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 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其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被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86岁。
曹禺简介_曹禺 -社会评价
剧本创作
曹禺
1926年曹禺的处女作《今宵酒醒何处》问世。1934年写就《雷雨》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之后,1936年曹禺发表《日出》、1937年发表《原野》,1938年发表《黑字二十八》(又名《全民总动员》,与宋之的合作),1939年发表独幕剧《正在想》,1940年发表《蜕变》,直至1941年《北京人》完成。
短短几年时间,曹禺的创作水准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看,都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境界。尤其是被誉为“四大名剧”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而彼时他仅有31岁。
1942年曹禺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为话剧,风格与《北京人》颇有相通处。
此后,他所写的独幕剧《镀金》,《桥》(未完成),以及解放后写的《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和《王昭君》(1978)等剧,其艺术魅 力大不如前,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一个事实。
才思衰退
郑秀和早年时期的曹禺
有许多学者认为,曹禺艺术创造力的衰退主要在于解放后受困于行政事务,加上无休止的政治运动的干扰,使他无法集中精力从事创作,因此,1949年成为他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学界一般趋向于认为曹禺艺术创作进入衰退期是在1949年之后。事实上,自从《北京人》之后,曹禺的创作就已经开始呈现出走下坡路的迹象,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的原创性作品已不复出现,人们多年后依然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前期所写的“四大名剧”。
为何曹禺在短短数年内能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在文坛迅速崛起,而后又在正当盛年之时其艺术创造力很快下滑。曹禺前期剧作的原创性和生命力究竟在哪里?是哪些因素赋予这些剧作如此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曹禺后期剧作的生命力为何迅速衰退?导致他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是诸多研究者在反复探究的问题。
曹禺的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他站在人类的高度去看待和表现人的生存困境,他是用一种人类所共同拥有的心灵语言去讲述人的不幸遭遇,以一种深广的悲悯情怀来看待人的痛苦。他的立足点,他的悲悯情怀,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都能深切理解并产生强烈共鸣。而曹禺创作生命力的衰退,与其说是他被困于行政事务与政治运动的结果,不如说是他前期的作品在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语境中被广泛误读的结果。尤其是当时过分强调切近时势的文学批评理论,对曹禺产生了巨大影响。曹禺剧作中凡是与时势相切合的内容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赞扬,与时势相对有距离的内容则大受攻击 。这些误读所形成的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最终使曹禺对自己的创作方向产生了误解,并由此导致他的创造力偏离了自己所熟悉的轨道而进入了他人设定的轨道。也可以说,正是始于三四十年代并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社会主导话语的意识形态化的文学批评,使曹禺极富原创性的创作受到了严格的制约而无法自由发展。
兼职所累
人一旦成名,时间就不再是自己的了,各种职务和活动纷纷找上门。当年的戏剧大师曹禺,也遇到过这样的困扰。
曹禺书法
20世纪30年代,曹禺就成为中国文坛一颗璀璨的新星。年仅二十几岁的他,在短短五年时间里,接连向社会奉献出《雷雨》《日出》《原野》三部恢弘巨作,名噪一时。
青年时代的曹禺,有着他笔下的周冲式的纯真和热情,痛恨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曙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曹禺觉得他向往的新世界已经到来,衷心地希望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怀着满腔热情,和新政协的各位委员一道,参与并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参与全国政协的工作,负责对外文化交流,全心全意地去完成分配给他的工作,包括那些他不熟悉、不会做的事情。
