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173-198),字正平,平原般县(今山东临邑德平镇)人(《山东通志》载祢衡为今乐陵人)。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与孔融等人亲善。个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孔融著有《荐祢衡表》,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不肯去,曹操封他为鼓手,想要羞辱祢衡,却反而被祢衡裸身击鼓而羞辱。后来祢衡骂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二十六岁。黄祖对杀害祢衡一事感到十分后悔,便将其加以厚葬。
祢衡_祢衡 -人物简介
祢衡祢衡是汉末辞赋家,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与孔融、杨修交善,因拒绝曹操召见,操怀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杀之,罚作鼓吏,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杀之,因遣送与荆州牧刘表。仍不合,又被刘表转送与江夏太守黄祖。后因冒犯黄祖,终被杀。祢衡的代表作《鹦鹉赋》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赋中描写具有“奇姿”、“殊智”的鹦鹉,却不幸被“闭以雕笼,剪其翅羽”,失去自由。赋中“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的不自由生活,显然是以鹦鹉自况,抒写才智之士生于乱世的愤闷心情,反映出作者对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的强烈不满。此赋寓意深刻,状物维肖,感慨深沉,融咏物、抒情、刺世为一体,是汉末小赋中的优秀之作。另有《吊张衡文》,《文心雕龙・哀吊》称为“缛丽而轻清”。《隋书・经籍志》有《祢衡集》2卷,久佚。今存文、赋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祢衡_祢衡 -击鼓骂曹
《击鼓骂曹》乃京剧里的传统剧目,根据《三国演义》第23回的部分内容改编而成。邵荣霞在1999年第二期《随笔》上刊出文章,其中说:“‘骂曹’恐怕是祢衡生命乐章中最为华彩的部分,这精彩的一笔被历代文人反复咏叹:‘怒沫喷如倾,鸣鸣当年诃骂声’(清・李绂)、‘渔阳三挝气如虎,眼底曹魏小如鼠’(清・程元祯)、‘临觞忽有悲风起,《激楚》、《阳阿》气未平’(明・汪时元)、‘铜雀台空鹦鹉在,槊长不敌一洲横’(清・管正宗)。”(《凝结在鹦鹉洲上的这祢衡情结》)
祢衡骂曹以至招来杀身之祸也值得如此张扬吗?关于死,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里提出一项著名原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末句是说运用死节的趋向不一样。在这位大史学家看来,“诟莫大于宫刑”,但他“隐忍苟活”,“就极刑而无愠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皇皇巨著《史记》。司马迁又告诉人们:“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把话说白了,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碌碌无为,吃了许多肉,擦了许多雪花膏,却什么也没有留下。
祢衡祢衡骂曹,其深层原因是曹操小觑他,命为鼓吏,于是“鸣鼓而攻之”。(大诗人李白也说“魏帝营八极,蚁视一祢衡”,可证。)曹阿瞒毕竟老谋深算,他不愿蒙受嫉才害贤的恶名,便把口出狂言的祢衡推给荆州牧刘表,刘表又推给江夏太守黄祖。经过这番折腾,祢衡有些醒悟,加上黄祖父子待他甚厚,也曾想委曲求全,以此为安身立命之地:“托轻鄙之微命,委聘贱之薄躯。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引自《鹦鹉赋》)真可谓信誓旦旦,不见一点狂气,但无如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祢衡终因酒醉辱骂黄祖被杀,年26岁。窃以为,如果祢衡能活到中寿,建安文学会添加一个闪光的名字,而不仅仅留存一篇小赋。祢衡之死,介于泰山和鸿毛之间,曹操笑他“腐儒舌剑,反自杀矣”,这话令人清醒。
祢衡_祢衡 -诞傲致殒
东汉末年的祢衡,是一个狂傲之士。他后来“诞傲致殒”(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是不足为怪的。祢衡少年时代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气,记忆力非常好,过目不忘,善写文章,长于辩论。但是,他的坏脾气似乎也是天生的,急躁、傲慢、怪诞,动不动就开口骂人,因而得罪了不少人。这么一个人物,又生活在天下动乱、军阀割据专权的东汉末年,所以他的悲剧命运也就注定了。
建安初年,汉献帝接受曹操的建议,把都城迁到了许都(今许昌)。为了寻求发展的机会,祢衡从荆州来到人文荟萃的许都后,为求进用,曾写好了一封自荐书,打算毛遂自荐,但因为看不起任何人,结果自荐书装在口袋里,字迹都磨损得看不清楚了,也没派上用场。当时许都是东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人才济济,当世名士有很多都集中在这里,但自视甚高又不愿同流合污的祢衡一个也看不上眼。有人劝他结交司空椽陈群和司马朗,他却很刻薄地挖苦说:“我怎么能跟杀猪卖酒的人在一起!”又劝他参拜尚书令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