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晚景诗词和正文 《牧童词》 《牧童词》-作者,《牧童词》-诗词正文

全诗十句,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前八句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然而诗的主题并不在此;直到最后两句,读者才能看出诗人用意之所在。从前面八句转入最后两句,如信手拈来,用笔十分自然;寓尖锐讽刺于轻松调侃之中,用意十分明快而深刻。诗歌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牧童词_《牧童词》 -作者

唐张籍

牧童词_《牧童词》 -诗词正文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司家截尔头上角!

牧童词_《牧童词》 -作品注释

[1]稠:密。此句是说村子四面禾黍稠密,不能放牧,只能去远处。

[2]陂(bēi):塘岸或河岸。乌:乌鸦。

[3]垄头:原指田埂,此指高岸。

[4]白犊时向芦中鸣:小白牛时常向芦苇丛中鸣叫。

[5]吹叶:吹苇叶发声。应:响应,回应。

[6]鼓长鞭:甩动长鞭以发出响声。

[7]截尔头上角:北魏时,拓拔晖出任万州刺史,在路上需角脂润滑车轮,便派人去生截牛角,吓得百姓不敢牧牛。这里是牧童吓唬牛。

牧童词_《牧童词》 -作品鉴赏

诗的大意是:因为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把它远远地放入陂中。沿河的陂岸,泉甘草美,真是个放牧的好地方;放到这儿来的牛可多着哩!牛自由自在的吃草,喝水,牧童又何尝不想到山坡上和别的放牛娃去玩一会儿;可是讨厌的鸟儿,在天空盘旋。它们饿了,老是要飞到牛背上去啄虮虱。怎能丢下不管呢?牛性是好斗的,特别是牧童放的这头小白牛更淘气,它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这鸣声该不会是寻找触角的对象的信号吧?真叫人担心,一刻也不能离开它。此时,牧童耳边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有人卷着芦叶在吹口哨。他知道是他的同伴放着牛在堤的那一边,于是他也学着样儿,卷着叶子吹起来,互相应和;一面监视着这正在吃草的牛,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并且向牛说了下面两句警告的话。这话里是有个典故的。

原来,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这一横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牧童们谁都知道。“官家截尔头上角”,是这牧童挥鞭时随口说出来的。这话对无知的牛来说,当然无异“弹琴”,可是在牧童却认为是有效的恐吓。这是值得深长思之的。

唐朝自安史乱后,藩镇割据,内战不停。官府借口军需而抢夺、宰杀民间耕牛,是极常见的事。和张籍同时的诗人元稹在《乐府古题・田家词》里就有所反映:“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车驾车食牛肉。”连肉都被吃光,那头上两只角截下熬角脂,自然不在话下。这就是当时的客观现实。对于这种现实,张籍这诗里并未作任何描写,只是结尾时借放牛娃的口,轻轻地点了一下,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人民对官府畏惧和对抗的心情,也就可以想见了。

池塘晚景诗词和正文 《牧童词》 《牧童词》-作者,《牧童词》-诗词正文

全诗十句,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前八句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然而诗的主题并不在此;直到最后两句,读者才能看出诗人用意之所在。从前面八句转入最后两句,如信手拈来,用笔十分自然;寓尖锐讽刺于轻松调侃之中,用意十分明快而深刻。

诗歌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牧童词_《牧童词》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与白居易相近。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70103/169847.html

更多阅读

葫芦丝过关曲目《我和你》《牧童》曲谱 我和你葫芦丝教学

同学们:17周前要结束音乐考试,请同学们赶紧练习两首过关曲目:《我和你》《牧童》,练习好了以后另外还可以练习《大长今》附乐谱。另,如果吹好了过关曲目,还可以练习第三册音乐书上的《小麻雀》《我的家在日喀则》《小袋鼠》等歌曲。音阶

〖诗词鉴赏〗古典诗词赏析:《陶渊明篇》十二首

古典诗词赏析:《陶渊明篇》十二首目录1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3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4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5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6 陶渊明——《答庞参军》7 陶渊明

《牧童之歌》教学反思 牧童之歌简谱

这首歌曲我是让同学们感受到放牧孩子的心情及他们的生活背景,在音乐中感受牧童生活的变化,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牧童之歌》。因为我们是城市里的孩子,能够通过歌曲感觉到他们对草原的热爱。以及

和珅生平简介及其书法诗词和抄家清单资料 和珅诗词

和珅生平简介及其书法诗词和抄家清单(资料)发布日期:2010/11/15 12:54:00 来源:网络 作者:转载 点击:0和珅 字致斋(1750~1799)中国清代乾隆时权臣。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致斋。少年家贫,为文生员,乾隆三十四年(1769),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因机灵

声明:《池塘晚景诗词和正文 《牧童词》 《牧童词》-作者,《牧童词》-诗词正文》为网友我极明白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