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词解释 呕吐 呕吐-名词解释,呕吐-历史沿革

呕吐,中医病证名。是以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的一种病证,可出现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临床辨证以虚实为纲。治疗以和胃降逆为原则,但须根据虚实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征,多因胃气上逆所致,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临证时不难鉴别。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呕吐与噎膈,皆具有呕吐的症状。呕吐物不多,常伴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脉弱无力等症。

吐_呕吐 -名词解释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临床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为呕吐。

吐_呕吐 -历史沿革

1、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对其发生的原因,论述甚详。《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2、《金匮要略》对呕吐的脉证治疗阐述详尽,而且认识到呕吐有时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质的保护性的反应。如“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3、《诸病源候论》指出呕吐的发生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

4、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凡呕吐者,火性上炎也,无问表里,通宜凉膈散。”

吐_呕吐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呕吐可以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如西医学的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呕吐、胃黏膜脱垂症、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贲门痉挛、十二指肠壅积症等。他如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尿毒症、心源性呕吐、颅脑疾病表现以呕吐为症状时,亦可参照本节辩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吐_呕吐 -病因

1、外邪犯胃

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秽浊之气,侵犯胃腑,胃失和降之常,水谷随逆气上出,发生呕吐。由于季节不同,感受的病邪亦会不同,但一般以寒邪居多。

2、饮食不节

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多食生冷、醇酒辛辣、甘肥及不洁食物,皆可伤胃滞脾,易引起食滞不化,胃气不降,上逆而为呕吐。

3、情志失调

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难运化,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

4、病后体虚

脾胃素虚,或病后体弱,劳倦过度,耗伤中气,胃虚不能盛受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食滞胃中,上逆成呕。

吐_呕吐 -病机

呕吐的病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类,实证因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以致胃气痞塞,升降失调,气逆作呕;虚证为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病理演变:初病多实,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实转虚。亦有脾胃虚弱,复因饮食所伤,而出现虚实夹杂之证。

吐_呕吐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味不甚。

2、新病邪实,呕吐频繁,常伴有恶寒、发热、脉实有力。久病正虚,呕吐无力常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脉弱无力等症。

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或久病不愈等病史。

病证鉴别

1、 呕吐与噎膈

呕吐与噎膈,皆具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2、呕吐与反胃

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终至完谷尽吐出而始感舒畅。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征,多因胃气上逆所致,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临证时不难鉴别。

3、呕吐物的鉴别

呕吐物有寒热虚实之别,根据呕吐物性状及气味,也可以帮助鉴别。若呕吐物酸腐量多,气味难闻者,多属饮食停滞,食积内腐;若呕吐出苦水、黄水者,多由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若呕吐物为酸水、绿水者,多因肝热犯胃,胃气上逆,若呕吐物为浊痰涎沫,多属痰饮中阻,气逆犯胃;若呕吐清水,量少,多因胃气亏虚,运化失职。

相关检查

可用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了解胃黏膜情况,喷门、幽门口关闭情况及十二指肠粘膜的改变。若呕吐不止,伴有腹胀、失气减少或无大便,应做腹部透视及腹部B超,以了解有无肠梗阻。若病人面色萎黄,呕吐不止,伴有尿少,浮肿,应及时检查肾功能,以排除肾衰竭、尿毒症所致呕吐。若病人暴吐,呈喷射状,应做头部CT或MRI排除颅脑占位性病变,也可以做腹部B超,了解胰腺及胆囊的情况,必要时结合化验血常规、尿淀粉酶。若呕吐不止,需要检查电解质,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育龄期妇女,应化验小便,查妊娠试验。

吐_呕吐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应首辨虚实。实证多由感受外邪、饮食停滞所致,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呕吐量多,呕吐物多有酸臭味。虚证多属内伤,有气虚、阴虚之别。呕吐物不多,常伴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脉弱无力等症。

治疗原则

呕吐以和胃降逆为治疗原则。偏于邪实者,治宜祛邪为主,分别采用解表、消食、化痰、解郁等法。偏于正虚者,治宜扶正为主,分别采用健运脾胃、益气养阴等法。虚实兼夹者,当审其标本缓急之主次而治之。

证治分类

(一)实证

1、外邪犯胃

症状: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厚朴、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甘草、桔梗、生姜、大枣。

2、食滞内停

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或溏或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3、痰饮内阻

症状: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生姜、茯苓、白术、甘草、桂枝。

4、肝气犯胃

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药:四七汤加减。

常用药:苏叶、厚朴、半夏、生姜、茯苓、大枣。

(二)虚证

1、脾胃气虚

症状:食欲不振,食入难化,恶心呕吐,脘部痞闷,大便不畅,舌苔白滑,脉象虚弦。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

2、脾胃阳虚

症状: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理中汤加减。

历史名词解释 呕吐 呕吐-名词解释,呕吐-历史沿革

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3、胃阴不足

症状: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方药:麦门冬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大枣。

