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花鼓灯风格特点 花鼓灯 花鼓灯-风格特色,花鼓灯-传承现状

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它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汉民族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之一。曾被周总理誉为“东方芭蕾”,又有“淮畔幽兰”的美誉。 2006年5月20日,花鼓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鼓灯_花鼓灯 -风格特色

花鼓灯的舞蹈是艺人们长期深入观察生活,运用"比、兴"的手法,充分表现自身思想感情的舞蹈语言。例如从鸟儿在枝头喃喃细语的形象中创作出的"凤凰三点头",有感于春风杨柳而创作的"凤摆柳"等,都是从生活现象中提供升华成为优美的舞蹈动作。

安徽花鼓灯风格特点 花鼓灯 花鼓灯-风格特色,花鼓灯-传承现状

花鼓灯・蚌埠花鼓灯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蚌埠市


花鼓灯

蚌埠花鼓灯包含四百多个语汇、五十多种基本步伐,舞蹈动作超常度高,时间差大,瞬间舞姿复杂多变,这些构成了花鼓灯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使花鼓灯成为用肢体语言表达复杂情节的优秀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花鼓灯的舞姿和动作很讲究放与收、动与静的巧妙结合,动作的节奏性强,且富有变化。蚌埠地区出现了冯国佩、常春利、郑九如、石经礼、杨再先等一批花鼓灯名家,还产生了《游春》、《抢扇子》等一批有影响的节目,形成了"千班锣鼓百班灯"的鼎盛局面。

花鼓灯・颍上花鼓灯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颍上县


花鼓灯

颍上花鼓灯除在题材、形式、音乐、舞蹈等方面与淮南、蚌埠两地区的花鼓灯有相似之处外,亦有自身的特点。它舞蹈动感特强,节奏紧促有力,动作韵味十足,速度快捷敏锐,架势变换频繁,表演场面炽热欢腾,演员情绪欢快激昂,唱腔粗犷高亢,整个演出气氛堂皇富丽,地方特色浓郁。颍上花鼓灯表演者由数名鼓橛子、腊花对偶组成,通常由领首的第一个鼓橛子(叫杈伞把)领舞出场,主要有大花场(跑大场)和小花场(跑小场)等段落。

颍上花鼓灯大多即兴演唱,多用锣鼓敲击(常用鼓、锣、镲、小锣等四件),锣鼓经无谱,常用凤凰三点头、长流水、小五番、十八番、大刹点、小刹点等,大多即兴变奏,随舞蹈变化而变化。音乐多采用民族五声音阶,常用宫和羽、征混合调式。颍上花鼓灯有《抢板凳》、《抢手绢》、《游春》等一批有人物有情节的传统舞蹈节目和一些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

演出特点


花鼓灯

舞蹈是花鼓灯的主要构成部分,舞蹈中包括“大花场”、“小花场”、“盘鼓”。“大花场”的集体表演的情绪舞;“小花场”是“鼓架子”和“腊花”的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有人物、情节的小舞剧,是花鼓灯舞蹈的核心部分;“盘鼓”则是舞蹈、武术、技巧表演相结合又具有造型艺术特征的表演。

歌唱部分统称灯歌,多在“大花场”、“小花场”中间由“鼓架子”和“腊花”对唱或独唱,可长可短,即兴性强。

花鼓灯锣鼓是花鼓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场面锣鼓和灯场锣鼓,具有情绪热烈奔放,节奏形式多变,明快紧凑,感染力强等特点。场面锣鼓可独立存在,单独演奏;而灯场锣鼓则与花鼓灯的舞蹈和小戏表演融为一体,起伴奏和渲染情绪的作用。

“大花场”是集体表演的情绪舞。人数一般为单数,有七人、九人、十一人等,第一人为“伞把子”,其余“鼓架子”、“腊花”各占一半。表演量,“武伞把子”舞罢,奔至上场门,高喝一声“唉”,引出群舞演员。“腊花”多人各自站在“鼓架子”肩上,手中翻动着扇花、手绢花,或做各种造型姿态,在狂欢般的锣鼓声中鱼贯而出。

