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佑寿(1925年7月14日-2015年1月14日),男,广东潮州人。杰出的电子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原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电子工程系原系主任。长期从事数字通信与信号处理的教学和研究,领导研制的SCA型数传设备用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监测系统。负责研制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和国内第一台TJ--82图像计算机取得重要成果。撰有《单路集成化PCM编译码器》、《二级印刷体汉字的识别》等论文,主编《高频电路》。系统地研究了编码、数据压缩、调制与解调、同步以及微弱信号接收等通信领域的基本问题,在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基础上先后研制成功几种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数据传输机,为开拓、发展中国数字通信事业作出了贡献。他是中国最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工作者之一。
吴佑寿
吴佑寿,教授。广东潮州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后历任清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无线电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淀粉闰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中方成员。长期从事数字通信与信号处理的教学和研究,领导研制的SCA型数传设备用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监测系统。负责研制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和国内第一台TJ--82图像计算机取得重要成果。撰有《单路集成化PCM编译码器》、《二级印刷体汉字的识别》等论文,主编《高频电路》。系统地研究了编码、数据压缩、调制与解调、同步以及微弱信号接收等通信领域的基本问题,在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基础上先后研制成功几种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数据传输机,为开拓、发展中国数字通信事业作出了贡献。他是中国最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工作者之一。
“中国数字通信开拓者”吴佑寿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14日凌晨5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吴佑寿院士是我国数字通信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数字通信和数据传输、数字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创建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负责研制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和国内第一台TJ――82图像计算机,为我国通信与信息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吴佑寿_吴佑寿 -个人简历
吴佑寿1925年7月14日出生于泰国曼谷。
1944―1948年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获(电机)工学学士学位。
1948―1953年任清华大学电机系助教。
1953―1956年任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助教、系秘书。
1956―1962年任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讲师、接收教研组主任。
1962―1966年任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66―1969年任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副教授。
1969―1978年任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副教授、通信教研组主任。
1978―1980年任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教授、副系主任。
1980―1984年任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子学与通信评议组召集人。
1989―1989年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年任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吴佑寿_吴佑寿 -生平介绍
吴佑寿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技术、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数字通信和数据传输、数字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书育人,为培养电子学人才和发展中国数字通信和汉字计算机识别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佑寿,曾用名吴武烈,日出生于泰国曼谷一1925年7月14日出生于泰国曼谷一个华侨商人家庭。祖籍广东省潮安县(现潮州市),父吴稳昌,有子女九人,鼓励佑寿读书,日后显亲扬名。他自幼天资聪慧,学习成绩优秀。原就读于曼谷中华中学,1939年当地政府关闭所有华文学校后,偕弟佑福离泰国去香港,先后在岭英中学及岭南大学附中就读。年日本侵略军南侵,港九沦陷,海外华侨饱受多重压迫之苦。他痛恨日寇侵凌,山河沦丧,报国之心弥切,又偕弟返回内地。1943年他毕业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州中学,同年入中央政治学校经济系,在学一年,因志趣不合,对重庆政府贪污腐败,消极抗日,尤为不满。在家庭经济资助断绝的情况下,他毅然决定转学,辗转周折,考入西南联大电机系。抗战胜利后,联大各校相继回迁,吴佑寿随清华大学返迁北平,积极参加历次爱国学生运动,更认清国民党政权的腐朽本质,对欣欣向荣的解放区,热切年向往。1948年9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电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他放弃出洋深造机会,留校工作,参加护校活动,专攻电信学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吴佑寿在清华大学参与筹建无线电工程系,1952年该系正式成立,次年任系秘书,协助正副系主任孟昭英教授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