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沂中(1102―1166),字正甫,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北)人,南宋名将。杨沂中生于将门世家,祖杨宗闵,永兴军路副总管,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军攻占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时战死,后谥忠介。父杨震,宣和三年(1121)从折可存镇压。方腊起义军,后任麟州(今陕西神木北)建宁寨知寨。靖康元年(1126)十月,建宁寨陷,杨震“与子居中、执中力战没”,后谥恭毅。绍兴十一年被宋高宗、秦桧杀害。
杨沂中_杨沂中 -人物简介
模拟金军图杨沂中为杨震长子,宣和末应募从军,靖康元年十二月,从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扬祖勤王,隶属张俊部。建炎三年(1129)三月,从张俊镇压苗傅、刘正彦兵变以功升任统领。建炎四年正月,从张俊抗击金军于明州(今宁波),以功升中军统制(领)。同年六月,改御前军为神武军。绍兴二年(1132)三月,以张俊的神武右军的中部(军)统制杨沂中,升任神武中军的长官统制(后设都统制)兼提举宿卫亲军。所部虽不满5000,但杨沂中逐渐成为宋高宗的心腹。绍兴三年九月,杨沂中兼任权殿前司公事,绍兴五年,南宋进行军制改编,神武军改为行营护军,并组建新的三衙军,杨沂中改任权主管殿前司公事,正式成为殿前司长官,所统神武中军改为殿前司军,但仍属次要部队,常在前护军韩世忠、中护军张俊的节制下进行抗金战争。绍兴六年十月,在被列入“十三处战功”之一的藕塘之战中,杨沂中因功建节,授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后又兼领侍卫马、步军司,统管三衙亲卫军。绍兴十一年,在也被列为“十三处战功”之一的柘槔之战后,杨沂中以功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兼殿前都指挥使。当年十二月,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在杀岳云、张宪时,杨沂中任监刑官。次年赐名存中。绍兴二十年,杨存中封恭国公仍兼殿前都指挥使。三十一年二月遭陆游等抨击后,担任殿前司长官达25年之久的杨存中罢职,升太傅,领宫观闲差,进封同安郡王,宋高宗
皮影中监斩官形象说:“杨存中之罢,朕不安寝者三夕。”同年十月,在金帝完颜亮南犯临江的形势下,起用杨存中任御营宿卫使,统率亲卫军。次年正月,又被任为江、淮、荆、襄路宣抚使,因朝臣反对而改为只任两淮防务。同年五月,御营宿卫司被撤销,杨存中罢职,再领宫观闲差。
隆兴元年(1163)五月,北伐宋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州)之战中溃败。六月,枢密使张浚罢兼都督,杨存中又被起用为御营使、措置江防事。同年八月,张浚复兼都督,杨存中再次罢职。次年八月,张浚死后,杨存中又被起用为同都督,在宋金议和进行期间,负责江淮防务。同年十二月,宋金议和。乾道元年(1165),撤销江淮都督府,杨存中升宁远、昭庆二镇节度使,领宫观闲差。乾道二年(1166)死,终年65岁,追封和王,谥武恭。
