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专业合作社简介 龙虾门 龙虾门-简介,龙虾门-调查

近年来龙虾负面事件频发,“洗虾粉”、“死龙虾作坊”、“吃龙虾后进了医院”等等事件频频见于报端,龙虾这个夏季的红色风暴。

龙虾门_龙虾门 -简介


吃了处理不干净的小龙虾,可能会导致肠胃不适。

南京市政府2010年8月24日下午5:30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南京因吃龙虾得病的人数已从18人增加到19人,患病原因仍没有查清楚。
南京“龙虾门”爆出后,省城某论坛出现一个热门帖子,帖子不仅详尽地介绍了南京龙虾门事件,同时还征集网民意见,“龙虾门”事件后,你还敢吃龙虾吗?
该帖于8月23日晚上22时发出,截至8月24日晚19时,244名网友参与投票,投票结果显示,218人表示不敢再吃龙虾了,占总人数的89.34%,26人表示继续吃龙虾,占投票总人数的10.66%。
“龙虾门”事件对龙虾批发市场影响如何?在省城九华山路农贸市场,整个水产区只有一个龙虾摊位,据店主介绍,目前大龙虾4元一斤,小龙虾2元一斤,店主反复表示龙虾没有洗过,“龙虾一碰水就死了”,市民买回家需要自己清洗。
周谷堆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员李涛介绍,目前周谷堆市场上的龙虾都是合肥周边的,部分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城市,其他的都在合肥销售。目前市场上龙虾价格稳定,销量因为季节性因素开始减少。
合肥市龙虾经营者协会秘书长周超表示,截至目前,协会还没有接到关于合肥龙虾市场受影响的报告。

龙虾门_龙虾门 -调查

餐馆:很少顾客点小龙虾

位于竹苑路的珍味轩是一家以“小龙虾”为主打菜的湖北菜馆,有油焖虾、干锅虾、香辣虾等多种做法。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以前的生意还可以,一般吃晚饭的顾客都会点小龙虾。“这两天基本没生意,可能是受了影响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家店的小龙虾是从中山某镇区的农庄进货的,店里每□一天就会开车到农庄直接取货。“你看我的手都破了。”当记者问及怎样清洗小龙虾时,工作人员抬起右手掌给记者看上面的淤痕,称他们是用清水冲洗小龙虾,然后用刷子刷干净才能加工处理。东苑路的川湘居酒楼的小龙虾生意也卖不动。据该酒楼工作人员唐先生介绍,平时一天能卖出几十斤,这两天基本没生意。“没客人点这道菜,还做啥?”他说,店里的小龙虾是从光明市场进货的,取货回来后都会先在清水里放两三天。
他认为,现在小龙虾的生意低迷也挺正常,但这样的情况很快就会过去,顾客对小龙虾的消费热情还会重新恢复。“龙虾门事件有很大的地域性,各地龙虾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很难说小龙虾本身有‘毒’。”在走访其他餐馆时,记者也听到了类似的说法。餐馆经营者倾向性认为,不应该一刀切认为所有地方的小龙虾都有问题,要考虑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虾贩:都是洗虾粉惹的祸

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市场与超市,基本难觅小龙虾踪影。有经营者表示,相比于一般的海虾,小龙虾的价格大概会高出10―14元每公斤,利润空间并不大,最重要的是普通市民对小龙虾的需求并不大。即使有小龙虾出售,一般商家都以其他水产品为主,小龙虾只是作为附属物招揽招徕一下顾客。光明市场是少有卖小龙虾的地方,在这里卖了十几年小龙虾的黄姨告诉记者,平时她一天能卖出100多公斤,现在只有寥寥可数的6公斤左右。据她介绍,光明市场上卖小龙虾的摊贩有五六家,大多从广西的大型养殖场进货,但这几天的生意基本都停滞了。“都是一些不良商家在清洗和烹煮小龙虾过程中加了太多的化学物质。”黄姨认为,有些商家会在加工过程中加入很多像“洗虾粉”、色素等化学物质,但她也说不上“洗虾粉”究竟指什么。黄姨一再向记者保证说,虾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一些只讲利润的不良商家,她卖了十几年也吃了十几年,唯一的诀窍是在煮虾的时候尽量保持虾的原味,少放甚至不放化学调料。

医院:有市民食小龙虾出现肠胃不适

记者了解获悉,市人民医院、新中医院和博爱医院均表示没有收到类似因吃小龙虾而导致肌肉溶解的病例 。不过,市博爱医院反馈,有市民因食用龙虾过多导致肠胃不适入院治疗。市博爱医院消化内科医生陈冬妹告诉记者,近期,该院接收了几名食用小龙虾过多引发肠胃炎的市民。他们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属于轻度症状。目前,该院尚未发现食用过多小龙虾而引发重症的病人。这些病者入院治疗数天后已康复出院。食用大量小龙虾,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急性肠胃炎、痛风 等。陈冬妹提醒广大市民,小龙虾是高蛋白食物,肠胃功能较差、且近期有发烧、感冒的市民,不要大量食用小龙虾。建议每餐的食用量在25-50克之间,以免消化不了,导致肠胃不适。

