有一部分骑兵和炮兵参战,但俄军伤亡了8000人,最后一次解围行动失败。英军指挥官辛普森对战局感到悲观,这使他受到来自伦敦的责备,伦敦在讨论他的继任人选。

1855年9月8日11点30分,联军开始第4次猛烈的炮击。40分钟后,联军总攻,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各部队校对时间在同一时刻发动进攻。法军麦克马洪师进攻马拉科夫要塞。仅仅10分钟,要塞落入法国人的手中,随后法军又打退了俄军的反击。英军对凸角堡的攻击再次失利。英军部队被俄军火力压制在凸角堡脚下的胸墙后面而拒绝前进,不久他们就转身撤退了。但马拉科夫要塞的失守对俄军来说是致命的,联军炮火可以从这里复盖整个塞瓦斯托波尔,陷落只是时间的问题。当天夜里,俄军破坏了全部工事,携带炮兵和后勤设施有计划的撤出了塞瓦斯托波尔。联军在围攻了11个月后终于进入已经成为废墟的塞瓦斯托波尔。俄军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上总体是成功的,它是陆海军保卫濒海要塞协同作战的典范,尽管在军队、火炮数量上及武器质量上处于劣势,俄军夜间不断出击及大量运用地雷,和纵深梯次配置防御体系给联军很大杀伤。塞瓦斯托波尔的保卫者在武器、弹药和粮食方面极端困难,他们为沙皇俄国军事、经济上的落后状态付出了血的代价。

塞瓦斯托波尔陷落后,克里米亚战场的军事行动逐渐减少。俄军进入塞瓦斯托波尔北面的高地,但贝利西埃拒绝皇帝的命令没有反击。巴赞将军率领一部分法军在皇帝的催促下攻占了金本,切断了奥德萨的对外运输线。到了11月,拿破仑三世准备见好就收实现和平,而英国却宁愿继续打下去。英军得到大量补充,1856年1月,考灵顿爵士接替辛普森成为新的英军总司令,并准备发动春季攻势。这时法军却为疾病所困扰而英军后勤充足,兵强马壮。1856年的主旋律是期待和平,外交行动代替了军事计划,2月克里米亚战场达成停火协议。

其他的战场

高加索

除了克里米亚战场外,最重要的战场是亚洲西部地区的高加索战场。从黑海到波斯边境,俄国和奥斯曼帝国拥有150英里的边境线。在这条国境线的中央,是古亚美尼亚王国留下的重要堡垒卡尔斯。历次俄土战争这里都发生过重大的战斗,双方对这个战场都再熟悉不过。

1854年夏天,俄军进入土属亚美尼亚。7月29日,俄军攻击了驻守在卡尔斯北方的一个土耳其师,土军战败撤退。8月,驻卡尔斯的土军集中33000步兵、8500骑兵和52门大炮向俄军进攻。俄军的实力是20000步兵、5000哥萨克骑兵、60门大炮和18000部族非正规军。土军战败退回到卡尔斯。然而俄军在随后的战斗失利,未能扩大战果。联军派出一个军事联络小组到达卡尔斯,协调卡尔斯和克里米亚战场的军事行动。军事联络小组发现卡尔斯的土军士气低落,非常需要增援。从1855年6月到11月,俄军围攻卡尔斯。11月25日,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卡尔斯被俄军攻占。在这之前,土耳其已派遣援军前来解围。1855年9月6日,土耳其最好的指挥官奥马尔・卢特菲帕夏离开克里米亚前往高加索,9月29日他的部队登船从克里米亚出发。另一只土耳其军队在特拉布松登陆也在赶往卡尔斯。得知卡尔斯陷落后,12月8日,奥马尔的部队向高加索山脉的南方撤退。俄军取得高加索战场的胜利。