杨沂中_杨沂中 -相关历史典故
1柘皋之战
中国南宋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1141),宋军在柘皋(今安徽巢湖市西北)地区击败金军进攻的反击战。
柘皋小镇绍兴十年,金军在郾城、颍昌之战中失败后,退据汴京(今开封),征兵屯粮,伺机再举。次年正月,金帅完颜宗弼乘各路宋军奉诏南撤之机,率骑兵号称10余万,再次进攻南宋,渡淮河,破寿春(今安徽寿县),长驱而南。宋廷面对金军的攻势,急令大将刘、杨沂中、张俊分率所部渡长江抗击。正月中旬,刘部首先自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渡江;下旬,军至庐州(今合肥),见城内民众逃散,兵力薄弱,缺乏防御器具,难以坚守,遂退兵东关(今安徽含山西南),据险扎营,钳制金军。金军进占庐州,宗弼遣大将韩常等率部分兵力继续南进,攻取含山、和州(今安徽和县)等地。二月初,张俊、杨沂中部先后渡江,击败金军,会师和州。随后刘、杨、张三军分路进击,收复清溪(今含山西南)、含山等地,金军败退柘皋。
柘皋之战示意图柘皋,东临石梁河(今柘皋河),地形平坦,利于骑兵作战。金军主力集结于柘皋。时逢大雨,河水暴涨,金军毁桥,以阻宋军前进。二月十七,刘率兵追至河东,见河阔仅二丈余,即命士兵积薪为桥。次日,宋军各部齐集,刘与诸将分军为三,准备进攻。金军分为左右两翼,夹道而阵。杨沂中挥军从上游渡河,进击不利。此时,张俊部勇将王德见金军右翼为劲骑,即挥军过桥,向其猛攻,并乘金军阵势混乱之机,大呼冲杀。金军以“拐子马”两翼而进。杨沂中令万余士兵手持长斧,奋力砍杀,攻破“拐子马”。金军败逃柘皋西北的紫金山,后又在店埠(在今安徽肥东境)与宋军激战,不支,溃逃。宋军乘胜收复庐州。
此战,宋军部署周密,指挥果断,密切配合,连续进击,斩杀金军万余人,阻止了金军渡江南进。宋军亦伤亡900余人。
2 杨沂中藕塘大捷
刘猊引一十万人马至淮东,韩世忠闻之,以重兵屯于凤山。刘猊人马不能前进,偏校严尤曰:“韩世忠部下精健,若与对敌,必无胜理。不如引兵趋定远,乘其无备,或可以成功也。”刘猊然之,即引兵望定远进发。哨马报知杨沂中。沂中以兵五千进御,与刘猊前锋遇于赵家坊。两阵对圆,沂中横刀勒马于门旗下,大骂曰:“逆天狂党,无故侵扰疆境,今日教尔死在目下。”刘猊大怒,举刀直取沂中。沂中舞刀来迎。
连环画《藕塘关》
二马相交,兵刃并举,战到二十余合不分胜败。对阵严尤见刘猊战沂中不下,拍马挺枪,特来助战。杨沂中背后闪出统制吴锡,跃马挺枪,抵住交锋。两下金鼓中,彼此俱有损伤。
自是两下一连放对二十余日,未决雌雄。刘猊因粮饷不继,与部下议曰:“我孤军深入,倘沂中知吾军士乏食,以兵袭之,何以当敌。不如今夜乘月黑引兵趋合肥,与刘麟会合而后进,斯保善后计也。”众皆然之。刘猊与严尤、杜习分前后队退回。
探军报知沂中:今有刘猊因军饷不瞻,恐王师攻袭,今夜拔寨退去。沂中即下令军中曰:“刘猊退去,必与刘麟兵合。若纵之去,其势愈大。”吩咐吴锡曰:“此贼定由藕塘而去,尔可领精兵一千于藕塘中路,据山列阵,分二百人,各带弓弩,埋伏树林中前五里,候敌人来到,可徉败引入弯路。吾以大军截出,彼若死斗,尔当急击之。信炮起,着令二百弓弩一齐放矢。
纵不能擒获刘猊,亦须杀其大半人马。”吴锡领计引兵前去预备,不在话下。沂中分调已毕,只留下空营,自率四千步骑,乘夜出藕塘追袭。