市民:尽量少吃或不吃小龙虾

受访的市民中,不少人表示平时很少吃小龙虾,只是最近媒体报道小龙虾有问题了才对它有所关注。"那就不吃呗,基本没什么影响。"市民黄小姐表示,小龙虾要十几元钱一斤,平时都要考虑一下才买,现在更不会买了。而市民李先生则说,可能不会再到餐馆吃小龙虾,但嘴馋了还是会到市场买一些自己回家做。"毕竟家里卫生一点嘛。"李先生表示。

龙虾门_龙虾门 -事件进展情况

2010年7月20日到8月24日下午,南京鼓楼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陆续收治了“疑似食用龙虾致病”的患者19人,其中15名患者分布在8个家庭在家加工并食用,另有4人分别在2个饭店食用。19人都出现全身肌肉酸痛症状,并伴有肌酸激酶、肛肌蛋白明显增高,临床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事发后,南京市采取紧急措施,经补液保肝、抗感染等治疗措施,目前已有13人治愈,6人住院治疗,病情稳定。
由于这种病有可能导致患者肾衰弱,因此,“龙虾病”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据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黄义龙介绍,有近800万人口的南京每天有10万人吃龙虾,每天吃掉的龙虾在80万吨到100万吨。南京龙虾的主要来源是江西、湖南、湖北和安徽。南京市组织卫生、疾控、临床、卫生监督等专家进行了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同过量运动、醉酒、药物影响、代谢异常、遗传缺陷等有关,也就是说,到目前还没有查明食用龙虾与产生“横纹肌溶解症”的具体关联因素,龙虾在贩卖中是否同草酸和洗虾粉污染有关也不得而知。
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龙虾门”事件,已成立由常务副市长沈健为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全市城乡龙虾生产、经营、运输等一系列环节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市民食用龙虾的安全。同时,南京市已组织省内外医学专家就病因展开分析调查,尽快查明病因。

龙虾门_龙虾门 -专家评价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应恒

与个人体质无关此前许多人将病因归结于个人体质差异,因为中毒人数高度分散,而且发病几率较低,因为全市一天有几千甚至几万人在食用小龙虾,平均每天发病大约1到2例,针对这种说法,食品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应恒并不认同:
周应恒:虽然比例不算太高,但是我不赞成跟体质有关,为什么以前没有呢?并且在外地没有出现呢?这个应该要么跟虾粉要么就是养殖和加工过程当中添加的物质有关联,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农业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

或曝光行业潜规则食品安全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农业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昨晚接受《新闻纵横》专访时表示,小龙虾致病事件可能会曝光一个行业潜规则:
郑风田:就是有两个地方的嫌疑比较大,一个就是虾的生长环境,另外一个就是销售这一段。那么多人中毒的话可能不是个别企业,可能又是一个行业的潜规则。养殖里面添加什么东西可能都规定的,进入到市场加工又有规定,但是在卖到加工之间,有时候为了把虾洗的漂亮一点添加东西,这是个空白点了,大家只能说知道这是一个行业潜规则里面被非法添加了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东西。

中国烹饪协会秘书长冯恩

龙虾中有毒物质不会出现在烹饪环节据了解,龙虾是否用化学物质洗过靠吃是无法品尝出的,需要通过观察来鉴别,如果餐桌上的小龙虾异常光鲜,但虾钳普遍脱落的话,被腐蚀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中国烹饪协会秘书长冯恩昨晚接受《新闻纵横》专访时介绍,小龙虾中的有毒物质不会出现在烹饪环节,确保来源安全后,遵循以下方法,就能放心食用小龙虾:
冯恩:小龙虾要确保安全一个是食品的上游安全,因为食材的不安全容易产生意外。烹饪过程当中一般不会出现意外。第二个加工前的清洗,浸泡,再有一个加工时确保足够的加热时间,7、8分钟10分钟就可以熟,味道比较厚的话需要稍微时间长一些。

小龙虾专业合作社简介 龙虾门 龙虾门-简介,龙虾门-调查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农业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

应建立可追溯机制近年来食品安全一直牵动老百姓的神经,食品安全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农业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只有建立可追溯机制,才能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郑风田:国际上某个食品一出问题它有一个可追溯系统,我们国家现在在部分试点,这个虾里面如果有可追溯系统,一旦虾出问题了,立马就追到上游去,在哪个地方生产的,往上一步步的追,一直追到源头上去,没有这样一种可追溯系统,相关的利益者都会千方百计的否认,非法添加的东西赶紧处理掉,所以现在食品安全出了事之后怎么样才能迅速的查清元凶,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070103/168168.html

更多阅读

小龙虾的做法 精 香辣小龙虾的做法

小龙虾的做法 精——简介?小龙虾,是受欢迎度颇高的一种大众美味,红通通的虾身,用手一扭,把头分下,沾点汤水,掰开虾壳,往嘴里一唆,虾肉整个入口,过瘾得不行!我做小龙虾通常用十三香来调味,十三香里面含了十三种调料混合的味道,吃起来美味连连!

小龙虾怎么吃 小龙虾哪些部位可以吃

小龙虾怎么吃——简介小龙虾的蛋白质成分很高,比大多数鱼虾百分数大概为18.9%。小龙虾的氨基酸组成比肉类优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而体内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8种必需氨基酸,不但包括异亮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苏

声明:《小龙虾专业合作社简介 龙虾门 龙虾门-简介,龙虾门-调查》为网友努力奋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