波罗的海

在波罗的海,俄军有一支27艘战列舰组成的舰队。联军决定阻止这只舰队可能进入北海。英国海军部派遣那皮尔爵士指挥一个由不熟练水手操纵的舰队执行这个任务,此外这只舰队人员不足、缺乏弹药。为鼓舞士气,维多利亚女王亲自到朴次茅斯检阅了舰队。1854年3月10日,舰队出发。此时距英法向俄国宣战还有18天,联军的行动只能解释为蓄谋已久。那皮尔的任务是消灭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英国舰队首先到达基尔,然后进入丹麦海峡到达哥本哈根的南面,那皮尔认为这里是控制北海出入口的最佳地点。俄国舰队驻扎在200英里外芬兰湾的科琅施塔德,科琅施塔德建有坚固的要塞,拱卫圣彼得堡海上的出入口。那皮尔在哥本哈根呆了3星期,训练船员航海和炮击。战争爆发后,他的任务是封锁芬兰湾和临近俄国港口,拦截俄国运输船和评估占领博马松、莱沃克和其他要塞的可能性。4月17日,那皮尔舰队到达芬兰湾。随后的暴风雨和领航员的缺乏使得舰队退回到斯德哥尔摩。在那里,那皮尔劝说瑞典国王加入战争,但是徒劳无功。5月天气转好,那皮尔舰队再次出动炮击了翰戈要塞。6月,舰队勘察了斯维堡,发现那里的要塞十分强大,8000俄军固守在花岗岩要塞里。一只分舰队被派出袭击俄国运输船队。在托尼亚,一只登陆队遇到强大的俄军损失惨重。6月21日,三艘皇家海军军舰在领航员的带领下炮击了博马松要塞,除了浪费弹药外一无所获。22日,联军的18艘风帆战列舰和9艘蒸汽船向科琅施塔德进发。其中英国战列舰12艘,法国6艘。9艘战列舰和6艘护卫舰被留下监视斯维堡。6月26日,联军舰队到达科琅施塔德外海,发现港内俄国30艘军舰分为三个纵队驻泊。联军仔细侦察了3天,认为己方18艘战列舰无法对付港口要塞和22艘俄国战列舰,因此放弃了攻击。后来斯皮尔为此遭到严厉的责难。霍乱也在军舰上发生,联军舰队只得返回斯维堡。7月2日,英国海军部通知联军舰队,6000法军携带10门大炮已经出发将参加登陆作战,目标是博马松或是斯维堡。鉴于斯维堡的强大要塞,博马松被列为攻击目标。博马松有三个炮台,深入大海的主炮台三面环水,拥有120门炮。另两个炮台在内陆的两座山上,分别拥有24门炮,炮台顶部有铁制屋顶,可以抵御炮弹打击。联军11000人(法军10000人、英军1000人)在博马松的南北两面登陆,包围了博马松。到8月13日,联军炮兵就位开始炮击。俄军炮台没有回击,山上两炮台在2天内被联军占领。联军舰队炮击主炮台,俄军在炮台被摧毁后投降,博马松落入联军之手。联军舰队随后又转向芬兰的阿博。那里有17艘俄国炮艇,通向港口的峡湾两边树林里隐藏有大量俄军步兵。法军拒绝参战,因为法军士兵大量感染霍乱。9月4日,法军舰队撤退过冬。到了10月,英国舰队也分批撤出波罗的海。1855年春天,邓达斯从黑海赶来接替了那皮尔。他此时拥有19艘螺旋桨推进的战列舰和1艘风帆战列舰,14艘护卫舰,12艘蒸汽船,21艘武装蒸汽舰和15艘炮艇。法军有3艘战列舰、3艘护卫舰和10艘炮艇。3月,联军舰队再次进入波罗的海执行封锁任务。联军侦察发现俄军要塞的防御都大大加强,登陆作战变的极为不可能。联军只能从海上炮击,尽管破坏巨大,但没有采取任何登陆行动。11月,联军舰队再次撤退过冬,波罗的海的战斗结束了。

北太平洋

在北太平洋,英法舰队也参加了战争。联军舰队攻击了勘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登陆的陆战队和海员遭受了重大的伤亡。1855年,两个皇家海军编队,后来从中国(清)香港又派出一个编队加入到北太平洋战区。俄军防御强大,更主要的是这里远离主战场,对战争影响很小,因此,英国舰队没有采取大行动。1854年8月,在遥远的白海,3艘皇家海军军舰执行封锁任务。他们一共检查了300艘商船并炮击了科拉半岛。

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_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意义

技术进步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大多数人已经将这场战争遗忘了,但它从军事上和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在19世纪的欧洲历史中,它与随后的巴黎条约是继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后的第二大重要外交事件。克里米亚战争是近代科技战争的开端,是兵力兵器、军事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许多新的战争手段登上历史舞台,技术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在此之前,人力被认为是决定因素。新式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无线电通讯等科技发明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法首脑和军事部门利用无线电从千里之外指挥战争,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无线电也使得大众传媒可以实时传递战况,战争距离大众不再遥远,民意对战争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军事后勤体系发展为一个独立部门,工程保障、战地医疗、后勤运输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法军统一对表校正时间进攻马拉科夫要塞是指挥艺术的重大发明。各军事强国在这次战争后都加速淘汰旧装备,摒弃滑膛式武器及木制帆力战舰,进行新技术军备竞赛,企图以不对称的技术优势击败对手。而在这之前,除了海军,没有国家特别在意陆地上的技术优势。各国对战争理解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英国认为蒸汽动力战舰具有巨大优势,为捍卫海上霸权,英国一直走在海军军备革新的前沿。法国认为新式步枪最具战斗效能,因此大力研究新式步枪。到了1870年普法战争,法军相对于普军仍然装备有更好的后装填步枪,因此法军在普法战争中的伤亡低于普军。普鲁士看重的是铁路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普鲁士发展铁路的同时就规划了高效率的战时使用方案。奥地利注意到大炮在战争中作用降低,因此加强了火炮的改进。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奥地利拥有更好的火炮。普鲁士在普奥战争中注意到这一点,到了1870年,普鲁士用优良的大炮逼迫拿破仑三世投降。俄国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军队基数庞大,因此在新军备竞赛中是最落后的,但俄国在陆战兵器的发展上也取得不小的进步,总体看和其他列强差距不大。相比于军事技术的进步,军事战术却停滞不前,甚至低于拿破仑战争时的水平。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没有军事家能够适应这种技术进步,有些人甚至表现拙劣。这也是军事史上一直存在的问题,战术总是落后于技术,两次大战的惨痛悲剧都和这个问题有关联,特别是一次大战。可不可以这么看,从哲学上讲,客观实在决定主观意识,而技术是客观的,战术属于主观的东西。因此战术落后于技术是必然的。