其他疗法

1、 针灸疗法

主穴:内关、足三里、中脘。

配穴:寒邪客胃者加上脘、胃俞;热邪内蕴者加合谷,并可用金津玉液点刺出血;痰饮内阻者加膻中、丰隆;肝气犯胃者加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弱者加脾俞、胃俞、腹胀者加天枢;肠鸣者加脾俞、大肠俞;泛酸欲呕者加公孙;食滞者加梁门、天枢。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补虚泻实操作;虚寒者,加艾灸、呕吐发作时,可在内关穴行强刺激并持续运针1~3分钟。

2、耳针

选胃、交感、肝、皮质下、神门,每次2~3次,毫针刺,留针20~30分钟,或用埋针法,或贴压法。

转归预后

暴病呕吐一般多属邪实,治疗较易,预后良好。惟痰饮与肝气犯胃之呕吐,每易复发。久病呕吐,多属正虚,故虚证或虚实夹杂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较为难治。若呕吐不止,饮食难进,易变生它证,预后不良。如久病大病之中,出现呕吐,食不能入,面色苍白,肢厥不回,脉微细欲绝,此为阴损及阳,脾胃之气衰败,真阳欲脱之危证。

预防调护

1、起居有常,生活有节,避免风寒暑湿外邪侵袭。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对肝气犯胃者,尤当注意。

3、饮食方面也应注意调理。脾胃素虚者,饮食不宜过多,同时勿食生冷瓜果等,禁服寒凉药物。若胃中有热者,忌食肥甘厚腻、辛辣香燥、醇酒等物品,禁服温燥药物,戒烟。

4、对呕吐不止的病人,应卧场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服药时,尽量选择刺激性气味小的,否则随服随呕,更伤胃气。服药方法,应少量频服为佳,以减少胃的负担。根据病人情况,以热饮为宜,并可加入少量生姜或生姜汁,以免格拒难下,逆而复出。

文献摘要

1、《素问・脉解篇》:“太阳所谓病胀者,……食则呕者,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

2、《灵枢・四时气》:“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成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日呕胆。”

3、《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4、《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5、《诸病源候论・呕哕候》:“呕吐者,皆由脾胃虚弱,受于风邪所为也。”

6、《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呕吐叙论》:“呕吐虽本于胃,然所因亦多端,故有饮食寒热气血之不同,皆使人呕吐。”

7、《医学正传・呕吐》:“外有伤寒,阳明实热太甚而吐逆者;有内伤饮食,填塞太阴,以致胃气不得宣通而吐者;有胃热而吐者;有胃寒而吐者;有久病气虚,胃气衰甚,闻谷气则呕哕者;有脾湿太甚,不能运化精微,致清痰留饮郁滞上中二焦,时时恶心吐清水者,宜各以类推而治之,不可执一见也。”.

8、《症因脉治・呕吐论》:“秦子曰:呕以声响名,吐以吐物言。有声无物曰呕,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有物曰呕吐,皆阳明胃家所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90103/175205.html

更多阅读

东方红重卡为何没红起来 东方红

东方红重卡为何没红起来中国汽车报记者 汪乾提起一拖,几乎人人眼前浮现的都是拖拉机等农用机械。鲜为人知的是,一拖还有一款不太红的重卡——东方红。翻开2011年9月份的《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中国一拖”条目下的数据是这样的:

中国自夏朝到清朝共有多少皇帝? 中国清朝皇帝

当今世界上仍有不少王国,而政体绝大多数是君主立宪制,皇帝只是象徵性,没有多少实权。曾做个小统计,目前尚存的王国共有29个,其中亚洲14个,欧洲11个,非洲3个,大洋洲1个。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已死了卅八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于前年在法国病逝,世界上

翊武传奇1 铁血武工队传奇1

——周星林 李四清人杰地灵的澧州在湖南的西北部,洞庭湖的西岸,有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间传说丰富独特、历史人物层出不穷的地方。这里,高山浮云缭绕,平原璀璨生姿,丘陵起伏多韵,河流烟波迷濛,有着说不完的景致,道不完的妙处。这地方叫

《圣洁》的写作背景 观沧海的写作背景

莱尔(J. C. Ryle)的《圣洁》书要出来了,帮着卖卖书,把我写的导言贴一部分在这里。---------------------------------《圣洁》的主要背景是所谓的凯锡克运动(Keswick Movement),[1]特别是它刚发起的时候。虽然这个历史名词也许很多中文读者

欧风美雨 欧风美雨的意思

欧风美雨李牧欧风美雨这个词,源自一百余年前中国国门初开之时。对欧风美雨的迎接和批判,对西方的崇拜与抗拒,是中国追求现代化的曲折过程。如何评价这个过程,不是一篇小文能够承担的。仅仅“体用之争”,就不知出了多少书,发表了多少文章,搅

声明:《历史名词解释 呕吐 呕吐-名词解释,呕吐-历史沿革》为网友幾分濫情幾分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