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芳,1969年9月毕业于西北电信工程学院,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总工程师,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6位最高领导层成员中唯一的女性。是全球最大GSM网的技术女掌门。
李默芳_李默芳 -简介
1992年到1993年期间,李默芳女士担任国家“八五”攻关716项目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专家组成员,负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制式选择”、“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的研究,任项目负责人。1996年,李默芳女士组织完成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联网工程,实现了边建设边联网、多厂家互连。
1997年到1999年期间做为技术总负责人,李默芳女士组织完成了移动电话号码10位升11位工程,首次在一个具有上千万客户的移动通信网上实现平稳升位;完成了中国移动通信网2000年时钟过渡工作,保证全网移动设备顺利渡过千年。
从1976年开始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工作至今,李默芳女士一直从事无线通信及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体制、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参与或负责移动通信领域多个国际标准、部门标准的制定工作,主持了中国主要移动通信工程的规划与建设,以及国家有关移动通信的研究工作。
2000年中国移动网络工程上马之时,推荐并选择了GSM制式。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 了GSM标准如何与中国情况相结合的标准制定。并在对于GSM在中国的组网与标准化的设备选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001年,在法国戛纳召开的全球第六届GSM大会上,获得GSM联盟突出贡献奖。
李默芳_李默芳 -机遇可遇不可求 它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李默芳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就是诚实做人,干什么事情就要干好,而且要好上加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为她的个性品质增添了要强、进取、合作、亲和力的元素。从担任传输所无线室副主任到中国移动总工程师,这些个性品质使她能成为一个好的合作者,好的领导者。李默芳大学毕业后曾在兰州军区通讯总站干了7年。军队的历练也给她的成功增添了砝码。在部队,随时都有急行军、长途拉练,不会因为你是女同志而受到格外照顾,女同志照样要打起背包就出发,脚上打了很多泡还是要坚持。正是经受了这种肉体和精神的艰苦磨练,李默芳变得意志顽强,特别能吃苦,养成了不怕任何困难,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军人特有的个性。她的信条是,“哪有什么事情干不成!”她攻破英语、顽强自学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李默芳刚到传输所时发现拿到的资料全是英文,她一下傻眼了,连字母几乎都认不全,因为她在中学、大学都是学的俄语。怎么办?工作需要,不学也得学,否则连文件都看不了。军人的素质作风在这时候体现了出来。开始,她只求看懂意思不管发音,拿着字典一个一个查单词,一个一个背单词。下班别人都回家了,她留在办公室继续用功,节假日更是她最好的学习时间,娱乐几乎与她绝了缘。功夫不负苦心人,她终于突破阅读关能看懂英语文献了。后来,工作需要跟老外交往,必须学会说英语,这对她又是一个难题。为了克服哑巴英语,她跟着广播、电视学《FOLLOW ME》,学《商务英语》,学《走遍美国》。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地念,一遍一遍地模仿。她相信语言就是交流用的,只要胆子大一点,脸面少顾点,总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开始时她听别人说,不敢自己说。后来老外鼓励她,说,“你英语不错,为什么不说呢?”以后她就开始大胆开口说,说完以后,人家没有听懂,她感到很难为情,但这更激励她一定要说好英语。她注意别人怎么说,用的哪些词,用心去听,跟着别人学,这样慢慢的把口语练了出来。如今,无论是在国际论坛上发表演讲,还是与世界同行切磋交流,英语完全成为了她工作交流的工具。每当别人羡慕地说:你的英语真好!她总是说:“语言的本质就是交际,只要善于学习谁都可以。”
李默芳1964年入大学,正常的学习生涯只进行了两年就开始了文革,因此大学所给予她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在工作中她也感到远远不够用。她在学校学的是晶体管,在部队研究的是短波通信,到了传输所,要研究频率利用和移动通讯,这对她都是新课题。她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靠顽强的自学克服困难。开始阶段,要学的东西太多,简直抓不到要领,后来她选准一点,钻进去,沉下来,一点一点地抠,通过一点再逐渐扩大到更多的点,更多的面,由此练就了深厚的基本功,为更高级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有了这番过程,别人再拿来一个新问题她很容易就能理解并分析。现在,虽然她参加了第一代移动通讯,第二代移动通讯,但到了第三代,有些东西对她来说仍然是陌生的,她便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很快就掌握了其精髓,对通讯技术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融会贯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境界。她相信活到老学到老,对此毫不含糊。这也是她始终能跟上迅速发展的通讯技术的原因之一。
有人常常抱怨自己缺乏机遇,或者慨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不停地跳槽,忽略了对业务基本功的锤炼,心态浮躁。李默芳的经验是,不刻意追求机遇和成功,踏踏实实做学问,本本分分做人,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展示才华。当中国移动高速发展时,李默芳在技术、外语方面的优势给了她领先的目光和超前的意识,她把握住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