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简介 河鲈 河鲈-物种简介,河鲈-基本资料

河鲈(学名:Perca fluviatilis)为鲈科鲈属的鱼类,俗名五道黑。分布于欧洲、亚洲北部和美洲北部以及新疆、黑龙江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是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淡水鱼类。为肉食性鱼类。以小型鱼类为食,个体大些,生长较快,三冬令可达成熟,最大个体可达500mm。


河鲈

河鲈_河鲈 -物种简介

河鲈,是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淡水鱼类。生活于植物丛生的江河、湖泊中。通常有两个类群:一个种群生活于沿岸浅水区,以无脊椎动物为食,个体较小,生长也慢些;另一个种群栖居于深水区,以小型鱼类为食,个体大些,生长较快,三冬令可达成熟,最大个体可达500mm。仔鱼以浮游动物为食,体长达40毫米时,则以小型鱼类为食,有时亦食些水生昆虫和甲壳类。

河鲈_河鲈 -基本资料

名称:河鲈
俗名:五道黑
英文名:perca fluviatilis
目类:鲈形目、鲈亚目
科别:鲈科
属类:鲈属

河鲈_河鲈 -简介


河鲈

河鲈属鲈科鱼类,为肉食性鱼类。在中国仅分布于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水系,上世纪60年代末移殖到新疆博斯腾湖,70年代至90年代初,河鲈成为博斯腾湖的主要经济鱼类,分布数量居其他鱼类之首,捕捞的渔获物中河鲈占90%以上。90年代以后,河鲈在各水域的捕捞量急剧下降。

河鲈在夏季摄食比冬季为旺,产卵时期通常停止摄食。开始成熟的亲鱼为5冬龄,早春解冻后,水温达7-8℃时,即在水势平稳的场所进行繁殖。河鲈夏季摄食旺盛,秋季摄食减少,冬季不停食,但产卵时通常停止摄食。

河鲈性成熟年龄2~4龄,绝对怀卵量1.2万~3万粒,卵径较小约2毫米。水温达7~8℃时河鲈开始繁殖产卵,产卵场所为水流平稳、有水草的区域。河鲈产胶质卵,卵连成带状附于水草上,孵化期8~12天。

河鲈_河鲈 -形状


河鲈外形图

河鲈体侧扁,长椭圆形,尾柄较细。头小,吻钝,口端位。下颌比上颌稍长,上颌骨后端达眼的下方,上下颌及口盖骨上均有细齿。前鳃盖骨后缘有许多小锯齿,后鳃盖骨后缘有1根刺。两背鳍略分离,第一背鳍为8-16根硬刺,其中第4根最长;第2背鳍为3根硬刺和13根软鳍条,以第1、2根鳍条最长。胸鳍侧位而较低,腹鳍胸位,尾鳍浅叉形,两叶末端圆。

河鲈体为棕褐色,有7-9条黑色横斑,腹部白色;背鳍浅灰黄色,第1背鳍后部有1个大黑斑;胸鳍浅黄色;臀鳍、腹鳍及尾鳍为橘黄色。

河鲈_河鲈 -习性

河鲈以捕食小鱼、小虾为生,并以袭击方式摄食。河鲈性成熟较早,在自然条件下,性成熟年龄在1至2龄,繁殖力强,产带形卵。适宜的生长水温在18~24℃,易集群,夜视力极强,生长速度快,当年鱼种可达80~190克。

河鲈对水温敏感,夏天生活在湖沼表面温度较高的地方,冬天则生活在水底温度不会下降的地方。雌鱼在石头或水草上产卵,每条可产下30万个长条形的卵,但是因为雄鱼很少,并非所有卵都能受精。卵在1~2周内孵化,幼鱼过群体生活,成鱼则单独活动。

河鲈_河鲈 -价值

河鲈肉质鲜嫩,爽滑少刺,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含量较低,是淡水鱼类中的珍品,流传有“尝罢河鲈不思鱼”之说,深受消费者青睐。大规格的河鲈商品鱼在市场上非常紧俏。

河鲈_河鲈 -人工繁殖


河鲈

亲鱼培育 秋季收集繁殖用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体重500克以上,雌雄配比1∶1.5。越冬前投喂小杂鱼强化培育。封冰前水温5~10℃转入越冬池,越冬密度200~250千克/亩。河鲈越冬期间也不停食,所以越冬池里需投喂小杂鱼作为饵料,投喂量约为亲鱼总量的2~3倍,以促使亲鱼性腺发育。越冬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新,水深5米,北方冰封期间要打冰眼,观察鱼群活动情况,并及时扫除积雪,以防越冬亲鱼缺氧死亡。

