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又译为北极议会、北极委员会、北极协会。北极理事会是由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俄罗斯和美国等八个北极国家组成的政府间论坛,1996年9月在加拿大渥太华成立,其宗旨是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促进该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福利方面的持续发展。理事会主席一职由八个成员国家每两年轮流担任。2013年5月15日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
北极理事会_北极理事会 -简介
北极理事会,1996年9月在加拿大渥太华成立,是一个高层次国际论坛,关注邻近北极的政府和本地人所面对的问题。成员包括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加拿大、美国和俄罗斯。理事会主席国一职由八个成员国家每两年轮流担任。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外长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
北极理事会_北极理事会 -历史
1991年,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加拿大、美国和俄罗斯等八个邻近北极的国家签署《北极环境保护策略》。
1996年9月,八国在加拿大渥太华签署《渥太华宣言》,宣告北极理事会的成立。
2011年5月12日,第七届北极理事会外长会议决定设立秘书处,以加强北极理事会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秘书处设在挪威北部城市特罗姆瑟。参加这次会议的与会国家外长签署了北极理事会成立15年以来的首个正式协议《北极搜救协定》,就各成员国承担的北极地区搜救区域和责任进行了规划。
北极理事会_北极理事会 -成员
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及永久观察员国北极理事会的成员有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和美国。六个北极本地社群代表在北极理事会中有永久参与的议席。
这些代表包括阿留国际协会、北极阿撒巴斯卡议会、哥威迅国际议会、伊努伊特北极圈会议、俄罗斯北方土著人民协会和萨米理事会。
北极理事会_北极理事会 -主席国
北极主席一职由八个成员国家每两年轮流担任。第一任主席国(1996年-1998年)加拿大;第二任主席国(1998年-2000年)美国;第三任主席国(2000年-2002年)芬兰;第四任主席国(2002年-2004年)冰岛;
第五任主席国(2004年-2006年)俄罗斯;
第六任主席国(2006年-2008年)挪威;
第七任主席国(2009年-2011年)丹麦;第八任主席国(2011年-2013年)瑞典。
北极理事会_北极理事会 -观察员
永久观察员
北极理事会设有永久观察员,包括六个非北极国家:法国、德国、荷兰、波兰、西班牙和英国;国际组织:北极议会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红十字会、北欧理事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非政府组织:世界驯鹿人协会、北极大学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北极规划小组。
2013年5月15日,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的北极理事会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
另设特殊观察员。特殊观察员和永久观察员的分别是,永久观察员会自动获邀出席所有会议(虽然它们未必会全部参与),特殊观察员出席每一次会议都需要批准(虽然批准已属例行形式)。
北极理事会_北极理事会 -会议
北极理事会每六个月在主席国家内召开一次资深北极官员会议。资深北极官员是八个成员国的高层代表,一般是领事或资深外交官。六名永久议席代表及认可观察员会同时出席。当主席国家两年任期即将结束时,主席国召开部长级会议,正是北极理事会在整个时期的工作高峰期。八个成员国的外交部长、北方事务部长或环境部长都会出席。每次部长级会议都有以当地城市为名的宣言。这份宣言涵盖了主要议题包括气候改变、持续发展、北极监督和评估、永久生物污染物及其他北极中的致污物,还有五个工作小组的工作。每一任的主席国负责设立一个秘书处。秘书处负责全面统筹议会活动,譬如组织半年一次的会议、管理议会网站、分发有关议会的报告和文件。北极理事会_北极理事会 -工作
北极理事会的实际工作是由辖下的五个工作小组负责。
工作小组
北极监督和评估计划(AMAP)北极动植物保育(CAFF)
紧急、预防、准备和反应(EPPR)
保护北极海洋环境(PAME)
永续发展工作组(SDWG)
规划和行动计划
北极气候冲击评估北极人类发展报告
北极议会对于减少北极污染的行动计划(ACAP)防止陆地活动污染北极海洋环境的地区性规划
北极理事会_北极理事会 -中国情况
19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开始逐渐介入北极国际事务。中国在北极的主要活动方式是科学考察,少量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从1990年开始已完成了四次北极科学考察,与1996年正式加入北极国际科学委员会。
2004年在北极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实施了站区科学考察工作。
2005年,中国举办北极科学高峰周会议,发起组织成立了“太平洋北极工作组”,并顺利当选成为新奥尔松科学管理委员会北极实验室咨询委员会成员。
2007年,成为北极理事会“特别观察员”。
2012年4月,中国外交部官员称,中国已经申请北极理事会的永久观察员。作为观察员国虽然没有投票权,也无权在年会上发言,但他们在北极议题上具有合法的权利。
2013年3月15日,加拿大北极问题专家彼得・哈里森教授称,2013年5月中旬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瑞典将在其最北城市科罗娜召开新一届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外长会议,北极周边8国及原住民组织代表届时将与会。本届部长级会议上将就中国申请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一事进行最终讨论,除讨论中国的申请外,还同时讨论欧盟、日本、韩国、印度等16个国家和组织提出的相关申请。与会代表将对申请国和组织的科研能力、基地合作经验、能否为理事会作出贡献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并从中选出最能推进北极事务的申请方成为“永久观察员”。
包括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内的8个北极地区国家的外交官将于2013年5月15日在瑞典基律纳会晤,讨论北极的未来。一个重要议题是,是否授予中国、印度和欧盟等14个实体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地位,从而让它们在决定北极未来方面拥有发言权。
2013年5月15日北极理事会在瑞典基律纳会晤,8个成员国一致做出决定,同意中国等国加入理事会,成为正式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