据北京市档案馆保存的1955年11月29日《全国文联收集的曹禺、老舍的兼职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和意见》显示,曹禺当时共兼有十五份职务,分别是:
一、全国人大会代表;二、北京市人大代表;三、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四、“和大”委员;五、中缅友协理事;六、全国文联委员;七、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八、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九、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50-1960年劳模名录曹禺职务是人艺院长
十、中国作家协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十一、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十二、中国作家协会剧本组干事;十三、《剧本》月刊编委;十四、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十五、北京市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如此多的兼职,让曹禺叫苦不迭:虽然自己有热情,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体力上吃不消,也没有时间从事自己最爱的戏剧创作了。他抱怨说:“每天忙于开会、宴会、送往迎来。忙倒是忙,可是忙了一天之后觉得并没有真正做什么事,老这样下去,可能会习惯这种不动脑筋的生活,那可就糟了。”“现在觉得真是缺乏生活,不只是工农兵的生活不知道,知识分子的生活也离得很远。写自己倒还可以,可是自己的生活内容也只是开会。”“国庆节前后几乎在飞机场跑了两个月。一年有三关:‘五一’‘十一’和过新年,报刊都找我写文章,相隔只几个月的时间,也没有什么新鲜感觉,很苦恼,可以找些新的人写,不要老找那么几个人写。”
对于自己众多的兼职,曹禺的意见是:第一、二、三项职务是作为一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兼任;第四、五、六项职务具体工作不多,可以兼任;第七、八、九项职务,也可以兼任;第十至第十五这六项职务希望不兼任,特别是第十四、十五两项坚决不愿再兼任。
针对这次全国文联收集的知识分子们的情况,知识分子社会活动过多和兼职过多问题小组于当年12月在《关于解决在党外科学家、教授、医生、作家、艺术家中一部分人社会活动过多和兼职过多问题的意见》中给出了相应的意见,认为他们参加一些必要的社会活动,担负一定的兼职是必要的,对国家和个人都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兼职过多的情况确实不合理,有必要采取措施给他们减负,使他们能够集中主要精力和时间从事专业工作。
而解决的办法,是采取统一安排、区别对待,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逐步调整的方针。
兼职方面:一、各级人大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委员等一类政治安排,关系到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不宜减除;二、某些行政上的兼职,如业务所需要,可以兼任,但也不宜兼任两个以上不同单位的主要行政职务;三、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方面的兼职,也关系到政治上和工作上的需要,但是目前有不少交叉重复……必须保留的保留,该减去的一律减去,一时不能减去或需要保留名义的,要照顾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权衡轻重主次,作适当的调整和安排;四、某些和他们业务相关的兼职,应当由他们本职所在单位共同商量,作必要的调整。
然而能者多劳,曹禺依然竭尽全力做着占去他三分之一时间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和占去他三分之一时间的中央戏剧学院工作。
久而久之,做那些本来不必去做的事情也就成了曹禺的习惯。晚年时的曹禺,外界活动还是不断。据曹禺的女儿万方回忆,他经常是上午一个活动、下午一个活动,晚上还要观摩看戏,日日如此。每天回家后,曹禺已是筋疲力尽,根本不可能写作。
同时,参与这么多活动,曹禺自己也深感矛盾、痛苦和悔恨。他是多么希望自己每天能有四个小时的时间写作,但希望往往落空。真要有时间,那也是他因病住到医院里去了。他总想写出一个“大东西”,只可惜,由于之前经历的政治 风波、个人状态变化等各种原因,加上没有充裕的、完整的写作时间,曹禺最终没能再写出一个“大东西”,令人唏嘘。
晚年遗憾
曹禺是一位世界级的剧作家,然而,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96年曹禺去世,在长达47年的时间里,曹禺却仅写出《明朗的天》《胆剑篇》(与梅阡、于是之合作)《王昭君》3个剧本。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社会环境所致?是曹禺本人的思路枯竭?还是由于更多的原因?许多人在探讨这个问题。曹禺本人也在不断思考,不断反省。到了晚年,虽然受到了世人的推崇,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都非常高,但他的内心却非常痛苦。
