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水泥厂旧址位于湖北黄石市,上世纪50年代,华新水泥公司曾被毛泽东誉为“远东第一”。至今,华新水泥厂旧址还保存着开始生产水泥到2005年停产后的1、2、3号窑等较完整的生产线。2008年底,湖北省文物保护专家对华新水泥厂旧址进行考察后,认为华新水泥厂旧址整体保存完整,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从萌芽、发展到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是非常重要的工业遗产,应积极开展保护工作。
华新水泥厂_华新水泥厂旧址 -历史
1907年,清政府因为修筑粤汉铁路需要大量的水泥,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张下进行招商并给予办厂优惠政策。清华实业公司总经理程祖福应招,筹集股本42万两白银,购得香港一家外籍水泥厂拍卖的一套水泥生产设备,在石灰窑投资建水泥厂,1909年5月建成投产。当时命名为大冶湖北水泥厂,它是中国近代最早开办的三家水泥厂之一(另外两家为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和广东士敏土厂),其产品“宝塔牌”水泥曾先后荣获南洋劝业会金奖、银奖及美国巴拿马赛会一等奖。但是由于程祖福缺乏办水泥工业的经验,加之时局不稳,资金不足,导致亏损,借债度日。程先后向吉林官银号、湖北官银号借银80多万两,还向日本三菱公司借款日币72万元。至1911年,工厂负债达200万两白银。日本三菱公司逼债,程祖福要求缓期还款。1912年11月,三菱公司提出可以再借款给工厂帮助清还债务,条件是将工厂交三菱公司管理,否则必须将到期的全部债款一次还清。与此同时,三菱公司向湖北政府状诉,提出封厂的恫吓。程祖福坚决反对日商的行径,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程祖福在痛定思痛之时,选择了“求内拒外”的做法,忍痛向天津保商银行借到长期贷款140万两白银,于1914年3月,还清了日本三菱公司的全部债务,保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地位。这时,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幕后策划组织成立一个“华丰兴业社”以140万两白银的代价从天津保商银行手中取得湖北水泥厂的让渡之权。1914年4月华丰兴业社取得对湖北水泥厂的经营受理权,并把湖北水泥厂改称“华记湖北水泥厂”。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华记湖北水泥厂奉命迁往后方(湖南辰溪),1940年改称华中水泥厂,启新公司总技师王涛主持组织了搬迁工作。王涛,1905年出生于上海,1926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矿冶系,1929年留学德国,是华新水泥厂的创始人。1939年,为了保证抗战后方的水泥供应,王涛联合各方力量在昆明建起了昆明水泥厂。抗战期间,该厂生产水泥40多万桶,供应了战时国防、交通、工业、水利建设的需要。
1943年5月,昆明水泥厂和华中水泥厂召开股东大会,成立了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昆明,1945年10月迁往汉口。抗战胜利后,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选址黄石枫叶山再建大冶水泥厂。但由于内战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大冶水泥厂生计艰难。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4月,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由武汉迁至黄石,和大冶水泥厂合并,公司更名为华新水泥厂。1950年12月第二条湿法旋窑生产线建成投产。此时工厂规模已达到远东地区第一。华新水泥厂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成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支柱型大型企业。
但是随着现代水泥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要求,华新水泥老厂逐渐淡出历史舞台,2005年,黄石枫叶山厂区全线停产。华新水泥厂旧址包括厂房、窑、磨房装包机等建筑和设备,现存三台大型水泥湿法旋窑,其中一、二号窑为1947年从美国进口,目前在世界上已十分罕见。三号窑为国产,于1977年正式投产,代表了当时我国水泥工业的先进水平。
2007年开始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首次将工业遗产列入普查范围。2008年,湖北省文物专家对华新水泥厂旧址进行了考察,认为它整体保存完整,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从萌芽、发展到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重要的工业遗产,应积极开展保护工作,并将其列入文物保护范围,认证为湖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