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新品种彩叶红露珍。红露珍叶椭园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叶缘下卷成龟背状,长势特别旺,枝硬,紧凑,立性。属茶花品种之一。
红露珍_红露珍 -新品种彩叶红露珍诞生
茶花新品种彩叶红露珍从发现到这次通过评审,已历时七年多。现把培育研究概况作一介绍。
一、工作过程
1、彩叶红露珍的发现。我们金华市婺城区林根山茶植物研究所在1996~1997年期间,为了促使红露珍提前开花、抽枝发叶,在自己培育的30亩红露珍山茶苗圃中,对红露珍的花芽、顶芽滴400x10―6Pmm浓度的赤霉素。由于赤霉素的浓度比常规使用浓度高3~4倍(高浓度是试验性质),1997年在一株红露珍新抽的枝叶中,叶子边缘3毫米左右面积黄化,且黄化部分叶子有光泽、发亮,不像叶子衰败的表现。这个枝条抽发的新叶子都有相同的边缘黄化现象。同一植株上的其它枝叶则一切照归,叶子呈绿色。这一变化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当时我们想这会不会是红露珍芽变的一个新品种?如果是,那就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因为红露珍本身就是抗性很强的园林绿化的优良品种,倘若既保持红露珍的品种优势,又有叶子的彩色变化,那就更有前途了。但当时我们没有把握,想的也比较简单,没有想到这是个研究课题,更没有想到要立项,只是关起门来自己作些观察研究。
2、从1997年发现红露珍的芽变到2002年5月研究课题立项之前的四年多时间,是研究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观察叶子边缘黄化性状的稳定性和抗性、生长量等生物学特性。我们重点观察最早发现芽变的枝叶有没有变化。四年观察的结果,叶子边缘黄化的现象没有变,就是说这种芽变的性状是稳定的。
3、从2002年5月课题立项到2003年年底,是试验研究的第二阶段,也是有转折意义的重要阶段。其间,成立了课题组,也立了项,使研究工作更正规化、科学化了。这一阶段,除继续进行遗传稳定性研究和生物学特性试验外,主要进行排除病毒试验。
4、从2004年年初起至今,是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量最大,成果也最显著。在这期间,除继续遗传稳定性研究和生物学特性(主要是抗性和生长量)试验外,主要是作了RAPD技术分子鉴定。
二、关于遗传稳定性研究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展开了有计划的研究。首先是总结了第一阶段研究的经验,继续对该品种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2002年立项后,课题组进行了嫁接试验。方法:剪取变异的母本红露珍茶花树上的枝条,嫁接到油茶根径3厘米左右的大砧木上,以利于增加养分吸收量,促进接穗快速萌发,大量抽枝。共嫁接13株,全部成活。通过半年培育,13株彩叶红露珍抽发出新枝、新叶,长势良好,叶子变异性状表现良好,叶边缘较规则黄化,色泽亮丽,面积达叶子总面积1/3以上。然后再利用13株新茶花抽发的枝条,在2003年6月,进行第二次嫁接,共嫁接300多株。300多株嫁接苗枝叶全部表现出原变异性,遗传稳定性良好。
2004年3月、2004年6月,两次利用原有13株母本树及存活的第二次嫁接苗木枝条,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繁殖。每次嫁接我们都采用了根径3厘米左右的油茶砧木。2004年9月,课题组又利用第四次嫁接成功的300多株彩叶红露珍苗的新梢进行第五次嫁接繁殖,以求得快速扩大种群。第五次嫁接苗木达400多株,成活率95%以上,变异性状稳定,变异的稳定性得到了良好表现。现保存下来的彩叶红露珍苗木,除最早变异的母本树以及第一次嫁接的13株苗木以外,大部分是2004年繁殖的,与母树已相差七年了,经历了时间的稳定性考验。
总之,五次嫁接繁殖不影响变异性状。从理论上说植物体每通过一次嫁接,由于砧木、接穗、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植物体原来的性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如果接穗遗传性状不稳定,那么通过多次嫁接,变异就可能退化。但从我们五次嫁接实践来看,彩叶红露珍的遗传性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证明了彩叶红露珍叶子变异的稳定性。
三、关于排除病毒感染因素的试验
在变异的稳定性得到证实后,新品种的叶缘黄化是遗传还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就成了本课题亟需解决的一个焦点问题。
试验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嫁接到红露珍(未变异)植株上的彩叶红露珍枝条显示了彩叶红露珍的遗传特征,即叶子边缘黄化,面积占总面积30%左右,而原红露珍枝叶仍然是全部绿色,未发生任务变异。嫁接在油茶砧木上的红露珍枝条和彩叶红露珍枝条同样是彩叶红露珍叶子边缘黄色、红露珍叶子不黄化,呈绿色。三个试验都显示了独立的遗传性状,不相互影响,在同一植株上不存在病毒传播的现象。由此,排除了彩叶红露珍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变异的可能,证明它是遗传引起的。
四、RAPD分子鉴定