一个作家,如果写不出好的作品,那么,这个作家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尤其对于曹禺这样一个特别敏感的作家。
曹禺夫人
他复出后,很快被加上越来越多的头衔,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面对这些社会活动,一方面曹禺心里明白这是在耗费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他又喜欢参加这些社会活动。每每一接到邀请的电话,他就来了精神;而在活动结束,他回家后又极为疲惫,有一种说不出的沮丧。他在矛盾中生活着,又不停地反省自己。他对女儿万方说:“一天到晚瞎敷衍,说点这个说点那个,就是混蛋呗!没法子。”“我现在的脑子是空空洞洞,一无所有呀!”“告诉你,每个人都有一本账,我写不出东西是我自己的账。你别为我苦恼,你苦你的恼吧!”女儿万方已习惯了父亲自己骂自己,她觉得“痛苦是父亲的天性”。但写不出作品,是曹禺最深层的痛苦。他曾忍不住对万方说:“小方子,你逼我吧,不逼不行啊!我要写东西,非写不可!”他在内心里抗争着,他也付诸行动,到处搜寻材料,许多次半夜起来,一写就是三四个小时。他拟了许多提纲,想了许多计划,也写了不少文字,但往往写好的东西又被曹禺撕掉,他觉得不成样子。在这样写不出作品的情况下,曹禺又去不停地参加社会活动,用社会工作来填充时间。但这样过后,他的内心就更痛苦了。
到了晚年,曹禺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也许是受社会活动或“命题作文”所累,也许是更好的作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总之,很长一段时间,曹禺没有了早年那样的自信,他似乎有点害怕,害怕新写的东西拿出去以后被人非议。这样必然畏首畏尾,许多未完成的作品被他自己很快枪毙了。他给好友巴金写过许多信,其中在1992年12月1日的信中这样写:“我正在写个短篇小说,这是遵从你的嘱咐,何时真写得出,也不可知。‘六十岁学吹鼓手’本是笑话,如今八十岁学写小说,你想,其困难,其可笑,可想而知。但我仍坚持,有一点写一点,写一段是一段,总得把它写完。应该写好了,请你改。我怕太丑了,太不像样,就拿不出去了。”
曹禺最后几年的时光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他摆脱了社会活动的干扰,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写他的作品了,可身体却不行了。但曹禺仍在努力着,他虽然再没有写出完整的巨着,却也在好几个本子上写了很多的文字。有一个《黑店》的剧本,他已拟下了提纲,写下了一个个人物和一场场对话。还有《外面下着雨》《岳父》等剧本,都已拟出了提纲。他的思维还是非常活跃,万方在回忆文章中提到:“他(曹禺)还想写‘斗战胜佛’孙悟空的戏,写如来。其中还出了一个大学者,孙猴子向他讨教,而发现大学者的脑袋和心都空空如也,孙猴儿感叹:怪不得他这样神气,四大皆空他就占了两空,头空心空,做了一生万事通,善哉善哉!我要拜他为师。”
1996年12月13日凌晨3点钟,曹禺静静地离去了。他带着许多构思、许多“宝贝”离开了我们。他生命的最后时光,仍在抗争,仍在奋斗。他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曹禺简介_曹禺 -相关故事
洗澡读书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删改台词
1954年春天,北京人艺排演《雷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作为剧作者和院长的曹禺,竟对台词做了比较大的删改。
第二幕,蘩漪原来有这样一大段独白――“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冒一次,什么我都烧得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着你们。”
这段独白一共有156个字,结果被删改成――“热极了,闷极了,这样的生活真没法子过下去了。”
这段删改后的独白只剩下了20个字。大约,真可以叫做“精益求精”了。
优秀演员
曹禺 演出
曹禺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据万昭与万黛回忆:“爸爸在挪威现实主义剧作家易卜生的名剧《娜拉》(《玩偶之家》)中扮演女主角娜拉。剧中娜拉背着丈夫准备离家出走,爸爸演这段戏,一个人在台上又说,又歌唱,又跳舞,把她在丈夫面前慌乱、复杂的心情,演得精彩极了;爸爸还扮演根据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莫里哀名剧《悭吝人》改编的《财狂》主角,在韩伯康发现丢钱的那场戏中,他一人又是哭,又是闹,最后‘蹦蹬’一下晕倒在台上,把韩伯康这个守财奴表现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受到当时报刊的高度评价。”
临终遗憾
曹禺最后的日子里,前后在北京医院住了8年,在此期间他的灵魂深处,始终没有离开过文学创作,自然主要是戏剧创作。老师手边一直有好几个本子,其中有活页本、小笔记本、学生用的横格本……里边的内容很丰富繁杂,有他的断想,有日记,有人物的对话,有写出的诗,更多的是他想写的剧本之提纲等。
那段时间,曹师的枕头边上常常放着《托尔斯泰评传》之类的书。他看起来很是认真,很有兴致。有时,他看着看着突然一撒手,大声说:“我就是惭愧啊,你不知道我有多惭愧。”“我要写出一个大东西才死,不然我不甘。我越读托尔斯泰越难受。你知道吗?”
