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抗癌协会、北京304医院肿瘤生物中心介绍:DC-CIK 生物免疫疗法(或DC+CIK)是指与DC细胞共培养的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s,CIK)是一类抗肿瘤抗病毒效应细胞,能在体外被诱导并大量增殖。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有效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成熟的DC可以通过Ⅱ型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Ⅱ)等途径提呈肿瘤抗原,有效抵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CIK细胞和DC细胞是细胞免疫治疗的2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联合可确保高效的免疫反应。
dc-cik_DC-CIK -作用
随着细胞制备技术的日趋完善,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在临床逐渐开展,相关报道可见。实验研究方面,Marten实验研究表明:DC和CIk共培养可以同时促进CIK细胞和DC细胞的增殖和免疫功能。张嵩等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化疗后应用DC-CIK细胞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使肿瘤完全消失;而且DC-CIK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对集体免疫系统功能不产生危害,在当前对肿瘤特异性抗原了解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应用DC-CIK细胞作为肿瘤放化疗和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白血病中
赵春华等研究表明:与DC共培养可使CIK细胞获得更高的增殖速率和更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DC-CIK细胞可以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策略。童春容等临床研究显示:DC-CIK细胞治疗具有明显清除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防止复发的作用,并且静脉输注安全。
肿瘤中
将CIK细胞和同源DC细胞共培养后即可获得DC-CIK细胞。它既可促进DC细胞的成熟,更能促进ClK的增殖,并加强其抗肿瘤活性。DC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能够诱导持久有力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CIK细胞可通过非特异性免疫杀伤作用清除肿瘤患者体内微小残余病灶,所以负载肿瘤抗原的DC与CIK的有机结合(即DC-CIK细胞)能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双重抗肿瘤效应。
一、DC治疗对肿瘤治疗的原理
①DC可以高表达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MHC分子与其捕获加工的肿瘤抗原结合,形成肽-MHC分子复合物,并递呈给T细胞,从而启动MHC-I类限制性CTL反应和MHC-Ⅱ类限制性的CD4+ Thl反应。同时,DC还通过其高表达的共刺激分子(CD80/B7-1、CD86/B7-2、CD40等)提供T细胞活化所必须的第二信号,启动了免疫应答。
②DC与T细胞结合可大量分泌IL-12、IL-18激活T细胞增殖,诱导CTL生成,主导Th1型免疫应答,利于肿瘤清除;激活穿孔素P颗粒酶B和FasL/Fas介导的途径增强NK细胞毒作用;
③DC分泌趋化因子(Chemotactic Cytokines, CCK)专一趋化初始型T细胞促进T细胞聚集,增强了T细胞的激发。保持效应T细胞在肿瘤部位长期存在,可能通过释放某些抗血管生成物质(如IL-12、IFN-γ)及前血管生成因子而影响肿瘤血管的形成。上述CCK进一步以正反馈旁分泌的方式活化DC,上调IL-12及CD80、CD86的表达;同时DC 也直接向CD8+T细胞呈递抗原肽,在活化的CD4+ T细胞辅助下使CD8+ T细胞活化,CD4+ 和CD8+T细胞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或直接杀伤,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
①. CIK细胞能以不同的机制识别肿瘤细胞通过直接的细胞质颗粒穿透封闭的肿瘤细胞膜进行胞吐。实现对肿瘤细胞的裂解;
②. 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杀伤肿瘤细胞;
③. CIK细胞分泌IL-2、IL-6、IFN-γ等多种抗肿瘤的细胞因子;
④. CIK细胞回输后可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基本流程
DC-CIK
确定患者的入选标准→相关检查→细胞动员→细胞采集→分离外周血单个细胞→分别培养树突细胞和淋巴细胞→树突细胞和淋巴细胞共同培养→获得DC-CIK细胞→细胞回输→疗效评估→随访
四、DC-CIK生物免疫疗法的适用人群
关于DC-CIK细胞治疗的适用人群,首先,就入选方面适用于各类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其次,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脏病,包括近期内患心肌梗塞、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等;近期内患有急性脑出血者;严重哮喘或其他严重呼吸功能不全者;如进行介入治疗,对造影剂过敏者。
肝炎中
临床动态观察慢性乙肝患者DC―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发现,患者 DC―CIK细胞的增殖和杀伤活性均低于正常人。推测 DC―CIK细胞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抗肝炎病毒作用:①体外培养DC―CIK细胞过程中采用的CD。单抗(MabCD3)及II.-2等细胞因子直接激活扩增DC―CIK,回输后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②研究显示MabCD3+、1L-2培养激活的T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NF-7、IL一2等。这些细胞因子可直接渗透细胞内抑制或杀伤病毒或通过改善体内的细胞因子环境,上调病毒感染细胞的MHC分子及共刺激分子,激活扩增病毒特异性DC―CIK、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从而清除病毒。
生物免疫疗法治疗流程
DC-CIK治疗流程
手术前1-2天采集患者外周血50-100ml,送达实验室;
于实验室进行分离、培养DC/CIK细胞;
手术当天无菌切取患者肿瘤组织,送往实验室制备肿瘤抗原并封存;
DC细胞负载抗原培养至第9天,收获3份,取1份患者静脉回输,其余两份每隔5-7天患者静脉回输;
CIK细胞培养至第12-15天收获,连续3天患者静脉回输。
肿瘤分型综合治疗体系