由于彩叶红露珍茶花新品种种数量有限,遗传稳定性和差异性还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我们与浙江师大生化学院合作,对红露珍、彩叶红露珍进行了遗传多态性的RAPD分析,从分子水平上对遗传差异进行鉴定。试验的结果表明,同一引物,用于不同品种扩增出不相同的带谱,不同的带谱各有不同的特异点。因此可以证明,彩叶红露珍和红露珍在分子水平上有遗传差异,红露珍、彩叶红露珍具有各自遗传物质。彩叶红露珍虽然来自于红露珍的芽变,但其遗传性在分子水平上与红露珍有差别,是一个不同于红露珍的新种。
结论:运用RAPD分析方法,对彩叶红露珍与红露珍作品种鉴定,证明它们是存在着遗传差异的两个不同的茶花品种。
五、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试验
课题组研究彩叶红露表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对它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态学特性进行试验。主要是对生长量和抗性与原种红露珍进行对比试验。
1、关于生长量的试验。我们观察到,2004年嫁接的彩叶红露珍春梢生长量紧大植株达50厘米,平均达29.8厘米,超过了红露珍。这就证明,彩叶红露珍不仅保护了红露珍生长快的特性,而且超过了母枝,是大有发展前途的优良绿化苗木。
2、关于花与叶的观察。七年来,我们对彩叶红露珍进行不问断的观察,发现它的花色花形始终没有变,与红露珍相同:红色的花,半文瓣,花形大小也一样,这是个好现象。因为花变了就可能成为红露珍芽变的另一品种,如花露珍,就不一定能保留红露珍的生物学、生态学的优良特性。彩叶红露珍只变叶子不变花,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保护并发展了母种优良特性。
七年来,彩叶红露珍的变异的叶子,也保持基本不变。但我们发现它也有些细微变化:有的叶子中间出现黄色条纹,有的叶缘呈红色。这说明,彩叶极有可能发生新的有利于观赏的变化。
3、关于抗性的试验。彩叶红露珍的生态学特性为:能抗40℃左右高温,能耐―10℃左右低温,不怕阳光直射,同红露珍一样,是一个适宜露天栽培的品种。它在3月上旬新梢开始萌动,5月30日左右春梢停止,枝叶最适合生长温度为20―25℃,花芽在8月20日左右形成,3月上旬盛开,4月结束。彩叶红露珍欢喜PH值在45―55,土壤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环境中生长。我们最初发现变异的红露珍母树一直露天盆栽,1998年气温下降到―6℃也末受伤害。2003年严冬,气温降至―4℃,连不少茶梅也被冻死了,彩叶红露珍仍然充满活动力。彩叶红露珍不但能抗寒,而且也抗高温灼晒。林根山茶植物研究所发现变异的母本植株,是盆栽露天栽培的,夏季中午的温度常达38℃上,母树一直生长良好。2003年嫁接的彩叶红露珍也是露天试验,当年8月1日至10日,平均气温达38.4℃,其中四天气温达39℃以上,最早发现变异的母本植株及13枝彩叶红露珍母本树,在没有遮荫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没有灼伤的表现。这说明它的抗性强,经受了严冬酷暑的考验。
七年来的试验研究,证明彩叶红露珍是一个很有开发价值的茶花新品种。为此,课题组决定提交有关部门,请专家评审,以便进行产业化开发,取得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六、课题的社会影响
1、该课题研究引起了中国花卉协会茶花分会的重视。被两任国际茶花协会主席麦克唐纳与戴维斯、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和国内外茶花专家高度评论的大型专著《中国茶花文化》,就有专页介绍彩叶红露珍新品种。中国花协茶花分会主办的刊物《中国茶花》2002年第1期,也刊登了《“红露珍”新品种鉴定研究》的文章。
2、前国际茶花协会主席麦克唐纳于1999年来金华时,专门参观了林根山茶植物研究所的彩叶红露珍新品种,高兴地加以赞扬。
3、国内的行家和茶花种植大户欲以高价购买该品种产权。福建一位茶花生产者出价65万元人民币,广东和肖山的两个茶花大户各出价100万人民币,安徽的一位茶花生产者,从网上看到,又通过朋友找到林根山茶植物研究所,并愿出45万人民币,但林根山茶植物研究所均没有同意。可见这一新品种已为一些行家看中。
七、通过省级鉴定
2004年12月27日,浙江省科技厅主持鉴定会。由北京、杭州、金华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认为,彩叶红露珍作为观叶观花相结合的茶花新品种,具有形美、抗性强等特点。该项目在茶花产业观叶品种的选育、研究内容、技术及成果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彩叶红露珍的成功选育,为观叶茶花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建议进一步对该品种进行区域试验,作为园艺新品种。
八、彩叶红露珍产业化开发前景
实验研究证明:彩叶红露珍产业化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它是一个生长快、抗性强、叶多彩、花艳丽的优良茶花新品种,适宜在道路、庭院、房前屋后、城市绿化带栽培。根据它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可以推向长江以北地区种植,可以作为优良的绿化树种向全国推广。这对于美化环境、增加城镇绿地面积、扩大茶花市场规模,有重要的价值。
红露珍_红露珍 -参考资料
1.http://www.zgch.cn/gjchj-xx.asp?articleId=425
2.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A%EC%C2%B6%D5%E4
红露珍_红露珍 -相关搜索
红露珍《中国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