古代弓弩却说刘猊引本部人马,拔寨离了越家坊地界,迳趋藕塘而去。将近平明,正抵藕塘中路。刘猊军遥望见靠山旌旗卷舞,知有军拦阻,即拍马舞刀向前。正遇沂中部下统制吴锡,刘猊更不打话,举刀直奔吴锡。吴锡举枪交还。战不两合,吴锡勒马望后便走。刘猊驱兵力追近五里,两边树木丛杂,严尤曰:“吴锡武艺不出公子之下,藕塘路径交杂,追至此,俱是山隘,倘有伏兵,何以当之?”刘猊亦大疑。才待令前军退出,当头一声炮响,闪出一员大将,面如枣色,紫髯刚须,乃杨沂中也。舞刀跃马,直取刘猊。刘倪不敢恋战,刺斜杀出。严尤从后助战。沂中引兵急追。刘猊走至树林边,一声梆子响,林中二百弓弩一齐矢来,射死战将杜习,人马折其大半。刘猊与严尤、姚琮引败残军马望泗州而走。不十数里,路傍尘埃起处,二千军拦住,为头大将挺枪跃马而出,乃宋将张宗颜,自泗州来乘背击之,大杀一阵,死者不计其数。刘猊夺路而走,后面杨沂中与张宗颜兵合迤逦追袭。姚琮曰:“公子快走李家湾,吾敌住追兵。”刘猊引众望李家湾逃走。姚琮勒回马来战沂中,只一合,措手不及,被沂中斩于马下。沂中传令曰:“贼人势解,不可纵留。三军有能擒获贼首者,授以上赏。”众人得令,各鼓勇争先。刘猊望见后面喊声不绝,与谋主李愕曰:“适见须将军锐不可当,果殿前也?”愕曰:“此正是宋将杨沂中,公子可速走,不然祸及矣。”道尤未了,沂中一军跃马而至,叱之曰:“贼将早降,免受快刀。”刘猊惊慌不迭,与众军拚力死战。沂中以精骑冲其肋,大呼曰:“贼破矣!”齐军大败,杀得尸横满野,血流成渠,遗弃盔甲旌旗无数。余众怖,请降者一万人。刘猊不敢更向合肥,望汴京逃走。沂中探知刘猊去远,与张宗颜收回军马,进驻于濠寿之间,与张俊军会。是役也,沂中以五千之众,退刘猊一十万精兵,猊仅以身免,其功不在韩世忠下矣。后人有诗为证:
羯鼓声振动征尘,社稷微危厌用兵。
喜见守臣全镇宇,痛闻时主失汴京。
旌旗指北英雄出,剑戟凌空虏寇平。
莫谓羽书长奏捷,须怜父老望中兴。
且说刘麟部兵从淮西系三浮桥而渡,进逼濠寿。张俊以书约沂中屯兵庐州,邀其归路。自以本部兵控连盱眙,深沟高壑坚守。刘麟大队人马进围濠州,连营合肥境界,声势甚盛,人怀内惧。张俊羽书报于行在。高宗连日得报,见有光州逼于孔彦舟亦急,又闻刘麟攻击濠州等处,张皇无措,因手敕命张俊催督沿边军马于二处解调。诏
古代将士下,赵鼎奏曰:“近日报到杨沂中有藕塘之捷,彼军决不宜离淮泗,张俊非刘麟敌也。陛下须诏岳飞以兵乘东而下,则可以救各处急矣。”高宗准奏,即以敕书召岳飞起复,提兵东下。诏曰:敕岳飞知:卿奄遭内艰,倚注之深,良用震怛。然人臣大义,为国忘家。移孝为忠,斯为两得。已降敕命,趣卿起复。宜体国事之重,略其常礼之烦。无用抗辞。即只旧服,乘吏士锐气,念国家世仇,建立殊勋,以遂扬名显亲之义,斯孝之至也。故兹亲笔,谅悉至怀。故敕。绍兴六年六月初一日付岳飞。御押。
岳飞在江州母坟所接了御书,焚香拜读罢,呜咽尽哀,复修表章,差人诣行在乞终母丧。表曰:草土臣岳飞札子奏:臣于四月十八日至江州瑞昌县界,准枢密院奏勘会岳飞丁母忧,已降指挥起复,臣已具辞奏乞终制外,今月初三日准御前金字牌递到尚书省札子,奉圣旨不允。令学士院降诏,仍不得再有陈请。依已降指挥,日下主管军马措置边事者。伏念臣叨荷圣眷,过于山岳。
惟期尽瘁,庶图报称。缘臣老母沦亡,忧苦号泣。两目遂昏,方寸亦多健忘。自度余生,岂复尚堪器使。非敢独孝于亲,而于陛下不竭其忠。正谓灾?如此,不能任事。况臣一介武夫,若学术稍优,谋略可取,亦当勉强措置调发。
臣于二者,俱乏所长。今既眼目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