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克( Francis Harry "Rickety Cricket" Compton Crick , 1916年6月8日 --- 2004年7月28日 ),是英国的一位分子生物学家,生物物理学家和神经系统科学家。最令他出名的是,1953年他和詹姆斯・沃尔顿 2人共同发现DNA的双螺旋分子结构。并于1962年,克里克,沃斯顿和威尔金斯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医药奖。
克里克_克里克 -简介
二战后克里克大量阅读各学科书籍,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自修生物学。1947年从海军退役后克里克进入剑桥大学,不久顺利进入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医学研究理事会,攻读生物学博士。
1951年,35岁的克里克与来自美国的沃森在卡文迪什实验室相识。沃森小时候是个神童,当时年仅23岁,却已取得博士学位。两人个性都很强,在一起常常争论不休,却又彼此钦敬,引为知己。他们很快达成一致,认定解决DNA分子结构问题是打开遗传之谜的关键。
步履艰辛构出完美双螺旋
当时已经有不少科学家投身到DNA分子结构的研究中。对两人帮助最大的是英国的莫里斯・威尔金斯和罗沙琳德・弗兰克林小组。1940年代末,威尔金斯已经初步认识到DNA是一个螺旋形的结构。而弗兰克林有着非凡的才能和独特的思维,设计了很多极有价值的实验方法,逐步取得越来越清晰、全面的DNA衍射图片。
克里克与沃森正是利用这些成果,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起初两人认为DNA应该是三螺旋,并用金属线、金属片、有色小球和纸板,以“搭积木”的方法构建模型。他们费尽心思,终于搭起三螺旋模型。但当他们把模型展示给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时,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弗兰克林明确指出该模型的缺陷,让两人沮丧无比。
此后两人的思路暂时陷入僵局。1953年2月14日,威尔金斯在讨论中出示了一幅弗兰克林于1951年11月获得的非常清晰的DNA晶体衍射照片。这照片犹如把手,一下子就拧开了沃森头脑的阀门:还有比双链螺旋更吻合如此漂亮而清晰的图片的模型吗?
两周以后,沃森和克里克重新摆弄出正确的DNA双螺旋结构。2月28日,克里克走进剑桥大学城中心的鹰酒吧,兴奋地宣布他们发现了“生命的秘密”。4月25日,他们联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这篇仅有900字的论文,题为《DNA分子结构――一种可能的结构》,论文指出,DNA具有双螺旋结构和自我复制机制。
静悄悄的登场
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论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果之一。后来的科学家们在此基础上,成功地研究出了基因疗法、转基因作物、生物克隆技术和DNA鉴定技术,因而克里克和沃森被生物学界一致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家。
不过,正如很多突破性的发现一样,双螺旋理论起初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发表当年,关于此理论的媒体报道不超过3篇,6月13日《纽约时报》的报道不仅搞错了克里克和沃森的学历,还引用了加州理工学院的鲍林(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意见:这个模型“看起来很棒”,不过“遗传学的分子基础”是否真相大白还很难说。
重大科学突破遭受冷遇的,不只DNA。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也没有引起媒体注意,直到1919年5月29日的日全蚀验证重力场会使空间“弯曲”,爱因斯坦这才“暴得大名”。
双螺旋理论就这样静悄悄地登场了。1957年,克里克进一步提出著名的“中心法则”,解决了DNA如何复制与传递遗传信息的难题。1962年,克里克、沃森和威尔金斯以DNA双螺旋结构的成果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有人为弗兰克林鸣不平,她拍摄到当时最清晰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甚至已经提出双螺旋结构的可能性,但却迟迟未对外正式公布,从而坐失良机。弗兰克林于1958年38岁时患癌症去世,根据惯例,诺贝尔奖只颁发给在世者,同一奖项的分享者也不能超过三人,她的英年早逝也许避免了评委们的尴尬。
这一隐情给克里克与沃森的成功罩上一层阴影,甚至给他们带来抄袭的嫌疑。然而,他俩以此后各自的成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仅仅是“中心法则”就奠定了整个分子遗传学的基础,也奠定了克里克伟大科学家的地位。
从基因到意识
克里克热爱享受生活。虽然他喜欢做实验,但他也表示一天到晚闷在实验室里实在无法忍受。到1966年,他觉得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已经差不多全部勾勒出来,于是转向其他的兴趣领域:先是胚胎学,然后是对大脑、神经及意识的研究。在一次访谈中,克里克承认自己当年选择新的研究领域时,希望最好能够不做实验。当然,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完全满足。
1977年离开剑桥后,克里克一直在美国圣迭戈的索尔克研究所工作。据他说,吸引自己的不是优厚的薪水,而是这里海滨的优美风光。他的办公室正对大海,碧海蓝天的景色令他心旷神怡,在临海的阳台上读书、看风景或者小睡一阵,成为他平静生活的重要成分。
生活中的克里克一点也没有大师的架子,他为人谦和、幽默而且风度翩翩。沃森就曾表示:“他把我当成他的家人,和他在剑桥那小房子里同甘共苦两年是一种幸运。”
克里克出版过一本名为《生命本身:起源和性质》的书,认为地球生命来自于一个更高级文明的太空船遗下的微生物。2003年,克里克还在医学杂志《自然神经学》上发表论文,称他和研究小组通过大量实验已经发现了人类的“灵魂细胞”。他认为,人的灵魂或意识根本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人体大脑中的一小组神经元细胞产生和控制的。
此时,克里克已经87岁高龄,却还有着敏锐清醒的头脑。也许,直到他死前最后一刻,那颗智慧的大脑还在高速地运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