曹禺简介_曹禺 -个人作品
剧本创作
五幕剧四幕剧三幕剧独幕剧电影剧本北京人王昭君雷雨日出蜕变明朗的天正在想艳阳天胆剑篇屈原原野家桥镀金黑字八十二(又名:全民总动员)
以上资料整理自
戏剧理论
作品 封面一览编剧术
曹禺论创作论戏剧
翻译作品
1946年罗密欧与朱丽叶散文书信
书信集散文集曹禺致李致书信(李致 编)迎春集以上资料来源
曹禺简介_曹禺 -艺术特色
戏剧结构
矛盾冲突是曹禺戏剧结构的核心,曹禺早期戏剧的结构设置紧紧围绕矛盾冲突展开,冲突多变且因剧而宜。在多变戏剧冲突下,曹禺早期剧作有共同的精神内质的,即对原始野性的讴歌赞美。如《原野》中描绘的原始的美,仇虎在原始森林中奔跑,“大地轻轻地呼吸着,巨树还那么严肃,险恶地伫立当中。”但是,对原始野性的讴歌赞美在曹禺后期剧作中退却消失,戏剧冲突也随之匮乏。而其剧作的整体结构模式则是由锁闭世界和旁逸而出的新世界构成。曹禺以“家”作为锁闭世界的表达方式,而以“出走”作为走出锁闭世界、寻到新世界的手段。其早期剧作结构模式的发展过程正是新世界逐步战胜锁闭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生动的体现在里《雷雨》到《北京人》的创作过程中,《雷雨》是封闭式的代表作,而后的《日出》、《原野》则开始体现在封闭世界缝隙中寻找新世界,随着锁闭世界的崩溃,新世界成为丰体结构模式。同时曹禺善于化用戏剧情,情节是戏剧结构的重要因素。剧作构思首要来自对生活素材、印象的重新组合,但是,对固有戏剧情节化用、重构和再创造也是剧作构思的一重要来源。曹禺剧作的诸多情节正是来自对中外戏剧情节的化用和重构。戏剧情节的化用是曹禺剧作结构的一大特色。剧作结构的诗化则是曹禺戏剧的另一大特点。追求诗性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方向,曹禺曾说过《北京人》是他当诗来写的,而另一部剧作《雷雨》虽然并非有意为之,依然存在浓厚的诗意,这使得《雷雨》的环境氛围描写显得异常郁闷但是极富深意。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染与西方戏剧的借鉴下,曹禺注重诗意与剧作结合,取得了很高成就。曹禺剧作结构的诗化主要体现于语言和戏剧性情境。
语言风格
曹禺的戏剧语言极具特色,从而使得他在处理戏剧冲突当中,能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或则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灵交锋,或则刻画剧中人内心的自我交战。表面的争执、外部的冲突都包蕴着剧中人的内心交战。一切外在的冲突、争辩与日常生活场景,都是为了酝酿、激发与表现内心冲突。
语言个性鲜明的性格化是优秀戏剧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曹禺戏剧的一大特点,曹禺笔下的人物个性化语言,非常突出。如《日出》中李石清:“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寥寥数字,充分地暴露了李石清阴险卑劣、残忍无情、无耻的思想性格。《日出》中这样的几乎没有特别拗口的台词,做到了通俗易懂,精练深刻。而且,台词里充满了精妙的停顿和省略,使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完全进入台词所创设的情景中。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指剧中人物不仅表现出在说话,而且出表现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它是和手势、表情、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的`,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而曹禺的语言恰巧也有富于感染力的动作性,如《原野》第三幕仇虎在森林中逃跑的幻觉描写,曹禺别开生面地展示了仇虎的内心悲剧冲突,重现了他所遭受的种种不公,他在种种幻觉纠缠下拼命挣扎、苦斗,反抗意志愈益顽强。另外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也是曹禺惯用的手法,在《雷雨》中,优秀的潜台词比比皆是如:大海打周萍时所说的“你准备好了?”就是指你是准备好跑了呢?还是准备好挨打了呢?
曹禺的语言也是抒情、诗意的。曹禺在创作中运用了一些诗的语言技法如比喻、象征、含蓄等的综合运用,使他的戏剧语言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在剧本中,曹禺喜欢对他所描绘的人物进行外貌、性格和身世的具体描述,对人物生活的场景作祥细的说明和描绘。这种语言如同叙事诗一般,具有浓厚的抒情性。那象诗一样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意蕴深厚,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曹禺决不是孤立地、静止地撰写人物台词,而是让人物身临其境地讲话,将刻划人物内心活动的台词同舞台效果、布景的描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雷雨》便是是当做诗来写的,其中的许多台词准确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抒发了人物的内心情感。繁漪是一个“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折磨,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而又只能屈从这样的处境,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繁漪在第二幕中那段著名的独白,简直就是一首贮满愤懑与渴望: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着你们。繁漪在“宇宙残酷的井里”拼死攀援的艰辛与焦灼、压抑与烦闷,“爱起你来像一团火”,“恨起你来也像一团火”的炽烈阴鸷的个性也都熔铸在这诗里。
曹禺简介_曹禺 -人物评价
曹禺所获法国骑士勋章
赵朴初:“艺海诲人曾见雷鸣四海,文章华国长如日出东方。”
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