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厚的羽绒服相当于9℃,厚羊绒衫是4℃……”一条名为“穿衣法则”的微博在网络上被频繁转发,吸引了许多爱美白领的注意,衣服被量化的保暖性似乎能让穿衣变成一件简单又时髦的事。衣服有温度,可以量化保暖性,这就是“穿衣法则”。不过专家回应称,这种说法不严谨。
穿衣法则_穿衣法则 -法则盛行
穿衣法则
一条“穿衣法则”在微博上被人高频率转发“比较厚的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相当于6℃,稍厚的弹力絮棉衣是5℃,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是3℃,厚的棉毛衫2℃,薄的棉毛衫是1℃等,若温度为22℃,那么穿一件短袖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控制在26℃就可以。”
这条“穿衣法则”在各网站几乎都有过万的转发量,很多人看到的第一个反应是“有意思”“实用”。有网友追捧说:“我有选择恐惧证,很适合这种规范化计算方式。”网友董特特说:“可以参考下,对于经常南北跑的同志们很有帮助,收拾行李可以用计算温度法。”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质疑。有网友算了笔账:“怪不得0℃的时候总那么冷,厚羽绒服+羊毛衫+薄棉毛衫=9+4+1=14℃。要穿厚羽绒服+两件羊毛衫+抓绒卫衣+三件厚棉毛衫=26℃。”还有网友直接炮轰说:“新的和旧的差别很大,暖不暖和主要看蓬松度,而不是材质。学过热力学的人都知道。”
穿衣法则_穿衣法则 -法则由来
穿衣法则
“穿衣法则”的最初发明者――杭州市中医院中内科副主任医师桂晓春。
“这只是我为女儿总结的加衣、减衣经验。”桂晓春介绍,杭州的秋天气温起伏不定,女儿三四岁时,穿衣稍微不注意,就会发烧、感冒。于是,她每天测室内温度,并记下孩子穿了什么衣服。根据一年来孩子感冒、出汗时的温度和当时的穿衣状况,总结出了这条适合女儿的穿衣法则。
桂晓春进一步做了解释,“温度为26℃时,穿一件T恤刚刚好,以这个为基准,如果温度下降3℃,加一件薄外套就刚刚好;下降4℃,加一件厚羊毛衫就行。这就意味着,薄外套代表3℃、厚羊毛衫是4℃,以此类推。”
穿衣法则_穿衣法则 -专家回应
穿衣法则
回应:“穿衣法则”不严谨
许多服装厂商的老板们听到都觉得新鲜,谁都说不准。中国服装协会和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也都表示,“行业里没这种说法,也没有这个定义。衣服的热度是多少,这个不是国家标准。”
“我的手机报上也收到了这条“穿衣法则”,这个说法太不严谨了。”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服装的检测标准里并没有温度标准这一项。该工作人员介绍,衣服暖和不暖和主要取决于保温率、导热系数、热阻值、克罗值这四个参数,“如果老百姓拿衣服来检测保暖性,我们也是检测这四项。”
对于老百姓来说,保暖率是最直观的参数,这是通过专业的计算公式算出来的,而在商场购买的服装,并不会将保暖率标注出来。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只有保暖内衣有保温率的要求,标准是在30%以上,而其他服装鞋帽都没有对保温率的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