对“肿瘤”首先采用“肿瘤分型综合治疗体系”,肿瘤综合治疗的目的有根治性治疗和姑息性治疗两类。一旦确诊为肿瘤后,需要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辅助检查,并初步评估出病人所患肿瘤的经验疗效和治疗目的,如果肿瘤有治愈的可能,就应以根治为目的,采用各种有效治疗方法予以积极治疗,千方百计地争取达到治愈。但由于现阶段许多晚期肿瘤的治疗属于姑息性治疗,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为基本目标,因此,在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时不仅要重视病人的近期疗效,更要重视病人的远期疗效和生活质量。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需要综合治疗,有些没有播散的早期肿瘤和转移率很低的局限期肿瘤,单一治疗方法就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般就不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如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转移率很低,单一手术治疗就常能治愈。胃粘膜内癌单纯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非常高。这也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dc-cik_DC-CIK -表型特点
1.增值速度快:CIK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加入抗CD3McAb,IL-2等多因子后,细胞增值速度迅速,远超过LAK细胞。在培养第22天增值曲线达顶峰,约增加100倍,其中CD3+CD56+细胞不近绝对数量增加1000倍以上,且所占百分比也大幅上升,至培养28-30天时达平台期,细胞毒活性亦大顶峰值。
实验证明,扩增出的CD3+CD56+细胞来源于CD3+CD56-T细胞,而非CD3-CD56+NK细胞。同时发现在CD3+CD56-,的T 细胞中,除(CD4-CD8-T细胞外, 其余三种T 细胞亚群(CD4-CD8+、CD4-CD8-、CD4+CD8+)均可通过体外多因子培养而获得CD56分子的表达,而由于CD4+CD8+细胞和CD4-CD8-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含量极低而间接提示此CD3+CD56+细胞绝大多数来源于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而由于CD4-CD8-T细胞在培养1个月后有近56%的T 细胞同时表达CD56和CD3, 表明其也是CIK细胞的重要来源。
比较CD3+CD56+CIK细胞中表达CD8+和CD8-,的两群细胞其杀瘤活性没有显着性差异,提示CIK细胞的细胞毒性与CD3CD56表达成相关趋势,而与CD8的表达未表现出相关性。
2.杀瘤活性高:CIK细胞是以CD3+CD56+T细胞为主的异质细胞群,大量体内外实验证实CIK细胞较以NK细胞为主的LAK细胞具备更强大的杀瘤活性,而且其体内杀瘤细胞毒性的维持不必依赖大剂量外源性IL-2的持续给予。体外实验中发现等数量的CIK细胞比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系杀伤能力稍高或相近,但因CIK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增长迅速,故CIK细胞的总杀伤单位为LAK细胞的73倍甚至更高,其杀伤效率显着高于LAK细胞。肿瘤克隆抑制实验显示,CIK细胞的瘤细胞抑制Log指数为2.5-3.5,较LAK细胞的瘤细胞抑制指数高2个数量级。体内实验发现,对于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身上构建的人类B细胞淋巴瘤SU-DHL4模型,CIK细胞在清除荷瘤鼠体内肿瘤病灶,抑制转移,延长生存期等方面的作用均明显优于LAK细胞。
dc-cik_DC-CIK -CIK
高燕、
魏来等随机选择 16例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用自体
免疫活性细胞回输法治疗,追踪52周。在完整随访14例患者中,4例患者治疗前后完成2次肝穿刺,其中1例患者结果提示治疗后肝细胞坏死和小叶内炎症程度明显减轻,纤维化程度改善。其余 3例肝脏组织学变化不明显,但无加重或恶化。经过 52周随访,14例患者中有 6例 HBV―DNA阴转。抗HBe血清转化和AIT正常化比率为42.86 。没有出现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自体DC―CIK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不会导致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损伤,同时,可通过某种非细胞毒性机制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dc-cik_DC-CIK -CIK
每个人都有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为何有些人未患病?这是由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在起着巨大的作用。相反,患了乙肝久治不愈的人同样出在免疫系统,即免疫细胞不清除病毒,医学上称为“免疫耐受”,才导致病情发展和久治不愈 。
dc-cik_DC-CIK -CIK
・ 2009年3月卫生部颁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将生物免疫治疗纳入第三类技术进行管理。
・2011年4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对生物免疫治疗作出了权威报道,称“生物免疫治疗获得重大进展,早期癌症三分之一可治愈”。
・2011年10月3日,生物免疫治疗领域的三位科学家荣获2011诺贝尔医学奖。
・2012年2月4日(世界抗癌日)央视13套《新闻直播间》栏目对肿瘤生物治疗进行了相关报道,报道中指出:生物免疫治疗是肿瘤的绿色疗法,它如同细胞“导弹”,对肿瘤的识别能力较强,能精确点杀肿瘤细胞,而不会伤及人体正常组织,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2012年3月6日央视2套《交易时间》报道:“生物免疫治疗在不损伤机体正常免疫的情况下,清除血液、淋巴中残存的癌细胞,减少了肿瘤细胞复发转移的几率,而治疗费用仅为化疗及靶向药物传统方式的一半。”
2012年3月4日,央视《科技之光》再度报道了一个肿瘤病例.这次报道是一位年满不到20岁的未分化胚胎肉瘤患者。
・2013年1月4日世界抗癌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全程报道CLS多细胞治疗技术“CLS多细胞治疗是一种和手术,放化疗,中药治疗不一样的治疗方式,它是通过患者自身细胞在体外特异培养后回输到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式,为广大患者所安全有效的治疗。
北京武警二院,经过国家卫生部门严格审批,成立了北京首家生物细胞治疗基地,引进国际领先的生物免疫治疗技术,组建了独立的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开展抗肿瘤自体免疫细胞治疗项目,丰富医院肿瘤综合治疗手段,提高肿瘤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