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简介 竹竿舞 竹竿舞-简介,竹竿舞-起源与发展

竹竿舞又叫打柴舞,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

黎族竹竿舞_竹竿舞 -简介


竹竿舞

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当一对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倒,并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跳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的青睐。

黎族竹竿舞_竹竿舞 -起源与发展


竹竿舞

早在宋代,大文学家苏武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得到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变舞祝公归”的欢送,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的诗句。可见,黎族的歌舞不但历史长,而且有其独特的魅力。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现在,在海南"竹竿舞"已成为海南最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
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据传,跳柴是黎族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黎家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喜气洋洋,身穿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家养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酒酣饭饱后,众人结伙来到山坡上,点燃篝火,跳起竹竿舞。竹声叮咚,庆祝稻谷丰登,祝愿来年有更好的收成。“跳柴”每年从开春之日起,直至元宵,几乎夜夜篝火通明,欢跳不息,热烈气氛充溢着山坡村寨。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在黎族中传播、演变。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如今也换之为“男女混合打跳”。过去,“三月三”为黎寨的山恋节,现今也增进了跳竹竿等富有健康意义的活动内容。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黎族竹竿舞_竹竿舞 -分类

佤族竹竿舞

佤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在中、缅、泰三国都有分布。中国佤族近三十万人,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的沧源、西盟、耿马、双江、镇康、永德、澜沧等县和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两县的佤族人口约占我国佤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中国境内的佤族分布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展布的地段。在这一地段里,山峦重叠,平坝极少,故又称阿佤山区。

竹竿舞简介 竹竿舞 竹竿舞-简介,竹竿舞-起源与发展

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竹竿舞,过去是有福分的老人死后跳的一种舞蹈,现已成为一种娱乐性的舞蹈。

舞蹈形式与我国海南省黎族竹竿舞相同。即两根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人们两人一对,面对面持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舞蹈动作为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等动物形态起跳,活泼欢快。

竹竿舞,一般在寨中有威望、有影响的老人死后举行,以碓杵击打竹竿而舞,寨中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当地老人说:“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不死,它到另一个世界后同样离不开歌舞,所以人们要唱歌跳舞欢送他。”正是这种旷达的生死观,造就了佤族诸多的丧事舞蹈。

苗族竹竿舞

竹竿舞是贵州省南部罗甸县董王乡一带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主要是表现苗族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与理想,一般在重大节庆日与迎接贵客时演出。

苗族竹竿舞竹竿舞的演出要求并不十分苛刻,道具要求也相对简单化。只要有一块平坦的草地,就可以进行演出。一般是8对男女青年进行,演出时男子著短衣,腰系红绸缎;女子著苗族特有的手工大摆裙,由苗族大堂鼓伴奏打节拍,和以一阵阵的欢呼声,与红绸缎、彩裙一起烘托出一种朴素洒脱的美。

竹竿舞一般分山间偶遇、搭桥过河、相恋、抬新娘回家四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都流露出苗族青年男女真挚的情感与饱含着许多原生态的审美元素,古朴自然。

黎族竹竿舞(打柴)

“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数百年前,当黎家人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会穿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酒酣饭饱后,众人就会来到山坡上,点燃篝火,跳起竹竿舞。竹声叮咚,庆祝稻谷丰登,祝愿来年有更好的收成。“跳柴”每年从开春之日起,直至元宵,几乎夜夜篝火通明,欢跳不息,热烈气氛充溢着山坡村寨。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在黎族中逐渐流传演变。如今,它的祭祀色彩逐渐消失,已成为一种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体育健身活动。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如今也换成“男女混合打跳”。现在,跳竹竿已经成为“三月三”黎寨山恋节中一项健康的活动内容。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增进情谊。小小竹竿为青年男女架设起了“鹊桥”。

黎族竹竿舞_竹竿舞 -基本技术

1.基本姿态
击竹者3-5对人,位于细竿的两端,左右人的间距宽于一臂,双系跪地,臀部后坐,相对的两人执一对竿。
2.竹竿的握法
一手握一竿。击竿时,两手前后稍错开,以竹竿相碰对不碰手为度。
3.跪地击竿
开击:双手打开以细竿击粗竿。
关击:双手合拢以细竿击粗竿。

黎族竹竿舞_竹竿舞 -健身价值

竹竿舞的动作是以人们的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了
人体的工作能力。它是一种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竹竿舞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强韵律
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70103/169386.html

更多阅读

体育教学——《竹竿舞》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优质课竹竿舞

体育教学——《竹竿舞》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学跳黎族的“竹竿舞”。教学目标:1、能根据歌曲《跳柴歌》节奏开合竹竿;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2、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下肢力量、弹跳力、耐力等素质,提高动作

宜昌0717街舞团体简介 宜昌网站建设0717web

团队简介:宜昌0717街舞团体于2012年1月14日正式成立!由队长:田荣队员:阿健,赵凯,阿非,覃磊,孙源,安琪,周璇,袁梦,李超,胡姝颖,潮子组成.0717代表宜昌,也代表着每一位HipHoper们的理想.一批老成员,继续着HipHop前行的道路.全力发展宜

海银金融 管理简介 问题管理——一切从“简”

管理并不是火箭科学,我们选择的是世界上比较简单的一种职业。——杰克·韦尔奇 说起问题管理,我们还是先从《读者》上的一则笑话说起: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就开会进行了讨论,经过查看袋鼠的生长档案并请教

声明:《竹竿舞简介 竹竿舞 竹竿舞-简介,竹竿舞-起源与发展》为网友渣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