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神鸟金饰(亦称“四鸟绕日”金饰),是2001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的一张金箔,属商代晚期作品。“太阳神鸟”图案已经被中国国家文物局用作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并被“神舟6号”载入太空。太阳神鸟金饰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其含金量达到了94.2%。系先用自然砂金热锻成为圆形,然后经过反复锤炼,最后根据相应纹饰的模具进行刻划和切割,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太阳崇拜的习俗。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太阳神鸟金饰_太阳神鸟金饰 -出土过程
“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2001年2月8日,在成都近郊金沙村的管道施工中,挖出了一些铜器、石器等文物,考古人员随即展开文物大抢救,对挖碎的每一块泥土进行地毯式搜索。25日上午,一块直径约10厘米的小泥块在施工回填土中不经意地露出了一个小金角,阳光下显得尤其耀眼。考古学家们用竹片和油漆刷小心翼翼地剥落泥块外层的松土,早已被揉成一团的太阳神鸟金饰才得以重见天日。
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2005年10月12日至10月17日,“太阳神鸟”金饰的蜀绣制品搭载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后返回地球。
2011年12月30日,“太阳神鸟”金饰成为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核心图案。
太阳神鸟金饰_太阳神鸟金饰 -外观
太阳神鸟金箔饰,
太阳神鸟金饰形制为圆形,内有镂空图案,重20克,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为0.02厘米,且由自然砂金制成,含金量高达94.2%。其圆形金箔上的镂空纹饰,如同一幅均匀对称的剪纸图案,可能使用了相应的模具,精心切割而成,但也有专家认为是随手切割而成。无论是纹饰的整体布局或图案的细微之处,都一丝不苟。其图案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图案中心为一镂空的圆圈,周围有十二道等距离分布的象牙状的弧形旋转光芒,代表一年12个月周而复始。这些外端尖锐好似象牙或细长獠牙状的光芒,呈顺时针旋转的齿状排列。外层图案是四只逆向飞行的神鸟,引颈伸腿,展翅飞翔,首足前后相接,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排列均匀对称,即代表金鸟负日的神话传说也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整幅图案好似一个神奇的漩涡,又好像是旋转的云气或是空中光芒四射的太阳,四只飞行的神鸟则给人以金乌驮日翱翔宇宙的联想,据此,专家学者将其定名为“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_太阳神鸟金饰 -寓意
太阳神鸟金饰,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太阳神鸟金饰又随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象征着中华民族如神鸟一样,实现了千年飞天梦。太阳神鸟是古蜀人早期部落的图腾,“神鸟绕日”表达了中华先民向往太阳、崇尚光明的飞天梦想。
太阳神鸟金饰_太阳神鸟金饰 -制作工艺
据分析,制作太阳神鸟金饰要先用自然砂金热锻成为圆形,经过反复锤揲,使金箔的厚薄基本一致;然后剪切掉外表参差不齐的部分,使其成为一个较标准的圆形;最后在圆形的金箔片表面刻画出太阳和四只鸟,再根据已画的纹样刻划切割形成镂空。由于金箔很薄,边缘总会卷翘,在雕刻完成后,还要再把翘起来的地方一点点锤平。整个过程,至少要用到热锻、锤揲、剪切、打磨、镂空等工艺。
太阳神鸟金饰_太阳神鸟金饰 -图案揣测
对于太阳神鸟金饰的图案,一般有两种解释。
太阳神鸟金饰
一是根据《山海经》中有关太阳神帝俊的记载,认为旋转的火球是太阳神,围绕着它的四只鸟是太阳神的四个使者,寓意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是旋转的火球是太阳,四只鸟是托负太阳在天上运动的神鸟,该图案展示的是“金乌负日”这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传说中国古代天上有十个太阳,是帝俊与羲和所生,他们住在东方汤谷的扶桑树上,太阳被金乌所背负,一只返回后另一只又接着出去,每天轮流着从东方的扶桑飞向西方的若木。
太阳神鸟金饰_太阳神鸟金饰 -历史背景
出土太阳神鸟金饰的金沙遗址,时间距今三千多年,大概处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650年的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是三星堆文明衰落之后的又一个古蜀国都邑所在。古蜀人源自居住在古康青藏大高原的古羌族支派,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向东南迁居。他们在成都平原兴建了规模宏大的早期城市,在城市周围进行农业耕作。得天独厚的地理、肥沃的土壤、丰富的矿藏,孕育出与黄河流域大不相同的文化:古蜀人梳高高的椎形发髻,穿衣左衽,袖口窄小,背面比正面长,像长着尾巴一样;他们在三足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