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蛙(Glass Frogs),原产于委内瑞拉,属于两栖类中的瞻星蛙科。玻璃蛙身体呈透明状,移动时仿佛能够改变体色,背景环境可透过透明皮肤映衬出来,从而有效逃避掠食者。覆盖玻璃蛙内脏器官和四肢的皮肤绝大部分没有色素,并且一些部位非常纤薄。这样就能够看到它们遍及身体的血管,以及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的身体内部器官。背景色彩可穿透青蛙的身体,使它们完全隐形于绿叶之上。
玻璃蛙_玻璃蛙 -概述
玻璃蛙
玻璃蛙属于瞻星蛙科。瞻星蛙科是由EdwardHarrisonTaylor于1951年建议的。大约有138种玻璃蛙生活在中央雨林以及南美地区。
覆盖玻璃蛙内脏器官和四肢的皮肤绝大部分没有色素,并且一些部位非常纤薄。这样就能够看到它们遍及身体的血管,以及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的身体内部器官。背景色彩可穿透青蛙的身体,使它们完全隐形于绿叶之上。当玻璃蛙栖息在叶片上很难分辨哪一部分是青蛙的身体,这种透明身体特征具有隐形效果。
并且在繁殖期,玻璃蛙会定期地在卵上添加一层黏液保护膜,使卵保持湿润避免真菌和寄生虫感染。
玻璃蛙_玻璃蛙 -演化及分布
玻璃蛙的卵玻璃蛙源自于南美洲并以多倍的速度向中美洲扩散。其特征的演化非常复杂,包括多重的获得及失去上膊棘、前肢蹼的退化、及完整的腹部透明化。
于1950年代及1970年代之间,大部分的玻璃蛙都是从中美洲发现,尤其是哥斯达黎加及巴拿马,只有少数的是在南美洲发现。于1973年,JohnD.Lynch及WilliamE.Duellman探索了厄瓜多尔的玻璃蛙,发现它们集中在安第斯山脉。后来的学者加入了更多从中美洲、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及秘鲁的玻璃蛙。
玻璃蛙_玻璃蛙 -科学分类
透过玻璃蛙能够看到它们的心脏、肠道和红色血管玻璃蛙的分类备受争议。1991年的研究指瞻星蛙科的分类是基于支序分类学原理,且为一个单系群。那些拥有上膊棘的成年雄性玻璃蛙被建议分类到瞻星蛙属;小跗蛙属则包含了拥有球状肝脏的物种。不过,科蛙属则一个异相的分类,它们包含了缺乏上膊棘及球状肝脏的物种。于2006年,就外趾拥有基本蹼的物种成立了Nymphargus属。玻璃蛙的四个属(瞻星蛙属、科蛙属、小跗蛙属及Nymphargus)已被证实为多系群或并系群。另外亦有建议一个新的分类。
玻璃蛙_玻璃蛙 -生物形态特征
玻璃蛙一般都较为细小,只有3-7.5厘米长,会吃同类的幼体。除了透明的腹部外,全身都呈绿色。外观像一些卵齿蟾属及树蟾。不过树蟾的眼睛是向两侧的,而玻璃蛙的眼睛则是向前的。一些树蟾,如Hyloscirtuspalmeri及光夭雨蛙,其下腹也像玻璃蛙般透明,但脚跟有距。由于缺乏色素沉着,玻璃蛙的内脏、骨骼以及肌肉透过皮肤清晰可见。
玻璃蛙_玻璃蛙 -生理习性
玻璃蛙卵排在叶子上
栖息
玻璃蛙大部分都是树栖的。繁殖季节间会沿河流生活,尤其散布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山区云林,也有一些物种在亚马逊雨林及半落叶林。
产卵
玻璃蛙一般会在山区河流、小溪及小河上的叶子或丛林上产卵。其中一种会将卵产在瀑布边的石上。产卵的方法会随物种而有所不同。雄蛙一般会在近卵的叶子上叫。比在水中产卵,在这些地方产的卵并不易受掠食者侵袭,但一些寄生性的蛆却影响着它们。故此,一些玻璃蛙会照顾其卵。当孵化后,蝌蚪会掉落到水中。蝌蚪体型较长,尾巴及底鳍强壮,很适合水流急速的水体。繁殖季节以外的时间,一些物种会栖息在林冠。
玻璃蛙_玻璃蛙 -环境中的“晴雨表”
玻璃蛙玻璃蛙一类的两栖动物被看着是指示物种,它们的数量多少反映出整个环境状况的好坏。这些两栖动物的皮肤具有极好的渗透功能,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能提供有关环境退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早期警示。玻璃蛙对环境中的变化非常敏感。
玻璃蛙_玻璃蛙 -生存现状
由于采伐和农田开垦破坏了它们的雨林栖息地,已经有许多玻璃蛙品种被列入了世界保育联合会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