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茅膏菜 茅膏菜-种属概述,茅膏菜-形态特征

茅膏菜,喜欢生长在水边湿地或湿草甸中,茅膏菜属植物有多种颜色,其叶面密被分泌黏液的腺毛,茅膏菜花白色或带红色,总状花序。多年生柔弱小草本,高6~25厘米。根球形。茎直立,纤细,单一或上部分枝。

茅膏菜_茅膏菜 -种属概述

茅膏菜俗称捕虫草。茅膏菜料,多年生草本。茅膏菜有明显的茎,高10-30厘米。叶皆茎生,叶片圆形或扇状圆形茎部具有长腺毛,可分泌腺液引诱昆虫前来觅食。昆虫触到腺液时,腺毛立即收缩将昆虫捕住,然后将其消化。茅膏菜花白色或带红色,总状花序。喜欢生长在水边湿地或湿草甸中,在长白山广有分布。茅膏菜亦有治疗疮毒、瘰病的药物功效。多年生柔弱小草本,高6~25厘米。根球形。茎直立,纤细,单一或上部分枝。

茅膏菜属植物为多年生陆生草本。根茎短。叶互生或基生,密集成莲座状,被腺毛。聚伞花序单一或分叉,顶生或腋生;萼片5,稀4~8,基部多少食生,宿存;花瓣5,分离,花后扭转凋存;雄蕊与花瓣同数,互生;子房上位。蒴果。

茅膏菜属植物有多种颜色,其叶面密被分泌黏液的腺毛,当昆虫停落在叶面时,即被黏液粘住,而腺毛又极敏感,有物触及,便会向内和向下运动,将昆虫紧压于叶面。当昆虫逐渐被腺毛分泌的蛋白质分解酶所消化后,腺毛重新张开再次分泌黏液,故能常在叶片上见到昆虫的躯壳。这类植物本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根系极不发达,因此靠捕食昆虫就能弥补其氮素养分的不足。生林下、草丛等半阴湿地。分布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西藏南部。

茅膏菜_茅膏菜 -形态特征


茅膏菜茅膏菜,多年生柔弱小草本,高6~25厘米。根球形。茎直立,纤细,单一或上部分枝。根生叶较小,圆形,花时枯雕;茎生叶互生,有细柄,长约1厘米;叶片弯月形,横径约5毫米,基部呈凹状,边缘及叶面有多数细毛,分泌粘液,有时呈露珠状,能捕小虫。短总状花序,着生枝梢;花细小;萼片5,基部连合,卵形,有不整齐的缘齿,边缘有腺毛;花瓣5,白色,狭长倒卵形,较萼片长,具有色纵纹;雄蕊5,花丝细长;雌蕊单一,子房上位,1室,花柱3,指状4裂。蒴果室背开裂。种子细小,椭圆形,有纵条。花期5~6月。

性状

性状鉴别全草纤细,长5-25cm。块茎球形,直径3-8mm;表面灰黑色,粗糙,先端可见凹点状茎痕;质轻,断面粉性,黄色至棕黄色,可见排列不规则的维管束小点。

茎圆形,直径0.5-lmm,表面棕黑色,具纵棱,多中空。叶片半月形,边缘有多数棕色的丝毛状物;叶柄细长。茎顶常具花或小蒴果。气微,味甘。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少数向外突起;外被角质层。皮层较窄,内侧为约3列厚壁细胞环带,壁木化。维管束周木型;导管壁木化,韧皮部压缩状,有单个或成束的纤维,壁厚木化,胞腔内多含棕黑色物。髓周薄壁细胞类圆形或多边形,中央多已中空。

粉末特征:灰褐色。
①淀粉粒甚多,单粒椭圆形或类三角形,少数具点状脐点,直径5-33μm。
②纤维碎片多见,侧壁平滑,端壁平钝,胞腔内含棕黑色物,直径6-20μm,壁木化。
③具缘纹孔导管多见,梯纹、螺纹和环纹导管较少,直径13-37μm。
④花瓣表皮碎片可见多数气孔。
⑤花粉粒常数个相聚,表面有刺状突起,萌发孔不明显,直径30-33μm。
⑥腺毛的头部和柄部均为多细胞,棕黄色,直径100-115μm。

茅膏菜_茅膏菜 -化学成份


茅膏菜

全草有毒,球形块根药用称“一粒金丹”,和同属的锦地罗等,均含蓝雪醌(矶松素:plumbagin)、茅膏菜醌(droserone)、羟基萘醌(hydroxynaphthoguinone)等多种醌类成分,可供药用,粘液腺分泌物含类似胰酶的蛋白酶。捕蝇草供观赏。

【化学成分】全草含矶松素、茅膏醌、羟萘醌、氢化萘醌等多种醌类成分。腺毛分泌物含类似胰酶的蛋白酶。

【药理作用】矶松素的药理作用参见白花丹条。

【备注】
(1)叶的水汁触及皮肤,引起皮肤灼痛和发炎。家畜误食可引起氢氰酸中毒症状。皮肤接触中毒,用水或鞣酸液洗涤,后敷硼酸软膏。误食可照氢氰酸中毒解救方法对症治疗。

