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金(1961-1997),中国第一代劲舞舞蹈家,曾因主演影片《摇滚青年》轰动一时,成为千万青年崇拜的偶像。1997年8月25日,不幸因病早逝,年仅36岁。原名陶秉钧,生于苏州,4岁迁居北京。抗战期间,参加救亡演出队,并加入“中制”,开始引起影坛的注意。但是陶金真正的演艺巅峰是在1947年主演两部引起轰动的大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与《一江春水向东流》。陶金在表演中分寸感很好,善于用细腻丰富的细节动作与微妙的感情变化,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表演真实自然,被称赞为“浓而不涩,含而不露。
霹雳王子陶金_陶金[舞蹈家] -简介
霹雳王子――陶金
1987年在美国影片《霹雳舞》的影响下,次年由田壮壮导演了《摇滚青年》由陶金和马羚主演,这部电影在当年属很新新人类的电影,异常火爆。该片其实不是反映摇滚青年的,而是一帮霹雳舞仔,音乐也不能算是摇滚乐,而是迪斯科风格,《摇滚青年》在中国电影史以及流行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影片中的音乐、歌曲非常好听,曲作者徐沛东功不可没。西北风时期的唱匠孙国庆、屠洪刚、王迪和范琳琳等在唱片中都发挥得极其出色。
霹雳王子陶金_陶金[舞蹈家] -艺术成就
陶金
经历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人,还记得《摇滚青年》这部电影,主演陶金是一位专业舞蹈演员。影片中,他激情四射、狂野奔放的舞蹈,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夜之间,陶金成了那个时代年轻人心中的偶像,当时的媒体称他为“霹雳王子”。
张平是陶金的好朋友,1984年,陶金和张平都是北京舞蹈学院三年级民族舞专业的高材生,受学校和文化部的委派,他们一起代表中国到香港去参加国际舞蹈院校舞蹈节参加比赛。那时,他们跳的是民族舞。
然而,陶金和张平都没想到,这一次的香港之行,将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如今,已是中年人的张平依然记得当年的情形:“记得当时我们几个人,有高度、陶金、沈锦民还有我。我们四个人当时是很偶然的,在街上行走的时候,看到满街的《霹雳舞》的电影广告,当时不知道什么叫霹雳舞,我们毕竟是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可不知道什么叫霹雳舞。一种好奇,就说咱们去看看吧。”
那是当年一部反传统舞蹈的美国电影,影片第一次把流行于美国街头的霹雳舞(BreakDance)搬上银幕,影片中那自由奔放、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舞蹈深深震撼了舞蹈专业的大学生陶金和张平。
从此,陶金、张平和几个好朋友深深地迷恋上了霹雳舞,回到北京后,为了学习这种崭新的舞蹈,他们绞尽脑汁,想了许许多多的办法。
张平回忆道:“当时从香港偷偷带回来了录像带,我们就用好话去求管学校资料室的小伙子。请他给我们打开机房,我们拿衣服把窗户都给遮挡起来,反复看,反复琢磨。人家以为你在练什么绝活,好像要一鸣惊人,实际上我们是在琢磨这些东西。”
在刚刚开放的八十年代,大多数人还难以接受这种和传统舞蹈大相径庭,看上去有些怪异、扭曲的外来舞蹈。
张平还记得:“当时我们学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教务长,大家都非常怕他,然后他说,你们怎么不干正事,天天跳这些流里流气的东西。”
但很快,随着美国电影《霹雳舞》在中国的公映。“太空步”开始席卷内地,是当时最酷的舞蹈,年轻人纷纷在大街小巷学跳霹雳舞。这一切,更加激发了陶金他们的热情,他们跳跃的身影从校园延伸到了附近的公园,更多的年轻人被吸引,加入到他们热烈奔放的舞蹈行列中。
陶金
1985年,青年作家刘毅然根据陶金的个人经历创作了小说《摇滚青年》。为了实现自己的舞蹈梦想,陶金决心根据这部小说拍摄一部中国的“霹雳舞”,刘毅然马上表示支持。
经过陶金多方艰苦的努力,随着田壮壮导演的加盟,剧组很快成立。
但开拍前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女主角,因为这位和陶金配戏的女演员既要会演戏,还要会跳舞。最后,陶金选择了他在北京舞蹈学院的师妹马羚,可偏偏这个他亲手挑选的搭档,当时却认为这样的舞蹈容易被人们认为“下流”,并不接受这种所谓的霹雳舞。
在陶金等人的坚持下,1988年,投资六十万拍摄的《摇滚青年》在全国上映,达到了300万的票房。