雌雄鉴别生殖季节,雌鱼腹部较雄鱼膨大松软,雌鱼生殖孔凸出,雄鱼生殖孔凹进。

人工催产选择成熟度好的河鲈进行催产,催产剂可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促黄体激素释放素类似物(LRH-A)合剂或单用HCG。剂量分别为HCG 500国际单位+LRH-A 5微克/千克鱼体重或HCG 1000国际单位/千克鱼体重,雌雄剂量相等。催产后亲鱼放入网箱或产卵池,注意观察鱼群活动情况,水温12℃左右,效应时间为35~40小时。催产用亲鱼可选自池塘培育,也可在繁殖季节从市场收购。

人工孵化成熟度好的河鲈经催产后可全部产空,卵为胶质卵连成带状呈半漂浮状态。将胶质受精卵移入孵化槽流水孵化或静水充气孵化。孵化水流早期要求微弱,以后逐渐增大水流直至出膜前期。当有少量鱼苗出膜后,要缓慢减少水流。河鲈孵化期较长,从受精卵到鱼苗出膜需100~120度・日,卵黄囊吸收期需40~60度・日,孵化适温10~16℃,易发生水霉病。

夏花培育刚孵化出的河鲈鱼苗通体透明,全长0.65厘米左右,卵黄囊吸收完毕时全长为0.7厘米左右。鱼苗出膜3~4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平游期,可转入夏花鱼种培育阶段。


人工繁殖的河鲈鱼苗

水泥池培育 面积5~10米2,放养密度100~200尾/米2。投喂浮游动物如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等作河鲈鱼苗早期饵料。饵料可用饵料生物池培养,也可以直接从其它水体中捞取小型浮游动物投喂。但收集来的浮游生物必须经过过滤以确保投喂的是轮虫和小型枝角类、桡足类,防止投入剑水蚤成体等大型浮游动物,以防对鱼苗造成威胁。5~7天后每天投喂切碎的小杂鱼等补充动物蛋白,经过15~20天的培育,鱼苗可长至3厘米。这时应转入饵料丰富且有水草作隐蔽场所的池塘养殖,以减少自残现象发生。

池塘培育直接把平游期鱼苗从孵化车间移至夏花培育池进行培育。池塘面积2~3亩,水深1.5米左右,放养密度5万~6万尾/亩。人工繁殖开始前3周,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进行清塘消毒,并施发酵过的粪肥300千克,以确保鱼苗下塘时有足够的浮游动物作开口饵料。待生石灰药力消失后,播种水生植物种子如苦草等,一是有利于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栖息,二是为鱼苗提供隐蔽场所,防止自相残杀现象发生。一般经过2~3周培育后,体长达3~4厘米,夏花阶段培育结束。

河鲈_河鲈 -培育价值

河鲈肉质鲜嫩,爽滑少刺,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含量较低,是淡水鱼类中的珍品,流传有“尝罢河鲈不思鱼”之说,深受消费者青睐。大规格的河鲈商品鱼在市场上非常紧俏。

河鲈_河鲈 -参考资料

[1] 三农在线 http://www.farmer.com.cn/hy/spaq/spybj/200905/t20090508_446167.htm

[2] 浙江渔业信息网 http://www.zjfishery.com/subpage_detail2.asp?id=1101

物种起源简介 河鲈 河鲈-物种简介,河鲈-基本资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80103/171034.html

更多阅读

春节的起源简介 中药学 中药学-简介,中药学-起源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内容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中药药性的

春节的起源简介 马丁靴 马丁靴-简介,马丁靴-起源

马丁靴从来都是次文化的象征、街头流行的鼻祖,是时尚文化不可或缺的符码。它坚固耐穿,即便它已经在脚下变得很旧很旧,还是依然漂亮,给人的感觉就似一位亲切的老朋友。马丁靴_马丁靴 -简介马丁靴马丁靴从来都是次文化的象征、街头流行

春节的起源简介 风笛 风笛-简介,风笛-起源

风笛(Bagpipes)中文读音:fēng dí,又名风袋管,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民间乐器。风笛属管乐器,发声原理类似于风琴、手风琴以至于口琴,靠气流振动簧片(镶嵌在木管内)发声。其发音原理是演奏者向风袋内充气,再把风袋内的气流压送到装在风袋上的

声明:《物种起源简介 河鲈 河鲈-物种简介,河鲈-基本资料》为网友独自流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