茅膏菜_茅膏菜 -药理作用

【茅膏菜的功效介绍】:茅膏菜(《本草拾遗》)


茅膏菜

【异名】石龙芽草(《植物名实图考》),山胡椒(《分类草药性》),胡椒草(《四川中药志》),夏无踪、白花叶(《湖南药物志》),黄金丝、滴水不干(《江苏药材志》)。
山地皮(《贵州草药》),捕虫草、食虫草、柔鱼草(《福建中草药》),苍蝇草,捕蝇草、苍蝇网、珍珠草、野高梁(《云南中草药》)。

【性味】甘辛,平,有毒。
①《本草抬遗》:味甘,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功用主治-茅膏菜的功效】治胃痛,赤白痢,小儿疳积,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
②《分类草药性》:下气。治跌打损伤。
③《江苏药材志》:止血、镇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感冒发热:鲜茅膏菜十株。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②治吐血及胃气痛:滴水不干一把。煎汤服。
(《江苏药材志》)③治咽喉痛,痢疾:茅膏菜三至五钱。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④治刀砍斧伤:茅膏菜、白花草研粉调开水服。
(《四川中药志》)⑤治瘰疬:鲜茅膏菜捣烂,敷患处。
(《福建中草药》)⑥治小儿疳积:茅膏菜三至四分。水煎服。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临床应用】
①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将茅膏菜全草晒干研末,用水调和,做成绿豆或黄豆大小的丸子敷患处(痛点),外加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去。敷药后局部有轻微灼痛感,并可出现水泡,此为正常反应。曾治40例,均获一定效果。
②治疗神经性皮炎取鲜茅膏菜全草适量捣烂外擦患处,擦至皮肤灼痛为度,日1次(无鲜品可用干草加白酒适量捣烂)。治疗神经性皮炎8例,经3~4次治疗后,局部痒止,鳞屑脱落,收到近期疗效。

茅膏菜_茅膏菜 -历史考证

形态特征 茅膏菜 茅膏菜-种属概述,茅膏菜-形态特征

石龙芽草(《植物名实图考》),山胡椒(《分类草药性》),胡椒草(《四川中药志》),夏无踪、白花叶(《湖南药物志》),黄金丝、滴水不干(《江苏药材志》)。山地皮(《贵州草药》),捕虫草、食虫草、柔鱼草(《福建中草药》),苍蝇草,捕蝇草、苍蝇网、珍珠草、野高梁(《云南中草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80103/172981.html

更多阅读

柳叶山梗菜 柳叶山梗菜-形态特征,柳叶山梗菜-产地分布

柳叶山梗菜,二名法Lobelia iteophylla C. Y. Wu,桔梗目、桔梗科、半边莲属植物。总状花序,花稀疏,几乎朝向花序轴一侧;苞片与茎生叶同形,长2.5-5.5厘米,宽0.5-1厘米,长过于花,生于海拔800-2500米的溪边林下、林缘或草坡中。中国特有产云南。

草头 草头-形态特征,草头-生长习性

草头,别名金花菜、苜蓿,每一根细茎上面,有叶三齿,如倒心形,先端稍圆或凹入上部有锯齿,叶的表面呈浓绿色,茎梗极短,主根长,多分枝。茎通常直立,近无毛,高30―100厘米。复叶有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约0.5厘米,顶端圆,中肋稍凸出,上半

江南山梗菜 江南山梗菜-植物名称,江南山梗菜-形态特征

江南山梗菜,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80厘米。主根粗壮,侧根纤维状。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幼枝有隆起的条纹,无毛或有极短的倒糙毛,或密被柔,广布于我国亚热带直至热带地区的种毛。山梗菜_江南山梗菜 -植物名称江南山梗菜苦菜,节节花山梗菜_江南

海棱香木 海棱香木-形态特征,海棱香木-历史传说

海棱香木_海棱香木 -形态特征海棱香木,一种药用植物,有毒。最早载于中医著作《素问》及《难经》中。据载,此物原产于西牛贺州(佛教地名),每逢盛夏时节,香木中就会渗出白色乳状液体。当地人将液体晒干后磨制成白色粉末。这种白色粉末燃烧有

伽蓝菜属 伽蓝菜属-形态特征,伽蓝菜属-产地分布

伽蓝菜属,所属植物界,属景天科,约200种,大部分布于非洲,少数产亚洲热带地区,我国有6种,产西南部至台湾,有些栽培供观赏用,如伽蓝菜K.laciniata(L. )DC.。肉质植物,有些基部稍木质;叶对生,单叶,有时羽状分裂或羽状复叶。伽蓝菜_伽蓝菜属 -形态特征

声明:《形态特征 茅膏菜 茅膏菜-种属概述,茅膏菜-形态特征》为网友焦点人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