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是陶金根本没有想到的;同样让当初勉为其难的马羚惊喜的是,她在当年的中国电影百花奖荣获最佳女主角提名奖。
陶金一夜之间成为了全国各地电视台晚会的主角,被称为“中国的迈克・杰克逊”。
1989年,陶金首次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他的名字随着自己创作的舞蹈《跳起来》,走进了千家万户,从此陶金作为红极一时的舞星,活跃在中国舞台上。
1996年12月,陶金正在准备第二年赴法国和美国演出事宜,筹划录制他的三张MTV和歌曲专辑。忙碌中,陶金到医院做了一次全面体检,因为从那年7月开始,他就觉得肝区特别不舒服,特别严重的吐和拉,一次比一次厉害。几天后医院告诉他,他的病是肝内胆管癌。
1997年8月25日,36岁的陶金年华早逝。
留给我们的,是他令人难忘的舞蹈和一代年轻人追寻青春梦想的足迹……
霹雳王子陶金_陶金[舞蹈家] -生死恋情
鲁豫《人物》访问:赵丽萍与陶金的生死恋情
陶金与赵丽萍
鲁豫:在赵丽萍和陶金生活过的小屋中,我们见到了赵丽萍,这位著名的舞蹈演员,十分珍爱这间小屋,陶金病逝后,赵丽萍独自在这生活了五年,并在这里用真情和泪水,写下了《陶金我的至爱》一书。不久前她与父母,一同住进了另一处大一些的房子里,但这小屋里的一切依旧井然有序,依旧散发着浓浓的爱意。
赵丽萍:以前一谈这个话题就会控制不住,现在这么多年已经过去了,从97年到现在也应该是第六个年头了吧,我觉得还是平和了很多,而且有很多慢慢已经开始习惯了。
鲁豫:赵丽萍说自己是一个为舞蹈而生的人,11岁时她就从家乡苏州考入北京舞蹈学校,开始了新舞天涯的人生之旅,学习期间她与另一位同样为舞蹈的而生的,舞坛怪才的陶金结下了不解情缘。
赵丽萍:认识他时我不到17岁。我是从中专上完了以后,再上舞蹈学院的表演系。他当时已经是在大学了。在舞蹈学校,那个时候比较闭塞,而且我是学校的好学生,在学校不允许谈恋爱。
陶金与赵丽萍
鲁豫:陶金中学时代就萌发了对舞蹈的热爱,由于父亲文革中被关押,文革结束初期又被获平反,所以1977年和1978年,陶金两次报考大学,虽然考分都不差,但是由于政审不合格而未能如愿,1978年陶金偷偷跟随一位叫刘继森的老师,练起了舞蹈,1980年北京舞蹈学院,首次要招收几十名舞蹈教育专业大学生,19岁的陶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报考了北京舞蹈学院。
赵丽萍:他去报名,人家说“你是哪个歌舞团的、哪个学校毕业的”,他哪也不是。然后就不让他。他当时特别懊恼,这时候学校有一个教导科的专家说,“看小伙子条件挺不错的,你来两招”,他使了劲踢了两下腿,裤子就撕破了。专家看着不错就让他报了名了。上考场时,人家都是专业的,他自己内心有一种自卑,但是又觉得必须争这口气。考场上还是挺出彩的,那时候还很少有空转三圈半的,大概两圈两圈半就很不错了,他当时就空转三圈半,转圈也是特别专业,条件各方面挺好的,然后就录取了。
赵丽萍:他原来不叫陶金,叫陶京三,人家换过来叫“三斤桃”。他在学校是个人物,业务特别好,长得也挺帅的,也不爱说话就是挺出奇的一个人。后来去演出的时候,人家做海报做宣传,改成金子的“金”了,“三”字落下了,就顺其自然“陶金、陶金”地叫开了。
鲁豫:在赵丽萍眼中,丈夫陶金生活中是一个粗线条的人,极具幽默感而且多才多艺,摄影就是陶金的一个特长,赵丽萍的许多照片都是陶金拍摄的,这些照片记下了赵丽萍和陶金那一段幸福时光。
赵丽萍:他有一段时间特别苦恼,觉得这辈子每天像挂钟一样,不甘心。当时从美国引进来好多霹雳舞那种东西,年轻人还是刚受一点点影响,但是非常喜欢、非常向往。他出去演出走穴的时候特别受欢迎。然后他试着跟穴头说,“我又唱又跳行不行”,然后跟着乐队练练就上去了。通过这事以后,他就开始琢磨了,“我要如果说拍的电影,那会什么样”。他跟我说,我觉得他太不可思议,觉得天方夜谭,一个舞蹈演员你拍什么电影呀。
鲁豫:陶金为自己定的目标是,人要活得潇洒舞要跳得帅,1987年陶金已经头戴好几个桂冠,全国首届电视迪斯科大赛的冠军,全国首届桃李杯五道比赛最年轻的评委,全军舞蹈比赛二等奖,还被当时他所在的解放军艺术学院,评为优秀青年教师,但陶金对这些并不满足。80年代末许多具有现在节奏现代意识的歌舞刚刚进入中国内地,深受青年人的喜爱,陶金产生了拍一部劲歌劲舞影片的念头,为实现自己的梦想,陶金辞去了教师的工作,一年以后,陶金策划并担任主演的影片,《摇滚青年》在全国放映,并取得轰动效应,陶金成了众多青年心目中的劲舞先锋,1989年陶金首次亮相春节晚会,他的名字随着自己创作的舞蹈《跳起来》,走进了千家万户,从此陶金作为红极一时的舞星,活跃在了中国舞台上,丈夫事业上的成功,使赵丽萍幸福不已,然而就在他们,爱神飞舞两心相印一展生命风采的时候,灾难降临了。
鲁豫:从什么时候觉得他觉得不太舒服身体?