演出中,“伞把子”一把岔伞指挥全局,“鼓架子”和“腊花”联接转换各种图形,表演热烈、奔放的集体舞蹈,并穿插各人擅长的身段和筋斗,扭、跳、翻、跌等一系列高难度技巧。演到激烈处,众“鼓架子”伴着锣鼓点节奏,常常吹起高亢悦耳的口哨。传统的“大花场”队形,先跳“走四门”,再跳其它图形,有“五朵梅”、“蛇脱壳”、“两堵墙”等20余种。“大花场”舞罢,全体演员在“伞把子”带下跳出场。

“小花场”是“鼓架子”和“腊花”的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情节舞,这是花鼓灯舞蹈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现男女相互爱悦、嬉戏逗趣的情景。“小花场”也有文武之分,文场以唱为主,舞次之,武场以舞蹈、筋斗、技巧表演为主,唱次之。“小花场”的歌唱以“腊花”为主,“鼓架子”帮腔、陪衬,内容多是即兴编唱。演出中,一般是先舞一段,演员招手,煞住锣鼓,二人站在场中唱,结束后再起舞。在怀远县还流传一种双花场,为两个“腊花”和一个“鼓架子”的三人舞。其中,有“二女争夫”的情节,有戏剧矛盾,表演起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盘鼓”是舞蹈结合杂技、武术等技巧表演。“地盘鼓”为地面上的双人技巧表演。“中盘鼓”,一种是“腊花”站在“鼓架子”腿上,做“射雁”、“斜塔”等各种造型姿态;另一种是双人配合的跟头技巧,如“过山”等。“上盘鼓”是“腊花”站在“鼓架子”肩上,做出各种造型姿态,如“坐肩”“鸭子凫水”等,还有三人以上的造型,如“老鹰叼小鸡”“双挎篮”等等。

花鼓灯歌唱部分统称灯歌,主要唱调有“慢超牛”、淮调、“卫调”等十余种。曲调抒情、缓慢,而舞蹈则节奏强烈、急速,因而歌的时候不舞,舞的时候不歌,灯歌唱词的基本句子形式为五句一唱段,其基本结构,最常见的铺陈、对比、问答和重叠;灯歌曲调跳跃多,演出现四度、五度、六度或七度音程,并使用滑音进行修饰,灯歌音乐的主要特点为:无论唱句、唱段多少,都在第三句的结尾由锣鼓敲出匡匡1令匡一令1匡01的过门,然后再接着唱。较流行的曲子有《伞把子调》《小鼓架子调》、孟姜女等。

花鼓灯锣鼓班子至少要有7人组成,使用的乐器以花鼓、大锣、大钹为主,配以小锣、小钹、脆锣。花鼓灯锣鼓音乐的节奏型式多变、欢快高亢、健美而有力度,演奏一气呵成。它的基本节奏型是四二拍,如:押条鼓2/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80103/172293.html

更多阅读

韩式装修风格特点 最便宜的装修风格

韩式家居装修风格往往给人以唯美、温馨、简约、优雅的印象,同时散发着一种干净温馨的家居氛围,时下更是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韩式装修风格炫丽,是很多女人们喜欢的一种家居装修风格,有田园般气息,能够营造温馨的气氛。 韩式装修风

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特点 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区分

1.2.2张敏 山西大学 2009-06-01要说起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特点就不得不相到起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它是长期流传在江浙、上海地区的民间器乐艺术,并在长期的流传中与当地的民间音乐相融合,吸收和借鉴了其他姊妹艺术的音乐特色,丰富了其演奏

朦胧诗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浅探 北欧风格特点

在王春林先生的博客上见到《朦胧诗概说》一文,对朦胧诗的形成、发展及其有关论争做了梳理、阐发。翔实而有条理。这勾起我的点滴记忆,想到1981年3月发在某学报上的小文。当时确是有感而发,但也仅仅是一点感想或感悟而已,理论或曰“学理

辛弃疾词的风格特点 辛弃疾词的特点是

辛弃疾词的风格特点林德涛宋词由北宋苏轼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的风格。这种风格,随着南宋初期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得到继承。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成就,写出许多具有雄浑、阔

尚书第 尚书第-风格特点,尚书第-建筑布局

尚书第俗称“五福堂”,在福建省泰宁县城内胜利二街福堂巷,为明朝 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 李春烨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的府第。建筑布局严谨合理,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居民日

声明:《安徽花鼓灯风格特点 花鼓灯 花鼓灯-风格特色,花鼓灯-传承现状》为网友胡子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