战地记者

战地记者首次参加并可以在同日将战况报告给家乡的报纸。由于一个英国军官的错误,使得在一次不到20分钟的攻击行动中,就造成了约900名英国骑兵的丧生(之后有学者专家指出,当时英军骑兵的死伤并不若外界所想像的多,事实上有八成左右的士兵最后安然抵返家园,九百多名的伤亡人数全是英国报纸渲染夸大后的数字)。当晚《泰晤士报》就报道了这个损失,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危机。此外在这场战争中记者还第一次使用了摄影技术来记载战争实况。

野战医院


南丁格尔画像

在这场战争中共约50多万人死亡,其中法军的损失最高。大多数士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战争起因,克里米亚战争-过程

兵不是阵亡,而是因饥饿、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和野战医院的条件差而死于其战伤。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改善了野战医院的卫生条件,仅此一项改革就大大地提高了受伤战士的生存率。战后南丁格尔在伦敦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南丁格尔即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优裕家庭,因在克里米亚进行护理而闻名。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5.12"国际护士节设立在南丁格尔的生日这一天,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

天气图的诞生

当英法联军包围了塞瓦斯托波尔,陆战队准备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陆时,黑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复没。

按照军方的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埃研究这次风暴。他向各国气象学家发信,收集风暴发生前后的气象报告。之后,他依次把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情况填在一张图上。将不同时间的图联系起来分析,他发现这次风暴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在到达黑海的1~2天,已经先影响了西班牙和法国。

勒弗里埃分析后认为,如果当时欧洲设有气象站,风暴情报就可以及时电告英法舰队,使英法舰队避免这次风暴的袭击。1855年3月,他向法国科学院建议,组织观测网,迅速地将观测资料集中到一地,分析绘制天气图。

设立勋章

克里米亚战争同时催生了在1856年设立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是英国军队首次为英勇作战者设立的国际奖项。

俄国改革

通过克里米亚战争,俄国看到了农奴组成的军队与英国、法国自由民组成的军队之间的差异,俄国军队的训练与武器与英法也有很大差距,这促使俄国进行农奴制与军事改革。

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也促使俄国认识到农奴制需要改革。

阿拉斯加易手

因为此次战争,俄国担心在北美的阿拉斯加属地可能会遭到英国的报复而被抢走,因此迫切希望刚立国不久的美国能出价接手,一来免遭白白损失,二来可让美国牵制英国在北美的势力。美国最终以七百二十万美元的微薄代价获得了后来被认为史上最划算的不动产交易。

香烟生产

烟草被用来做香烟产生于近代,大量生产出现在克里米亚战争。这次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香烟的大量泛滥。而在一战和二战间,各国的军方将香烟大量分发给官兵。二十世纪后半期,香烟的危害开始被广泛宣传,在烟盒上出现了吸烟有害的提示

波尔大街

1855年9月8日拿破仑三世的军队在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获胜后,将巴黎市中心区南北走向的一条大街改为塞瓦斯托波尔大街,以此纪念克里米亚战争的胜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90103/175585.html

更多阅读

克里米亚美女检察官最新办公照曝光 克里米亚美女检察长

当地时间2014年3月19日,克里米亚辛菲罗波尔,克里米亚检察官娜塔莉亚-波克隆斯卡娅(Natalya Poklonskaya)在她的办公室。娜塔莉亚-波克隆斯卡娅于2014年3月11日被任命为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新一任总检察长,这位美女检察长一经亮相立刻获得

实拍克里米亚美女 克里米亚美女总统

克里米亚街头随拍翻看照片,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似乎在昨天,一时间,我突然觉得自己和这个国家似乎有了某种关系,对克里米亚人也多了几分牵挂。和中国人喜欢在“五一”“十一”办喜事儿一样,九月,也是乌克兰人婚礼扎堆的日子。尤其是一些重要景

地缘政治危机: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独立公投

几乎没有人怀疑普京的决心,也没有人怀疑克里米亚人将会在公投中彻底倒向俄罗斯,现在人们只是狐疑奥巴马和默克尔怎么办。在联合国决议中,中国投弃权票,俄罗斯投反对票,否决了乌克兰决议。仅这一次,我支持中国的决定。离欧美文明越近,我

声明:《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战争起因,克里米亚战争-过程》为网友不過如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