赵丽萍:要说真的是感觉特别不舒服的话,应该在1996年12月底。他大概是在7月份觉得肝区特别不舒服,特别严重的吐和拉,一次比一次厉害,所以12月份的时候,他自己去做了一个体检。每年的12月30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纪念日。那天我一进门看见他抱一堆的书,全都是医学方面的书。我说怎么回事呀,他说检查出肝部长了一个东西。我当时的概念就是像小时候长一个疖子,给它割掉就完了,就那么简单。
鲁豫:他俩像往常那样度过了,这个有纪念意义的辞旧迎新的夜晚,只是温馨中多了几分忐忑,不过赵丽萍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1997年是她心爱的丈夫生命中最后的一年了。
赵丽萍:元旦放完假以后就去另外一个医院,那天我记得早上特别特别得冷,感觉从心里面透着凉的那种感觉,而且有一种恐惧。后来又请了好多专家来,确诊了以后,我看着他们脸色特别不对,然后就说了一个英文“cancer”,我当时一下就傻了。
赵丽萍:手术化疗再转到中医,每扇门都关死了之后,没办法,只能找邪门歪道了。人在绝望当中,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像个稻草抓住它。你不试,就觉得这辈子真的是遗憾,无论怎么样就是要试一下。
鲁豫:1997年春节前夕,赵丽萍陪同陶金,去了一所远在新疆戈壁荒漠上的医院,这所医院虽然简陋,但据说治好了不少癌症病人。
赵丽萍:条件差极了,就是偏僻的一个地方,大概有那么上千人的癌症病患者吧,大家都住在一块,吃喝拉撒全在一起。反正就是这样子,喝特别特别苦的药,叫硭硝的药,那是很毒的那种药,喝下去我就看他特别难受喝那种药,喝下去以后烧胃烧得很厉害,而且喝完了以后是又吐又拉,那吐都像喷出来,有的从鼻子里面都出来,很痛苦那过程,然后这么折腾了将近三个月时间。
鲁豫:三个月的治疗对陶金的病没有效果,但这段生死相依的日子,使赵丽萍和陶金体味到了一种属于人间至爱的情感。当他们返回北京时,陶金的病情已经恶化了,赵丽萍依然为延长丈夫的生命而努力,她几乎用尽了两人的积蓄,也几乎燃尽了生命的激情。
赵丽萍:大夫跟我们说,肝昏迷可能会出现了。突然有一天晚上,他就叫我“小地宝”,我还以为在做梦呢,以为他又哪不舒服了。他当时肝腹水得特别厉害,肚子大得像孕妇似的,人瘦得特别厉害。然后他说“你帮我打盆温水来,挤些牙膏,我想洗漱一下,洗洗。”他弄干净以后,说“你也去洗洗吧”,我觉得他可能是不是什么肝昏迷,脑子不清楚了,半夜干吗让我做这事。他就挤到床的一边,还跟我说“你上来吧”。当时我还没有完全明白他什么意思,还傻戳在那,还在想他是不是肝昏迷了。然后我上去以后,他就搂着我,跟我说,“从病了以后,一直我们俩就避免涉及到两个人缠绵的这种话题”,但是他说他觉得他不好了。
鲁豫:那是一个生离死别的夜晚,陶金在他生命中神志还清醒的最后时刻,紧紧拥抱着心爱的妻子,说了心里最想说的话:“我至今从未后悔,因为我觉得这短短的一辈子我值了,我没有白活这36个春夏秋冬,我拥有了人生最不易得到的,最真挚的爱情和幸福,我曾对我自己也对上苍说过,如果再有来世,我还要娶赵丽萍为妻,哪怕生命比现在还要短暂我也愿意。”
鲁豫:照顾丈夫的任务没有了,赵丽萍觉得生活一下子变得毫无意义,很长一段时间,她总想着死想着把自己的骨灰,和心爱的丈夫的骨灰放在一起,是亲人和朋友的呼唤使她活了下来。八个月后,张艺谋执导的《图兰朵》剧组,邀请赵丽萍出演,舞台使赵丽萍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现在的赵丽萍又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了,但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她也想再恋爱,但在心里又觉得这可能很难,真的希望她能够再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我想她的亲人如果在天有灵的话,也会为她感到欣慰的。